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_易赛自动充值_新浪博客
中国{zx1}MBT2000型主战坦克<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ALT="中外武力比较-1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hoto.sohu.com/49/46/Img209424649.jpg" />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ALT="中外武力比较-1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hoto.sohu.com/79/48/Img209424879.jpg" />
   90-II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研制、生产的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经过近10年的研制,于2000年正式设计定型,定名为MBT2000主战坦克。这种主战坦克的火力性能、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等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MBT2000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有热护套和炮膛抽烟装置的125毫米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榴弹。弹药装填由自动装弹机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射速。高射机枪可进行车内操纵射击。

其火控系统为带自动跟踪的指挥仪式稳向火控,包括带有激光测距仪的稳定式炮长瞄准镜、车长周视镜、自动跟踪、地面导航系统、控制面板、弹道计算机、红外热像仪和各种传感器等。该火控系统使坦克炮具有昼夜和行进间作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xx命中率。车长可通过车长瞄准镜捕获目标,并进行超越射击。

  MBT2000主战坦克的车体具有防护能力强,外形低矮、纵向尺寸短、重量轻的优战。车体前部甲板和炮塔前部装有间隙复合装甲组件。该坦克可在车首、炮塔前部、侧面和顶部挂装爆炸式反应装甲。作战前,也可将车体两侧的橡胶履带裙板换装成爆炸式反应装甲组件。

来源:() - 中外武力比较-1 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_小斜_新浪博客

  MBT2000主战坦克安装的是6TD-2 1200马力对置二冲程发动机和双侧行星变速系统的动力舱,它体积小、重量轻、布置简单,功率/单位体积比达到世界{zg}水平。采用废气引射的方式对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冷却。该车可原地转向,最小转向半径为零。

  行动系统采用扭杆弹簧和片式液压减振器悬挂装置。装有6对双轮缘大直径挂胶负重轮和销耳挂胶的双销履带(可装金属和橡胶两种),可保证车辆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

  此外该车还装有性能优良的三防系统、自动灭火及二次抑爆系统、热烟幕系统、烟幕弹、榴散弹发射装置及10千瓦的辅机电站。

性能参数:

综合性能参数

战斗全重  48吨
乘员    3人
发动机功率 1200马力
使用温度  一20~+50摄氏度

几何参数

车长(炮向前)  10067毫米
车长(炮向后)  9687毫米
车竞(有裙板)  3500毫米
车宽(无裙板)  3400毫米
履带接地长   4780毫米
车底距地高   450~510毫米
车高 仅炮塔顶) 2400毫米

机动性能参数

{zd0}速度      65千米/小时
{zd0}平均越野速度  45千米/小时
{zd0}行程      450干米
{zd0}爬坡度     31度
{zd0}侧倾坡度    22度
越壕宽       2.7米
过垂直墙高     0.85米
涉水深       1.4米
潜渡能力(深度×潜度距离)
          5米×600米
加速能力  0~32千米/小时≤10秒

发动机性能参数

型号        6TD-2
类型 水冷废气蜗轮增压12缸柴油机
额定功率      1200马力
额定转速      2300转/分
额定扭矩      4000牛·米
燃油消耗率(2300转/分)
        230克/(千瓦/小时)
机油消耗率(2300转/分)
        1.9克/(千瓦/小时)
起动方式    气动和电动
冷却系统    废气引射

变速箱性能参数

类型     双侧行星变速箱
{zd0}扭矩   5000牛·米
档位和速度
 1档     15千米/小时
 2档     22千米/小时
 3档     39千米/小时
 4档     65千米/小时

主要武器性能参数

口径      125毫米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
药破甲弹、杀伤榴弹
射弹散布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0.3米×0.3米
  空心装药破甲弹
        0.35米×0.35米
身管寿命    500发
弹药分配比
  4: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
  装药破甲弹:杀伤榴弹
弹药基数    39发

高射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       12.7毫米
炮口初速
  穿甲弹    800米/秒
  钨弹芯穿甲弹 1150米/秒
理论射速     650~700发/分
实际射速     80~100发/分
有效射程     1600米
高低射界     -4.5~70度
方向射界     360度
弹药基数     750发
并列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       7.62毫米
炮口初速     830米/秒
理论射速     700~800发/分
实际射速     250发/分
有效射程     1000米
弹药基数     2000+2000发

