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游记之——巴列夫防线_古莲子_新浪博客

      巴列夫防线作为参观景点,貌似去的人也不多。在xx的带领下,我们准备进去参观。这时来了几位军人,和赛哈尔唧咕一阵,意思是我们的摄像机不可以带进去,照相机可以,但照相机每5人只可带一部。正当我们要把多余的相机和不准带的摄像机放回车上时,他们又同意我们多带相机了,只是要我们给些美金,我不知道{zh1}有没有给美金,反正是后来又变成给清凉油了。只是有位军人好像是当官的,一直跟着我们说话,并用双手在胸前做环抱状,赛哈尔说,给的清凉油不够,他要很多很多,因为他说他的士兵还没有清凉油。天啊,哪有带那么多清凉油的呢,明白过来的我们开始在包包里翻找,有找到2瓶风油精的,那个军官立刻高兴起来,就要用清凉油换风油精,同样我们哪里就又带了那么的风油精呢,想想又觉得他们可爱又好笑。他们依然是友好的,亲自带领我们参观每一处,热情的和我们讲解比划,尽管我们语言不通,但多少还能明白一些,何况我们还有赛哈尔呢。以前的坑道、指挥部、坦克、枪、子弹、掩体、铁丝网等等都一一指给我们看,允许拍照,并愉快的和我们合影。他们很自豪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参观结束前,他们又带我们去观看这场战争的纪录片。

      1967年中东战争(第3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夺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尤其以色列占领埃及西奈半岛。但以色列政府知道,阿拉伯国家尤其埃及决不会善罢甘休,因为西奈半岛是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wy}陆地要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为了长期守住这一战略要地,于1969年以色列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耗资数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起正面宽约175公里、纵深长约10公里的防御体系。在这个防御体系中,最令以军骄傲的是在运河边上构筑起的一条沙堤阵地。这条号称“沙阵”的防御阵地是以色列人的一大发明。它与陡峭的运河连成一体,平均高度约25米,重点防御地段高60多米。防线建成后,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在参谋长巴列夫陪同下亲自前来视察。巴列夫大肆吹嘘这条防线的神奇功效,鼓吹它没有半点纰漏,可谓固若金汤。达扬听后十分高兴,特别是对神奇的“沙阵”,更是赞不绝口。为表彰巴列夫的功绩,达扬当场就把这条防线命名为“巴列夫防线”。1971年6月,一名年轻的埃军工程兵提出了“以水克沙”的绝妙对策,即使用高压水龙喷射沙堤。1973年10月6日,埃军向以军发动突然袭击。当天下午,经过一番猛烈的炮火准备,8000名埃军突击队员乘坐橡皮艇和水陆两用车迅速渡过了苏伊士运河。上岸后,一部分突击队员按照既定的作战方案,集中预先购置的高压水泵,集中“水力”向以军的“沙阵”射击。顿时,“沙阵”化为“ 泥阵”,以军阵地上泥沙滚滚。仅仅用了5个小时,埃军就顺利开辟出了60多条通道。接着,埃军后续xx沿着开辟的通道,发起猛攻。以军根本无力抵抗,节节败退。由于以军依赖的“沙阵”基本没能发挥作用,埃军的作战行动持续还不到24小时,就彻底摧毁了以军两个旅兵力把守的“巴列夫防线”,使以军参谋长巴列夫连同他的“巴列夫防线”一同成为后人的笑料。目前在原巴列夫防线的一些地段,仍保留着当时的一些工事供人们参观游览。特别是在距伊斯梅利亚10公里处的夏杰拉高地,那里曾是巴列夫防线中段前线指挥所,现已改为战争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埃及游记之——巴列夫防线_古莲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