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行业由谁来领导_安然_新浪博客

 


    茶叶市场从来都不寂寞,近期,一批所谓{dj0}的茶叶掀起了天价波澜。在北京,2两龙井茶以25.5万元的高价被拍卖;在广州,2两铁观音以20.4万元被买走;在东莞,一套价值600万元的天价茶亮相茶博会。在接二连三问世的天价面前,我们看到了举着大把钞票的商家,还有那些被“吓怕”的消费者。茶叶行业的沸腾正常吗?一种日常饮品为什么卖这么贵?带着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一、天价乱象

 

  2010年4月,记者来到北京马连道茶叶街,这个华北{zd0}的茶叶批发市场聚集了全国十多个主要茶叶产区的700多家茶商。眼下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几乎每家店铺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张贴着新茶上市的海报。记者向韩香茶业有限公司刘爱琴点名要看看好一点的龙井茶,她从冰箱里拿出镇店之宝。“有今年的龙井吗?”“有。”“您拿给我们看一下。”“这个卖到2000-1800的龙井,这样子,颜色、口感、香气都好,它泡出来都是一叶一芽那样子。”

  这位茶商特别强调,她家的龙井茶不产自浙江,而是来自她的老家福建,所以应该叫福建龙井茶。由于产地不同,外观和口感略有不同,价格也便宜不少,这种龙井茶在马连道早已经是见怪不怪。“有时候西湖龙井、晋江龙井,都是龙井,但就是说那个西湖龙井真正好,它是名气好。”

  三四月份上市的春茶主要是以绿茶为主,特别是春分到清明期间头轮采摘的所谓“明前茶”最为走俏。记者发现,要想喝上xx的“明前”西湖龙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要擦亮眼睛,更重要的是还得掂量自己的钱包够不够分量。吴裕泰负责人说:“我们从中端的xx的都有,像xx的我们有5000块的龙井,然后4500的龙井,3800的龙井现在都已经有了。”盛福昊茶业有限公司高白杨说:“今年的绿茶普遍价格都比较高,今年像这种梅家坞的龙井价格比较高。大概市场价在3000到5000左右。”“3000到5000?”“对,这都是头拨的,明前{dy}拨的。”

  在众多的绿茶中,龙井茶名气{zd0},价格也五花八门。龙井茶原产地在杭州西湖,核心产区包括狮峰山、龙井村和梅家坞。这个产区一共有茶园2万多亩,按照每亩产10公斤上品龙井茶估算,每年的总产量只有200吨。所以真正的西湖龙井市面上很少,价格也很高。在茶城三楼的一个茶叶店,一款“明前”西湖龙井标出了天价。奥吉春茶业有限公司董红叶说:“目前市场价是一万五一斤,这是第二批,是3月31号的,目前市场价是9000块钱一斤。”

  为了说明上万元一斤的龙井和上千元一斤的龙井到底区别在哪儿呢?销售人员现场做了一个对比。“泡好了,我们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个茶,我左手边的就是西湖区的,你看一下它这个茶大部分是漂在水里了,即使有落到底的,它也是大部分立着的。那这个,大部分是躺着的,而且茶汤的颜色的话,相对来说没有这个更清澈一些,这是它比较大的区别。”“这个是叫西湖龙井,这个叫浙江龙井?”“浙江龙井,对。”“这个就一万块钱,这个就一千块钱,是这个意思吗?”“对,可以这样说。”

  与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比起来,{jp}红茶“金骏眉”只是小字辈,不过 “金骏眉”辈分虽小,要起价来却当仁不让。董红叶说:“这个,12000。”“这个价格算是,是市面上算是最贵的吗?”“不,还有比市面上最贵的。”“咱这儿有吗?”“我这儿没有,比如说我记着楼下的华香苑有两万一斤的。”

