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近期留恋的一个小网站,()。
网站基本信息:(数据来源:tool.chinaz.com)
- 创建时间:2009年9月
- PR值为4
- Alexa统计,日均 IP 约1万,日均 PV为11万
- 似乎是公益性质的,没有广告等商业性质的痕迹
(Topit首页截图)
讨论一个网站用什么办法来满足用户需求,那么首先要确认“谁是用户”,“谁又是核心用户”。
在网站的“”中,找到其自我定位为“TOPIT.ME是一个审美品位分享的产品”。在的宣传文案中,找到它对用户的卖点概括“万千图片总有你所爱!来吧,来吧,寻找和你一样的人”。
该网站的核心体验是:图片分享。
商务人士需要分享图表、同学聚会结束需要分享合照……但这些需求都不是Topit考虑的。通过网页的设计风格和网站首页公共区的图片展示,Topit已经在引导和影响它的用户群了,那群需要收藏及分享“美”的用户。
根据长尾理论再缩小范围,“核心用户”是20%以内会将外部资源分享到topit的“时尚收巡器”。网站服务好了他们的需求,“时尚收藏器”自然会围观。(这两类人的称呼,参考Topit的)
Topit面对的用户,不是商务、分析、理性的,不是私人、内部、记录式的,而是感性、视觉、审美的。
并且,核心的能贡献大量内容的用户(Persona)可以是:Sue,25岁、女、平面设计师,现居深圳,喜欢台湾的独立乐队,乐于晚上泡在酒吧听现场乐队的表演;被日本文化中清淡、设计感的一面所吸引;爱苹果。平时公司里的项目都按着客户的意思来完成,但自己会帮很多小众酒吧、个性小店做各类设计,她一方面需要收集各类素材、并作归类整理,另一方面,乐于收集与日本设计有关的内容,并宣扬给其他人。
而“围观者”的典型需求是,找个地方消遣,轻松的(文字都懒得读)、令人心情愉悦的(美的事物的欣赏)、有些些成就感的(我推荐的图片会被评论;被放到首页;点开我的图片一堆美好的事物,好像它们真的已经属于我的了一样)。
因此,Topit的用户(能带来大流量的、庞大注册用户数的)是上文所述的“围观者”;而更核心的用户则是那些能贡献大量内容的少数人。
“是谁”的问题解决之后,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些人到底是什么需求,这个需要各种研究来分析。我个人的基本判断可以通过上文的典型用户分析来看。
现在,我们再来谈topit是如何满足这个需求的。
{dy},“分享”的主体:聚起臭味相投的一群人,那群需要收藏及分享“美”的用户、那群“感性、视觉、审美的”用户。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大部分网站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Marketing,去告诉用户,但是topit面对的这群人既然是视觉的、感性的,那么其实他们很好吸引——一个充满设计感的漂亮界面,再加上首页图片分享的呈现。用户的眼睛自然会告诉他们的大脑,这是不是他们喜欢的。
第二,“分享”的行为本身:可用、易用、爱用。
Topit整站都采用了一个逻辑:LOVE()。
这个逻辑并不新鲜,“豆瓣电台”的爱心,甚至在Google Reader的加星标,本质都是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在一大堆信息中Mark(标注)出我关注、喜爱的信息。
你可以LOVE一张图、LOVE一个人、LOVE某专辑、LOVE某小组……
发现图形的好处了吧,“收藏”一张图、“推荐”一张图、“分享”一张图、“关注”一个人、“加入”一个小组,这些复杂的语言和表述统统都不要了,要的只是一个带有情感意义的Mark标识。就这么简单。而且到处通用,图、人、小组,不用多想,LOVE一下就好。
第三,“图片”哪里来
图片是用户消费自己时间、精力的对象,没有图片库的基础大家都玩不起来。一般的网站都是需要用户本地上传、或者复制图片的url地址引用。Topit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小工具,“”。
在浏览其他网站时,点击收藏夹中的”?it.me”按钮,当前网页中的所有图片都分别会被一个粉色选择框包围,挑选你要收录到topit的图片,点击图片上的粉红色按钮(),这张照片就会被收录到topit。
以上的粗浅分析还望多交流、多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