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者唐越的辩证法:先投用常识能看懂的- 信用卡资讯- grammaticals ...
激进者唐越的辩证法:先投用常识能看懂的 [转贴 2010-07-10 13:18:04]   
激进者唐越的辩证法:先投用常识能看懂的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激进"是唐越在业界的代名词。

      这位中国IT业的大将,在2006年3月转身PE(Private Equitiy,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PE),成立了蓝山中国资本(Blue Ridge China,以下简称蓝山中国)。

      他也似乎一直在用行动不断印证"激进"这一印象。

      近日,蓝山中国宣布完成二期基金募集,基金规模则从一期的3亿美元一跃而攀升至14.5亿美元,创下了国内PE领域单期基金的{zd0}规模。

      这种激进的做法,使得外界对蓝山中国是否能管理好如此庞大规模的基金颇多怀疑。据了解,蓝山中国由唐越一人做决策,投资团队则xx执行。

      有业内分析认为,在巨大资金规模压力下,投资速度、单个项目投资规模、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后的管理等要求都将是蓝山中国新的挑战。

      对这些质疑,唐越不置可否。这14.5亿美元的资金,蓝山中国对外宣称希望在3年内投完。但历史是否会重演?谁也不知道。当年也希望用3年投完的一期基金,蓝山中国只用了1年半就花没了。

      蓝山中国二期基金的投资策略并不会变化,"不管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只要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市场和一个健康有价值的企业,我们都可以投"。同样的投资也并不局限在成长期,据唐越透露,他们最近刚做完一个buyout(并购)项目,近期就会宣布。只是平均投资金额会从一期基金的3000万美元上升到6000万-8000万美元。

      去年11月全部投完的蓝山中国一期基金总共投资了11个项目,单笔投资量从1000万到1亿美元不等。尽管一再强调把单体投资量调高是蓝山中国自己的主张,但毫无疑问这也是PE领域的一大潮流。全球性的衰退以及美国次级债的影响,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涌向到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小型企业也在过去几年迅速地成长为中型企业。

      尽管如此"敢博",唐越对蓝山中国的评价却是: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PE机构,相对而言比较"保守",只做能看懂的事情。比如蓝山中国没有计划成为像黑石、凯雷那样的超级基金管理公司。因为"组织一旦庞大,回报就肯定会下来"。倘若单期基金规模会影响其xxxx,"我们会压缩规模"。

      "95%的LP都是个人"

      一期基金差不多用完的时候,唐越和一堆朋友坐在一起聊天,话题是:二期基金的规模该设定到多大?一期基金是3亿美元,"有人说4.5亿吧,有人说6亿吧,也有人说还不如募集10亿"。

      这是最初设定的目标。与尚不明确的基金规模相比,蓝山中国二期基金的募集对象却相当的明确,"向个人募集"。这是蓝山中国区别于大部分PE基金的特点。

      在蓝山中国二期基金中,95%以上的LP都是个人。他们要么是全世界各个市场最{dj1}的商业{lx},要么是富可敌国的个人,还有华尔街最{dj0}的投资人,其中最少投资500万美元,最多的投资了1.5亿美元。500万美元是{zd1}门槛,但也有一定弹性。

      他们先向潜在人群发了一个通知,过了一周以后又做了一次两个星期的路演,然后就说"以在某个星期五收到对方的签字为准"。也不像其他基金一样,资金募集是分批分次的,"资金都是一次性允诺"。

      唐越常说一句话,评价融资好坏的标准不是是否能拿到钱,而是以什么样的成本拿到钱。向他的"LP大家庭"募集是他认为成本{zd1}的拿钱之道。尤其在他从创业者转身PE之时。

      2006年3月创立蓝山投资时,唐越刚刚从eLONG出来。"人家问我谈什么?"唐越说,当时他不仅没有投资的历史记录,连团队都没有。"我说以前公司创业的时候,也就两个人,现在已经有两千多个人了,人我是肯定能找到的。"但这种状况,一般正规的投资机构肯定是不会投资的。

      这种状况下,在美国颇有人脉的唐越转而向个人募资。其中,"中国概念"或许也帮了他的忙,中国现在是个时髦的名词,可以在交际场合拿出来讲讲。唐越的三个朋友中有两个都给蓝山中国投了钱,有{yt}这三个人聚在一起,蓝山的这两个股东就说"我在中国投资的基金很好",结果,没有投资的第三个人就问:你们在中国有团队,有人在帮你们投资吗?

      个人LP也让蓝山中国尝到了甜头,至少"减少时间成本"。其二期基金融资只花了2个月,"如果向机构募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机构要控制风险,"光考察就要4个月时间",另外投资机构和其投资人之间又是一个委托关系,因此需要找一个东西来保证其没有法律责任,为此他们就建立了一整套的评估体系,包括未来和过去的历史业绩。

      即使投资以后,"他们也会天天来烦你"。"我们对投资人,不像一般机构每年还要开个LP大会。"唐越说,之前每个季度给一份财务报表,在今年也会改成年底才给。

      "把鸡蛋放在少数篮子里"

      "由于我们基金的资本构成,决定了我们的操作、流程甚至风格等各方面也和市场上绝大多数基金不太一样。"唐越说。其中很明显的一点是,蓝山中国更偏向于做长期、集中型投资而不是分散型的投资。"我们认为应该把鸡蛋放在少数篮子里。"

