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它_大漠月_新浪博客

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它

文  沈文辉

 陇南历史悠久,人多地广,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各民族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千百万陇南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的民俗文化。但“民俗文化研究”这一概念的提出,对陇南的文化界来说未勉是个陌生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碰撞,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已经势在必行,不仅是国内外文化界的显学,也将成为陇南文化界的热门学科,那么我们先得清楚什么是“民俗学”。根据2002年刚刚去逝的民俗文学研究泰斗钟敬文先生的定义:“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述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从这一观点的界定,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陇南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但要真正做到民俗文化研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搜集,有些甚至是要去抢救的,但“全面搜集”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此,一是要依靠长期生活在劳动{dy}线的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以“陇南民俗文化研究会”为主要阵地,组织一支有文化素养和基层工作经验,并热爱民俗文化的人去搜集整理,以便能在{dy}时间内拿到{dy}手资料。现就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的现状、目的和任务,搜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谈一些建议。

现     

    近几年陇南部分县,涌现出了一批搜集整理民间文化的学者,有些已涉猎到民俗文化研究的行业中去了,有些人已经出了作品,有些也亟待出版,有的县还成立了民俗文化文化性质的民间机构,民俗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比较零散,没有重量级的学者,也没有自己的刊物,尽管有的县针对文化强县的思路在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俗文化研究,但仍不系统,不全面,有也是一些纯粹的个人行为。(待定)

目的和任务

    在陇南民俗文化作品搜集之前必需要明白其目的、意义。我们以为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dy}为党政各部门“打造文化陇南”,全社会了解陇南,省内外民俗学者、科研人员、历史学、社会学、文艺研究工作者提供{dy}手资料。因为这是研究世世代代陇南人民生产、斗争、生活的最宝贵的资料,对于进一步了解陇南群众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搜集的过程中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遵循“保留原貌”的原则下,做适当的选择、整理,把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作品推广到群众中去,以起到教育群众的作用,要把那些低俗的、黄色的、不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作品除掉。

   三、把优秀的民俗作品书面化、影视化、网络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增加陇南人对自己先辈创造的文化的自信心,在条件成熟时,在陇南师专以及市、县一中开设关于“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的选修课。

   四、书面化、网络化的民俗文化作品,更有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有利于他们更多更好地创造出具有陇南特色的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代表陇南文化的品牌走向全国,提高陇南的知名度。

   搜集的原则

   在陇南民俗文化作品搜集的原则上,我们还是遵循国内一般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十六字方针”,即“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三大原则。

全面搜集  全面搜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指在时间上要不管是古代的,当代的都要去搜集,在地域上不管是西和、礼县,还是文县、宕昌的,都无不例外地要搜集整理,在内容上落后的、进步的,甚至反动的、伪造品、庸俗的都要搜集,在体裁上,影子腔、剪纸、山歌、谚语、谜语、故事、祭祀歌都要搜集,只要是在老百姓中流传的,有些是陇南特有的,有些是陇南及其周边地区流传的,甚至与陇南有关的短信也一概不能放过。

做到全面搜集,先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先抢救那些快要失传的,绝迹的,尽快找到那些快要入土的老xx、老艺人,并把搜集的作品建立作品资料库、档案库,以供研究。

忠实记录  是对民俗文艺工作者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民俗文化研究的科学态度,忠实记录,{zh0}用录音机、mp3、摄像机、汉字记录有困难,速记要做到一字不改,一字不漏,最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韵文作品(山歌、乞巧歌、春官歌、社火曲、祭祀歌、戏曲、谚语、谜语等)要作到一字不漏,不加不减,不做删减。

    二是散文作品(民间故事等),应尽可能地遵从讲述者的创作风貌,要把相应的口头禅做忠实的记录。如说过去时用“务时候”或“外时候”、“外会儿”,把怎样怎样、如何如何说成“咋巧如彼”,在语气感叹或过渡是用“活该也完戛”等等都要遵从原貌,记下讲述人、时间、地点、笔录人。要把最能体现陇南风貌的语言体现出来,如西和、礼县一带对我的称呼有“熬”、“裹”、“国几”、“硌”等,两当则是“gūodèi”,武都一带则是“gè”,还有武都的“咋们呆”等等,要保留地方语言特色,凡是生动的、新鲜的口头禅都要记录下来,最忌干巴巴的学生腔。

    慎重整理

    原始积累是庞杂的,良莠不分的,在搜集的过程中注重全面性,而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辨别、分类、分体例,一是把劳动人民创作的xxx的作品整理出来,有些是在流传过程中被统治者肆意串改了的,有些则是低级趣味庸俗的,有些由于口头承传者本身的文化水准不同,而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版本,这就需要我们辩别真伪,选{zh0}的,要想变成书面作品,还需在艺术上做加工处理,才能流传。

   具体办法

    前期准备工作:在思想上,首先要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要做到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有耐心,在业务上要掌握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记录整体的基本技巧和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摸清情况,有重点、有组织地去做。

   还要依靠各县、乡(镇)党政组织,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部门和人员,如文化局、文化馆、文化干部、教师、文娱积极分子协助工作,针对有些艺人不敢讲、不好意思讲的情况,在条件允许时做到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同商量”,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多了解情况,做到对症下药。

    总之,陇南民俗文化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由于民俗文化的无限性和复杂性,致使我们必需要去做大量的工作,我们将会借着“构建文化陇南”的春风,以成立陇南民俗文化研究会为契机,抢抓机遇,为文化强市和保护陇南地方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市上相关部门更多地给民间艺人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发光发热,造福一方文化。正如钟敬文先生所指出的“民俗学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因此,对于陇南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也将会为陇南经济的腾飞起到促进作用。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陇南民俗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其它_大漠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