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福全是研发领军{dy}人?——赵福全访谈之二- 孙晓红的日志- 网易博客

为什么赵福全是研发领军{dy}人?——赵福全访谈之二

2010-07-06 23:27:11 阅读515 评论1 字号:

 

现在大家知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一直饱为人们所诟病,人们都在说在提高研发能力,那么研发到底是怎么一个过程?为什么中国汽车业要通过市场换技术?合资这些年,技术是否换到?为什么汽车外形就那么难以有改变?其内饰与配置,跟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相比,到底哪个更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到底由什么所决定,是那些安全带,ABS,安全气囊,车皮的厚薄,还是这些所有技术手段的协同作用?

 

到底什么叫汽车研发?

说实在的,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文字能力实在太强了。我还是学汽车的,现在也被众所纷纭的说法,说得迷失了方向,对于人人的振振有辞,我不但不能反驳,反倒也坠入了云雾之中。

中国的教育有些奇怪,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为的就是城市户口,为了工作,所以学什么不重要,跟自己兴趣两码事。所以,毕业后,很少有人能坚持自己的专业。比如前几年有个统计,清华大学二十年前学汽车的人,现在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改行,另外三分之一,大约还在做着跟汽车有关的行当,但是,真正研发汽车的,估计在这三分之一里,也占不到三分之一。

另外,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新的理念太多,比如说我们那个年代竭力要控制的“爆震”, 现在已经运用到发动机新技术上面;我们那时学的柴油机才有直喷之说,现在,却已经在汽油机上到处运用;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课书上,还没有“电喷”这个东西,处处都是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过不久前,我似乎还看到另外有人说,他们的教课书讲到供油系统,还是化油器。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哦,看来落伍的不仅仅是我,也怪不得现在有那么多的“专家”可以大放獗辞,胡说八道了。

 

  

 

赵福全有定义汽车研发的资格

这一切,对于赵福全来说,就不叫个问题。赵福全博士,1963年生,1985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系内燃机专业。1992年3月作为{zh1}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4年4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任研究员。1994年5月到美国Wayne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1996年4月在Wayne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97年4月进入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产品工程师,1998年9月在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任工程专家,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1999年9月任该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负责汽车动力总成开发研究。2003年6月开始任该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4月回国工作,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同时兼任上海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后来,众所周知的后来,赵福全来到了吉利,任副总裁,主管研发。“我同时还是吉利研究院的院长,还担任澳大利亚DSI的董事长。”赵福全自己介绍。一般来说,拥有这些经历和头衔的人,要么故做谦虚,让采访无法深入;要么自大得不了得,也让人只能敬而无之。而像赵福全这样“没心没肺”地直来直去,既不过份谦虚,也不自高自大,那种平实道来的语气,那种真实的拥有成绩的开心,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交谈的双方,一下子就能切入正题,采访非常高效。

赵福全不仅仅是学以致用,更是学得透彻,用得彻底。最早,从广岛大学又去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做研究员,再到美国Wayne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赵福全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汽车工程怎么着也得跟实际研发结合起来才更够味,所以他宁愿舍弃了许多人梦想得到的学术界xx地位,到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从事发动机研发工作。把以前学到的,用于研究的东西,全部运用到了现实之中,后来更是成为了当时处于世界汽车行业{dj1}位置的戴克研究中心的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可谓“一览众山小”。所以,去杭州看看他苦心经营并引以自豪的吉利研究院,去听听他的同事们怎么说,去实地请教一下,关于汽车研发的诸多问题,必当迎刃而解了。

而且能够进入对一个企业来说比较核心的位置,能够看到合资外资企业根本不开放的部位,当然是赵福全对我的信任。不过,就算是我,又能看懂多少商业机密呢?也许每一项都不算得秘密,可是系统地统筹与整合后,就是机密。就比如一个人的脸,单个地看每个五官,也许算不得多么十全十美,可是,如果这些五官很协调地布置于一个合适的脸孔之上,没准就算得一个美人。这也是赵福全之所以很放心的原因,因为,单项的技术可以偷学,也许不用偷学,用好供应商就可以了,但是,如何系统地做好一件事,开发好一个新车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2010年1月11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吉利集团以“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 “企业自主创新工程”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这是汽车行业此次{wy}的获奖企业。连吉利自己的员工也说:体系也会获奖?可见,有此疑问的,肯定不止几个人。而实际上,正是体系的建立,才是吉利研究院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才是吉利能造出五星级的小熊猫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赵福全之所以是赵福全的原因。这也是他放心大胆地让他麾下三员大将跟我畅聊一个下午的原因。

 

