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杜拉拉的距离还有多远---我的打工成长经历(三)_小马奔腾_新浪博客

    在离开会计师事务所之后,我于2004年年初受聘于一家年产60万吨焦炭的中小型焦化企业,位于省城某市郊县,该企业属于家族型民营企业。父亲全面负责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大儿子是个上班族为人过于忠厚不适宜经商;二儿子在公安部门工作属于公务员;三儿子和儿媳主要负责经营焦化厂;四儿子负责经营省城太原的自家酒店。家族之所以能够投资办厂,缘于其父亲十几年前偶然机会与当时在位的省委书记相识,双方比较投缘,书记批一市内繁华地带给其父开发,楼层不高只有三层且一多半长期租给光大银行用于办公,其余作为了酒店自营管理。这样靠着租金的日积月累及将房产抵押xx等形式筹集了部分资金,开始在其家乡投资办厂。



 

    记得我应聘当日是老板娘面试的,她比我年小三、五岁,虽不能说长得十分漂亮,但也有几分姿色,人说话很利落、性格也很开朗,给人的总体感觉并不难相处。只简单问了问我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提相关专业的问题,就直接谈工资待遇了。我说我理想的待遇是税后工资6000元,她丝毫没有考虑就答应了,并说试用期一个月5000元,随后双方如果觉得满意就正式签合同。面试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出来后我有些后悔了,看来工资还有再提升的空间啊,不禁又为自己人心没尽而觉得可笑,6000元想想我在会计师事务所要出多少外勤才能挣到,当时自己心里觉得还是企业的钱好挣些。

 

    初到一家企业最头疼的莫过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与领导的相处、与下属的相处、与其他部门同级别人员的相处,国营企业如此、民营企业如此、家族企业更是如此。七大姑八大姨、他三叔他四舅被安插于公司的各个主要部门,一不留神没准就得罪了这些“皇亲国戚”,他们若时不时地在老总面前给你添些“好话”,你就很难再往下混了。尤其象我这样是“高薪”聘请的{wy}一个“职业经理人”,你所起到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公司日后的用人机制。那么作为一名新上任的财务负责人,首先应了解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健全;其次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要有大致了解;第三应清楚公司的组织机构,分析部门的人员分工及配置是否恰当;当然如果是管理较严谨且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公司,企业文化也应是了解的重点。通过一周的大致了解,我认为公司的管理较为松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各部门均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其次财务人员多数不是正规院校的毕业生,业务能力较低且人员变动过于频繁;第三,公司几套账运作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银行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不满意,使得公司的资金链存在风险;税务局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也不满意,同样存在税务风险。

 

    在我对公司大致有些了解之后,与老总进行了首次谈话。他比我年小一岁,人很善良,文化不高,没有太多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但可贵的是比较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和建议。脾气比较暴躁可能缘于工作压力,但现在想想他却从未对我发过脾气,直至今天我仍旧认为他是我值得尊敬和付出的老板。我提了一些建议:首先应改变银行对公司的看法,无论是转贷资料、还是日常向银行报送的资料,都应注重质量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的同时,统一口径更为关键即向所有xx行报送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资料均应一致。因公司xx金额较大且笔数多,在光大、中行、农行、华夏等均有流动资金xx或签有银行承兑xx,几乎月月都有到期的xx,所以一定要保障本金的顺利归还,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续贷工作完成,保证公司现金流的相对充裕,防止某笔xx无法实现续贷而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影响;第二,对税金的缴纳要有合理的筹划和安排。每月开多少xx、能够抵扣多少进项、应该缴多少增值税,均应同当月的现金收支情况结合考虑;第三,三套账的运用要严格按照设计方针执行,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不能随意变动其规则;第四,公司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均不健全,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所以我建议申请ISO9000认证,通过认证中心的辅导来不断完善公司的各项制度。

 

    其实民营企业有几套账已不是什么秘密,由于我国的税负在世界xxxx,如果一家企业从期初就实实在在缴税,还尚有留存收益供企业日后发展,那这家企业不是卖白粉的就是倒卖军械的,否则它的产品利润率根本无法保障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当然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外)。而且民营企业从项目立项、审批到企业产品投产、实现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均需要与当地政府各部门或相关专业机构接触,灰色支出必不可少且数额不小,这部分支出均无法取得正规的xx,有现金销售的企业账务处理还相对容易些,而基本没有现金销售的企业,却只能违心地去买些xx报账。这些因素均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料缺乏诚信,也让财务人员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做些“假账”,使得他们的形象在公众中受损。多数民营企业均建有三套账,有些企业为了取得基建项目xx、为了向科委、计委、财政等政府部门取得项目拨款,甚至会建有好几套账。三套账最重要的是税务账,即:向当地税务局每月报送报表所生成的账套,其基本宗旨是: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少计利润,尽可能少缴增值税,视企业的发展情况而拟定盈利空间即设计缴纳企业所得税。银行账,即:每月向xx行报送的会计报表所生成的账套,其基本宗旨正好与税务账相反,多计收入、少计成本费用、使利润{zd0}化。其多计入的收入主要指现金销售或伪造的现金销售。民营企业要向赢得银行的支持,必须有一张“相对漂亮的会计报表”作为敲门砖,虽然xx本应起到“雪中送碳”的作用,但往往各大银行只抢“锦上添花”的活,我敢说所有民企向xx行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资料均不同程度含有水分,特别是期初{dy}笔xx。而银行会将此风险大部分转嫁给担保方,所以担保方相对于银行更加xx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项目经理中不乏注册会计师,其目的就是为了担当审计客户财务资料的重任,所以银行账的设计与完善对于xx金额大且笔数多的企业也十分重要。至于现金销售作为银行和担保方来说,他们更加xx其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否合理,销售行为是否真实,至于此项收入企业没有缴税还是能够理解的。第三套就是能够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账套,每月主要向股东和总经理递交的报表及附注说明。

