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市情概述(二)_shukanhuang_新浪博客

               

              

                  藁城市情概述(二)

                           (2010年2月5日)

农业

1997年,土地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全市人均土地  1亩。

藁城市种植业历史悠久,主要以粮食和蔬菜作物为主,农业发展水平较高。1986—2005年期间,主要是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水利化、机械化;品种改良—提高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成片开发—蔬菜生产产业化;养殖规模化(奶牛、猪、鸡)。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市开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指导思想是“压粮、上菜、优果、兴畜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994年的116万亩,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

推广先进节水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前,藁城市地下水位只有7米, 1996年初全市水位平均下降到23.66米,到2003年全市平均下降到30米左右,年均下降0.8米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被迫进行了三次水泵更新换代,由离心泵换成深井泵再换成潜水泵,每亩次浇地成本由1元多钱增加到10元左右。2001年在南营村、顺中村,对长度在300米以上的地块实行了“工”字型管网输水方式,打机井、建机井房、安装喷灌设备、埋设地下防渗管道、节水效果显著。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1986年农业机械总动力42.2万千瓦,每千瓦负担耕地2亩。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95台,14136千瓦,农用电动机18800台,柴油机17758台。

2005年,电动机有28505台;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2229台;小型拖拉机为9828台;农用四轮运输车发展至5435辆;三轮农用运输车为51903辆。旋耕机达到2217部;玉米秸秆切碎还田机达到了2225部。小麦播种机,小麦精少量播种机3016部,小麦免耕播种机(部)增至472台,实现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玉米铁茬免耕播种机为1293台,藁城大部分玉米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小麦联合收割机达到1516台,藁城小麦联合收获面积达到了99%以上。

藁城市的农业生产除玉米收获环节尚未全部实现机械化,其它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小麦品种改良  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种植,1999年—200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累计项目总投资7424.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4739万元,自筹资金2685.2万元。到2005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占到全市冬小麦种植面积的95%以上。

1992年建成全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区面积{zd0}的吨粮县市, 1997年小麦亩产达到502千克,在河北省率先建成小麦千斤市。

蔬菜生产  在蔬菜生产上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日益丰富,2000年以来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成为藁城市农业一大支柱产业。地膜覆盖20世纪80年代初,藁城市开始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1999年产业化经营项目“工厂化育苗”。在蔬菜种植结构调整上,重点发展了设施蔬菜、露地菜多种多收、间作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建成了中棚甜椒、温室番茄、地膜大蒜、大棚黄瓜、多种多收露地菜、特菜等六个蔬菜基地, 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56万亩,总产262万吨。

棉花曾是藁城市重要的经济作物,1986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10.82万亩,总产7798吨。随着棉田病虫害特别是棉铃虫危害的难以控制,种棉效益越来越低,农民植棉积极性严重受挫, 2005年面积为4000亩,总产780吨。

藁城市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主要分布在沿三河一故道两侧,种植面积一直比较稳定在4—5万亩。2005年,全市油料面积4.5万亩,总产12420吨。

畜牧业的发展

1986年以来,养殖业逐步发展为藁城(县)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5年与1986年相比,肉类总产量由22813吨增加到12.9万吨,增长了5.65倍;蛋类总产量由8254吨增加到16.7129万吨,增长了20.25倍;奶总产量由2201吨增加到8.4万吨,增加了381.64倍。养殖业产值由6702万元增加到15.4亿元,增长了22.98倍;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提高到52%,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养鸡业  藁城(县)市养鸡业从1987年开始起步,到1998年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蛋鸡饲养大市。1998年底,全市蛋鸡存栏2590万只,出栏1130万只,禽蛋总产13.1万吨,养鸡产值6.6亿元,占牧业总产值的56%。2002年鸡存栏2658万只,出栏1098万只,鸡蛋总产14.7万吨,规模养鸡户2万余户。藁城禽蛋市场是我国北方较大的禽蛋和禽产品交易集散地,年交易禽蛋20万吨,实现交易额10亿元,产品销往京津、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及港、澳、东南亚地区。

养牛业

1986年,小常安乡北周卦、丽阳镇周家庄两村,作为发展养牛基地。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的养牛业迅速逐渐壮大,到1993年,牛存栏7.1万头,出栏肉牛10.1万头。