项目管理部的职能

{zx0}接受我采访的严永贵,是研究院项目管理部一室主任。很年轻,孩子刚刚一岁多点,五一前刚从台州跟着大xx搬家过来,妻子只好也跟过来,租了房子,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正好在家带孩子。孩子明年要上幼儿园了。赵总说:研究院马上会盖起6栋20层的职工公寓,以成本价出售给员工,让大家都买得起;尤其重要的是:这6栋高层组成一个小区,像个小社会一样,会有各种福利设施,当然也就有幼儿园了。所以严永贵很高兴:像我这个岁数,我的同学们许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生活也不会太稳定。而我,却因为进了吉利研究院,跟着赵总学了许多东西不说,研究院除了职场,还能给我提供很稳定的生活。这也正是大家都愿意抛家别舍来到杭州的原因。1400人的研究院,部分职工在台州有家,有房子,有着多年来稳定的社会关系和人脉,可是,研究院一声令下,只有几个人因为极端原因留在台州基地外,其余人悉数来到了杭州。

严永贵是学汽车设计的,所以理所当然是在研究院工作。但是,你想不到的是,他现在的位置是管理协调性质,不必自己动手,也不必专注于某一细节的技术设计了。当时他也想不通,而且非常不舍自己的专业:研究院有好几条上升的通道,自己是学汽车设计的,当然是从设计上升来得正常一些。可是赵总他们看到这个年轻人身上更多具有的沟通协调能力,就让他来做项目管理工作。“这个工作,虽然说不必事必躬亲地设计,但是,如果不是内行人,不懂汽车设计,那是无法开展工作的;而且,你不要以为这份工作比设计工作差多少,一定程度上说,能把人的关系处理到{zh0},工作和事业就会事半功倍。”赵福全这样开导严永贵。

事实也正是如此。严永贵斯文中不乏严谨,严谨中又透着灵动。这样的人,当然适合做协调沟通工作。“一开始想着事情不会多,没想到有越来越多的事。每天上班就有忙不完的事,就算是下班了,心思也没法从工作上移开。”严永贵说,“不过慢慢就觉得越忙越有意思,而且是自己主动把项目朝前赶,尽快开始下一个项目。”

 

 

矩阵式管理

从严永贵的话,也可以明白这个项目管理部的职能,以及赵福全对于研究院的管理方式。简言之,他采用矩阵式管理。

一般来说,国内的研发工作是这样:有几个车型,就分几个项目组,然后都在一个研究院里做。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力集中、目标明确,但问题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赵福全却采用的是“重复劳动”的形式,有点类似于“流水线作业”。每一项工作都分配到各个专业处室,一个工程师只做一件事。“重复劳动”就会积累更多经验,进而达到最快速度、{zg}质量的完成开发工作,资源也得以{zd0}化的利用。但这种模式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底盘部有五个底盘项目在做,哪个最重要,怎样来调配力量,到底由谁承担具体一款车的责任。为此他们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具体说就是这样子:项目组(就是严永贵负责的部门)给各个专业处室下业务,每一项业务需要多少工程师,多长时间完成,都已经过专家评估,这样就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不成就通过绩效考核来评判。项目组和专业处室之间责任分工明确,责任由谁承担一目了然,当然也不会存在扯皮的事情。

  至于怎么排序,项目组不会去管。专业处室根据自己整体人员能力、业务量等情况决定先后排序,必要时由院级领导直至赵总裁决,保证按期交工。

 

 

 

平台化战略

在赵福全来到吉利之前,吉利的研发力量非常分散。华普、吉利各自有一个研究院,还有一个济南研究院,各个基地有的也在搞研发,而且互不通气,各自为政,也就是说,吉利和华普的配件不能共用通用。更不谈平台化战略了。

赵福全到吉利之后,{zd0}的挑战就是统一几个研发中心,把吉利所有的车型统一到一个体系之下。“在很多人眼里,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福全说。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被他完成了。

“之前的研发非常混乱”,项目管理部四室主任翟光勇说,“赵总来之前,吉利研究院院长一年一换。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一切都比较乱,更谈不上什么管理。就是赵总来的时候,许多人,包括吉利内部的人,也都在猜测:他到底能呆多久?”