 

    作为新上任的我当然十分清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重要性,因为无论上级还是下级对你均不了解,若想证明自己必须靠成绩说话。特别是总经理对你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对你的态度和日常的工作配合,在对你不够充分了解,或在与同事未建立良好关系之前,公司的所有人均很“势利”,这个阶段也是做为新人最艰难的。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与各银行的项目经理均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对公司递交的财务资料很满意,也对公司开始注重经营管理而感到高兴。在我任职期间没有一笔xx逾期,所有xx均顺利续贷,而且还新增了额度4000万元,保障了公司资金链的安全。随后我的工作重点又转向了配合北京某认证中心,让公司顺利取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公司之所以选择北京的这家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就是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内控制度,实事证明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只是作为民营企业公司高层或各部门管理者通常不能长久地按照制度执行下去,因为企业管理也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如今的认证机构已很多,ISO系列认证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像期初那么具有xx性和公正性了,说白了只要企业肯花钱这些国际认证就可以很容易拿到,证书起的作用更多得是个企业管理水平的证明罢了。

 

    税务管理同样是财务负责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总他总想让财务尽可能多的避税而减少这方面的现金支出,作为财务负责人则更多地是考虑避税的合理性和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记得当时公司纳税的多少是我与老板、老板娘产生分歧最多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公司地处自己的老家,与当地税务部门人脉关系很好,通常税务部门不会安排稽查,只要账务做到相对合理就可以了。而我则认为公司实际缴纳的税负过低,当地五个焦化企业,比较规范的一家税负接近5%,而我公司只有1%,是五个企业中{zd1}的。公司增值税之所以能够充分抵扣,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大量购买运输xx,不仅其经营行为是虚假的,而且取得的xx本身就是假xx,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老总,只可惜他一意孤形。这种行为也使得税务报表的不合理性越来越严重,有运输xx自然要有原煤入库,而我尽可能地调高原煤与精煤的产出比,也不足以消耗高居不下的原煤库存量,最终使得公司的原煤库存以产能推算大致可用10年。况且真实的原煤入库均有电子磅单、运输车辆车号登记及运输司机的签字等,而这些原始单据均很难伪造,为日后税务检查埋下了隐患。我也曾劝说老总让他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因为税务账的原煤库存量与实际库存量差距太大,即使账务做得再漂亮也无济与事,真要审计通过盘库就可大致推出原煤虚假的采购量,根本不用认真审账,可老总却以原煤盘点专业强、难度大等理由搪塞我,让我不必过于担心。

 

    2005年的夏天可怕的事情终于爆发了。该地区国税局的某副局长因竞聘局长未果,而将新上任局长包庇纵容几大焦化企业逃税一事检举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局责令山西省国税局稽查此事。由于公司的运输xx多数由老板娘购买,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在审计期间准予她回避,由我一个人负责接待和提供审计所有资料。审计组同时进驻五大焦化厂,记得当天审计人员对我的态度十分蛮横,让我深感不适,当然我也进行了有力还击,我说:目前你们只是调查和取证,还并不能判定企业相关负责人是否违法,把我视同一个犯人来询问,我无法接受也无法配合,说完我摔门退出了会议室。后来审计组长向我道歉,当然随后我也尽可能地配合了审计。审计的结果是其中四个焦化企业均存在大量购买虚假运输xx抵扣增值税的现象,补缴增值税及交纳滞纳金接近三亿元,而我和老总代表公司为此还上了听证会,还好最终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此事结束后老板娘回来上班,在随后的一次谈话中,她听人们说稽查总结会传出的消息,此次审计他们认为我公司提供的资料最为详细,有责备我不敢承担责任的意思。我说所有提供的资料均尽可能地进行了修改,尽管我们补缴了税金但并不是全部,这一点我最清楚。随后不到两周内我递交了辞职报告并移交了工作,理由很充分尽管自己付出了{zd0}努力并承担了一定风险,仍旧未能使得领导满意,再加之这次数千万的补税使得公司资金链十分紧张,日后的工作压力会更大,我很难同时承受税务和银行的双重风险,风险与收益的不配比让我选择了离开。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与杜拉拉的距离还有多远---我的打工成长经历(三)_小马奔腾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