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做了几个月的房地产中介_szcba_新浪博客
第54节:做了几个月的房地产中介
    从深通公司刚出来的时候,手头上的现金加上股票市值,总共有5万多元钱,后来股市偏软,退出后就只有4万多资金了。还得庆幸自己,在96年底股市暴跌之前撤出股市,否则可能把好不容易赚到的一点小钱又吐回去。不过经过几个月创业前期的投入,和回老家的花费,再回深圳的时候,仅有3万多元钱了。
    这时对路的产品还没找到,再回头承包李姐的公司,显然不合适宜,当初是自己在合约没有到期的情况下,主动要求解约的,现在重新再去承包,一是有反复无常之嫌,二是即使承包了,也还是在投入期,什么时候开始收获,还是个未知数。象手机贴片那样的好产品和项目,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能找到的。结合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实力,觉得没有必要先搞个公司耗钱,可以利用打工的时间,找好产品和好项目,等找到之后,再开个公司也不迟,那样就可以直接上手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开始分析行业,看看哪些行业赚钱容易一些。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跟炒股要炒热门股一样,选行业一定也要选热门行业。我文化有限,太{jd0}和高深的技术肯定做不了,只能做一些大众化的工作。那么哪些是既热门又大众化的工作呢?当时能想到的,一是金融,二是房地产。 
    金融,没有学过专业知识,但作为中国大陆的最早一批股民,和股票打了几年交道,自认为还是略懂一点皮毛的。房地产,基本是一个门外汉,除了日常看书读报、道听途说,获取的一点粗略知识外,其它对房地产政策和法规、房地产业务,可谓一窍不通。当时就想,不管是金融还是房地产行业,无论如何都要挤进去做上一项:一是熟悉热门行业和工作,赚点小钱;二是混熟了也可为以后的再创业,铺好路子。
    {zh1}做了房地产而没有做金融,xx是机遇问题。那时找工作,眼睛就专门盯上了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刚好特力地产招聘工作人员,我竟然一下子就应聘上了,之所以比较顺利,一是因为我来深圳时间较长,对深圳各方面情况相对比较熟悉;二是年龄正处于黄金时期,既年富力强又有阅历和经验;三是我在1996年的时候,业余时间通过学习和考试,混了个经纪人资格考试结业证。虽然对房地产不太懂,但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特力地产的母公司,是深圳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深特力(000025)。特力集团下属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房地产咨询评估公司,我所在的公司是后者,除了负责自有物业特力大厦和水贝工业区的厂房的租售工作外,还做三级市场的房屋评估和中介工作。
    我对自己能做房地产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我想从93、94年地产高峰过后,低迷了几年的深圳房地产,应该会迎来转机,如此也算赶上了个好时候。正所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当时在想,自己还是挺有运气的,97年面临香港回归的时候,进入房地产行业,想不赚钱都难,真是天助我也。
    那时的房地产中介,跟今天到处都聚集在铺位里的房地产中介不太一样,铺位是有,但很多大型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主要是通过报纸打广告的形式,用电话营销的方式做业务。当时的特力地产,是深圳十多家大型房地产中介公司之一,主要办公地点,在离东门不远的中建大厦(具体哪层记不清了)。公司平均每周在报纸上打两次广告,每次广告费支出五千到两万元不等。打广告的当天,总是业务人员最忙碌的日子,少则接到几十个电话咨询,多则上百个。不过,我们几个新手,每回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话,都放在众多咨询电话的{zh1}面,虽然也能接到一些咨询电话,但相对老员工来说是比较少的。尽管不太公平,但也觉得合理,我们多接电话,肯定没有老员工的利用效率高。
