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中介提供:A-LEVEL(英国高考)考试资料_武汉伯乐留学王卫平_ ...

    (本报记者  陈朋)6月7日至9日的高考,许多国人绷紧了神经。但对青岛大学A-Level中心的一些学子们来说,参加“洋高考”,就已经预示着,高考已经不是一个令人煎熬的十字路口。之所以仍然参加,只是一次体验、一种经历,“毕竟上了11年学,原本就指望着这一考定终身。”

    而济南双胞胎姊妹刘月皓、刘月皎分别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录取后,直接放弃了国内高考。在青大A-LEVEL中心(A-LEVEL俗称英国高考)的培训班里,等待通过“洋高考”出国留学的山东籍学生多达三四百人。

    在山东省,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61.2万人,高考人数继2009年后出现再次下降。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年山东省高考录取率有望突破8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957万名考生参加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比上年减少65万人,而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仅比去年减少31万人。这就意味着,还有34万人放弃了高考,而高考录取率则比去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

    这些放弃了高考的人中,有直接就业的学生,也有像刘月皓姐妹等放弃国内高考、参加“洋高考”的人。对于这一群体的家庭来讲,当他们终于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时,高考,就不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独木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热切的目光投向“洋高考”、投向英美名校。在他们心目中,还能有什么比孩子未来的生存、发展与就业更重要的呢?还有什么能比教育更能改变命运?

    这种选择,让中国高考和大学教育市场越来越有股“狼来了”的紧迫感。在这场对“洋高考”价值不菲的追逐中,以及高考人数减少、录取率提高的尴尬现实中,我们试着做一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倒逼中国高等教育和高考改革?

 

英国留学中介提供:A-LEVEL(英国高考)考试资料


 
    一个xx做48张卷子

    “天天喊减负,但高考指标在那摆着,别人都加课你不加,到{zh1}落后的还是你自己。”

    烟台中考一周后,记者在青岛大学A-LEVEL中心见到了烟台学生小李和他的妈妈。小李是来这儿报名参加A-LEVEL暑期集中班的。接下来的高中阶段,他打算接受A-LEVEL中心的远程教育授课。他的志愿是去英国学医学,如果顺利的话,高二时他就能申请英国相关大学了。

    眼下,他刚参加完烟台地区的中考。他的成绩在班里仅仅中上游。按今年烟台地区重点高中17%的中考录取率,这个成绩有点勉强。

    但显然,一年的备考已令这个16岁的小伙子疲惫不堪。小李个头将近一米八,清瘦,稚气未脱,坐在母亲身边不爱言语。

    为什么要报班备考A-LEVEL?“学习压力、考试压力太大。要不是现在这种形势,我们也不会考虑英国高考的,毕竟出国留学花钱不是个小数目。”小李的母亲王女士说。

    初四一年,小李几乎没有闲下来{yt}。每天早8点上课,下午5点下课,放学还要往家里带一沓复习题,每天做题就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家人陪着。 “有时候做到晚上十二点也做不完,我只能不让他再做,第二天还要上课,休息时间总得保证啊。”王女士说,为了维护儿子的“休息权”,她还专门为儿子向学校老师请过假。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每周六下午和周日一整天共{yt}半的时间学生不用到校上课,但老师们并不甘心让学生闲着。“每逢xx,每门课都要发8张卷子,六科就是48张,一个xx都得写完。”除此以外,王女士还给小李报了两门科目的校外培训班,“天天喊减负,但高考指标在那摆着,别人都加课你不加,到{zh1}落后的还是你自己。”

    今年4月,王女士朋友的孩子在广州参加了英国高考,这让王女士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她开始接触青大A-LEVEL中心,儿子中考后立马就赶来青岛报名。

    入门考试给小李留下了好印象: “参加这里的考试,直接就把词典、公式表发给考生。平时参加学校考试,这些东西都得死记硬背。”