1998年,在邱头、南营、九门、梅花、常安五个乡镇,充分利用其秸秆资源大力发展养牛业,基地内年存栏5.73万头,出栏8.19万头,牛肉产量1.065万吨,其中奶牛存栏9430头,产鲜奶1.886万吨。

2003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现代化高产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在岗上村实施,形成存栏奶牛550头,日产鲜奶3.5吨。

养猪业  

1998年,全市猪存栏57.9万头,出栏82.5万头。

2003年,全市猪饲养量达到156.08万头,品种优质率达到70%以上。

养羊业

1986羊存栏30932只,出栏16487只。到2005年发展到羊存栏236900只,出栏183300只。此期间羊的饲养方式经历了由农户散养放牧饲养到小规模舍饲饲养到规模化养殖小区的转变。

其他养殖     

藁城市的特种养殖业主要有养兔业、养狐业和养鹿业。其中养兔业发展比较早,到2005年存栏565400只;而养狐业和养鹿业的发展始于1995年,1995年建成规模养狐场3个,存栏兰狐4500只;建鹿场4个,饲养梅花鹿350只。到2005年狐狸存栏6000只,梅花鹿存栏350  只。

林业:继续保持了鸭梨传统水果优势,品种不断进行了改良,引进了红梨,xx等新品种。年产量  吨。三河一故道(滹沱河、磁河、木道沟,滹沱河故道)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发展成了鸭梨、苹果生产基地。

冷风库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财政、税收、金融、流通

1986~2005年,藁城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在1986年2156.8万元的基础上,1994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1323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1998年,达到27939万元,四年翻了一番多,之后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1999年突破3个亿,达到30339万元;2002年达到51752万元;2004年达到60893万元;2005年突破7个亿,达到70530万元,相当于建国初期1949年的219倍多,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58倍,比实行分税制初期的1994年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195.6%。1986~2005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445566.6万元。

 

粮食工作

1983年,国家允许供销社、农村其他合作组织和农民个人收购和经营粮食。在此政策下,从事粮食的专业户、运输户、加工户等应运而生,形成了以国营粮食部门为主的多渠道流通格局。

1986年,省政府颁布了制止哄抬粮价、{qg}粮食的办法,限制成批粮油出省。

1987年,粮食局变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1992年,国家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变了长期以来的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的局面。

1993年,除军供外,粮价全部放开,改粮食定购为市场收购,取消向农民定购平价粮任务。基层粮站广泛开展了“两代一换”业务(代农加工、代农储粮、品种兑换),并逐步向“多种经营”方向发展。

1997年,国家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粮食部门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价格由省政府确定。

1998年实行粮改,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99年后,放宽了各类企业直接进入收购粮食的资格条件。

2003年后,玉米、稻谷退出保护价范围。

2004年,小麦退出保护价范围。2004年粮食价格彻底放开。

2005年,粮食购销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销定购、边购边销、薄利多销、适量库存,在收购方式上,以合同收购为主,积极开展代收、代储业务。

{dy}粮库始建于1987年, 2002年更名为河北藁城国家粮食储备库,担负着国家5万吨储备粮任务。

其他流通企业—物资、商业、县社、外贸。

这一时期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主要是国退民进、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转变经营机制,逐步实行了私有化,增加了竞争能力。物资局、商业局下属企业、县社下属乡村供销社,逐步萎缩、消亡。外贸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有的和外资搞了合营。

教育

藁城兴教较早,文化源远流长。早在3400年前,即是商文化的发达地区。唐宋时期,文人墨客,人才济济。明清文风鼎盛。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逐渐传入藁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教育事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66年生孩子很有文化初步形成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停滞时期;1977年后改革开放,教育大发展时期。

1986~2005年,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三年教育、特殊教育及民办教育等方面较快发展

至2005年,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3.7%。全市幼儿园达168所,510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5521名。

全市共有有小学181所,教学班1581个,在校生56921名,教职工3190名;

有初中41所(含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班904个,在校生51127名。

全市有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0370名

1986年高考录取人数405人,2005年高考录取人数4467人,是1986年的11.03倍; 1986年中考录取人数713人,2005年中考录取人数4348人,是1986年的6.09。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已经比较普及。

2005年,xxxx报名考试有650人,自xxx报名296人。

职业教育。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达到6所,在校生5840人,教职工461人。

2005年,全部乡镇成人学校实现了电化教学,廉州镇、岗上镇、开发区、丘头镇、兴安镇共5所成人学校达到省示范性成人学校标准,当年开设50多个培训项目,培训人数达5.6万人次。

