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的战略措施_鲁向平_新浪博客

鲁向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乡村公路联网工程  采取中省项目投资与市县财政配套的办法,计划到“十一五”末,总投资30.7亿元,实现全市乡乡通油路,村村晴雨通车目标。

2、水源与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建成采兔沟水库、榆阳区香水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王圪堵水库,加快王寨水库、黄河调水和府谷岩溶水、黄河漫滩水开发利用的的工程进度。以实施定边引黄配套工程为重点,用三年时间解决百万人吃水安全问题。

3、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丘陵沟壑区大力实施集雨窖灌、淤地坝建设、宽幅梯田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大淤地坝建设,完成12座病险水库加固、500座病险淤地坝坝体加固工程,改造红枣低产园5万亩;风沙草滩区大力发展节水型基本农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打造生态水利建设体系。

4、农村沼气(风能)工程  2010年新建农村沼气用户10万户,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30%,同时新建太阳能用户10000户,风力发电10000户。

5、卫生工程: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成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2010 年使全市{bfb}的县区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组建榆林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步伐

(一)虚拟科教园区的组建

科教园区的建设主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榆林治沙所、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已有的技术优势和学科基础,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勇于创新的原则,长远规划,重组改造,用重大项目将有关单位或相近学科联合起来,形成合力,采用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及招标聘任制的办法,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出产业化大成果,出实用型组装技术。

经过努力,力争建成4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开发中心。即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研究中心、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创新中心、农产品深加工研究中心。

引进国内外{yl}的节水灌溉技术、设备,按企业划块分区展示,特别要结合各类现代化温室种养业,展示喷灌、滴灌、微灌系统,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现代化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本示范园建议配置在   区域内,面积5000亩左右。

建立100000个自行开发的现代化节能型日光温室,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现代化可控条件下进行无公害蔬菜、优质杂果、苗木花卉生产;引进1-2套国际现代连栋温室,采用无土栽培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展示农业种植工厂化、产业化技术;建设现代化生物技术中心和大规模组培车间,开展组织培养,人工种子产业化开发,批量脱毒种苗生产等。本园建在  规划的区域内为宜。

建立一个集会议休闲、渡假、娱乐、垂钓、避暑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基地,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农业观光园。整个园区建设规模为10000亩左右为佳。沙区红碱淖园区;黄河沿岸府谷园区。

免费提供一定面积的土地,吸引国外农业科研院校和企业,常年展示各自{zx1}农、林、水、牧、副、渔业技术和成果。本示范园建在  内,面积200亩。府谷农综示范园

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生物技术在榆林现代农业开发上的应用  以染色体工程和胚胎工程为重点,力争在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并实施育种技术的程序化、工程化;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发掘、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玉米、羊子等主要农畜强优势杂交新组合,加强超高产品种培育;加强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基础研究,突破一批重要农用微生物的发酵、加工和后处理工艺,发展以农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微生物产业。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开发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制品,培育农业生物制品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动物疫苗、生物杀虫剂、生物xx剂等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支持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拓宽农业产业领域。

(2)信息技术在榆林现代农业开发上的应用  重点研究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xxxx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在农业资源管理与作物长势和旱涝病虫等灾害定时测报中的应用,以及区域专用性信息网络与标准化技术,积极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发育过程模拟和调控管理专家系统技术的研究。

下定决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建成榆林农业信息港。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实用、标准、快捷的农业信息网络,加速农业信息化,引进研制开发各种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建立健全政策、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气象、实用技术等综合性农业数据库,提供农业政策、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生产技术、国外农业动态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为政府农业决策、农民、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积极探索农业电子商务,率先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其具体目标是:在榆林市建设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信息网络中心,集教学、科研和信息服务为一体,形成榆林乃至全国网上大学和农业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研究开发总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培训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及农村管理干部  万人次,使榆林市60户农家中有一个大学本科学历的劳动者,使50户农家中有一个大专学历的劳动者,使一家平均5口人中有一个受过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的技术能人,使一个村民委员会平均1000人中有5名以上大专学历的管理干部。

(3)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重点研究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与肥料高效利用,大宗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控制技术,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工厂化设施农业与适用农业机械研制开发等。

(4)特色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富有区域特色的动植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废弃物的加工利用技术,名特优农副产品保鲜、储运的关键技术等。

(5)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沙漠化改造技术、植物建造的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新型生物资源的筛选与开发,突发性灾害预警及防治技术,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等。

(6)新型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研究  重点搞好区域内生态、经济、社会资源调查与区划,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关键措施,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规划,新型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

科学技术是{dy}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动力。为了进一步整合榆林市现有的农业科技资源和推广力量,充分发挥大学的科技优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榆林的快速转化应用,强化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根据中央关于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精神,结合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榆林学院的功能定位,建议构建在市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市、县各级农科所、农技站、xxxx、经合组织、重点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下,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榆林治沙所等农技推广部门的科技资源通过项目整合,实行高位嫁接,实质融合。构建榆林市区域性工作平台,向上凝聚和吸纳大学和国内外的农业科研成果。横向接受省农业厅和榆林市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根据区域性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组装集成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向下整合和xx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建立以大学专家和成果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基层各类推广部门为骨干的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推广团队;依托地方场地设施等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和各地市级农科所纵向一体、对接互动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逐步理顺农业科研、推广部门和人员的关系,实现大学专家队伍和基层推广队伍的对接,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的对接,技术推广和农民需求的对接。构建以科技示范和农业园科技示范村、示范户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和提升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的长效机制。

利用榆林市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之际,{dy},要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各级人大和审计机关要把落实“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的要求作为审查财政预决算和执行财经纪律的主要内容,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确保对农村的投入比重逐年提高,建立各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第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在落实“三个主要用于”(即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开发项目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

第三,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在争取和扩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努力拓建多渠道、全社会参与的农业特色产业投入体系。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农业特色产业投入。大型企业、农业高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3%~5%用于研究与开发;在农业重大工程项目经费中,划出2%~3%用于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并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努力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从牲畜屠宰税、种子销售收入中,提取1%用于农业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资风险基金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拓宽农业科技融资渠道,提高xx支持力度;对农业科技企业开发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在信贷和贴息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强化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面向国内外市场,千方百计提高陕北羊子、榆林薯业、榆林红枣、大明绿豆、大漠蔬菜、三边荞麦、陕北杂粮、子洲黄芪和米脂小米等九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打造“品牌农业”。与此同时,努力建设榆林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提高绿色食品的加工制造水平,力争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打造绿色食品工程建设体系,不断提升榆林特色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榆林市农业科研与产业尽早尽快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对外展示榆林现代农业开发的前景,一方面广泛吸纳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先进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将榆林治沙水平、黄土高原治理水平、养羊水平、马铃薯生产水平提高到世界同类型区先进水平的前列并建成重要的创新和示范基地。

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综合协调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作物有害预警和畜牧防疫、种子监测和农业农村经济五大监管体系,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壮大榆林市现代特色农业的战略措施_鲁向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