    小李报的是业余远程教育班,而非全日制辅导班。全日制一学年费用41000元,业余班周六、周日上两天,费用32800元。加上最终的申请费、签证费,总共需要5万多元。

    但即便这样,王女士也觉得这笔高昂的教育投资值得付出。凭着儿子目前的成绩,即便是将来勉强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将来就业还成问题呢。


    一家奇怪的“公司”


    中国的大学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达529万,而半年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仍有73.56万,这个数字比2010年山东省高考报名总人数还要高出近10万。

    {zx1}发布的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年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这就意味着仍有81万余人没有实现就业。

    更令人担忧的是,前两年还让学生趋之若鹜的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经贸专业,如今成了高失业风险性专业。2010年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6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态,今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对孩子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我们肯定是有考虑的。”身为公务员的王女士说,她一些朋友的孩子有的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孩子升重点高中的比率都提到了17%。我觉得,将来高考升学率肯定能提到{bfb},但上了大学又能怎样?像我孩子这种中上游水平的学生,考大学也就能考个中下游学校。四年大学时光很容易就混过去了,毕了业还是学不到东西、找不到工作,十几年的教育投资就算白搭了。”

    王女士的这番焦虑显示了不少家长对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不信任。有媒体甚至将中国的大学比作一间“奇怪的公司”: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儿女送出国留学,作为孩子将来就业的一大砝码。

    济南家长梁红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刘月皓在济南外国语学校上学,成绩优异。小女儿刘月皎从小热爱绘画,对设计情有独钟,学习成绩中游。一家人对小女儿的人生规划颇费心思:如果她考国内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专业设计类院校{zh0}不过了,但这些国内专业院校分高难考,将来的就业空间还很难说。

    刘月皎高二时,家人就筹划着为她们姐妹俩报了 A-LEVEL,姐姐刘月皓参加了全部7个科目的考试,拿了3个满分,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录取,这是英国威廉王子的母校。而刘月皎则被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录取。

    “爱丁堡大学的建筑设计是全英{dj1}专业,拿到学位证书后还会附带发放全球认可的专业资格证。毕了业无论到哪个国家找工作,都会得到承认,这是国内同类学校比不了的。”梁红说。

    不过两姊妹3年的留学费用每人就要60万元,她们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医务人员,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讲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青岛家长李洁(化名)是大学教师,在美国佐治亚州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他的儿子是青岛一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考国内一本院校没问题。去年,李洁的儿子通过 ACT考试,进入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工程系学习。

    “国内的北大、清华等大学也有这个专业,但在国内学,实习基地都难以保证,毕业后的发展也被局限在中国、新加坡等少数华语圈地区。而到美国读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工业工程系是全美{dy},大二就可以申请到荷兰实习,毕业后在全世界都有竞争力,根本不用为就业问题发愁。”李洁说。


    国外教育的宽与严


    “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考核学分仅仅是一项基本内容,更重要的还在于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将来以更好的姿态服务社会。”

    青岛学生刘晓鹏如今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经济与会计专业的大一学生。高三上了大半,2009年3月他接到爱丁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之后他放弃了当年的全国高考。

    刘晓鹏当初在青岛二中并不是尖子生,级部排名在400名左右,以这个成绩参加高考,考二本有余,考一本悬乎。

    “当初就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就想着与其在国内读一个二三流大学,还不如出国上一个自己满意的,反正家庭条件也能允许。”刘晓鹏说。

    经过一年半认真准备,刘晓鹏如愿考上全英xx的爱丁堡大学,而当初和他成绩差不多的高中同学大多考入山东经济学院等二本院校。

    与国内同学相比,刘晓鹏很满意自己的学习环境。

    “我们选课比较自由,大一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但国内的同学说,有些课很没意思,很多人都逃课,到期末突击一下考试,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

    国内同学还给他传了一个关于国内大学生活的段子:“大一教室睡,大二寝室睡,大三白天睡,大四全不睡。”

    刘晓鹏大笑说,其实在国外也有这样的学生,但大多数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何况如果不认真上课,期末考试根本就过不了关。“考核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包括考试,还要考核论文和课堂表现、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考核通不过的话就不能升入高年级。”

