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精神——从历史文化层面解读阜阳两种精神(一) 亓龙

   国内主流媒体聚焦阜阳,每每有两大焦点。
    每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上镜率特高,这里是全国三大农民工源头之一,100多对列车日发送旅客高达10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20多年前,当阜阳农民勇敢地走出家门、离土离乡去打工挣钱、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或许他们并没有想到,此举就像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那样,成为继大包干之后的农村第二次变革,将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阜阳200多万农民工走南闯北、拼搏奋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成为中国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农民工”精神。
    每逢淮河汛期,作为千里淮河{dy}闸、淮河防汛“晴雨表”和“风向标”的阜阳王家坝闸,其水位升降牵动着党和{gjldr}的心,也为中外媒体所共同瞩目。50多年来,王家坝闸曾经15次开闸,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以濛洼人为代表的阜阳人民为了淮河上下游的安澜,舍小家为大家、牺牲局部顾全大局,无怨无悔地承载着洪水带来的巨大损失。面对灾害,他们团结协作、坚韧不拔、战天斗地、无私奉献,形成了可歌可泣的“王家坝”精神。
    阜阳大地孕育的两种精神,既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既是阜阳人性格、品质和行为方式的独特表现,又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厚重土壤之中;既有绵绵不绝的历史轨迹,又有丰富敦厚的文化内涵。

大潮涌动的历史回响

    无论是“农民工”精神,还是“王家坝”精神,代表的都是阜阳人的一种大气、豪气,一种胸襟、胆识,一种品格、情怀。两种精神已成为阜阳人这个集合体的标志和符号。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阜阳人,都在有形和无形之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和弘扬着这种精神。
    大潮涌动,波澜壮阔。两种精神的时代潮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时时撞击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感叹,给我们砥砺,同时也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去回味和思索。
    滴水汇成海洋,平凡产生伟大。许多发生在普普通通阜阳人身上的生动事迹,让我们感慨万千、引为自豪。今年35岁、只有小学文化的阜阳农民工陶相礼,用一年多时间自制了长6.5米、重达1600斤的潜水艇,并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湖里进行试潜,被媒体称为“超强牛人”。今年上海世博会“农民达芬奇”艺术展上,陶相礼又应邀在外滩美术馆展出了自己设计的一艘航空母舰。颍东口孜镇农民蒋安芳,在宁波打工做保姆,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打拼,只有初中文化的她成了拿5万年薪的“天价保姆”和“限量级保姆”,被宁波富豪争相雇用。临泉滑集的农民金四海,15岁辍学,曾在沈阳、杭州建筑工地干小工,2000年用17000元起家,在上海开起了一家只有12平米的皮鞋店,现在已拥有28个“大脚丫”鞋业连锁店,并准备在全国开设500家连锁分店,实现其成为皮鞋大王的梦想。临泉人柴磊,2002年辞职到上海创业,将台湾手抓饼加以改造在美国注册,名为中国“功夫饼”,到去年底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开设8000多家“功夫饼”连锁店,身价上亿元。颍东区袁寨镇农民马虎从吃不饱饭外出打工,到拥有近万人的建筑公司,承建了2008北京奥运场馆鸟巢的部分工程,被评为“外地来京优秀建筑施工企业”,马虎本人被北京市总工会推荐为全国劳模。太和农民于伟仕从卖药起家,成长为中国xx的医药企业家,其创办的悦康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都有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其中位于北京开发区的悦康制药,在10亩土地上创造了10亿元的年产值。xxx总书记访问欧洲,于伟仕成为随员之一。去年他投资15亿元,在家乡兴办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1981年,16岁的颍上县农家孩子刘应成到嵩山少林寺披剃出家,由于聪颖伶俐、勤奋好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慧行俱进,18年后成为少林寺方丈,又是中国{dy}个取得MBA的僧人。他就是释永信,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这些近乎神话般的鲜活范例,显示了1000万人群中蕴含的创造张力,展示了走出家门的阜阳人追寻梦想的奋斗历程,表达了阜阳人不甘命运、不畏艰难、xx言弃、敢于进取的胆略勇气,诠释了两种精神的深刻内涵。
    这两种精神的凝结,虽说是时使之然、势使之然,但更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从200多万农民工铿锵的脚步声中,从王家坝闸轰鸣的波涛声中,听到了千年阜阳的历史绝唱。当人们为两种精神所震撼时,让我们从古老的阜阳大地上去寻找前人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响。
    阜阳自古人杰地灵,群星闪烁,风骨豪俊。穿越亘古的历史隧道,许多蜚声遐迩的历史人物浮现在眼前。我们的先人为了梦想和追求,早已走出阜阳,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大业和传承千古的佳话。临泉人姜子牙大半生穷困潦倒,曾经当过屠夫、开过酒店、编过笊篱、摆过算命摊,83岁时被周文王拜为司马,指挥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xx战例——牧野之战,完成了讨伐殷纣、统{yt}下的宏伟大业,留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历史佳话。颍上人甘罗年方12岁,就在秦国丞相吕不韦府上做门客,自请出使游说赵国,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16座城池,官封上卿,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素有“中国{dy}宰相”的管仲生于颍上县,由于家道中衰,年轻时为了谋生曾做过当时被认为低微下贱的商人,后来弃商从戎,辅佐诸侯,在齐国被拜为相,协助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非凡霸业。阜南人吕蒙少年时家境贫寒,无法上学读书,只好背井离乡,到江东投靠姐夫、孙策的部将邓当。他作战勇敢,计谋百出,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孙吴大将。特别是吕蒙发奋读书,学识英博,留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励志故事,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连一代伟人xxx都说: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这些历史的回响、千古的绝唱,给阜阳两种精神奠定了深厚的铺垫。
    过去留下的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发生的也终将成为历史。代不绝书、生生不息的阜阳人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一种精神,一种战天斗地的抗争精神,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勇于争先的创造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历史的沉积、岁月的磨洗,早已熔铸成当代阜阳“农民工”和“王家坝”两种精神的坚实底座。