  在马连道,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比起来,金骏眉略显低调和神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茶商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真正的金骏眉凤毛麟角。记者以购茶者的身份得到了一份号称四千元一斤的金骏眉样品,与这家店里一万二一斤的金骏眉做了一下对比,结果出人意料。董红叶说:“我看它这个芽,我可以断定它肯定不是金骏梅。”“是吗?”“因为金骏梅,我说过了,每年春天4月初的{dy}批的{dy}个芽,它因为芽头比较嫩,它采摘下来以后,金,是它级别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颜色的象征,因为它采摘的比较嫩嘛,你摸它这个茶叶表面的话,应该会有很多小白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没有那个小白壕。待会儿你可以从那个缸上看一下,你手轻轻一扶,你手上会有很多小白壕。它的面上都有一层非常小的小白毛毛,我们称之为是绒壕。”“那个不是金骏梅的话?”“是福建红茶的一种,它应该算是正山小种的一种,它应该是属于正山小种里面,品质算是略微好一点的这种,不能算是金骏梅。”

  在另一家茶叶店,商家又向记者展示了两种和金骏梅很相似的正山小种。高白杨说:“这就是正山小种,这也是正山小种,金骏梅就是长这样。”“这两个都是正山小种。”“这个其实就是正山小种,按照金骏梅的工艺做出来的。”“像这个现在卖多少钱呢?”“这个可能一千块钱左右。”“像这个呢?”“这种五百块钱。”

  走了一圈,记者看到了从1000元到1.5万的龙井茶,看到了4000元和2万元的金骏眉,雾里看花的茶叶市场让我们产生了疑问,茶叶市场的价格乱象到底源自于哪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现在这个价格体系金骏眉价格体系是全国的茶叶市场里最乱的,是这么个情况,几千块钱的都有,两千块钱也有人卖给你,两万也有人卖给你,所以茶叶严格意义上讲呢,它这个嗜好型产品{zd0}的问题是它的标准化问题。但是你说给个多少价位合适,恐怕他也说不出来,就是这么个情况。”

  事实上,茶叶的天价是怎么来的,很难有人算得明白。但是这算不清楚的天价茶,却没少引来市场的跟风。王庆说:“人家觉得这个能挣钱,能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只要消费市场有,当然了,像这种工艺,很快就学会了,它的技术含量并不是特别高,那么这个产品大家都会制作了,跟风制作了,用的不是这个地方的野生茶树,按这套工艺做出来,它形状也是非常像的,可能口感喝起来有差别,但事实求是讲,口感差别就很难讲。”

  在王庆看来,虽然在中国茶叶市场上,xx茶叶份额不大,但如果大家都热衷于炒作xx茶,茶叶市场很难作强。“大家觉得茶叶价格比较高呢,我觉得恐怕更多的是新闻点,或者叫更多的是企业炒作,比方说我们炒作一些天价龙井,天价普洱,天价大红袍,是一种新闻,是一种吸引消费者xx的这么一个卖点,并不代表产品本身,真正我们的普洱茶产品本身的均价,我们的绿茶产品本身的均价都是比较低的, 前几年我们有个统计,大概算下来,平均每年绿茶的成本价格大体上在20元左右,龙井我们调查了一下北京市场,大体上全年算,平均价格在150到200元一斤。”

  茶叶市场出现的天价波澜,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疯狂的普洱茶,那一轮的炒作让跟多跟风的人赔了本,长了教训,但是,时隔三年,伴随着茶叶市场的春茶热浪,普洱茶又开始火爆了,有消息,云南发生的持续旱情,已经造成云南省近300万亩茶叶受灾,5万亩左右的茶树枯死。持续的大旱,让普洱茶出现价格上涨,那么这会成为普洱茶再次疯狂的信号吗?

 

    二、波澜又起

 

  2010年3月,云南省持续加剧的旱情让一度沉寂的普洱茶出现了连锁反应。在云南临沧,不少普洱茶生产区出现了春茶发芽晚,生长滞缓的情况,甚至有苗木枯死的现象发生。茶农说:“今年春茶发不好,天(气)干(旱)多。去年(的现在)我们摘了五、六遍了,今年才摘{dy}遍。”

  在云南另一个茶叶主产区普洱市,春茶的减产直接导致当地茶叶批发价格的上涨。茶商说:“像去年这样的茶叶不到40块(一公斤),去年春茶{zg}38块(一公斤),今年这个要到(一公斤)50块钱左右,涨了10块钱。”

