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新分析,整合资源,找出开发优势
“十五”期间,多次组织业务部门专业人员对县内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分类比较研究,找出了资源开发潜力和优势。
首先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我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汶上,唐宋时期最为兴盛,县内大小寺院达40余处,其中宝相寺规模{zd0}。宝相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更名为宝相寺,唐宋时期即为佛教圣地,香火甚旺,毁于1946年的战争时期,唯存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宝塔,塔高
45.5米,因塔刹覆以黄色琉璃瓦,当地俗称“黄金塔”。1994年3月15日,在葺修塔体时,发现珍藏在石匣内的佛教圣物有金棺、银椁、水晶牟尼串珠、银菩萨、水晶瓶、七宝净水瓶、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金棺内供奉佛牙一肢,舍利936颗。宫室南壁、西壁各有墨书题字,石匣上刻有铭文,此为瘗藏佛牙、舍利的时间和人证。面世正值l994年3月l5日,与瘗藏时隔整整882年,适合佛教界阴入阳出之说。在塔宫内出土的佛牙、舍利等l4l件佛教圣物,经专家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l994年6月3日,新华社以“汶上县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用六种文字向海内外播发了消息,l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以“汶上县将成为第二个法门寺”为题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新闻。各地报纸、电台转载传播,使汶上在国内外享有“第二法门寺”的美誉。每年三月十五日前后,都有“佛光"奇观显现,为太子灵踪塔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汶礼佛观光。国家一级文物文殊般若碑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北朝时期的水牛山摩崖石刻,其碑文、刻字都是佛教《心经》内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县历史上佛教文化的兴盛。
第二是东夷(蚩尤)文化旅游资源。在南旺分水龙王庙与梁济运河之间的两公里范围内有东夷文化xx遗址——蚩尤冢。蚩尤是原始社会末期与炎帝、黄帝齐名的东黎族首领、“中华三祖”之一,被称为“兵祖”,是今天苗族、韩国人的先祖。三苗、日本、韩国等中外游客、投资商、企业集团来汶考察,多有开发建设之意。研究东夷文化的韩国、日本、港、澳、台及黔东南苗族、东北三省及世界各地的东夷文化专家学者多次到此,对蚩尤冢进行考察研讨论证,一致认定蚩尤是东夷族的{dy}祖上,蚩尤之遗迹地一兵祖蚩尤冢就在中国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都把南旺作为寻根问祖的故乡,南旺镇有望成为世界东夷族后裔寻根祭祀先祖的中心。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祭祖节就是祭祀先祖蚩尤的节日。我县正在筹划成立东夷文化(蚩尤)研究协会,这对东夷文化的旅游开发和中华兵祖陵苑景区的开发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是运河文化旅游资源。汶上运河文化在中华运河文化史中影响深远。明朝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引汶济运”南旺分水工程,科学地解决了京杭大运河航运史上的难题,使明清五百余年航运畅通无阻。清康熙帝5次南巡,往返都途径汶上。乾隆帝9下江南,有6次经过汶上。xxx对南旺分水工程评说:汶河分流南北,北汇黄河南入江苏,“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堪与都江堰相媲美。座落在我县南旺镇的分水龙王庙是京杭运河上规模{zd0}的古建筑群,至今遗址基本完整。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运河文化的发掘及京杭大运河旅游线的开通,南旺运河分水景观将得到开发恢复,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四是儒家治国文化旅游资源。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中都宰,推行
“施仁政、行教化
、兴水利、除四霸”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政绩卓著,留下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治政美谈和众多圣迹。孔子从这里走向政坛,儒家治国思想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对2000多年封建社会和当今“以德治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深远影响。因此,汶上被誉为儒家治国思想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始祖地。至今汶上尚有文庙、思圣堂、圣泽书院、孔子沟、孔子钓鱼台等遗迹、遗址。儒家治国文化对汶上后人影响极大,孕育了许多名人,如明代就有“小县不大四尚书”,至今为乡人乐道。
此外,贾柏北辛文化遗址发掘了有“中华{dy}针”之称——骨针等一大批文物,为我国平原地区所仅有,中国最长的“象牙化石”在汶上出土。老运河故道、新运河、昙山、大汶河防护林带、北部山区生态农业景观等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综上分析,可找出汶上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儒家治国文化、东夷文化旅游资源,其特色、地位在国内外都有突出影响。因此我们确定打造
“佛祖道场”、
“运河之枢”、“儒家治国始祖地”、“兵祖蚩尤核心祭祖地”等四大旅游品牌,重点开发“中都佛苑”“北方都江堰”“中华兵祖陵”“仁政园”四大旅游景区。
(二)吸取外地经验,旅游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与我县旅游资源相似的景区进行了多次资源开发、市场促销等方面学习考察。立足汶上县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组织专家先后到无锡灵山大佛、海南南山寺、上海龙华寺、杭州灵隐寺、河南少林寺、白马寺、陕西法门寺、青岛湛山寺、烟台龙口南山等佛教文化旅游知名景区进行全面考察,全方位地了解各景区资源开发、市场促销和景区管理经营运作情况。同时还组织人员先后对嘉祥、邹城、曲阜、山西运城“三关”景区、洛阳关林、聊城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经营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学习考察。通过考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各地类似景区开发经营运作情况和经验。经过分析,找出了他们的优势、不同点和共同点,同时也找出了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开发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地规划。
“十五”期间,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汶上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汶上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初稿)》、《山东省汶上县中都佛苑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南旺分水龙王庙开发建设规划》、《汶上县北泉河风景带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形成了“中华兵祖陵苑”、“北方都江堰”、“仁政园”、“鲁九公皇林”等景区的初步开发设想。这为汶上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规模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大力度,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全面铺开
