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在关心下一季订货是否顺利,设计师们看着画稿绞尽脑汁,销售经理钻研销售数据时,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姚晓云却提出了彻底颠覆供应链话语权的买手模式。她不断地在国内行业宣传买手、讲解买手,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姚晓云,何许人也?她是如何成为中国{dy}个买手的?她为何放弃设计总监的位子变身买手?她又有哪些经验和感受与人们分享?
当设计师遭遇困惑
十几年前,姚晓云从中央工艺美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带着成为{zyx}设计师的梦想,进入了一家知名羊绒企业。本着从基层学起的初衷,她一头扎进了车间,从梳毛、染色、纺纱、织造、后整理等各个环节开始学习。
困惑1:“设计感”不畅销
姚晓云是个有心人,希望通过了解哪些款式比较畅销,来摸索产品设计的规律。可摆在展厅里琳琅满目的货品中,所有她觉得的款式,都销售得不好,而那些简单得没什么设计感的款式,反倒最畅销。业务员指着一件很普通的立领羊绒衫说:“顾客就认这种。能穿在里面,领子又不太高,也好配。那种双翻领的,时髦是时髦,但太不实用了。”言外之意,时髦有两层含义:一是好看;二是中看不中用。这让当时的姚晓云充满疑惑。
困惑2:不起眼的“爆款”
工作一年后,姚晓云来到了一家几乎垄断内销成衣行业的公司,任职设计师。
公司效益不错,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代理商,尤其是东北的代理商在当地做得相当有规模。有一次,一个来自沈阳的代理商带来几件不知哪里淘来的皮马甲,向设计师们推荐。设计室的人很不以为然,但碍于面子就一同带上了订货会。三天的订货会下来,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销售汇总显示,订单最多的竟然是代理商推荐的那几款皮,设计师们当场哑口无言。这也使得当年还略显稚嫩的姚晓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几件如此不起眼的款式竟然成了订货会的宠儿。她深刻地认识到,真正为公司赢利的是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大众款。这件事情对当时的她影响很大,甚至彻底扭转她的设计观。
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