大多数人都用边走边说的眼光看待赵福全的到来。现在,赵福全已经来了三年半了,完成了许多“不可完成的任务”。研究院这些人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位富于经验又富于创造性的老总手下服务和学习,真是三生有幸。

吉利正在努力推行平台化、通用化,概括讲就是吉利始终遵循着一套战略体系去做产品的。有多少个基地,到一定时间要达到什么样的企业规模;达到这种规模需要多少车型的支撑;这些车型分布在那些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的产品,有哪些共性的东西等等。所谓的平台化战略,即整车五大技术平台、十五个产品平台,在2015年以前,延伸出42款产品。

与此同时,发动机有六大技术平台,变速器也提出了七大技术平台,以支撑吉利庞大的产品平台的需要。午饭后,我们参观了变速器部门。听说双离合变速器已有样机搭载于整车上进行试验测试了,下一步将要用在吉利自己的车上。哪一款?这是秘密。也要根据情况而定的,现在还不能讲。

发动机和变速箱结合,{zh1}搭载到哪款整车上,构成了一个很清晰的平台对应战略,而每个动力总成匹配哪些整车都有一个清晰规划。平台化战略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zg}的质量研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就是说在同一平台上,技术、车身结构、底盘结构都是一样的,无需额外开发和验证。

   平台化战略为企业节省了太多的成本。使用同样的平台,已有的零部件就不需要重新开发、不需要重新验证、不需要重新投模具,不需要在售后服务市场上重新建立物流了。单是零部件这一块,就会节省下很大的成本。

 

人性化管理,快速多途径的上升空间

平台,矩阵,这些词听起来都有些机械的感觉。让研究人员跟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地“重复劳动”,是否会让他们很厌倦?众所周知,研发工作是需要活力和激情的,这样的管理是挺科学与周到,可是严格的制度,会不会抑制了研发人员的创造力?

不会不会。同样的问题,我问过研究院三员大将:项目管理部一室主任严永贵,项目管理部四室翟光勇,安全技术开发部部长刘卫国,他们全都是笑着如此回答。

做研发并不是东跳西跳,首先要保证熟能生巧。做熟了某个部件自然独有心得,而且研发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不会厌倦。第二,我们研究院有好几条职业上升通道,今天做技术,明天没准就是管理好手了。一句话,只要你有能力,不管哪个方面,一定会被领导发现,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上升空间。

喔,这事啊,严永贵最有发言权。

严永贵最早是专门的研发人员。但是,由于这个人性格比较随和平衡,且善于沟通,自然地,每次跟兄弟部门的交流,他就负责得多一些。赵福全看到了这个人身上,除了专业的研发人员的素质以外,还有独特的沟通协调能力,所以调他到项目管理部一室当主任。当然不止是他。有时你一早去上班,就会发现一个别的部门的同事调动过来了。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且对这种调动必向往之。为何?赵总他们发现你有新的能力,而且特别认可,又给了你机会,你说是不是好事?

 

   

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赵福全初到吉利时,不仅是吉利的人怀疑他能做多久,就算在新闻圈子,大家也是说:去哪里不好,要去吉利啊。总觉得他的海归理念跟土得掉渣的吉利没法融合。

但是,他做到了,吉利做到了,李书福做到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技术吉利”。这跟赵福全内心坚守的一些理念有关。

比如说在研发上,赵福全坚守的理念是“自主研发,广泛合作,掌控核心技术”。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研发,已过了要“证明轮子必须是圆的”的原始阶段,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借鉴使用。同许多海归不一样,赵福全对于国内的情况有着真实清醒的了解。他并不是只凭着一腔热血就回来的。他说,许多海归对硬件上要求很高,国外有的设备自己也得有。赵福全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资金要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能自己动手做的就不要买,能买国产的就不要买洋的。”克莱斯勒为了造一个1比1的风洞,还经过了二十年的论证,难道我们每个公司刚刚开始就要买齐所有的高级设备吗?以{zd1}的成本,最短的时间,{zh0}的质量,最快地把产品推上市场,才是自主研发的最终目的。现实就是现实,既然回来了,就要接受这个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zh0}的产品。赵福全认为,这是现代汽车研发领军人的必备素质。

当初到吉利,肯定不具备这些条件;当然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技术中心搬到杭州。赵福全经过相当时日,给吉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

所以,现在的吉利已经鸟枪换炮了,新增的那些设备,在世界上也属{dj0}先进。

关于海归们在研发部门的所作所为,同是海归、早些时是奇瑞研究院院长的辛军深有感触:中外企业在管理、体制、文化方面的差异,比如部门间的沟通、各个部门的职责,国内企业的管理定位都不十分明晰,但要xx改变却需要时间。我们(指海归们)到来,不仅希望能为企业带来技术上的提升,更希望能将国外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企业中去。

汽车研发,并不仅仅是个专业活,不仅仅是能做研发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对于研发的统筹和管理。从这一点上说,赵福全又是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为什么赵福全是研发领军{dy}人?——赵福全访谈之二- 孙晓红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