  价格回暖,是否意味着普洱茶会再次引发疯狂呢?在北京马连道茶叶街,随着普洱茶原料涨价,不少普洱茶经营商户已经从3月下旬开始提价了。“因为产量减少,加工成本的增加,我们现在的价格提高了10%左右。”

  在马连道,2004年开始开普洱茶专营店的苏琪,刚刚从朋友那里听到{qg}普洱茶原料的消息。商户苏琪说:“今天我刚跟云南的两个朋友聊天 茶山的,他说今年景迈山的价格,{dy}波的行情已经全卖光掉了,而且是抢,疯抢,价格已经是原来的接近两番,他说全部都抢空了,他说第二波的行情基本上得提早预定。”

  但是苏琪也判断,眼下的旱情并不意味着普洱茶能再次疯狂。经历了三年前的暴涨暴跌,许多商家和炒家手中沉淀了相当数量的普洱茶,这些存货需要有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

  卖了6年普洱茶的苏琪回忆当初,她做普洱茶没多久便赶上了云南马帮进京,这起事件成为普洱茶价格井喷的转折点,井喷的行情让苏琪曾赚得盆满钵满,但所幸的是,她在那个时候选择了离场,侥幸躲过了此后的普洱茶危机,如今,这个教训她至今不敢忘。“我一般就觉得凡事是物极必反,因为当时我每一年下去茶山的时候,都会知道每一年大体上会是什么价位,明明这个东西只能值三十块钱,为什么要把它炒到三百块钱,已经超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了,我商家接受不了,我相信我的客户群体也不会相信,相信不了这个价格而且也承受不了这个价格。”

    杨磊,友朋茶庄的老板,马连道茶城为数不多的普洱茶专营商。和别人不太一样,杨磊原本在山东的一家上市公司工作,2008年普洱茶市场{zd1}迷的时候,他抱着复杂的心态选择了逢底建仓。谈起最近普洱茶价格的异动,杨磊显得不以为然,他告诉记者,其实从2008年底开始,普洱茶价格就已经出现了反弹的苗头,个别品类价格涨幅甚至已经超过50%。但是据此判断普洱茶市场会再现2007年的疯狂是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大家对普洱的认知从盲从、从狂热的投资理性,转移到了现在好多人通过示范效应以后,大家都了解了普洱茶,让大家来认识普洱茶,而且对普洱茶本身特有的功效,比如说降栓脂等等这些功效,被人所认知,所以人们又不愿意去放弃这一块儿的功效,就形成普洱茶慢慢的稳定的市场了。”

  过去三年普洱茶的暴涨暴跌其实就像一面镜子,普洱茶在茶叶市场制造了神话,也制造了萧条。围绕着普洱茶的质疑、反思甚至误读,至今让消费者疑惑,让经销商徘徊。那么面对眼下新一轮茶叶市场的沸腾,昔日的普洱茶风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警示呢?

 

  三、普洱茶之“殇”

 

  云南省普洱市,普洱茶的故乡,郁郁葱葱的密林中蕴藏着成千上万亩古茶园,作为当地少数民族世代倚靠的物产资源之一,不少古茶树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它们静立在群山之间,既目睹了2006年至2007年“普洱茶的疯狂时代”,也亲历了2007年下半年之后的普洱茶“寒流”。

  在普洱市的一座茶山上,记者遇到了几位农民朋友,在这里,他们不再是“茶农”,而是被称作“茶工”,一字之差的背后,是农民朋友的无奈。“我们固定的每公斤五块钱,我们的工资,每公斤,像没有茶叶,就一分钱也没有了。”

  这些茶园是当地茶厂的,他们按照采茶数量的多少领取工资,粗粗算下来,每天大概能有3、40元的收入。经过一番攀谈得知,这些茶工来自周边郊县,家里或多或少都种有茶树,那么他们为什么放着自家的茶叶不种,要跑到这里给人打工呢?“前几年,价格比较好的那几年,一亩地每年挣得七八千块钱。相比今年就没法说,如果是价格要高一点的话,没有人来打工的,自己种的自己采,自己加工自己去街上卖。”