藁城特殊教育  至2005年,新招收2个弱智班,全市随班就读点增加到98个,残儿入学率达到95%。

1986年,藁城县探索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间和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多元化办学体制。至2005年,全市民办学校(幼儿园)有44所,其中职业学校1所、xx中学1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5所,医学4所,幼儿园31所。

2005年,全市有公办教师6708名,其中研究生课程毕业(或结业)49名,本科毕业2079名,专科3261名,中师及以下毕业1319名。

藁城市教师进修学校,20年间,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进行全员培训、短期培训外,还培养各类毕业生10014人。

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0954万元,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达1031元,生均公用经费达171元。

截止2005年,各级各类学校总建筑面积1039714平方米。1986~2005年共建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学生用楼房333栋,建筑面积657539平方米,投入总计28482万元。

截止2005年,教育系统共有文体器材177757件,价值8472980元;图书2907089册,价值10569592元;教学仪器511173件,价值27718582元;课桌凳366774单人套,价值12991315元;多媒体教室447个,价值18015904元;微机111047台,价值45579528元。

卫生

1986年,我市共有医疗机构57所,其中市级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卫生院22所(7所中心卫生院,15所乡镇卫生院),门诊部(所)35个。2005年,我市医疗机构1218所,其中市级医院2所,妇幼保健院1所,乡镇卫生院23所(7所中心卫生院,16所乡镇卫生院),单位医务室32个,村卫生室362个,个体诊所798个。

1986年,卫生系统在编职工57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5人。2005年,职工12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6人,中级职称的296人,初级职称386人。

2005年全市拥有核磁共振(MRI)、CT、大型C臂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系统(DSA)、数字化彩超、遥控X光机、体外碎石机、血液透析机、高压氧舱、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放免仪、心电综合测定仪、脑电图机、钴60机、脑彩超后路椎间盘镜等系列内窥镜、无痛分娩仪、日本东芝全身CT、遥控X光机、24小时动态心电分析仪、心肺功能检查仪、高压氧舱、半自动系列化分析仪、进口xx机、心脏除颤监护仪、胃镜、膀胱镜、核磁共振、美国产彩色B超、六人间高压氧舱、500mA遥控X光机、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动态心电图、心电工作站、B超工作站、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呼吸机、多功能xx机、血稀生物平衡xx仪、椎间盘突出切吸xx仪、血液灌流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近300余(台)件。

1994年10月,藁城市人民医院评审为 “二级甲等医院”证牌。1995年,张家庄中心卫生院、增村中心卫生院、大同中心卫生院、刘海庄中心卫生院创建为一级甲等医院。1996年10月,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

合作医疗的初步探索。1997年自办合作医疗,农民缴纳一定费用,按比例报销医药费。资金按照以乡镇为单位,由村统一筹集,卫生院统一管理,模式分为三种:合医不合药、合药不合医、合医又合药。到1999年底,实行合作医疗的村168个,覆盖率70.3%,受益人口47.8万人。

计划生育工作

至2005年末,藁城总人口为753613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986年的17.16‰、11.19‰下降到2005年的10.03‰、3.19‰,分别下降了7.08和8个千分点,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少生了约5万余人,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全市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经过20多年不间断努力,藁城市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逐步建立了新型生育文化,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家庭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至2005年底,全市已有11558个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多孩率由1986年的0.75%下降到2005年的0.54%。

全民健身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体育成为藁城体育事业发展的热点。1985~2005年,开展各种老年体育活动200多次,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运动项目主要有象棋、围棋、跳棋、自行车慢骑、吊瓶、投弹、掷准、夫妻接力、太极拳等近10项。

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健身舞是藁城市近年兴起的中老年人普遍喜爱的运动。90年代初,全市老年人练气功者居多。1989年3月30日,藁城县成立了气功科学研究会,县体委先后举办了气功、引导养生功、鹤翔桩、形神桩、禅密功,武当功等培训班。2000~2005年先后举办了国家传统竞赛套路24式、42式太极拳和32式、42式太极剑、太极功夫扇、杨式传统太极拳(108式)、杨式传统太极剑(54式)等培训班,培训人数近2000人次。

