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设计师Zinoo Park 的“Fake Bag”系列
前几天,在一个北美华人网站的时尚论坛里,有美眉发帖,“国内朋友让我帮忙买Coach包包。我找到一个Coach Outlet网站,价格只有五,六十美元。为什么这么便宜,是不是真品呀?” 下面马上有人回复,“这还用问,能是真品吗?你看看网站上的联系信息就知道了。” 类似的讨论,接长不短在论坛里出现。也曾有朋友让我鉴定各类Louis Vuitton包包网站。一看价格,乃官价的十分之一,即使不了解Louis Vuitton的销售渠道,也能断定必假无疑。
如果用谷歌搜索“Coach Outlet”,最上面的三个付费链接(sponsored links)中,一个是官网,另外两个均为赝品网站。假货泛滥到何种程度,可见一斑。其实这“一斑”,只是冰山一角,面向西方市场而已。假货的骨干消费者,来自伟大祖国。只要看看淘宝数以万计的“外贸”商家,街头巷尾多如牛毛的“名品”店铺,上海襄阳路拿着塑封目录向路人推销的商贩,就知道了。
记得我最初写博客的时候,看到一个Louis Vuitton赝品网站,惊讶得大呼小叫,想不通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公开出售假货。难道Louis Vuitton不管吗?美国xx调查局(FBI)不管吗?中国政府不管吗?
谁说不管?Louis Vuitton几十人的律师团队,一年到头忙于起诉各类xx团伙;FBI每年破获多起xx案件,最近一次大案是价值上亿美元的假冒思科(Cisco)网络设备;中国政府最有行动力,把秀水街从假货他姥姥家变成“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
忙活了半天,假货少了没有?用一个曾经流行的说法,叫做屡禁不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后来我想通了,只要有需求(demand),就会有供给(supply),这是市场经济101。打假无效,道理和禁毒禁黄没有两样。哪天消费者对假货没兴趣了,假货才会从市场上消失。
那么,人们为什么买假货呢?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dy}是无知。所谓无知,指的是对品牌不熟悉也不感兴趣,对品质不讲究,并不是贬义词。这类消费者看到一只包包,既好看又便宜,就买了;至于是Gucci还是Cucci,并无所谓。第二是虚荣。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说,品牌代表面子,代表我属于某个阶层,别人有的我也得有;至于品位和风格,或者设计师的来历,品牌的历史,并无兴趣。
如果说,买包包就得了解品牌和设计师,实在矫揉造作外加势力狭隘。我是一个狂热的手袋爱好者,对品牌和设计师有着超常的兴趣。但我明白,我和我的同类只占少数。人各有所好,我爱包包,她爱烹调,无可厚非。还有那些忙得脚不沾地的事业女人或者全职妈妈,哪有这么多时间关心Miucia Prada脑子里在想什么。
既然如此,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假货嗤之以鼻呢?我认为还是两个主要原因。{dy}个原因,品质的差别。材质是设计的一部分,假货制造商,批发商,销售商也要利润。200元的Rebecca Minkoff即使一针一线地模仿真品,也必定与真品天差地别。我在北京地铁站见过翻版Rebecca Minkoff Roadie,离老远就看出是假的,不是一般的难看,真替包包的主人感到寒碜。而对于用过真品的消费者来说,“档次上去了下不来”,她们不会接受假货,物质上和心理上都不会。第二个原因,是对设计师和设计师劳动的尊重,也就是对创造力的尊重。有人告诉我Gucci的超A货如何如何逼真,真到经验丰富的Gucci员工都分辨不出。凭咱中国人的山寨功夫,我xx相信。但是,一个包包的价值,远不只材质和做工。拿大品牌来说,设计师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媒体公关团队,还有财务,会计,秘书等等一系列公司职能,都需要产品销售来支持。对于独立设计师,虽然不用支付诸多管理费用,但造就设计师创意的多年的教育成本,必然要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做个极端的假设,如果人人买超A货,原创品牌将不复存在,那么超A货失去了A的样板,也将不复存在。
尽管各类假货层出不穷,Louis Vuitton等一线xx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那真叫芝麻开花节节高。多年前Louis Vuitton的一位领导说,假货对我们的品牌起到了推广宣传的作用。这是不能否认的。许多消费者从用假货认识一个品牌,一旦条件允许,就“毕业”买真品;买过真品,自然就无法回头了!
写到这里,我跑题一下,讲个麦当劳的故事。可能有人不太清楚,麦当劳公认的创始人,也就是把麦当劳发展成世界{zd0}快餐连锁店的人,不叫麦当劳,而叫Ray Croc。 Ray Croc本是一个奶昔设备销售商。他卖的这种打奶昔的机器,在当年是非常先进的,一般的餐馆用一两个就足够了。1954年的{yt},Ray Croc听说有个叫麦当劳的餐馆,一下用八个奶昔机,觉得特别神奇,心想,要是多一些这样的餐馆,我能多卖多少奶昔机呀。于是,Ray Croc来到南加州的麦当劳餐馆,见到老板麦当劳兄弟,对麦当劳无以伦比的快速出餐和高效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且预见了麦当劳的光明前途。转天,Ray Croc与麦当劳兄弟签订协议,由Ray Croc为麦当劳兄弟发展连锁店,复制麦当劳的菜单和运行,并把销售额的一部分作为报酬付给麦当劳兄弟。 后来双方闹过一些版权纠纷,Ray Croc最终买下麦当劳的所有权。
在Ray Croc的自传“Grinding it Out”里,作者说,后来有人问我,“当年的麦当劳毫无名气,而且餐馆的概念和运营都没有专利,你为什么不照搬或者模仿呢?”Ray Croc一时没回答上来,然后说,“事实上,我当时想都没往这边想”。
Ray Croc是一个头脑精明,把钱看得很重的商人,绝不是那种老实憨厚的“好人”。但是,他居然没有想到模仿麦当劳,而是老老实实地打人家的品牌,给人家交钱,然后嫌交多了跟人家打架。我知道下面我想说的这句话要招骂,不过我还是要说——尊重创造力的社会才能持久繁荣,而山寨盛行的社会只能做世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