  农民朋友告诉记者,前些年普洱茶行情好的时候,当地的茶园大都被茶场承包了,茶场每年把农药化肥提供给茶农,茶农反过来把茶叶交给工厂,但是土地如果是老百姓自己的,鲜叶一般可以多卖1倍的价钱。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赶上行情不好,茶叶没有人收了,就只能烂在地里。为了保险,很多茶农宁愿到茶厂打工挣钱。“像我们场的话,有规定下来的价格嘛,哪怕比外面高也好,低也好,他们都发给我们{zd1}工资,就是你采的多的话,就是五元一斤,可以采二三百斤呀,一两百斤呀,就是那样。”

  值得深思的是,云南省的茶农有600万,这个巨大的数字足以说明,普洱茶行情的好坏对当地经济影响有多大。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遍及云南的普洱茶厂无疑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可是不少茶厂最近才渐渐有了点起色,这两年对他们来说,太难忘了。“这是2007年5月28号?”谢东强说“对。”“也是你们最早的一批茶了吧?”“对,最早的一批茶。起步的品牌还没有打出去的时候,销量也不是很理想,07年普洱茶低迷,受了影响。”

  谢东强,土生土长的云南普洱人,早些年做珠宝生意赚了一些钱,2006年看到做普洱茶来钱快,没想太多便投资建起了一个普洱茶生产厂。可是{dy}批产品刚上市,便赶上了普洱茶价格的逆转。“人为炒作太厉害了。就是说20块成本的茶叶,炒了7、80块,感觉这个已经不正常了。”“那当时心里头有这种忐忑之后,您当时做什么了,做什么防范措施了没有啊?”“防范措施尽量没有进价位很高的茶?控制原料。”

  谢东强告诉我们,在当时的情况下,普洱茶涨得快,跌得狠,让很多人一时间没有转过弯,亏了本。当时茶农地里的茶树还没长出芽来,就已经被人预付定金了,大家都在变着法地囤积更多的原料,因为市场实在是太疯狂了。

  据统计,从1999年到2007年,普洱茶的价格上涨了10倍。其中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普洱茶价格更是直线上涨,一饼普洱茶由原来十几元、几十元炒到上万元,普洱茶一时贵比黄金。

  画面中这个普洱茶商叫上官海树,来自广东东莞,2006年我们走访他时,他的一席话让我们至今难忘。“我一个朋友 就是花了16万 买了我们这一个企业的二两茶 16万买二两 比黄金还高 是吧。”

  2007年初,正是普洱茶传说最盛行的时候。有人说“上半年拿买奥迪的钱买普洱茶,下半年卖掉就可以换成宝马”。然而,短短半年时间,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普洱茶一夜之间风云突变,身价狂跌。据统计,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云南普洱茶价格普遍缩水30%至50%。业内的估算是,普洱茶市场至少“蒸发”了300多亿元,做普洱茶生意的人比过去少了近三分之二。

  如今,三年过去了,巨大的市场变化之后,记者在云南再次见到了广东茶商上官海树。现在的他是重组之后的中茶股份公司的茶叶经销商。依然在做普洱茶生意,说起3年间的大起大落,他感触颇深。“那个时候客户订的茶,交了定金,他们都不来拿货,他们的资金链断了可能是,然后有的把押金给扣了,我们没有,我的就我们等于说一个人抗了,我们看押金押多少,我们就把茶有的150万,有的200万的押金我们就把茶叶给他,剩下的那些怎么办呢?就我一个人抗着,我那个时候好低落,真的是那种有一点差不多想跳楼的感觉。”“当时资金也面临很大问题吧?”“很大问题,都是茶,看到仓库里面,我那2000多平方一层,8层楼,里面的货堆的像山一样,心里那时候真有轻生的念头。”

  上官告诉我们,当时的普洱茶危机中,真xx质好的陈年普洱茶冲击还算不大,价格相对比较坚挺,但一些前期被热炒的所谓名品新茶跌得最惨烈:比如xx的“大益8242”,价格从每件2.1万元,降到8000元还是无人问津;2006年的下关甲级沱茶从每公斤400元降至210元,跌幅近一半。那些高位囤积新茶的商户损失惨重。

