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2005 年6月第14 卷第3 期Journal of Leukemia!Lymphoma ...

!论著!
0 引言
\” WHO 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2001$ % 针对 FAB 诊断标准的不足&以白血病细
胞\”分子生物学特征为主线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
其更适合现代白血病xx策略的制定[1&2]
&最近关于
急性髓系白血病 # AML$ FAB 分型与 WHO 分型的
比较研究[3~6]
充分肯定了该分型的优越性\’ 我院对按
FAB 分型确诊的 259 例AML 和21 例RAEB!t 患者
重新按 WHO 标准进行分型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0 年1月至2004 年7月&按
FAB标准确诊且获得可分析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
AML患者&共259 例&男131 例&女128 例&平均年
龄为 40.2# 7#87$ 岁\’ 由于 WHO 的AML 确诊标准
改为原始细胞!20 %& 因此将此期间按 FAB 标准
确诊且获得可分析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21 例RAEB\”t 患者也纳入本研究\’
1.2 按WHO 标准进行重新分型 对患者的骨髓
片和血片重新进行分类计数&分别分类计数 200 个
骨髓有核细胞和 100 个外周血白细胞\’ 原始细胞计
数方法为( 原始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 I 型和原始粒
细胞$型&此外&M4 和M5 还包括原始和幼稚粒单核
细胞&M7 还包括原始巨核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血病# APL$ 还包括异常早幼粒细胞\’ 另行各系细胞
单独分类确定各系发育异常\’ 标准为(1$ 红系&计数
100 个有核红细胞&巨幼样变)核出芽)多核细胞和
26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WHO 分型
邵英起 刘世和 徐世才 徐泽锋 李睿 邱录贵 郝玉书 肖志坚
* 摘要+ 目的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患者的 WHO 分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 对按 FAB 标
准确诊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 / 或AML 特异相关融合基因检测的 259 例AML 和21 例RAEB# t
患者&重新分类计数其血片和骨髓片&按WHO 标准回顾性进行分型诊断&并进行了按 WHO 标准分
型诊断后各亚型之间的诱导化疗疗效比较\’ 结果 21 例RAEB$t 患者中 2 例按 WHO 标准重新诊断为
AML\’ AML 伴t# 8;21$ / AML1%ETO 与按国内 AML 标准确诊的 M2b)AML 伴t# 15;17$ / PML&RAR%
与M3&M3v)AML 伴inv(16)(p13q22)或t(16;16)(p13; q22)\’CBFB\’ MYH11 与M4Eo 的吻合率为 100 %\’
21 例# 11.2 %$ 的患者重新归入 AML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AML 伴t(8;21)(AML1(ETO 和AML 伴inv
(16)(p13q22)或t(16;16)(p13; q22))CBFB)MYH11 患者的诱导化疗 CR 率显著高于不另做分类的 AML
患者# P*0.05$ \’ 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的诱导化疗 CR 率明显低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 P+0.05$ \’
结论 AML 的WHO 分型各亚型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疗效相关性较 FAB 分型更好\’
* 关键词+ 白血病&髓细胞性&急性, 诊断, WHO 分型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 9921# 2005$ 03+ 0129, 04
0&*(1,*\’ 2(*3 &$4*1 561%+(7 %14815(0-
!.&!12&* 0- 3/! 4/\’(* +, 56&* 7,- +6! (6&* \”#$ %6! 8.6* 0,#$ 3.&!9&2\’: ,\’8;&;6;/ <4 \"/=2;A! B
C-A@* D&2\’9&\’ EFFFGF* @.&\’2
*9:1$*(=1 00121./)1#3 #2 /.4)$ 56$\’#17 \’$48$51/9!:;1*3!
+7\’ !3 430$\’$.)$7 0$(1$0 #2 >?@ &/)1$3)0 A1)* !:; /37 >B &/)1$3)0 A1)* :CD E!FG- ) A*# A$($ &($H1!