敦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根之茂者其实邃,膏之沃者其华晔。时代精神发端于传统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植根于厚重的文化土壤。数千年汇聚于这片土地的文化交融冲撞,孕育了强劲有力的吸纳集聚功能,形成了敦实厚重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代代承传的文化基因。
    “农民工”精神和“王家坝”精神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自然地统一于阜阳特有文化的沃土中,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凝结。当人们提起两种精神时,质朴善良、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创业创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词汇就会自然流淌出来。这些都是两种精神的外在表现,由表及里、数典追踪、寻根溯源,其根其源都在文化。正因为文化的厚重,境界才能升华,精神才能凝聚。
    有这么一个故事。界首市光武镇黄寨村农民黄好德,以69岁高龄独自一人进京闯荡,拣破烂、当模特,花费十年时间,凭借到处“乞讨”的报刊图书,回乡创办了全国{dy}个农民图书馆。现年75岁的他仍在北京“乞讨”书籍,进行文化扶贫,并为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千余册,被北京市“中国再创业俱乐部”聘为爱心大使。黄好德自豪地说:“在经济上我是一个穷光蛋,但在精神上我是一个百万富翁。”好一个精神上的富翁,这就是阜阳之所以能产生两种精神的{zh0}注脚。
    阜阳人重视教育、重视文化,由来已久。隋代燕王府记室吴郡陆搢撰写的《隋汝阴郡丞齐士干墓志》就称阜阳为“西周化行之地,东汉多士之乡。”乾隆《颍州府志》记载:“自宋蔡齐守颍州,奏请立学,颍之有学自此始。当时设官掌其课试之事,纠正其不如规者,振兴鼓舞以驯至于自然,故民淳气和,教化行之。颍实为先导焉。”身为颍州知州的蔡齐奏请立学获朝廷批准,从此颍州率先兴立州学,全国各州纷纷效仿,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向地方普及。继颍州书院创立之后,颍州境内先后又设立了西湖书院、仰高书院、清颍书院、河洲书院、蔡津书院、经锄书院、寿山书院、辅仁书院、聚星书院等。蔡齐之后,欧阳修任颍州知州时,又扩建书院“以教民之子弟,由是颍人始大兴于学。”欧阳修还亲自为书院的学生讲学。明代颍州知州吕景蒙《重建西湖书院记》云:“文忠之出守也在兹,其退老也在兹,言行教化之孚于民最深。”正是州学的设立,教育和文化的熏陶,“博之以诗书六艺之文”,颍州“风俗成而人才出”,由此文风昌盛,名博天下。史称“文王之化,首被汝坟。玉性坚贞,实因风土诗书礼仪之泽”。
    阜阳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贡献,更是举世瞩目。生于临泉的姜子牙被儒、道、法、兵、纵横诸家拜为鼻祖,史称“百家宗师”。其著作《六韬》、《三略》对我国历史进程发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被世界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颍上人管仲所著的《管子》一书,共24卷,85篇,内容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孔子曾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北宋汝阴县一家出了王銍、王明清、王得臣三位文史学家,被称为“宋代三士”。明代汝阴人卢翰博览群书、著书立说,留下《易经中说》、《春秋解》、《四书中说》等著作129卷,被称为“卢圣人”。而在阜阳为官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文坛大家,既用其丰富的知识熏陶了阜阳人的文化素养,也为丰富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宝库作出了{zy1}贡献。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自豪地说,当代阜阳人没有辱没先人形容的“文献之邦”。从淮河岸边走出的戴厚英,以《人啊,人》蜚声世界文坛,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拥有16部巨著的大作家。生于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的常任侠,长期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成为世界xx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从颍上走出的佛学大师释永信,xx“中华禅诗研究会”,每年编辑“中华禅诗”年集,并且创办了《禅露》杂志,申报少林寺景区人类文化遗产项目,主编《国际禅文化研究论文集》、《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仅读过初中的太和人苗秀侠,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凭借《青梅如豆》、《青春的行囊》、《遍地庄稼》等200多万字小说和散文,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联签约作家。生于阜阳城的70后闫红,先后有《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诗经往事》等作品出版,被称为安徽才女。安徽省文联21名签约作家中,阜阳人就占了5名。更使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以阜阳农民工为题材的电影已搬上银幕并震撼中国,以阜阳王家坝抗洪为背景的长篇报告文学已经问世并即将走上荧屏。由此可见阜阳的文脉延绵不断,代不绝书。



郑重声明:资讯 【历史文化精神——从历史文化层面解读阜阳两种精神(一) 亓龙】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