    记者走访了上官海树的茶叶店旁边的几家商户,提起那段经历他们都是一肚子苦水。“积压的有多少?”“有百八吨吧。”“现在是慢慢的消化这些存货吗?”“是的。品质好一点的就慢慢的留着。老茶在卖。品质不行的话,就扔掉了。当时价格高,收的原料也不好。”“今天100万,明天可能就变成150万的样子。他一直在升温,把它囤着。囤着然后终端消费群体,他没有消费。这一块儿毕竟是要出现危机,这是一个泡沫阶段。”

  回首当年,普洱茶和“郁金香”、“红木”、“玉石”一样,成了一种非常具有“炒做卖点”的商品,由于当时普洱茶厂众多,品种多,很容易找一些特殊品种操盘,炒家跟风炒作的空间很大。那期间,一开始港台等地的强势资金低成本收购大量陈年普洱茶,之后各级经销商和中小炒家疯狂跟进,让不少普洱茶大厂的产品脱销,市场上出现了有价无货的局面,一时间假冒伪劣的所谓名优产品充斥市场,反过来,极大的摧毁了普洱茶的信誉。上官海树说:“那个时候说真的,有的一些做的,蛮有历史文化的,他们都有的都已经关了,有的关了再开,现在因为市场又回弹了,有的现在已经重新开了,说真的,有很多以前都曾经停产过很长时间。”

  上官告诉记者,那场普洱茶风波至今让他心有余悸,他亲眼目睹了资本的力量让普洱茶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也亲眼目睹了资本的力量把这个本来极有前景的产业狠狠扼杀,普洱茶的大起大落,让上官看到了在市场里学游泳的中国茶商当初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珍惜品牌,不懂得品牌的信誉掺不得假。“最主要的就是说我们的品牌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现在已经经过这一次一启动,大家都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像立顿,一个立顿它的产量就占了我们中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占我们中国整体加起来2/3,所以我觉得我们种茶人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当解说员回顾中国对外经济交流历史的时候,画卷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茶”字。茶叶,无疑是一张承载着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名片,但是当我们近距离观察这张历史名片的时候,却不能不感到有些忧虑。

 

    四、品牌忧虑

 

  17、18世纪,茶叶代替了酒类,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主要的饮品,此后中国茶叶开始大量出口。1840年,xx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始于中英茶叶贸易的巨额逆差,因此又被称作“茶叶战争”。

  1848年,英国一位皇家植物园的主管,从中国带走了2万株茶苗和1.7万粒茶籽,此后茶叶在英属殖民地印度大量种植。1890年,英国推出了立顿红茶,100多年之后,这个品牌来到中国。凭借着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短短十几年,立顿的年产值超过了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的产值总和。

  当国际品牌的茶叶来到中国的时候,有人戏言,中国茶行业“有名无姓”。 中国的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包括云南普洱茶可谓声名远播;但提起茶叶品牌,中国六大茶类、xx名茶,却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

    针对中国茶的品牌问题,记者做了一次街头调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茶叶品牌吗?”“龙井、碧螺春吧。”

    “国际上呢?”“好像有个立顿。”

  我们发现,采访中大多数人把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当作了茶叶品牌,而实际上,这些名称只是茶叶的产区品类。很多茶厂都生产自己商标的龙井茶、碧螺春等。王庆说:“茶叶作为一个农产品,它本身就出现了一种很怪的现象,我们茶叶有名优茶,没有xx产品,也就是指大家比较熟悉的,比方说西湖龙井、碧螺春,我们这个概念都是名茶的概念,不是企业企业本身持有的产品商标。”

  目前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万公顷,超过全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全球茶叶产量330到350万吨,中国占130多万吨,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但是行业集中度低,销售秩序混乱也严重制约了茶叶大国向茶叶强国的转变。王庆说:“{dy}个我们茶园我们全国是29省,900个县产茶,180万公顷茶园分布在这900个县,地域面积很广。第二个,跟我们农村目前的这个农产品的生产现状有关。我们的涉茶人口,我们统计有8000万,比方说我们云南就有600万茶农,几千万茶农,180万公顷的茶园面积,生产130万吨的茶叶,这个劳动生产率分解到每个人头上,它的比例是相当低的。”

