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的吃法_肖涛_新浪博客

    地瓜自明朝传入中国,意义非凡。因为它是农民的主食,地瓜与人口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研究人口增长与递减,地瓜种植面积与产量是或缺不了的一个视角。

    地瓜有多种吃法。因其不便储存,因此做成地瓜干,晒干后,存放在囤子里,是{jj0}选择;煮熟后,切成片,晒干,就成了送人的礼品;当然也是小孩子们的点心,抑或是“饼干”。

    晒干的生地瓜干可以酿酒。地瓜产区,每个县城,每个村镇,都有烧酒作坊,所产地瓜酒,为本体人节庆祭礼、来往交流的主要媒介物。酒神如此激发,肠胃酝酿火焰。

    粉丝或粉条有多种原料。豆类的最出名的当为山东龙口的粉丝,张炜《古船》已经写绝。

    地瓜粉条,一般比较黑、粗、长,为农民冬天或过年时的主要菜肴。猪肉炖粉条,让人的口舌,骤然生津。

    地瓜干可以上石磨,碾碎成小块块,抑或是在蒜臼子里捣碎,混同碴子,和玉米碴一起,做成粥饭。

    当然生地瓜用小菜舂(一种带有网眼以供过滤用的炊具;还有一种地瓜刀,一般是一块木板中间有一锋利铁片,能在摩擦过程中将地瓜打成片片)打成地瓜丝,加上几粒花生米,做成的地瓜丝饭,粘稠香甜,就着白菜帮子咸菜,也是冬天的主食。此饭,因为容易消化,所以会让大人孩子起夜,十几岁的孩子还尿床,我觉得与之相关。这类描述,见韩东小说《知青变形记》应找到相应对证,也证明,苏北和山东一带,其主食别无多大差异。

   地瓜干在柴油机或电磨上,粉碎成面。那面生时白花花的,一旦熟食,则黑乎乎的,跟狗屎一样。

   在特定时代,粪便也分等级。吃白面和玉米的粪便,一般为黄色;黑色或菜色的,自然与肚腹原料相关。猪狗,前者吃野菜,后者吃地瓜,自然粪便与人别无差异,当称呼人“猪狗不如”时,即意味着拉屎也变质了。

   关乎粪便与食物方面的{jj0}描述,中国百年汉语文学,非莫言和韩东莫属。他们曾有过一幅地瓜胃。

   地瓜空腹吃最容易导致地瓜胃。一般拿着孩子当人待的父母或老人,在吃地瓜以前,会让家里人垫吧一点玉米饼子,缘故即在于玉米饼子养胃,有它垫底,才好受一些。

   接着关乎地瓜面的做法。

   {dy}是锅贴。这玩意跟玉米饼子不同,在于做出来的锅贴硬邦邦的,类似铁饼,振臂一挥,能削死人。

   第二为馒头。锅贴如此,自然馒头也好不到那里去。纯粹的地瓜饼子或馒头,对人危害极大,一般人消受不起,除非家里只剩下地瓜了,否则必须掺和着吃。1960年左右,本地地瓜干卖价至少五元钱(按照现在比价不低于100元吧,感觉如今能买至少十斤肉)一斤。儿童谣曲有“地瓜筋儿(小指头大的地瓜)常果妞妞(小单粒的花生)好卖钱”。

   第三为面条。此类面条做法依然用菜舂将和好的地瓜面舂成地瓜条,晾晒一会儿后,下锅,用笊篱捞出来,经凉水浸后,下饭;一般为盛夏酷暑时吃;卤汤有多种,鸡蛋和菜豆角为好,如果沿海地区,则加以小蚬子汤,可谓鲜美异常。

   第四,地瓜面水饺。地瓜面少筋道,所以下出来的饺子,容易破碎。有时会在里面掺和一点白面。即便馒头,外白内黑。皆属于本地人的“白加黑”。也有“金裹银”的,即白面馒头里面包上了玉米面。

   农民是聪明的,农妇最聪明。越是卑贱者,越懂得如何生存,因为她们最本能。她们一生就围绕着炕头、锅台、地里转悠,并绞尽脑汁让一家人饿不死、吃得饱、吃得好。每个村庄,最杰出的发明家是那些发明食物做法的农妇,而不是中看不中用、光说人话不拉人屎的家伙。男人与女人一起到地里干活,回家;女人洗手直接做饭,男的则躺在炕头上等饭熟了时女人孩子叫——还要装出一副劳苦功高的大爷样。男人不仅挑食,还经常以各种方式撒娇或耍派头、使威风,以为自己干了很重要的事业抑或是很劳累的活计,岂不知女人仅夏天酷暑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所遭的罪(煤球或煤气炉进入乡村,我的记忆中1980年代中期,为上等农家或时兴人偶尔一用,随着煤气价格上涨,电器自然{sx};但一些老人依旧烧草做饭),不知超出男人地里生产队混工分的那点活多少倍。

  你看女人能将地瓜、玉米、高粱米做成各种花样、美食,即已经感觉到女人创造历史(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而男人利用历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甚至篡改历史,特别是政治家、野心家、文人、军阀或土匪王八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地瓜的吃法_肖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