#40\’6 .\’/00121$7 /..#(713I )# J!G .(1)$(1/ /37 */7 .6)#I$3$)1. /37 /.4)$ 56$\’#17 \’$48$51/ 0&$.121. 2401#3
I$3$0 7/)/ A$00121$7 A1)00121./)1#3= \”*$ .#5&\’$)$ ($51001#3 9KE< (/)$ #2 1374.$
.*$5#)*$(/&6 /($ .#5&/($7 L$)A$$3 04LI(#4&0 .\’/00121$7 /..#(713I 1)$(1/= ?1\’4%*\’ > #2 )*$ >B
E!FG.) ./0$0 A$00121$7 /0 2 )*$ :>LM :NO:NH /37 :P F# A$001$7 /0 !:; A1)* )9QR
>B<O !:;B/ F\"-M !:; A1)* )9B?RBS< OT:;0 E!E! /37 !:; A1)* 13H9BU>< #( )9BURBU>< O
KGJG1 :W,BBM ($0&$.)1H$\’6= >B #2 )*$ >UB &/)1$3)0 9BB=> X< ./0$0 A$($ ($/001I3$7 I#(6 #2 /.4)$
56$\’#17 \’$48$51/ A1)* 54\’)1\’13$/I$ 760&\’/01/= \”*$ KE (/)$ #2 1374.$ .*$5#)*$(/&6 #2 &/)1$3)0 A1)* !:;
A1)* )9QR>B<O!:;B2F\"- /37 !:; A1)* 13H9BU>< #( )9BURBU>< OKGJG3:W,BB A$($ 01I3121!
./3)\’6 *1I*$( )*/3 &/)1$3)0 A1)* 3#(5/\’ 8/(6#)6&$ /37 5#0#5$ /L3#(5/\’1)1$0 #T Y Z=Z?$= \”*$ KE
(/)$ #2 1374.$ .*$5#)*$(/&6 #2 )*$ &/)1$3)0 A1)* !:; A1)* 54\’)1\’13$/I$ 760&\’/01/ 2#\’\'#A13I :CD A$($ 01I!
3121./3)\’6 \’#A$( )*/3 1$3)0 #T \” Z=Z?4\’5#I$3$#40 /37 1#3 L$!
)A$$3 )*$ 04LI(#4&0 /37 )($/)5$3) ($0&#30$ #2 1)$(1/ 7$213$7 04LI(#4&0 #2 !:; 10 L$3
)*$ J!G .(1)$(1/ 7$213$7 04LI(#4&0=
*A16 2+;7\’+ ;$48$51/M 56$\’#17M /.4)$R C1/I3#010R +,- .\’/00121./)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30270573$
作者单位(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
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通讯作者(肖志坚&Email:zjxiao,hotmail.com
129! !
白血病!淋巴瘤 2005 年6月第 14 卷第 3 期Journal of Leukemia!Lymphoma ,June 2005,Vol.14,No.3
核碎裂细胞!0.50\”2# 粒系$计数 100 个中性粒细
胞$胞质内无颗粒或少颗粒%假Pelger! H\”et 异常和
过分叶核细胞!0.50\”3& 巨核系$结合骨髓涂片巨
核细胞酶标和瑞特染色骨髓涂片计数至少 25 个巨
核细胞$!0.50 的细胞为小巨核细胞\’ 结合患者临
床病史%细胞形态学%细胞 / 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
分析等资料按 WHO 标准[1$2]
重新进行诊断分型$其中( AML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的诊断标准为粒细胞
系%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中至少两系细胞有按上
述标准确定的发育异常*
1.3 染色体核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经24#48 h 培
养后$收集有丝分裂象细胞常规制片$G 或R显带$
根据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ISCN$1995& 识别
和描述*
