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175(王建)_讀鍺_百度空间

羽林行

­王建

­  长安恶少出名字, 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 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xx身合死, 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 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 立在殿前射飞禽。

  《羽林行》,一名《羽林郎》,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羽林即羽林军。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用羽林称呼皇帝的禁卫军。­

  这首诗,大胆无情地揭露了中唐时期羽林军的作恶多端;写的是羽林军,实际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zg}统治者。­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开宗明义,指出羽林军的来源是长安恶少,都是坏得出了名的!他们在楼下打劫客商,转身上楼,便大吃大喝起来。一般强盗作案后,要隐匿潜逃,而这批恶少,堂而皇之,无视法纪。他们不仅转身上楼醉酒,毫无顾忌,而且是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诗人接连使用楼下楼上天明散入诸词以显示这是一连串毫无顾忌的行动;写他们在长安城中,大摇大摆地干坏事;楼下劫财,楼上醉酒,天明又从楼上下来,径到皇宫里去值班,值班完毕,就又散入到五陵松柏林中去路劫xx了。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是以汉代唐;五陵,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面积很大,多植松柏,是豪门贵族居住的地方。从散入二字看,说明参加xx劫货的人数很多,胆子极大。­

  以上四句,表面上是写羽林恶少之,实则是写羽林恶少之,炙手可热,有很厉害的后台。­

  百回xx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百回二字不可轻轻放过。这说明他们尽管常常劫财xx,谁也奈何不得,直到百回xx,罪大恶极才被问成死罪;但接踵而来的,却是皇帝的赦书,说他们收城有功,可以将功折罪!古代,在政治混乱时期,战役中常有虚报战功的现象。中唐之岁,常让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统兵或监军,更是可以信口雌黄,在叙录战功之际,甚至把根本没有参加战斗的人也报进去。羽林恶少,或认宦官为义父,或以财货重赂阉党,赦书之事,自然就由他们一手操办了。所谓收城功云云,就直接反映了军事、政治的混乱与黑暗。­

  最末四句,是写羽林恶少们逍遥法外的得意之态: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九衢,长安城中的各条大街,代指京城。恶少们犯了身合死的大罪之后,最多不过更改姓名,暂避乡间,一当被赦的消息从京城中得以证实,他们就又在乡吏的户籍册中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姓名;并且露面之后,依然当他的羽林军,可以立在殿前射飞禽,又受到皇帝的赏识了!末句是全篇最精彩、最传神之笔。它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一群羽林恶少逍遥法外、有恃无恐的情状。射飞禽已见其自由狂放之态,立在殿前射御前之鸟,更见其得宠骄纵的神态,他似乎在向人们挑战!读至此,人们不禁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诗人对朝政的失望、感叹,尽在不言之中。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贵上。本篇不著议论,题旨所在,又以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出之,可见作者表现手法之高明。­

­  (傅经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王建

­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dy}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dy}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遗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象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象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  (余恕诚)



郑重声明:资讯 【唐诗鉴赏175(王建)_讀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