    今年2月,刘晓鹏当选爱丁堡大学“国际学生服务者”一职,这相当于国内大学学生会中的一个部长职务。想竞选该职的学生要从网上下载材料,制作个人网页,印发传单,为自己xx。学校则会给予学生资金支持,“整个过程就跟欧美国家的大选一样,{zh1}我赢了一个美国黑人4票,当选了。”

    令刘晓鹏记忆深刻的是,竞选xx期结束后,竞选人都要负责将自己张贴、分发的传单等资料收集整理干净,不能污染环境。这种意识,显然是国内大学学生活动中所欠缺的。

    李洁在美国大学待了两年。他说,美国大学更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课自由度很高,转学转专业都比较灵活,不会埋没学生个性。这种自由的同时又是“宽进严出”,像他儿子就读的佐治亚理工学院,淘汰率达到60%-70%,也就是说每年有这么多的学生无法通过考核毕业。在中国,这显然是难以想象的。

    “美国排名靠前的大学考核学分仅仅是一项基本内容,更重要的还在于增加学生的人生阅历、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将来以更好的姿态服务社会。”正是因为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李洁才把儿子送到国外念大学。

    作为“圈内人”,李洁对国内高校的一些弊端看得很清楚。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大学教师待遇不高,生活压力较大,面临学术环境不好。比如,在国外的好大学,只要教师有好的课题通过了评审,就可以拿到科研经费,但在国内,如果没有关系,即使课题批下来也不容易拿到钱。李洁说,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大学风气不正,老师不安心做学问。


    “洋高考”的新主力


    “如果说国内高考是过‘独木桥’,那‘洋高考’就是过‘立交桥’。”

    不仅仅是李洁这样的大学教师家庭,国内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触并认可“洋高考”,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

    据介绍,目前去美国留学四年大约需要花费100万元人民币,而去英国、澳洲留学三年分别需要60万元、50万元人民币。

    来自青岛大学A-LEVEL中心的一组数据,2007年首批学生仅有10人,第二批就增长到67人,如今在该中心上课的“准留学生”已达347人。

    青岛市重点高中青岛五十八中教导处吴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去年共有35名左右学生通过“洋高考”出国留学,今年的数据虽未统计出来,但估计应与去年相当。“我们高三级部一共14个班级,基本上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多的班级有5-6名。”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如今的出国留学已经不是早年的低水平留学。

    “2006年之前,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通过留学中介,一般是家庭条件好但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人。这部分人将来回国后也是‘海带’,没有就业优势。”青大A-LEVEL中心主任郭宏说,以他们班上的学生为例,2007年首批招生时报名的大多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差生,但如今报名学生基本来自于青岛二中、五十八中、一中、济南外国语学校、省实验等省市重点高中。

    虽说这里面有能力考取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的学生不多,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全校100名至300名之间的中上游水平,考一本不易、考二本轻松。这些学生经过一年半左右的集中学习,一般都能考取全美前60名的大学,个别还能考入牛津、剑桥等英美{dj1}名校。

    “如果说国内高考是过‘独木桥’,那‘洋高考’就是过‘立交桥’。”郭宏说,中国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而“洋高考”大多一年考好几次,每次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对学生而言,选择的自由度大了,心理压力也小了。

    对于这些“考一本不易、考二本轻松”的中国孩子而言,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他们能考取全美前60名的大学的话,谁还会愿意在国内上“一本”、“二本”呢?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即便是处于国内大学金字塔尖的北大、清华,在全世界大学{zx1}排名中,连亚洲前十也进不了。

    这对于中国高考和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如果不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改革的话,“面对‘洋高考’的冲击,即便是把大学录取率提高到{bfb},又有什么竞争力呢?”李洁说。

    现实是,李洁任教的青岛某大学,已经有60%的教师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了。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英国高考。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英国留学中介提供:A-LEVEL(英国高考)考试资料_武汉伯乐留学王卫平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