  近几年,中国茶企业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是做大作强这条路却走得步履艰难,收效甚微。王庆说:“茶叶是个嗜好型产品,它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它的生产地域和销售地域都很明显,比方说这个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它的主要原料来源是本地,那么它的品牌也是本地,它的消费区域大体上也固定在一个范围之内了,那么它本身想做大也是非常难的,那么茶叶行业本身的目前看,这个行业的回报率也是比较低的,所以没有高资本,高技术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它本身企业想做大,想把品牌做的推广,跨出地域的门槛,这个难度也非常大。”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品牌的仅1000家。2008年世界茶叶销售额为18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叶市场规模仅为180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国出口的茶叶每公斤仅值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比斯里兰卡低六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说:“我们现在出口是中低端的产品偏多。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传统的消费国家是西北非摩洛哥这些国家,它主要是满足它生理的一个需要,就是他们吃很多的牛羊肉各方面的东西,他需要用茶来帮助他消化,所以这样的话,他对茶的外形要求不是很严格,在品质上也不是像我们要求这么苛刻,另外整个的就是说他喝的东西就是要有刺激性,有浓度,所以我们觉得,因为我们出口茶叶主要是这些国家,这些国家他们对茶叶的需求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与国际市场的低端化相比,反观国内,xx茶叶产品近些年却极为走俏。吴锡端说:“我们现在这几年国内的市场增长主要是中xx的产品。特别是名优茶这一块,而且这个消费,我觉得出乎我们的意外,每年我们国家增加9万吨的茶叶产量,这个9万吨的茶叶产量基本上都是国内市场上消费掉的。”

  在吴锡端看来,中国名优茶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yl}的,但是中国的茶企业不能一味沉迷于xx和高价。应该学习国外品牌的产品战略、标准化生产以及销售通路的建设。这才是中国茶企作强的根本。“像立顿这种产品品牌,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如何在市场上做营销,如何把这个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如何使得我们这个产品渗透力要加强起来,这是我们向它学习的方面。第二个方面,要结合我们,咱们国家的一个产品的特色,我们现在建立另外一条路,就像天福,就像北京的吴裕泰和张一元一样,就通路品牌。”

  中国7万家茶企,年总产值比不上立顿,这让中国的茶叶企业深感忧虑。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又是巨大的机会,有人说“如果中国茶企业从7万家变成7000家,再变成700家,{zh1}变成七家的时候,中国茶将横扫全球。”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国内茶行业已经硝烟四起,7万多家茶企业的群雄逐鹿,谁将笑到{zh1}呢?

 

    五、逐鹿中国“茶”

 

  时至今日,品牌已经成了中国茶一个绕不过的命题。三年前,仅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就3000多家,其中不乏年销售过亿的企业,但是也只有中茶、大益、龙润等寥寥可数的几个品牌。而反观中国7万家茶厂,注册品牌仅有1000家。再看看国外,英国立顿红茶年销售额30亿美元以上,而国内{zd0}的茶叶企业--中茶股份,年销售额也只有10亿元人民币。中茶公司总经理贾鹏说:“你在现在的中国市场上,你拿不到一个年销售能够实现10个亿的企业,一个品牌,没有一家企业,而中国的整个的产值,零售终端的话,据商务部的数据已经达到800亿,但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利用它自己的品牌做到10个亿。集中度低,这是行业的问题。”

  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中国茶叶企业都是“竖”着做。比如在杭州就做西湖龙井,在云南就做普洱茶,在福建就做铁观音。而立顿却是“横”着做。它不考虑茶文化,也不管茶叶品类之争,只瞄准着消费者方便、快捷喝茶的需求,用一个品牌统一所有茶类。如今,不少国内的茶叶企业纷纷进行这样的战略转型。贾鹏说:“那么现在在中茶公司,希望在整个集团的产业链的战略指导下,已经形成的历史的价值,积淀的价值,做全品类的茶叶品种、产品,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全品类。”