20世纪80年代末,藁城职工体育运动异常活跃,年组织各类活动10余场。摔跤是藁城市竞技体育的强项,多次代表石家庄地区、石家庄市参加河北省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藁城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四明街南端,有东西看台、训练馆、办公楼和400米标准跑道。体育场大厅和体育场门前小广场,一个门球场、一个网球场、两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四个篮球场、六个乒乓球场、一个草坪式标准足球场和一条健身路径( 30件健身器材)。

除全民健身中心外,市区水上公园、儿童公园、街心公园及市内各生活小区内均安装了健身器材,部分生活区设有乒乓球台,部分企事业单位建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

2005年,全市有篮球场380个,乒乓球台159个,小运动场201个、小操场107个、健身路径102条、活动室85个、羽毛球场53个、台球场17个、健身房14个、田径场7个、武术房5个、门球场4个、体育馆2个、轮滑场2个、游泳池2个。

城市建设 

1986年前,藁城市内建筑主要是一条北大街,市府路刚开始建设,市府路以南是农田。1、2、3三大队以村庄的形式散布于城内。198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万人。到2005已建成骨干道路有六纵七横,纵向道路有昌盛街、东城街、四明街、通安街、西城街、北马街;横向道路有育才路、廉州路、工业路、永安路、胜利路、市府路、文源路。全长达41.7公里,呈方格状布局。有次干道路6条,胡同、里巷36条。城区段有横跨铁路桥梁8座,藁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坐落城区,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5%。

1986年以前,城区建筑多为平房,3层以上楼房仅百余座,建筑模式单一。 1986年后,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都先后改建为楼房,居民住宅建设多以6层为主,并先后建成了工业大厦、藁城宾馆、国税局办公大楼、市政府办公大楼等高层建筑。至2005年,城区内有5层以上楼房近600栋。

1986年前没有私人住宅,那时一小部分人住公家家属宿舍,大部分人租居民房住。至2005年城市居民都有了自己的私宅,有的还不止一套,居民住宅面积人均27.5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城区加大了绿化力度。先后建成了一批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建成绿地面积约25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25%,绿化覆盖率达到29%。

公共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建设了儿童公园、沿河带状公园、水上公园和昌盛街街心公园,占地面积200亩的人民广场和新的新华书店、图书馆、体育场,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

商业繁荣。较大型商场、超市有7个—维明、利惠达,北国商城、地下商城,信誉楼、百货公司、商贸大厦。城南、城北两个大型露天市场。

城市实现了统一供水、供电、冬季采暖实现了集中供热,比较适合于人类居住。

环境保护 

1983年设藁城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局内设环保股。1996年1月,环保工作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中析出,成立藁城市环境保护局。

由于工业的崛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环境保护局在三废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废水、废气治理方面效果显著。

采取了以下措施:取缔15小。1996年,对全市36个重污染小企业(小造纸、小电镀、小制革、小漂染、小化工)进行关停和取缔。1997~2005年,对重污染小企业依法进行取缔,共计581家。

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为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对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坚持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的要求,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物耗大、污染产生量大、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设备、工艺不予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企业达标排放。狠抓了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藁城市北街箱板纸厂、

藁城市光明纸业有限公司、藁城市化肥总厂、河北宏泰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污水治理。责令丘头镇北乐乡及下游小造纸厂停产,对北乐乡华美造纸厂等7家企业下发停产治理决定。

石津渠还清。对工业、生活污水实行改道排放,石津渠藁城段排污口全部取消,污水改道向滹沱河排放。大大提石津渠还清。

木刀沟下游污染治理。2003年7月,新乐市污水处理厂整体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投产运营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木刀沟水质及两岸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先后建立了两个污水处理厂—藁城市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藁城城东新区内,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

大气污染的治理。

一是推广优质低硫煤。二是发展集中供热。市区从1990年开始实行集中供热,拆除分散取暖锅炉。1993年,市热电厂、化肥总厂锅炉联网,市区内集中供热能力显著提高。

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板材区域污染治理、秸秆禁烧、鸡粪污染治理。

以上措施的采取,有效的改善了环境质量。滹沱河水、汪洋沟水排放已经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

由于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工业污染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必须十分注意。

三、几条经验

总结20年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条:

1、一个团结的班子。

藁城20年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四个班子的团结,干部廉洁奉公,20年来藁城市的四个班子成员中没有在岗位上,因为不廉洁犯错误的,班子内部没有搞过内耗,始终团结在市委周围,团结出战斗力,始终集中力量抓发展、搞建设。

