真言密教的施教,原则上,对不同的根器,随顺因缘,施与不同的教益,而终令趋入四身之佛海中也。 其根基之别大要如下: 一、傍机 (一)结缘机——直往之隔生成佛者 (二)傍 机——显教人兼修密教者 新义以上述两者为傍机 二、正机 (一)有相劣慧之小机 1.迂回之机——从显入密 2.直往之机 (二)无相胜慧之大机 1.第六识发心——渐 2.第八识发心——超(古义只此) 3.第九识发心——顿
{dy}结缘机:为初发心者,虽信真理实法之宝贵,但根器颇钝,只是今生结缘,期至后生成佛者。 第二傍机:为已多少趣向真理真法,但仍背觉合尘,不能即离方便门而即身即入佛海者。新义派指此二种行者为傍机者,不能即身成佛。 次正机:指确实具有即身成佛的根基者。分大小二机,其小机之一,叫迂回之机,为初信显教后入密教,渐次修持以至即身成佛者。其二为直往之机。谓初虽信仰密教,但缺向上智,需精进无中断的修行,以臻即身成佛者。此等皆为有相劣毁之人。限于慧浅,非踏实修行不可。 大机中,分六识发心,八识发心与九识发心三种,分别表示成佛的迟速。六识发心,为听闻 若依中因发心,即为法身三密观,有由种子生花为义云。故如使用因、行、证、入、方便的五位来配当五种时,即台实为因,外花为果,若违此意即不名大悲胎藏妙法莲花云。 又就五转来说:大日经疏云:此经之诸菩萨以真语为门,自心发菩提,即心具足万行,见得心之正等觉,发起心之方便、严净心之佛阁,由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 以上五句实为如来的真实功德。它是为易于今人了解起见,分别作成次第而说的。有“阿”字是菩提心。“阿(长)”字是行。“暗”字为成菩提。“噁”字则为大涅槃。“噁(长)”则是方便等。此说本为真言行者依之为据的修行位。发心是发菩提心之位。修行为三密之修行位。证菩提则为依之修行而得之圆满果德位。入涅槃即为悟果德上本不生之理者。方便究竟即是上述四德的圆满总德。此五种修行位,因为东因与中因发心的区别而有如下差异: 东因 中因 东方阿閦如来 发心 修行 南方宝生如来 修行 菩提 西方弥陀如来 菩提 涅槃 北方释迦如来 涅槃 究竟 中央大日如来 究竟 发心
东因发心为始觉上转门,中因发心则是本觉下转门,除此二因,仍有发心即到之顿机与渐机的分别。或有以发心之位为本有与修生来加以观察而区分者。但此二因却是同时具足的,只因其考察方向的不同而有相异的论点而已。 次如以有相劣位之机来察看时,则在五轮九字释中,说此根机分为四种。一是深智相应印明行;二是事观察相应结诵行;三是唯信作印诵明行,以及四是随于一密至功行。{dy}行,是内证甚深的智慧,皆悉相应具足,能修印明行而即身成佛故。第二行,意则虽为深智行,仍须殷勤择取身作手印,口诵真言或以字印形,三种中之任一事而观修即身成佛故。第三行,则是虽成如上的二种智观,唯有深具信解而结印诵明,自然而即身成佛故。第四行,为设若缺少一、二两行及广智,唯观一义或解一法而至心修行,以臻即身成佛故。又设若无一法之慧及余之二行,唯以信为其门而观一字形成佛,或观一印之三昧耶形而成佛;或没有余行而只诵一明一字而成佛,并只结印契而没有其余之密行,若唯相应即必定成佛故。 若基于无相胜慧之机来说,则在大疏第三重里,说无相胜慧有二机,其一为发心即到之机,听闻自己是佛的教理,即一念深信而即时成佛,故不须修行。其二,则须经修行之机。以举手投足,观成密印;开口发声,视为真言;心意动念,即成妙三摩地,为无相三密修行之要旨。五轮九字释中,认为此类属于大机,又分为利钝二种;大机之利根,则是直入法界体性三昧,横观法界即身成佛。所谓一切众生皆是本有萨埵,普贤大菩提心住于法尔,本有之阿字为所观之体,本不生之智为能观之体,但能所一如,心一境性,静中得本不生之理者也。大机之钝根者,则为竖入法界体性之三昧观,观本有五轮的种子而得悉地成就,即身成佛者。切要之,真言密教则以世人所秉有的不同根器,而略分为上、中、下根三种,授以修持净心仪轨,以契合其本有之性而同侪于一如之无上妙谛为其要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