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两个最迫切的挑战- spzx_dy - spzx_dy - 和讯博客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两个最迫切的挑战 [原创 2010-07-09 09:17:14]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亦是低碳经济的积极支持者,动力电池行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潜力不可估量。尚普咨询顾问史常青认为,未来15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由石化燃料驱动向电力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电力驱动动力总成供应商面临的重大机遇期。动力电池是电力驱动动力总成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占动力总成成本的50%-70%,动力电池行业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遇到莫大发展机遇。

  但是,史常青也指出,与机遇相伴而来的是必须要面对的重重危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外资挤压两个最迫切的挑战。

  1、产能严重过剩

  截止2010年{dy}季度,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大约是20亿安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汽车产业聚集区,其中珠三角产能7亿安时,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产能均在3-4亿安时。整车企业、传统汽车零配件企业、非汽车领域电池生产企业、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企业等纷纷进入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尚普咨询分析师指出,低端制造产能不断重复建设,核心研发制造技术匮乏,仿制、复制不断涌现,如果不加以控制,接下来的电动汽车仍摆脱不了技术落后、受制于人的局面。

  作为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捷径,电动汽车2010年的走势牵动人心。随着“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被写进{zx1}的《政府工作报告》,无疑给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内电动车厂商纷纷开始制定电动车的技术路线和基本设计框架,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全国遍地开花。

  不过在整个行业受到追捧的背后,存在着盲目上马、产能过剩隐现的问题。尚普咨询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有望在2010年密集出台,一旦扶持政策出台将促成电动车企业的“大跃进”发展,将对产业化产生连锁影响。局部地区重复建设等,将致使产业刚刚起步就出现发展失衡的问题。

  尚普咨询从工信部近期发布的新车目录中可以看出,包括一汽、东风集团、奇瑞、吉利乃至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在内,国内销量排名前30位的大部分汽车公司均已有电动车发展计划。另外,尚普咨询业了解到,北京普莱德、上海捷能等整车厂参股企业3年内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将投产;力神和波士顿能源2010年将在重庆启动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万向、锂源、比亚迪等企业均已公布产能扩张计划,等等。在这一系列、“重量级”投资下,尚普咨询分析师史常青预计,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将超过35亿安时。而2015年中国乘用车和电动商用车需求在12万-13万辆左右,需消耗锂电池约10亿安时,仅占当期产能的28.6%。

  2、受到外资挤压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不仅面临自身的产能过剩困扰,同时也面对国外动力电池巨头的冲击。截止2010年{dy}季度,国外电池巨头通过合资建厂或签订供应协议的方式,陆续进入4家动力汽车整车企业供应体系。如下表所示:

  双方企业合作方式

  美国A123 Systems

  上汽集团以合资建厂方式进入上汽集团的供应体系。2009年12月,上海汽车和美国A123 Systems 合资建立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锂电池,预计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

  韩国SK能源

  北汽集团2010年年初,北汽集团和韩国电动车制造企业CT&T、锂电池生产企业SK能源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北京生产电动车,其动力锂电池由SK能源负责供应。

  韩国LG化学

  长安汽车2010年2月,长安汽车和韩国LG化学签订动力锂电池供应协议,韩国LG化学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为长安混合动力车提供电池,随后逐步扩大到长安纯电动汽车领域。

  韩国LG化学

  吉利集团2010年4月,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和韩国LG化学签订锂电池长期供应协议。此外,丹麦Lynx与吉利集团达成协议,吉利集团首批投入欧洲市场的电动车Nanoq在小批量生产阶段,由丹麦Lynx供应锂电池。

  以上案例合作完成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可以看出,外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已对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市场觊觎已久,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驻中国市场,试图抢占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市场的先机,这给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两个最迫切的挑战- spzx_dy - spzx_dy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