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镜台——老银收藏日记(四十七)_青湘_新浪博客

入画





收藏的时间久了,渐渐有了精品意识,慢慢将侧重点放在了高价之物上。追求精品并非坏事,只是有时将收藏品按收来的时间顺序摆出时,蓦的惊觉似乎我已逐渐背离了我的初衷。

我开始收藏固然不排除投资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为欣赏旧首饰的独特美丽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俗文化。很多藏家常说,宁收一件精品,不要十件普品。从投资保值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条良好的建议。但从欣赏的角度来看,精美的物件固然可喜,但一味求精,或许会错过许多欣赏美丽的机会。好比登山游览的人,若只关心山顶的景致,未免忽略了许多旅途中的优美风景。

回思起来,似乎在刚开始收藏时,我更能欣赏每件首饰的独特。即使是一两百元的小东西,我也能轻易发现乐趣与惊喜。随着藏品的增多,我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那些高价之物,而大多数小件我通常会选择忽略,xx忘记了初始的快乐。

当然,我不是鼓吹不收精品。而是收藏的目标不同,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就我个人而言,依然是向往精品的,但是精品不会成为我收藏的全部。就像我从来不是一个专心的攀登者,虽然我也喜欢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但我依然为路边的小花驻足。

将我从只收精品的迷梦中拉回的便是图中这枚步摇钗了。

头钗很小,不过巴掌大,胎体也算不得厚重,但它独特的卷轴造型在{dy}眼便将我吸引住了。钗头如一幅正在展开的画卷,画面正中竹叶苍翠,中心一只鹿正回眸凝望。画卷两边则是舒展的佛手花。画卷之下缀了几个铃铛,使头钗上下匀称的同时更添几分摇曳风情。

鹿禄同音,佛手通福,首饰寄予主人的仍是吉祥富贵之意。但那从容意态以及竹叶山石的点缀却为画面注入三分清明雅致,如一道柔风迎面而来,让人愉悦不已。

此外,鹿回头在老银首饰中并不鲜见,故其形象也引起了我探究的兴趣。看着画中之鹿,我首先想起的是海南黎族的传说。据传古时黎族猎手追赶一头梅花鹿直至海滨。梅花鹿无路可走,忽然回眸一望,幻化作一美丽女子,与猎人结为夫妇。现今海南三亚依旧有鹿回头的塑象。这一传说倒与鹿回头的形象贴切,但一来此为中原汉人银饰,似乎不太可能使用黎族传说。且图画中显为山林,而非海滨,也不太符合故事情境。

于是我继续在脑中搜索和鹿有关的典故,继而想到了白鹿洞的传说。唐贞元年间李渤隐居读书,得一白鹿相伴。据说此鹿极通人性,甚至能为主人购买纸、笔之物。李渤也被人称为白鹿先生。后李渤出任江州刺史,命人于隐居处修建楼阁,即为白鹿洞。首饰上的鹿意态优美,似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灵性,用于此处倒也说得过去。但此故事一未强调白鹿四下顾盼的形态,二来这故事流传度似乎不算很广,故仍未xx贴合画意。

我再寻思,{zh1}想到了《佛说九色鹿经》中的故事。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前曾生为九色鹿王,救助落水之人。鹿王要求落水人不得向外人透露他的行踪。时王后求国王寻九色鹿皮为衣,国王悬赏。落水人禁不住诱惑,向国王告发鹿王所在。国王即率兵前来捕捉鹿王。鹿王之友乌鸦,见状前来报信,鹿王不觉,乌鸦啄其耳,鹿王惊起,四向顾视,见王军甚众,无路可逃,遂至王座陈述前情:“……我于尔时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本要不相道,人无反复,不如负水中浮木。 ”国王听后,乃放鹿王离去。

旧时笃信佛教者甚众,佛经故事应该流传极多。敦煌壁画中也出现过《鹿王本生图》,想来这故事应有许多人耳熟能详。将头钗上的画面解释为鹿王惊起顾盼,也能说得过去。但想到鹿身处竹影之中,且颇有悠闲之态,似乎又不甚相符了。

三个故事,皆有相合之处,又都不xx贴合,所以画中究竟映射的是哪个故事,还是留待诸位选择、补充吧。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临镜台——老银收藏日记(四十七)_青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