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有机盛宴阿里巴巴lvseyunnan的博客BLOG

《东方企业家》记者  刘艳

作为一个极度商品化的传统行业,有机食品的出现给这个缺乏活力的行业增添了新的生命力。

 在离北京市郊的密云县高岭镇有一片面积达22000余亩的农场,在这里,有大片的蔬菜地、果园,由于不使用农药,农场里随处可见散养的家禽,这个被称为“之万农庄”每天源源不断地向北京的六家“乐活城有机生活纪念馆”有机食品专卖店供应生鲜食物,其中的一家还非常应景的开到了“鸟巢”。然而要想享受到乐活城里这些xx、纯净、无污染、高质量的蔬菜水果,却要有接受比普通蔬菜价格贵几倍的心理准备。并非是因为这些黄瓜是被摆放在有着大落地玻璃窗、装修精致、略现xx的专卖店里,而是有机食品本身规模小、成本居高不下。

 

看起来与大众消费者有一段距离的有机食品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0年前,中国就开始了有机食品之旅,到现在,每年供应着超过3.5亿美元的有机食品,是世界上经检验合格的有机食品第二大生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如果按种植面积计算,中国实际上排名{dy}。只是这些有机食品,包括大豆、蔬菜、水稻和茶叶,有95%以上都被贸易商出口到了日本、欧盟和北美,因而剩下的不到5%在整个市场中则显得非常少见。

 

不过由于中国消费者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以及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挑战,最近两年来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攀升,每年有超过30%的成长速度,有机农业成为了最热门的行业之一。现在,消费者不但可以去专卖店、电子商务购买到有机食品,也可以到大型超市甚至传统的菜市场买到。

 

正如绿领公社副总经理鲍海娟所说的,如果一个新的市场能以30%的速度增长,它可以给整个行业以及周边市场带来非常大的价值,“我们正是看中了这点,决定投身这个行业。”事实上,有机食品具有很高的溢价空间,利润丰厚也是这个在中国对内消费而言仍属于新兴行业带给投身于此的决大多数企业{zd0}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这个行业的兴起将给已经极度商品化但又缺乏活力的食品行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价格“真相”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并不理解有机食品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在有机食品成熟消费的国家,像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产品链趋于完善价格也趋于大众化,一般情况下有机蔬菜的价格比无机产品高出约30%,最多的也只高出2~3倍。但在中国,有机食品的价格一般是普通食品的5到6倍,甚至可达10倍之多,在普通的超市里,一棵卷心菜的售价可能是每斤0.88元,而有机卷心菜的售价则达到了每斤9元以上。

 

如果不了解有机食品背后的故事,显然对这样的比较无法接受,更何况,从表面来看,有机蔬菜反而不如那些普通的蔬菜显得更有“卖相”。“拿西红柿来说,”鲍海娟觉得,绝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并不清楚真正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常有红绿相间的果蒂,果实整体圆滑,”很多人一般会挑个大、颜色漂亮的,却不知道很多人为了让西红柿更好看,并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会使用乙烯利、酒精等化学xx进行催熟,而这样的西红柿虽然样子会比较好看,但没有经过完整的生育期,口感、品质、营养方面就大大逊色。

 

像比较容易“招病”的黄瓜要顺利长大,从播种到收获的40天~70天中,最少要打10次农药和化肥,才能走上餐桌,而如果用有机的方式种植黄瓜,xx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xx等,连拔草也只能依靠人工,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在成本、规模方面无法与常规农业差距甚远,其价格自然无法与普通的食品相比,却不会像传统农业那样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而在中国,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之间还有两个阶梯,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大多数人能够分清楚前两者的区别,却无法弄清楚后两个概念,实际上,{zd0}的区别在于绿色和无公害食品都允许有限使用农药、化肥、xx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这在有机食品的领域则xx被禁止。后两类食品与有机食品构成了一个金字塔,最上面的是有机食品,处于中间层的绿色食品被看作是无公害食品向有机食品的过渡,当然在售价上也是递减。

 

2008年,由欧盟资助的“中国-欧盟世界贸易项目”的调查报告《中国的有机农业—现状与调查》中显示,到2007年年底,有24%的中国可耕地用于种植获得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相比之下,有机农田的面积大约只有230万公顷,这一数据中还包括了经过转换和为耕作野生采集的面积。

 

终端的努力

 

3年前的上海还只有5、6家有机农场,但现在已增加到30多家,并且农场的面积也不再是100亩、200亩的小规模,上千亩的有机农场也不再是稀有之物。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个人投资正在纷纷涌入这个领域。2008年拿到三峰投资一期资金2000万元的“海客乐”有机食品连锁专卖店已经在上海开出了15家专卖店,看起来跟食品产业不太相关的九城软件,也在北京投资了“沱沱有机源”有机食品B2C平台,九城是{dy}个以软件供应商的身份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

 

如果说之前有机生产商的驱动力是“出口”,那么现在正在崛起且越来越讲究环保健康、购买力强的中国富人阶层,理所当然成为了有机食品产业瞄准的目标人群。这一群人对价格不太敏感,对于普通人来说“4倍”的价格无法接受,却不是影响他们消费最主要的因素,然而这“4倍”的溢价却能给有机食品产业带来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如果是在两年以前,供应商很少,销售做起来很困难,”绿领公社销售经理高明之前在物美集团正是负责有机食品产品的开发,由于需求量很少,以“出口”为主要驱动力的有机生产商并不太在意这一块市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像物美这样的大超市针对的还是中低端消费者,与有机食品的消费人群不太吻合。”进驻大型的综合超市并不意味着为有机食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毕竟其在超市的销售中也只占很微小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这种大型的零售渠道更愿意在价格上体现竞争优势,显然如此的销售手段并不能运用在有机食品上。