    招聘我进公司的项目经理升,也是特力房地产评估和咨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上边还有一个特力的副总经理在管理,但日常事物基本由升来负责协调和管理。升白话比普通话讲得还多,应该是个乐观开朗的广东人,他对我是不错的,也比较有耐心,教会了我许多有关房地产方面的知识。
    当时房产交易的税费是很重的,主要有三大块:一是交易税,为成交总额的5%;二是增值税,为增值部分的20%;三是中介手续费,为成交总额的1.5%。当时银行的利息高得惊人,年利息为12%以上,一般最多只给xx10年,所以房价跟现在比,虽然比较便宜,但能买得起的人并不多,以特力大厦为例,均价不到6000元/平方米的商住两用小户型,大部分的买主都是香港人。业务人员的底薪都不高,但分成还是很可观的,从15%到50%以上不等,业绩越高,分成比例就越高,可惜我我去的时间比较短,业绩肯定没有老员工好,分成比例也比较低,等业务稍微有点起色的时候,公司又停业整顿了。
    不知道现在的房地产中介,找房源和客源的方式是怎样,也许现在都不用找吧,买卖客户都是争先恐后地送上门,就看谁能说服客户,达成交易了。那时市场并未xx成熟,很多房源和客源,还要靠业务人员主动去找。找房源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通过报纸上的信息找、接委托电话、到其它房产交易所找(交换)、到各房屋管理处获取信息(查询业主名单、电话)、通过展销会找房源、把名片投入业主信箱等。找客源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通过广告接买家电话、通过朋友介绍、到产权处或房产交易中心去搜集买家资料、到居委会去了解相关信息等。
    升鼓励我好好干,说一开始可能会辛苦点,底薪不高、提成也拿不多,但随着客户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做到后边就越来越轻松了。还说特力地产的老员工,平均月收入有8000元,做好了还是蛮有“钱途”的。这让我吃惊和羡慕不小,每月8000元的收入,可是比我原来所在深通公司的总经理还高啊!这增强了我在公司做出点成绩的信心。
    特力地产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月发工资的日子,必然要到酒店去啜一顿和HAPPY一下,一般是业务做到{dy}的员工请客,不到一千元的花费,相对于两万元以上的收入来讲,是个小数目。我想哪天拿了{dy}名,一定用双倍的价钱请大家吃喝玩乐。但这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因为几个月里,我的业绩不垫底都算不错了,更不用说做到公司前列了。
    晓知道了我回到深圳,在做房地产中介,还是对我“不依不饶”,每天又是不断地打电话给我,开始经理以为是客户,还表扬我进步很快,后来好象知道不是那么回事,虽然没有直接说我,但能感觉出他对我有了看法。好在晓对我的新工作,并非xx起“破坏”作用,她至少还帮我介绍了一个客户。那个客户就是晓原来在华侨城的女雇主,虽然不是有钱的女雇主自己买房子,但开着奔驰带着她的女朋友来看房,{zh1}她的女朋友买了一套特力大厦的公寓,也算有了收获。因为特力大厦都是小户型的公寓,那时开奔驰来看房的人几乎没有,晓介绍的客户还让我长了一次脸。
    虽然女雇主的别墅并不想卖,但也参考同小区别墅的成交价,帮她评估了一下,至少价值一千万。她开玩笑,说1500万有人要就卖,可那时还是很难卖出的,若是现在估计能很快出手了。还做了一单熟人的生意,就是原来卖手机贴片的作明,自己注册了一家公司,知道我在做地产中介,就过来租了一两套公寓用来办公。后来各忙各事,就没有再联系过了,也不知道作明他们怎么样了?
    正当业务开展渐入佳境之际,特力房地产公司又开始面临变故。并不是地产中介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上市的母公司业绩不佳,好象在洽谈与特发集团的重组事宜,重组期间要查帐和清算,所以一些业务活动和支出要停顿一段时间。老员工手头上还有些老客户可跟,可积累不多的新员工,就面临无事可做的窘境,于是只好选择离开特力。
    有了经验,若去别的地产公司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有两个原因,让我没有选择继续做地产。一是开地产中介公司的门槛比较高,办营业执照还要特批,深圳的地产中介数量是控制的,我即使把这个行业摸熟了,因为实力不济也无法自己创业,那时还是倾向于自己当老板的;二是晓说她那有几个好项目,让我帮着参考或合伙经营,所以打算先去看看,她所谓的好项目都是什么?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第54节:做了几个月的房地产中介_szcba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