“十五”期间,我们把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工作视为加快我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步伐的主要途径,并为寻求合作伙伴、争取引资机缘作了不懈努力。为促进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即定合作意向的落实,曾先后7次主动上门做沟通协调工作。共与40余家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或中介机构进行过当面洽谈和书面往来,接待过30余家企业所派代表实地考察,与中国申豪控股集团等4家企业签订过书面合作意向书;以县政府名义分别向省、市计划、财政和旅游部门上报申请资金扶持报告,并做了大量争取工作;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数十次招商推介活动,发放各种推介材料30余万份;到北京、大连、济南、兖州等地,对李玉玲、李洪信等重点人物进行专门拜访,向数百位与宝相寺有过联系的各界人士发送书面函,多方争取社会捐资。通过努力,“十五”期间,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50多万元,企业资金150多万元,社会捐资200多万元,实物捐赠合人民币3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旅游项目的开发工作。
一是中都佛苑旅游区开发有了新进展。为推进中都佛苑旅游开发,2003年5月,县政府成立了汶上县中都佛苑旅游区规划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开始规划工作。年底,登记成立了汶上县宝相寺寺务管理委员会,并聘请10余名僧人组成宝相寺僧人团。2004年3月完成了景区规划,获省市旅游部门和县政府、县人大批准实施。5月,注册组建了承担景区开发建设的工作主体—山东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中都佛苑一期工程项目省计划部门立项批复。8月,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筑和施工设计。9月,完成开工建设的各种手续审批,10月,完成施工招标,12月9日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450万元完成主体建设,年底竣工,同时做好了一期工程其他建筑开发建设的准备工作。在扩大开发规模的同时,投入近400多万元,完成了供奉殿换顶、博物馆旧帐清偿、塔宫复古、圣物包装、展厅调展、景区绿化和大理石板地面铺装等系列工程。
二是中华兵祖陵景区开发有所进展。县旅游文物部门与南旺镇政府为景区开发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投入100万元,对景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征地修路、兵祖陵建设和市级、省级文物单位申报。现已完成进入兵祖陵一期征地、景区道路、兵祖蚩尤冢封土、植树绿化等工程。
三是关帝庙景区重装即将开放。2005年投入近10万元,对关帝庙有关建筑进行维修,对地面进行大理石面铺装,同时组织人员赴河南关林、山西运城关帝庙、关帝祖祠和关帝祖陵进行考察,确定了布展方案,现正在研究实施,开放前还要投入15万元左右。
(四)增加宣传投入,市场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加大了宣传投入,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参加各种国内旅游交易会12次,举办旅游推介会15次,编写制作各类宣传资料30多种50余万份,举办“3.15”佛事活动3次,举办中国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2届,邀请国内百强旅行社来汶考察踏线5次,策划创办开通旅游宣传网站三个---“中华宝相寺”、“中都佛苑--宝相寺”、“山东中都旅游”,制作县城重要交通路口以及景区宣传标识牌30多个,去韩国考察中华兵祖蚩尤旅游市场和东夷文化在韩国影响力1次,在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互联网等主要传播媒体做宣传数十次。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汶上旅游吸引力,客源市场比“九五”期间扩大近8倍。“十五”期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52万人次,海外游客达1200多人次,客源市场覆盖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福建、港澳台及新加坡、泰国、韩国等地,取得了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汶上对外开放度,扩大了汶上的知名度。
(五)引导社会投入,旅游产业链条初见倪端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国内旅游业投入的重要支撑之一。“十五”期间,我县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的约有1000多万元,投资创办了汶上县佛都旅行社有限公司、汶上县中都佛缘旅游有限公司、汶上县佛缘旅行社有限公司、汶上县神州旅行有限公司、北京“莲池海会”文化有限公司汶上分公司,而且旅游企业运转良好。社会资金投入开办私有旅馆的有10家,每家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在宝相寺景区周围开店经营旅游纪念品的有6家,从事佛教木刻旅游纪念品生产的有1家,总投资200万元以上。2005年,立足于汶上旅游发展,想兴建宾馆的商家在汶上进行过多次市场调查,县旅游局已接待过五起,其中有两起有兴建意向。
虽然目前景区规模还小,旅行社只有国内社3家,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还未真正形成规模,有一定规模的接待设施只有中都宾馆,还没有较好的娱乐设施,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链条已初见倪端,为今后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较好基础。
(六)理顺体制,旅游人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
为推进汶上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产业,2002年5月县政府成立了集民族宗教、旅游、文物于一体综合管理机构,从事全县民族宗教、旅游、文物管理工作和现有景区的经营运作。2003年又调整充实了县旅游局领导班子,并充实了有关管理人员,划分科室,明确责任,并不断开展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工作,各项工作走向正轨。2004年,组建景区开发公司,又从有关单位中抽调一名副县级干部,2名副科级干部等8名同志充实到旅游队伍中,同年7月从山师大旅游系招聘3名大学本科生,充实三局管理科室,旅游机关、景区开发管理人才有了一定基础。
同时加强基层企业人才和导游队伍建设。“十五”期间,我县发展旅行社三家,培养旅行社经理10多名、导游解讲人员30余人,其中持全国旅游从业经理资格的6人,持全国导游证书的8人。2005年导游报名24人,面笔试已完,实现了真正旅游合格人才的较大突破。
由于体制理顺,管理和基层旅游人才充实,大大增强了旅游管理工作和旅游企业的实战能力。在县旅游部门严格管理下,各旅行社严格按照审批经营范围守法经营运作,经营状况良好。各旅游商店,严格按照工商税务部门的要求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诚信守法,效益明显,导游队伍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景区开发进展水顺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