      也许唐越的一部分经验是来自于蓝山中国的股东。在其投资人中有一位对对冲基金经理,管理着150亿美元的基金,而这些钱只投资了3个公司,其中一个是美国的大型零售企业。由于受到近期美国经济萧条的影响,其业绩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过去15年里,他的基金平均回报均在30%左右"。

      这也是现实所迫。唐越自己也说,蓝山中国的投资团队总共就7个人,"哪里能管理好多家公司?"因此精挑投资对象才是可行之道。

      或者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唐越自身的经验。他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或许有很多的想法,但由于没有资源照样实现不了。他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能够使得企业未来发展的局限只是企业家"想像空间和执行力的限制",而不再是资源的限制。

      由于把更多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要保证鸡蛋的安全性,蓝山就势必要和篮子站在一起。因为他深刻理解投资人的角色就是"帮助企业家创造财富",他们才有可能在其中获得一小部分利益。"对于我们所投资的企业,我们会全力地、毫无保留地去支持。"唐越说,企业创始人的工作就是花时间把企业做好就可以了。

      蓝山中国投资了河南鑫苑地产,这家地产郑州的房地产公司所建设的项目已经从一个城市扩展到5个城市,"上市之后还要扩张到10到20个城市";以前在一个城市做三四个项目,现在同时做十几个项目,明年则要在同一时间运作几十个项目。这可能会在"执行以及资金的有效控制和有效管理上"出现风险。这些方面恰又是蓝山的长处,他们在"有效分配资本、管理现金流、促进资本回报{zd0}化"等方面就给予了管理层比较有用的建议和指导。

      唐越希望蓝山中国对所投企业的这种支持是随时的,因为中国市场竞争局势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对企业有足够信念的合作伙伴,不能在其任何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其支持,那么在执行上就必然会打折扣。"

      "我们在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完以后,从来没有因为流动性的考虑而要求企业上市的。"唐越说蓝山资本拒绝评论所投企业以及其可能的上市计划,即使其投资的ITAT服装连锁店已经通过了香港联交所的聆讯,他也不予置评。"假如你不是把我们看作是投资人而是企业的所有者,就能够理解我们的顾虑了。"

      或许这就是在国内PE领域竞争日益加剧、"单独发现一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蓝山中国仍能找到单独投资机会的原因。"蓝山资本很少做联合投资",唐越指出,而且蓝山投资的公司,也很少做再融资,"哪怕要融资,也会再找蓝山"。

      "先看用常识能看懂的篮子"

      然而从鑫苑置业、古杉环保能源、ITAT集团以及鑫隆石油设备这四个已披露的投资案中,并不能看出蓝山中国挑选装鸡蛋的"篮子"的行业规律。

      蓝山中国的7人投资团队,原则上要覆盖所有行业。即使像广义农业这样一个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逐渐浮现的新兴投资领域,蓝山中国也很感兴趣,"只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但显然这7个人不可能是所有行业的专家,唐越也说"我们其实并不专业",但这并不妨碍其做投资。因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常识的,有存在共通性的地方",学一下大概就会对大多数行业大多数公司形成一个观点,哪个行业先看懂了就先上手,这也导致了其"什么行业都看"的投资哲学。

      当然所看的企业都要符合其对高增长性的要求,"5年的平均增长要超过35%"。而其现在所投资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收益,"都是自己很能挣钱的公司"。

      但相对于他们的投资哲学而言,蓝山中国投资实践其实"是很保守的"。在其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外的一些行业,"也许也会比较慎重地看一下,但基本上就不会投"。"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我们不会投",唐越说,"但是对于买地造房子这样的,在我们的智力水平上还能理解的东西,我们就会积极地去看。"

      当时选择鑫苑置地,蓝山中国认为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级城市,做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已经加大了,一方面是政策性的因素,加上投资门槛已经提高了,而且这些城市的土地资源也已经非常有限了。但在二级城市,"我始终认为让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在3500元到6000元一平米泡沫是非常小的。假如能制造出相对数量比较好、价格又比较合理的房子,这样产品在未来5到10年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这背后是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尽管唐越自己投资了"茉莉"餐厅,"投着玩",但蓝山中国到目前为止却没有染指餐饮业,原因就是"还没有看懂"。这并不是说现有的餐饮品牌中没有好的企业,而是蓝山没有看懂"餐饮企业怎么能有持久的高增长性"。

      一个典型的餐厅{yt}流水3万元,一年做1000万;那么做500个店,一年就有50亿元的销售额。倘若利润率为15%到20%的话,一年就有7个亿到10个亿的利润。"并不是说现有的餐饮品牌不能做到500家的规模。"唐越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目前餐饮企业在开到30家店以上后,新开店的边际回报怎么才能保持不下降?

      至于像连锁酒店这样的投资领域,"我们进入的时候,这个领域的投资环境就已经恶化了。""我们对这个行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可以说服自己投资的项目",唐越说,当然也有很多人投,"他们有他们的道理。"

      而唐越也明白,坚持他们的投资哲学,蓝山中国也会错过很多的投资机会。"但只要能找到足够多的项目,让我把现有的资金投出去就够了。"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468_60.html%20width%3D468%20height%3D6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激进者唐越的辩证法:先投用常识能看懂的- 信用卡资讯- grammaticals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