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陇南盐官骡马市场行话初探_大漠月_新浪博客

陇南盐官骡马市场行话初探

沈文辉

盐官镇位于礼县东北部,东接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徽县,西邻西和,西汉水穿境而过。其地有盐,盐官盐井始于周秦,历代相承煮盐不辍,常设盐务管理,久而久之官名易为地名,诗圣杜甫入川途经此地,留有“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的诗句,西和礼县也有“盐井门上谝传——说闲(咸)话”的歇后语,还有“盐官有个盐井哩,只望一步蹬稳哩”的山歌,类似的歌谣也很多,足以说明盐官之盐市的历史悠久和其地在老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由于有盐市,农副产品的交易也很兴盛,“自唐始除元外均以以茶易马,于是此地又是以茶易马的集散地,清统一全国后逐渐不用西北马,以查哈马代之…”《礼县志》,康熙四十四年停止以茶易马,清朝末年有了骡马集,民国三十年,米粮柴炭、骡马已有了固定的市场,盐官骡子就有“跌地三尺”的说法。建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盐官成了礼县甚至陇南的重要集市之一,特别是1952年11月召开的物资交流大会使的盐官的骡马交易发展速度加快,交易畜源由县内扩展到舟曲、卓尼、川北、牲口远销陕、青、宁和晋、鲁、豫、皖等地,影响极大,已形成了一道骡马交易的独特的风景线。当地人把骡马交易这一行业叫“六成行”(应该是取六畜之意),但在骡马交易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独特的语言联结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进行交易,当地人把这一行业专用的语言及行话叫“黑话”(不含贬意)把持有这一特殊话语的人群叫“牙(押)行”(即中间人,介绍人)他们通过独特的语言完成了不同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了牵针引线的桥梁作用,这一语言往往通过含蓄的叫法让一般人都蒙在鼓里,经过“牙(押)行”协调交易双方的关系{zh1}趋于和谐,从而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黑话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在“六成行”里一读一,二读嘟(丑),三读斜,四读缠,五读盘(曼),六读乃,七读心,八读考,九读丸,十读起儿,(从一到十只有一和常见的读法xx一样,其余的都变了)

十一读捻一,十二读叶读,十三读叶斜…其中叶指十,后面个位是几就读几,如十九读叶丸,以此类推,直到二十读重读(重有二、双之意),二一读丑一,(其中丑指二,一还是一)以此类推二五读丑盘…直到三十又读斜,三一读斜一…三三读两斜,三四读斜缠,直到四十读缠,四一读缠一,四二读缠斜…以此类推,只要记住其中一些特殊的读法,其它的则逐个推出,与英文中的复数递增的读法很相似,如“十四读fortnight,四十fortieth,十五读fifteen,五十fiftieth”前缀的for或fif在不同的单词中是一样的,后缀则随着数字的变化而变化,同样是有规律可寻的。

总之,六成行“黑话”也是一种语言游戏,不过是发生在特定的人之间,特定的群体中,并通过特定的手势和特定的表情表现出来,让一般人觉得有神秘感,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随着人们对农业的依赖关系的变化这一特殊的职业用语也将随之变化甚至消亡。

(按:《甘肃地县概说》一书说,盐官早在汉代以前畜牧业就相当发达了,唐代就出现了骡马市场,解放后五十年代列为全省大家畜繁殖基地之一…)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陇南盐官骡马市场行话初探_大漠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