防护性能参数

装甲类型
  复合装甲、可拆卸爆炸反应装甲

三防系统   集体式三防系统
灭火装置   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火控系统性能参数

车长瞄准镜
    双向稳定全景稳像式瞄准镜
炮长瞄准镜 双向稳定稳像式瞄准镜
命中率(动对动) 71%(距离1500米)
系统反应时间
  静对静    ≤7秒
  动对动    ≤10秒
许可射速     ≥6发/分
{zd0}高低调炮速度 6度/秒
{zd0}周向调炮速度 ≥30度/秒
最小高低跟踪速度 0.05度/秒
最小周向跟踪速度 0.05度/秒
使用温度     -25~+50摄氏度
持续作战时间   4小时
分辨xx度    0.1密位

自动装弹机性能参数

装填模式 自动装填、半自动装填、
半自动补弹和退弹、人工装填

弹壳抛出模式
     自动抛壳、半自动抛壳
弹药直径      125毫米
适用弹种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空心装药破甲弹、杀伤榴弹
弹仓储弹量     22发
自动装弹速度    6~8发/分
装弹角度      4度15秒
故障率       ≤10‰

美国M1A2主战坦克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ALT="中外武力比较-1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img.163.com/news/0502/10/m1a2-sep_d03.jpg" />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ALT="中外武力比较-1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img.163.com/news/0502/10/m1a2_d07.jpg" />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ALT="中外武力比较-1 <wbr>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cimg.163.com/news/0502/10/m1a1_d01.jpg" />

   M1A2是美国M1系列主战坦克中最重要的改型。M1坦克是美国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主要用于替换当时大量装备使用的M60坦克,M1最早称为XM1,1979年5月美国陆军试生产XM1坦克110辆,1980年2月完成两辆生产型车后即开始进入大批量生产,M1坦克也被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1坦克的生产计划于1985年2月结束,共制造了约2370多辆,以后生产的为改进型的M1A1坦克,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M1A1装备了威力更大的装120mm滑膛炮、增强装甲防护能力及更先进的观瞄、电子设备。M1A1于1984年8月定型,1986年7月正式装备xx,生产数量在4000辆以上。1991年海湾战争前,又发展了采用贫铀装甲的M1A1AH型,并在海湾战争中有着出色的表现。1985年2月开始美国陆军又开始在其基础上研制更先进的M1A2,主要是提高了车载电子可靠性及性能,加装了车载信息系统,命名为M1A2。首辆M1A2于1992年出厂,1993年开始装备xx。改进后的M1A2在性能上比原M1A1有了很大的提高,1995年又在M1A2的基础上研制成M1A2SEP型,主要是改进和新增了新一代的全球定位系统、新型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及战场识别系统等。到2000年初,美国陆军装备数量已达到近1000辆,其中美国的{dy}支数字化xx陆军第四步兵师装备的全部是{zx1}的M1A2SEP。原有大量的M1A1将进行升级改造,已使其达到M1A2的水平。 
  
   M1A2装有一门44倍口径的120毫米M256型滑膛炮,该炮实际上是美国生产的德国120毫米滑膛炮,这种坦克炮也是被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广泛使用(像德国的豹2、日本的90式、美国的M1A1/2)。火炮中部装有热护套,炮口装有瞄准校准装置,可进行快速校炮。使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如单壁自紧身管技术)使火炮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是目前西方威力{zd0}的坦克火炮。火炮高低射界为-10度-+20度,方向射界为360度,采用定装弹药,并没有使用自动装弹机,大部分弹药存放在尾部炮塔内,{zd0}射速主要由装填手的熟练程度来决定,{zg}不会超过6发/分,如果在越野状态下,{zg}不会超过4发。弹种主要有M829系列贫铀穿甲弹和XM830空心装药破甲弹。辅助武器主要为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及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M1A2使用的穿甲弹主要是贫铀穿甲弹,这也是世界上{wy}采用贫铀弹而不装备钨合金穿甲弹的坦克。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对贫铀合金作为穿甲弹弹芯材料的研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目前主要生产的是M829系列。M1A2目前主要使用的是M829A2贫铀穿甲弹。由于贫铀所固有的物理特性,使其在穿甲能力上要比一般的钨合金穿甲弹要高出10%-20%,其炮口初速为1700米/秒,美国以外公布该弹可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580毫米厚的均制钢装甲,不过笔者认为这个数据美国有所保留,后来有资料表明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730毫米,所以说,这才是其真实的穿甲能力。可见其威力是非常大的。未来新型的M829E3将会陆续投入使用,它比M829A2的弹丸更轻,但采用了更细长的贫铀弹芯,因此穿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0米距离上可击穿近800毫米厚的均制钢装甲。可耗不费力的击穿现役几乎世界所有坦克的前装甲。XM830多用途弹具有破甲和爆破功能,即可攻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用于攻击敌方工事等软目标,但其爆破能力与专用榴弹相比效果要差一些。