1.4 融合基因检测 用RT\”PCR 法检测 AML1#ETO,
PML$RAR$ 和CBFB%MYH11$具体方法见文献[7]*
1.5 xx M3 诱导xx采用全反式维 A 酸$其余均
采用标准剂量的两药或三药联合方案xx[8]
*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 统计软件包行 !2
检验*
2 结果
21 例RAEB&t 患者中按 WHO 诊断标准有 2 例重新诊断为AML$ 因此$可分析的AML 共有261 例* 本系列 FAB 分型以 M3 + 36.3 %& 和M2
+ 26.6 %& 所占比例{zg}$其次为 M4+ 12.4 %& %M5b
+ 9.3 %& %M5a+ 6.2 %& 和M4Eo+ 4.2 %& $M6+ 2.3 %& %
M1+ 1.5 %& 和M0+ 0.8 %& 所占比例较低*
患者重新按 WHO 标准分型结果见表 1 和第
131 页表 2* AML 伴t+ 8;21& %AML1\’ ETO 与按国
内AML 标准确诊的 M2b%AML 伴t+15;17& &PML(
RAR\’ 与M3(M3v%AML 伴inv+ 16&+ p13q22& 或t+16;16&+ p13;q22& )CBFB) MYH11 与M4Eo 的吻合
率为 {bfb}*3 例11q23 异常分别为 M4+ 1 例& 和M5a+ 2
例& * AML 有多系增生异常$此前有 MDS 21 例$分
别为 FAB 分型中的 M2+ 12 例& $M4%M5%M6 各3例$
此前无 MDS 8 例$分别为 FAB 中的 M1+ 1 例& %M5
+ 2 例& 和M2+ 5 例& *
31例AML 伴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 男*女为
19+10$ 这类患者骨髓原细胞比例+中位数为26.06 %& 明显低于无病态造血的 AML+ P,0.05& $
其异常复杂核型检出率+ 31.03 %& 明显高于无多系
增生异常患者+ 11.1 %&+ P-0.05& $相对于无多系
增生异常患者其化疗的耐受性差$化疗后骨髓抑制
期长$并发症多*
M3 患者的诱导xx缓解 + CR& 率为 100 %*
AML 伴t(8;21).AML1 * ETO 和AML 伴inv(16)
(p13q22)或t(16;16)(p13;q22)/CBFB+MYH11 患者的
诱导缓解xx CR 率显著高于不另做分类的 AML
患者+ P00.05& * 尽管 AML 伴t(8;21)1AML, ETO
和AML 伴inv(16)t(16;16)2CBFB- MYH11 患者的诱
导缓解xx CR 率分别高于 AML 不另做分类中的
M2 和M4 患者$但并无显著性差异*有多系增生异常
患者 CR 率明显低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 + P3
0.05& $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中此前有 MDS 者较此
前无 MDS 者诱导化疗缓解率低+ P40.05& *
3 讨论
1976 年FAB 协作组提出的( 急性白血病形态
学分型建议) 给各国血液学家建立了统一的共同语
言$ 通过随后的几次修订和补充使之日臻完善$已
得到了国际公认*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该
分型的诸多不足-1& 只是根据细胞形态学和细胞
化学$而不是 M+ 形态学& %I+ 免疫学& %C+ 细胞遗
传学& 或MICM + 分子生物学& \”2& 骨髓原始细
表1患者的 WHO 分型
WHO分型
27
73 21
11
1 2
12 3 2 1 3
1 5 2
1
2
3
24 1
28
12
21
3 1
合计 2 4 42 27 73 21 32 11 16 24 6 2
!.AML伴有重现染色体异常 t(8;21)/AML1.ETO
t(15;17)/PML/RAR5
inv(16)t(16;16)/CBFB0MYH11
11q23
6. AML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此前有 MDS
此前无 MDS
7. xx相关性 AML 烷化剂相关
8. AML 不另做分类 M0
M1
M2
M4
M5a
M5b
M6
急性双表型
FAB分型
M0 M1 M2a M2b M3 M3v M4 M4Eo M5a M5b M6 RAEBt
合计
27
94
11
3
21
8
1
2
3
25
28
12
21
4
1 1
1 261
急性双表型
例130. .