 

绿领公社则不太一样,其背后的绿领集团拥有一个高素质的“绿领俱乐部”和一系列和品质生活相关的产业,俱乐部里的人群与其定位的消费群体xx一样——追求高品质生活,绿领已经有现成的客户资源,不用再去找人群,如果作为俱乐部成员的张朝阳、王石在这里购买商品,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广告”。鲍海娟说“我们正是想通过绿领的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将绿领公社的有机食品打造成为绿领品质生活的的典范。

 

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尽管在利益的驱使下,诸如沃尔玛、通用食品(General Mills)及家乐氏(Kellogg)等公司也先后涉足有机行业,但真正做的好的只有全食食品公司(Whole Foods Market)。作为“全食”美国{zd0}的“有机食品连锁超市”,虽然其商品的售价比一般超市高出40%~175%,消费者仍然纷至沓来,自1992年上市后,其股价一度突破30倍,被列为了继微软、星巴克、苹果之后,能够改变世界的公司之一。

 

但“全食”公司的做法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够驾御的。尤其是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有机食品销售。除了乐活城、海客乐有相当规模的农场加连锁专卖店之外,博扬有机、德润屋也只有一家店面加中小型农场,而绿领公社、百福、正谷、禾乐康等都选择了无店铺经营的形式,还有一些则是有机食品和其他类别的食品共卖。“其实我们一直在研究到底走什么路,包括大卖场,但目前情况仍然是不太乐观,或者说时机还没有成熟。”鲍海娟说,采用无店铺经营的方式,可以把实体店的很多投入折算进商品的价格里,在价格上获得优势,“把它当作是一个事业而不是投机的生意。”绿领公社不会固定在这种经营模式上,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不排除向产业链的更上游挺进,包括收购生产商或者自己组建生产基地。

 

打破信任危机

 

采取无店铺经营的方式并非没有弱点,对于有机食品这种特殊的商品,如果消费者不能自己亲自去看、挑选和提问题,很难信任送到家里的那些商品,除非是充分认可此品牌,就像“德清源”鸡蛋。

 

不过在鲍海娟看来,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还不是{dy}位的,如何在采购这一环把好关反而最关键,“安全性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其实这也是所有希望把有机食品销售到最终消费者的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挑战,“现在有机食品的概念被做得非常混乱,”以至于消费者对于市场上贴着所谓“有机食品”标签的商品仍然带着种种的怀疑,这除了有机概念传播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外,其实整个认证环节也并非xx。

 

中国的有机农业的制度框架和执行体系从1990年xx始建立起来,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26个国内认证机构获得了批准,另外还有6家国际认证机构。但其实在市场上,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万态质量认证公司这4家机构的市场份额预计达到了80%以上,而除了万态是独立的认证公司外,其他3家机构分别隶属于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即便是每个认证机构的侧重点不一样,消费者却由于有机食品被贴上了不同的认证标签而经常产生出更多的混乱。“到底是信任贴上这种标签的产品,还是信任贴上那种标签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消费有机食品现在更多的是以个人的信念为基础,而非有更具体的证据来证明其价值所在,甚至有专家称,有些品种的有机食品在营养价值上与普通的食品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像乐活氏、绿领公社这些公司采取的办法是增加更多的体验,例如定期组织客户到供应基地去参观,眼见为实地增加客户的黏度。

 

在经济下行的特殊周期中,能更好抗衰退的农业项目应该能够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而情况似乎不是这样,虽然农业可投资领域和可供选择的项目都很多,例如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及其渠道建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增长。

 

虽然自2007年以来,包括龙生茶业、德青源、福建圣龙、禾阳、丽都玫瑰、塞飞亚获得VC投资的,但实际上农业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而原因就在于农业项目本身投资回收周期普遍很长,时间的成本太大,不符合VC一般的投资规则,还在发育的有机食品行业更是如此。其实那些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的规模较大,特别是在销售渠道的有机食品项目的情况的确不如预想中那么好,短时间内估计很难有优质的回报,中国xx有机食品专营机构欧食多,在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烧去了3000万元,却换来关门大吉。

 

风险投资的过早介入对于一个新兴行业而言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最早切入有机食品行业的德润屋,被认为是当前{zh0}的有机蔬菜供应商,其创始人北航材料系博士吉云亮,在继续攻读北大物理学专业的博士后的过程中退学创办了德润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淡水小镇的德润屋,其模式相对简单,4、5年来,一直在自己的一块10亩地上种植有机蔬菜限量供应市场,每星期送两次菜,按照每份8斤80元的价格配送,尽管规模不大,却经营得有声有色。其实目前有机食品市场上的确缺乏一个强势品牌,因而现在的吉云亮并不太在意投资,认为这还不是规模化的时候,把商品做到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求精、做品牌才是{dy}要务。

 

[编辑元素]

尽管中国消费者对“有机”一词缺乏认识,对有机标签缺乏意识,对认证过程缺乏信心,然而中国有机食品将在未来十年的前景非常看好:

>>>  总量年平均增长30%~50%

>>>  有机农业产量和地区将占中国农业总量的1%~3%

>>>  有机产品出口量将达到或超过食品出口总量的5%

>>>  中国有机食品将获得全球市场份额的5%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餐桌上的有机盛宴阿里巴巴lvseyunnan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