2用好干部。

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政在于得人。xxx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藁城县委认真抓了干部选拔工作,把一批四化(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实了县级、局级、尤其是市办企业各个工厂的厂级领导岗位,奠定了藁城县工业发展的基础。

2004年后藁城市委组织部,分两批从大中专学生中通过考试选拔村级干部160人,分批充实到各村,现在有的已经抽到乡镇发挥作用。

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各级岗位,是藁城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保证。

3、集中力量上了一批大的项目。

历史上藁城是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底子薄,与周围各县比较起来,是较为落后的。60—70年代五小企业—小化肥、小水泥、小五金、小电镀、小印染刚刚起步。1983年一批四化干部的使用,眼界扩大了,从那以后一下上了一批大项目:化肥厂2、5万吨合成氨扩建,4万吨尿素,3万吨磷铵、万吨棉浆,电厂,石棉管厂,聚丙烯厂等。1991年良村开发区的决策及一批新项目的上马,如益海粮油、卷烟厂、倍达公司等的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大大提高了藁城工业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管理人才。

所谓抓政策,就是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在党和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的办法。20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注意此项工作。1987年市办企业放开了工资,打破大锅饭。在当时的气候下,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市委、政府的支持是办不成的。制订了宏观控制企业的四种考核办法。企业内部实行了搞活分配的9种制度。大大调动了企业工人的积极性。1987年市办企业利润实现了翻番。

1991年后我市乡镇企业实行三力合一机制:对各乡镇实行财政包干给压力,部门服务作助力,三个升级做动力,促进了我市乡镇企业的腾飞。

1992年专门为发展三区两带制定了63条政策,加快了良村开发区的发展。

1991年藁城市委为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动藁城工作,把四个班子力量集中起来,组成了五个指挥部—市办企业、乡镇企业、农业、财贸、计划生育。每年初目标责任分解,市委与五个指挥部签订责任状。集中使用力量,大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科学发展观,创新是各项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上个世纪90年代初,市委、政府多次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分析了我市的区位优势,石家庄市企业扩张的内在需要,决定设立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决策科学,出手快,自筹资金修了路、给水、排水,上了11万变电站,通讯,自办了电厂,解决了供汽,很快吸引了华北药厂,石家庄钢厂,省钢厂等一批企业。

这是20年来藁城工作工的一大亮点。在此基础上,历届领导的努力,至2005年现占地面积  平方公里,有企业   家,年工业产值   亿,上交税金   亿。占藁城财政收入的   %。

几点启示:

土里刨食,大批农民脱不开农业,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986——2005年是藁城发展最快的时期,{zd0}的变化是工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城镇人口发展到20万。但是农村尚有50万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藁城面临着继续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发展二、三产业,仍是为们今后工作重点。

藁城地处平原,人口密集,有河皆枯,基本失去了自净作用。环境容量受到极大限制。水污染必须十分注意,现在地下水个别地方已经出现污染苗头。要十分注意藁城城东滹沱河南岸地下水质变化情况、汪洋沟排水达标情况。在总量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环境要求上必须要符合两条:一是单位GDP能耗要逐步降低,与国家要求同步。二是十分注意不能造成严重的环保事件。尤其是水污染对当地及下游地区。因此要十分注意在发展工业门类上,一定要考虑环境容量。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用水量大的化工项目,尤其是苯和苯的衍生物,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要严加控制。

2、水资源紧张。

过去我们说这里水资源丰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至2009年46年没有发过大水,地下水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水位的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水的使用,一定避免大的耗水量项目。

3、继续科学发展观。

要发扬民主,民主决策。重大决策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要搞可行性论证,更要论证不可行性,只有把不可行性问题解决了,决策才能少犯错误。历史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发扬了民主,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决策就少失误,反之就要走弯路。

4、工业项目适当集中,以此带动农村城镇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们提出了“三区两带,五条经济走廊”,首先开发良村,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今天藁城有了城东东新区,丘头的化工园区,8个乡镇有自己的工业小区。

发展工业必须适当集中,统一规划路、水、电、气、通讯是成功的经验,投资省,节省资源,对此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工业项目的的集中,小城镇建设才有依托,统一规划,依托工业小区建设小城镇,或许是一条路子。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藁城市情概述(二)_shukanhuang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