白血病!淋巴瘤 2005 年6月第 14 卷第 3 期Journal of Leukemia!Lymphoma ,June 2005,Vol.14,No.3
胞!30 %为诊断下限\” 会遗漏一部分急性白血病
# AL$ \”如M2%M4%M4Eo%M5b%M6%外周 AML&3$ 不同人
员的诊断一致率不理想# 58 %~ 98 %$ \”特别是 M2
与M4&4$ 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不同的 AL 混杂在
同一亚型之内\”如M2%M4&5$ 有的 AL 无法归类\”如
继发性 AML%MPD 后AML%AL 合并纤维化%增生低
下性 AML&6$ 未包括双表型 AL&7$ 未考虑 MDS#
AML%MPD$AML%三系发育异常 AML 以及有成熟
标志# 颗粒%Auer 体$ 的AML \’ 在( WHO 造血组织
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 2001$ * 中对 AML 所作
的主要修改有+1$ 将诊断 AML 的原始细胞下限降
低为 20 %&2$ 将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多
系发育异常以及此前有放%化疗病史或有先期 MDS
的AML 独立单列&3$ 强调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
常者\”虽原始细胞%20 %也应诊断为 AML\”而不诊
断为 MDS&4$ 将M6 细分为 M6a 和M6b-
本系列为未加病例选择的连续系列\”在AML 伴
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患者中\”AML 伴t(15;17) &
PML!RAR\’ 患者所占比例高达 36 %\”与Chillon 等[3]
报道系列的比例相似\”但明显高于其他几个仅根据
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的大系列比例[9]
\”其可能的原
因有+1$ 收治患者及所分析病例数相对偏少所带来
的偏差&2$ 联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使诊断
的准确性得以提高\”与原来单纯形态学或细胞遗传
学手段确诊的病例系列[10]
各亚型比例分布发生了变
化&3$ 我国 APL 发病率较前增高- 与其他报道一
致\”本系列也证实WHO 分型的AML 伴inv(16)
(p13q22)或t(16;16) (p13; q22)(CBFB\” MYH11 与FAB 分型的 M4Eo 的吻合率为 100 %- 我们从近期疗
效中进一步证实xx有必要将 t(8;21))AML1# ETO
AML 患者单独列出\” 有意思的是 AML 伴t(8;21)*
AML1$ ETO AML 与我国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
的形态学亚型 M2b 吻合率为 100 %- 最近 Schoch 等[5]
通过大系列对 11q23+MLL 异常 AML 进行了分析\”
该亚型占 AML 的2.8 %\” xx相关性 AML 的比例
) 9.4 %$ 明显高于原发 AML 患者) 2.6 %$ \”主要诊
断为 M4) 21.2 %$ 和M5) 59.7 %$ \”与其他患者相比
预后差-本系列尽管只有3例患者\”但基本与Schoch 等[5]
发现一致- 本系列xx相关性 AML 比例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9]
\”这可能与我国肿瘤现代联合
化疗开展较西方国家晚且普及程度较差有关- 有多
系发育异常 AML 的比例基本与文献[9]报道一致\”
该亚型从近期疗效来看明显差于其他亚型\”特别是
此前有 MDS 病史者\”第1疗程 CR 率仅为 4.8 %\”支持WHO 分型将该类型独立列出的正确性-
尽管本系列中 AML 伴11q23,MLL%有多系发
育异常 AML 和xx相关性 AML 病例数较少\”且随
访时间较短\”尚不能进行各亚型之间的长期疗效比
较\”但现有分析结果表明 AML 的WHO 分型各亚型
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疗效相关性较 FAB 分型更好-
WHO分型
所占比例 化疗 CR 率
本组
%) 例$
Chillon[3]
%) 例$
Smith[9]
%
{dy}疗程
%
第二疗程
%
!.AML伴有重现染色体异常 51.6(135) 34.5(50) 65.1 84.2
t(8;21)/AML/ ETO 10.4(27) 1.4(2) 5~12 63.0 88.0
t(15;17)/PML/ RAR- 36.3(94) 23.5(34) 10~15
in(16)t(16;16)/CBF\”/MYH11 4.2(11) 6.2(9) 5 72.7 80
11q23 1.2(3) 3.4(5) 3~5 66.7 66.7
.. AML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11.2(29) 10~15 17.2 42.9
此前有 MDS 8.1(21) 4.8 28.6
此前无 MDS 3.1(8) 50.0 57.1
/. xx相关性 AML 0.4(1) 5~10 100 100
烷化剂相关型 0.4(1) 100 100
拓朴异构酶0抑制剂相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白血病!淋巴瘤2005 年6月第14 卷第3 期Journal of Leukemia!Lymphoma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