  贾鹏告诉记者,为了让中国茶叶风靡世界,这家国内{zd0}的茶叶企业已经在国内9大茶叶主产区和全世界5大茶叶产区建立了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下一步,还打算在营销渠道上作一次大手术。“我们的目标在全国5000家商超,要建立这么一个渠道,现在建立商超的方式基本上我们要和经销商密切加强合作,是由经销商去做这个商超渠道。”

  目前,中茶公司新调整的销售通路有三条,分别是经销商、专卖店和商场超市,经销商专注酒店餐饮、中小超市、便利店、烟酒专卖店的拓展。专卖店侧重茶文化中xx体验消费、个性化服务和礼品市场;商超瞄准百姓日常茶叶消费,为此,他们研发了不同的产品包装投入三种渠道。在这三条路中,贾鹏特别看好商场超市,成就普洱茶的大国梦,首先要把茶叶定位成一种方便饮料,适应国际市场简单方便的需求。“现在我们这些,这种铝箔产品都是国际市场上通用的一种{zx1}的材料,美国的,{dy}个它的成本比较低,第二个它使用完之后,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再一个它能够回收再利用。”

  事实上,很多茶叶企业都在图谋让中国茶有所作为,2009年5月18日,云南龙润茶携手美国NBA火箭投资签订投资协议,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7万家茶叶企业中{dy}家上市公司,这项资本运作,在中国茶行业历史上还是{dy}次。龙润总经理范源说:“我们理论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运作,第二个就是说我们的产品以普洱茶为基础,已经延展到了六大茶类,第三我们注重品牌的塑造和品牌的国际化。”

    公开的资料显示,这次茶叶企业上市,募集的资金净额约为5300万港元,其中大约3700万港元用于发展与茶业有关的业务,1/3用于直营店的建设,1/3用于销售网络的建设,另外1/3用于整体产品的开发和科研。吴锡端说:“我觉得我们行业一个发展标准,能不能吸引这个资本,能不能吸引人才的xx,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两个指标。如果这个茶叶的发展非常的缓慢,或者这个茶叶没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没有引起投资者的兴趣的话,这个行业发展可以说是发展不健康了。今后我们更多的茶叶企业会通过这种资本市场上市,或者其他的形势来融资来使得我们茶叶的品牌快速的做大做强。”

  中国茶正在经历一次巨大的变革。不仅企业在变,茶叶主产区也在变。中国很多地区都盛产优质茶叶,但是,一个地级市把茶产业作为{dy}支柱产业的现象却并不多见,以茶叶命名自己城市的更是少之又少,云南普洱就是这样一个城市。2007年4月8日,正当普洱茶热举国沸腾的时候,云南省思茅市正式更名为普洱市,经历了普洱茶的暴涨暴跌之后,这个被普洱茶打上深深烙印的城市,正在靠两张牌重塑茶叶主产区的辉煌。

 

  六、复苏两张牌

 

  2007年4月8日,正当普洱茶热举国沸腾的时候,云南省思茅市正式更名为普洱市,在宣布仪式举行当天,暴雨倾盆,对此,当地人如今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做大事业必经历大风雨”。此后的不久,普洱市又发生了大地震,与此同时,普洱茶行情也发生了地震,这场地震恰恰让普洱市的茶产业产生了一次深刻变革。与当年比起来,现在的普洱茶显得更加理性,也更加真实。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用四个阶段来描述目前普洱市的状态。“2003年,它是作为一种什么形态呢?就是作为初级原料加工,低附加值的原始产品出现的。这个时候我们叫‘农业普洱’。这时间大概云南省,一年的茶产业的产值是20几个亿。从04年到07年我们叫‘文化普洱’。08年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科学普洱’的概念。未来到2020年以后,还会到“人文普洱”阶段。”

  沈培平告诉记者,今天的“科学普洱”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是用来喊口号的,是整个产业为当年的虚假繁荣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得出的教训。2007年,他们的普洱茶产值达到32.6亿元,2008年跌到15亿元;普洱茶被炒过了头,也跌过了头。“我觉得后来由于一些参加或者商家恶性操作以后,也导致了普洱茶,一下就大起大落。落下去了,并且有人叫骂,有人置疑我们这个普洱茶。世人还在置疑它,还在期待它,就是期待它。那么它在呼唤声中,xxx,更便捷、更有品牌的普洱茶出现。也是我们提出‘科学普洱’的概念。”

