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_张化兵_新浪博客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课题】: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载体,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

药品: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情景导入

导入一: 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火柴梗的燃烧”、“粉笔折断”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设计

[演示]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 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实验]演示“实验1-3” 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提问]实验34 有什么共同特征?

[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三本质区别是由无新物质生成。

[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天然气燃烧、燃放爆竹、酒精燃烧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教材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日光灯发光发热、酒精挥发、干冰升华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回答]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提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回答]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过渡]教师演示实验“镁带的折断与燃烧”,引导学生观察镁带燃烧前后的情况。

[分析]镁带折断是物理变化,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易折断,在空气中能燃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镁能燃烧是镁发生燃烧的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镁的化学性质;镁的颜色、状态、易折断等性质,就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它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1、镁燃烧-----化学变化;镁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阅读]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熔化的温度叫做熔点;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谁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叫做沸点。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这些都是不需要保护就表现出来的物理的性质。

[演示]实验1-5,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虽有千万种,但就其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另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性、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而可燃性、助燃性、毒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课堂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设计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         B、将记录有机密信息的纸张粉碎

C、夏天将西瓜榨成西瓜汁       D、车胎爆裂

答案:A   点拨: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2、下列关于铁的性质的描述,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比铝大                B、银白色

C、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常温下为固态

答案:C    点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3、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                ;汽油能燃烧属于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                ;水结冰属于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理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是学习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于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掌握效果较好,但“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分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增加了“观察镁带和镁带的燃烧”演示实验,对教学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对学生区分变化和性质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以达到更好的突破难点的作用。

    拓展

诗词成语中化学变化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我国的很多文学诗文中也包含和渗透着化学知识,其中有不少古诗词成语与物质变化有关。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古诗词中,蕴涵有极为丰富的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妙语佳句。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约定成俗的,有着特定含义、结构,形式固定的词组和短语。成语包含了透彻完整的思想内容,寓意深刻、生动形象、简单明了,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百炼成钢”、“沙里淘金”、“刀耕火种”、“点石成金”、“信口雌黄”、“饮鸠止渴”、“争风吃醋”、“石破天惊”、“水乳交融”、“涂脂抹粉”、“水滴石穿”、“甘之如饴”、“火树银花”等等都跟化学变化有关。

下列几首小诗,融知识性与文艺性与一体,妙趣横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等等。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dy}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_张化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