  M1A2是目前世界上装备的火控系统{zxj}的坦克之一,不仅装有高精度、全数字式的火控系统,还是世界上{dy}种装备车载信息系统的坦克。

  M1A2采用的是数字式指挥仪坦克火控系统,相对于M1A1主要变化包括:安装车长独立第二代热像仪,这也是识别该型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将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多个目标交战能力,并使车长具有超越炮塔射击的能力。新型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并对人眼是安全的。车长瞄准镜及炮长瞄准镜均为有双向稳定,炮塔为全电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炮长用主瞄准镜捕获目标,炮长的火控指令和自动弹道传感器的弹道修正数据同时输入弹道计算机,计算机解算弹道并控制火炮和炮塔的转动从而使火炮稳定地瞄准目标。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由于M1A2装上了车长独立式周视热成像瞄准镜,使得M1A2具有了猎-歼能力,使射击反应时间缩短了45%,1分钟内交战的目标数增加了50%,夜间{zd0}视距可达2500米。

  车载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战场指挥与控制能力,“车际信息系统”也称“车辆战场管理系统”,主要由战区地图系统、位置/导航系统、数字式电台系统、双重计算机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组成。
各方面信息通过综合显示器上的战区地图系统,车长及乘员及时掌握敌、友车辆的位置、航向,敌、友军xx的准确态势,车辆关键系统的现状及故障情况等关键信息,并通过数字式电台系统自动进行信息交换,使车长和上级指挥员能准确了解战场情况,减少繁重的事务性工作量,增强了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通过位置/导航系统,驾驶员在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支援下,无须时时查看地图及关键性的地形特征,集中精力进行战术机动驾驶。“车际信息系统”实质上是采用了战斗机的某些技术,使地面战斗中,单车、xx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和协同动作的质量大大提高。并与有邻xx时行地地、地空信息交流,信息共享。
M1A2作为M1系列中的{zx1}改型,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其车体前部及炮塔前部装有贫铀装甲,这也是世界上{dy}种装备这种装甲的坦克。贫铀装甲是由贫铀合金材料特殊热处理后制成的,其强度极限高达150公斤/毫米,比优质合金钢还高50%。这种贫铀复合装甲采用网状结构,网状骨架采用贫铀合金材料,网格间加入防止贫铀合金氧化的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坦克重量,又取得了更好的材料匹配性能。外侧加入蜂窝状结构的吸能材料,靠“软硬兼施”的手段吸收穿甲弹的动能,以降低对装甲的损害。因此,当年美国在M1A1HA上装备贫铀装甲后,声称其装甲防护水平比原M1A1提高了30%以上。有关资料称,M1A2在车体前部及炮塔前部的贫铀装甲,其防穿甲弹的能力可达到1200-1500厚的均制钢装甲。笔者认为这里的水份太大,如果像其所说能达到这样的防护水平,不用说现在的120毫米或125毫米的钨、铀合金穿甲弹无法其构成威胁,只有未来的140毫米穿甲弹才有这个能力。那么,美国的这种贫铀装甲至少要{lx1}世界各国15年。但就现在世界装甲研制的技术水平看,这是不可能力的,因此,笔者认为其真实的防护能力应在750毫米上下,车体的装甲应比炮塔的厚度薄,防护力也比炮塔弱一些,笔者估计其车体前部的装甲及炮塔前部装甲在防御动能穿甲弹和聚能破甲弹的能力分别是:车首为600毫米和102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炮塔前部为750毫米和13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这基本可以为其提供较强的正面防护能力。在美国装有贫铀装甲的M1坦克上并没有看到其装有任何反应装甲,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对其防护能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中美{zx1}主战坦克比较_易赛自动充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