    记者从三年中两次赴普洱采访的体验来看,科学普洱的这个提法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普洱茶的功效要科学化,二是普洱茶的生产要标准化。普洱市副市长盛xx他的3G手机向记者形象的展示了什么叫普洱茶现在的生产科学。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说:“比如说这里面有海拔,这里还有温度,还有湿度的数字,你比如说这样一个画面,这样一个存储数据之后,经过若干年,比如十年、五年还是二十年,它的土壤、降水量还有茶叶的情况,茶树、茶种的情况,以及茶山是否有病虫害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监控,所以这样的数字化茶山工程的启动,对我们建立数字农业,提高茶农以及各个粗加工的科技水平应该说非常有好处。”

  盛军告诉记者,他这部手机不仅可以动态监控茶山茶园,还可以监控众多的生产加工厂,过去普洱茶加工厂门槛比较低,质量卫生难于监管,而这恰恰是06、07年中小普洱茶厂泛滥成灾、质量问题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现在,普洱市实施的“数字化”管理,就是为了从根源上,防范普洱茶走老路。“大家原来担心普洱茶是不是发酵,生产过程当中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说不规范,不卫生,我们通过全程监控,就可以使我们的生产和加工得到一个非常透明公开的信息,比如说这个画面,这个画面就是我们普洱茶研究院生产制作熟茶和生茶的一个车间,大家可以从这些监控数据当中,以及监控这些图象,以及这些数字化管理当中,使我们这些厂,就是普洱茶的生产能够进一步规范,进一步透明,让消费者喝的放心。”

  盛军所说的科学管理只是拉动普洱茶产业走出低谷的第1张牌。在加强质量控制的同时,这个普洱茶主产区打出的第2张牌就是推动茶厂进行大重组、大整合。

  普洱市所属的宁洱县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几年前,记者曾在这里亲历了普洱茶的疯狂,这个县的茶产业,在这一轮市场风波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茶厂当时多少家?”“茶厂当时就是160多家吧。”“现在还剩多少家?”“这个茶厂现在还剩70多家。”“少了一半。那一半的茶厂现在都干什么去了?”“原来有的是没有茶园的茶厂。这一部分淘汰了。有的是有茶园的小茶厂,这一部分投靠了大的茶园。所以呢,企业数量下降了,普洱茶生产的规模还是稳定了。”

  普洱市市委书记沈培平告诉记者,普洱茶的疾风暴雨客观上促使了当地茶企业的重新洗牌,竞争中剩下来的茶厂大有可为。“那么现在呢,经过大浪淘沙,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战国七雄以前是100多个小国家的。那从100多个小国家,归到7个国家,{zh1}归到了秦国。我觉得普洱茶这个能不能也跟战国七雄一样,从100多个国家,到7个国家,{zh1}我们回到一个发展非常好的几个企业里。”

  针对市场上普洱茶出现的种种变化。普洱市市委书记用“一、一、八”三个数字来向我们预言,普洱茶未来的大趋势,会出现新的产品格局。沈培平说:“‘118’过程这样的。就是品占10%,饮占80%。非品饮占10%。是后品饮时代的。品尝的这个。它根植与我们中国的茶艺、茶道。第二个是饮的系列,就是用来满足生理需要,解渴。{zh1}一个市场就是非品饮系列。就是不是品的,也不是饮的,是普洱茶的一个衍生产品。例如说xx成份的萃取、升华。”

  按照沈培平的描绘,古老的、保健的普洱茶一旦有了现代企业市场观念,将会更快的进军饮料市场,有望成为风靡世界的时尚功能饮料。

  有人说,十九世纪是咖啡的世纪,20世纪是碳酸饮料的世纪,而21世纪则是属于茶饮料的世纪。如果这个预言成真,中国茶应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份蓝图,我们应该多看看自己旧的观念和习惯,少一点市场的疯狂,多一点健康,在迷途中找到那条阳光大道。希望中国茶这个古老的行业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中国财经报)

 

    视频链接:()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茶行业由谁来领导_安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