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论(屋子、杯子、筷子)_生而为人_新浪博客
【台湾《联合报》7月5日社论】题:巧屋顶下的杯子与筷子
    后ECFA的两岸新情势,若用本报长期对两岸关系的评论体系来说,可渭是向“屋顶理论”“杯子理论”与“筷子理沦”更加趋近一大步,也可以说成:巧屋顶下的一只杯子与一双筷子。
    先谈筷子理论。这是十余年前在李登辉政府对两岸政策摆荡不定之际,我们所提出的建言。大陆与台湾像一双筷子,不能绑在一起(统一),也不能切分两处(独立),而应当像我们平常使用的一双筷子那般,有些地方“合”,有些地方“分”,如此才能发挥筷子的正常功效。在那个时候,北京方面的主调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加上“文攻武吓”,台湾方面则是“戒急用忍”,且逐渐进入李登辉政府后期及
政府的xx路线。北京想把这双筷子绑在一起,李扁则欲将之拆成两边。这两种办法皆使筷子无法正常操作。如今,进入后ECFA时代,改以“和平发展”为主调,这双筷子因法制化的两岸协议,在经济互动上更密切(合),又因“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亦在政治区隔上更稳定 (分),也就使得两岸关系更像我们平常使用的一双筷子,有分有合,灵动自如。
    筷子理论需要以杯子理论为前提。杯子理论的大意是:“台湾”是水,“中华民国”是杯子,杯在水在,杯破水覆。过去,北京欲消灭中华民国,xx也要颠覆中华民国。而xx主张颠覆中华民国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北京不容中华民国存在。xx的说法是,中华民国这个杯子既然保不住,就另换一个“台湾国”的杯子。如今,进入后ECFA时代,两岸关系的{zd0}变化就是北京的政策从“消灭中华民国”,逐渐转变成“不否认中华民国”。其显已认知,没有“中华民国”这个杯子,就保不住“台湾”,两岸情势也必失控。北京从否认到接受“九二共识”,且未公开否定台北宣示的“一中各表”,这些皆可视为“杯子理论”的重要进展。有了杯子理论,台湾的主体性得以维护,然后始可言筷子理论。
    {zh1}谈屋顶理论。就筷子理论的“有分/有合”而言,杯子理论倾向“分”,在于维
护中华民国的主体性;屋顶理论则倾向“合”,在于主张两岸的联结性。我们曾说,“屋顶”有三种:一、硬屋顶,是政治性的屋顶,如“统一”或“中华邦联”;二、软屋顶,如“中华民族”“两岸都是一家人”;三、巧屋顶,不像硬屋顶那么硬,也不像软屋顶那么软,而是不硬不软、软硬适中。这个巧屋顶就是ECFA。ECFA在法制上加强了两岸的“硬联结”,但台湾的主体性不因此受伤(杯子仍在),且又大幅提升了两岸的“软互动”(筷子的功效更佳),这诚然是比硬屋顶、软屋顶都好的巧屋顶。
    后ECFA时代的两岸主题是“和平发展”。若再用本报对两岸关系的评论体系来说,后ECFA时代也应当是一个“目的论”(强调统独)下降,“过程论”(强调互动双赢)上升的时代。两岸共同努力的目标应当是:经由“合理的过程”迈向“改善的目的”。
    ECFA是一座“巧屋顶”,使两岸的“政治解决”降低了紧迫性。其关键因素则是“杯子理论”成为两岸默契,北京已从“中华民国已经灭亡”的论调,转向“虽然尚未统一,仍是一个
”。亦即以另一种修辞表达“一中各表”。因此两岸互动得以在法制化上顺利迈进,有可能自此变成一双灵动自如、共生双赢的筷子。
    相对而言,“杯子理论”是核心概念。“杯子”在“屋顶理论”中,就是有主体性的“一间房间”,在“筷子理论”中就是其主体性的“一只筷子”。没有“杯子理论”,也就没有“屋顶理论”或“筷子理论”可言。
    现今的两岸关系,犹如在“巧屋顶”下的一只“杯子”与一双“筷子”。两岸当局及两岸人民皆应珍惜这个后ECFA时代的两岸新机遇,为世界文明、人类历史及两岸关系创造“和平发展”的典范。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两岸三论(屋子、杯子、筷子)_生而为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