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所有者

行星所有者

2010-07-04 10:30:38 阅读60 评论0 字号:

 

文/颜梦远 

 

我们是在动物性与人性之间徘徊的奇怪物种

 

充满着动物性欲望的人类,以庞大的数量贪婪地掠食着其他动物,甚至地球。从人类能记事的年龄开始算起,可以看到,我们大多都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过着日子。

这种对物质的依赖性,将我们变成在动物性与人性之间徘徊的奇怪物种。我们一旦脱离了动物性需求,就会无所事事。空虚、烦躁、不知所谓、坐立不安。这是动物性的反应,我们经常用满足欲望来解除焦虑,与xx一般。我们并不知道更高的需求和满足有什么快乐可言,这是个很大的难题:

我们一提到底层需求,也就是基础需求的快乐,每个人都很清楚那是什么,那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熟悉,我们太熟悉了。我们是从最古老的动物进化来的,我们的记忆中,甚至是身体结构中都带着动物的烙印,身体的快感和痛苦是我们无数辈祖先得以传承到我们这一代的动力。

杀死敌人和捕猎是有快感的,战争某种程度上是有快乐的,一种掠夺,围猎、屠杀的快乐和成就感,还有这种活动带来的意义感。捕猎后的食用的快乐,发情期的xx的快乐,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变相地呈现出来。

 

如果我们尝试着和这种东西割离与分野,等于我们在和无数代祖先割离,我们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认知到我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反战与教化没有什么意义,如果你在吃一块肉,你就知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在吃一块别的动物的尸体的时候,自己的感觉是很美妙的。我们现在可以吃肉,但是我们需要了解这种行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过去人们并不知道抽烟的危险,知道了以后,我们至少有了选择的依据。

 

暴力行为不可避免,战争也是一样的,杀戮,贪婪等等,都是一件事情。宗教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戒除暴力行为,不但是行为,连骂人和脏话都是佛教徒需要解除的,更不要说杀戮。戒律是一个很xx的系统,如果你长期守住某一条戒律,其他的戒律自然也比较好执行。

比如说,你戒除了荤食,你可能就容易戒除焦虑,易怒的攻击性情绪。

 

当然,对一个初次受戒的人来说,这种修行方式常成为一种压抑与酷刑。那是因为我们并不清晰修行和日常生活的区别。我们遵守戒律到底是在干什么呢!这得从我们不遵守任何戒律的普通生活开始谈起。我们在无戒律的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延续过去无数代祖先的行为而毫无建树。

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这也是葛吉夫先生(灵学大师)重复谈论的一个话题:我们不记得自己。我们不记得自己不是动物,也不记得自己是人,甚至不记得自己是谁。

 

人类现在的水平,是继续吃这碗祖先饭,还是告别青春期,去创造自己的财富和人生,这是我们要面对的。我们这60多亿的地球孩子,如果都不出门打工,只有灭绝一途。如何在取用适当生态利润的同时,不那么依赖地球的供给,是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耶稣给出了我们一个新的方向,一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方向

 

我们是动物进化而来的,不可能一下切除掉动物性而成佛。但我们有勇气开始。戒除这些行为的开始是痛苦和压抑的,我们太喜欢动物性的行为了。

 

宗教的主旨是让我们成为人,现在城市生活中的我们暂时还是高级动物。

高级动物的主旨在于将动物性的需求变得复杂、美妙、舒适,并将他用高贵与文明等字眼伪装起来。我们家有一只兔子,我给它吃草料,它会很高兴,但我给它吃蛋糕、巧克力、坚果的时候,它会疯狂。

物质文明把动物性表现的很美。

 

在生物学中,我们是灵长类动物。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当人来看。我们能发展出一种动物没有的素质,我们甚至可以先让我们成为人的时间长一点。例如我们先用{yt}成为人,或者用两天成为人。我们像动物一样生活一个月,然后用两天来修行。

我们暂时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来看待,法律管着的是一群动物,我们没有自我思考能力和自律能力。我们为什么会有命运,为什么会犯罪,为什么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我们很多时候的选择和行为都太直接、太激情、太恐惧、太动物性了,不要觉得一个怯懦的人比一个冒失的人更有自律,他们都是一样的,因为人做出的是不怯懦也不勇敢的第三种选择。

而动物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从选择,只有反应。

 

耶稣说过一个绝妙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有四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有一种反应是人可以做出的。当你打一个人的右脸时,他会有三种反应,一、躲开或跑掉;二、立即攻击你;三、因恐惧和惊吓而呆住,这三种反应与动物无异。人与动物对事情的反应越一样,就越接近它们,就越没有选择的可能,也越容易被命运抓住。在八戒与七罪中,佛陀与耶稣说的也是这件事情,我们要寻求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我们的罪恶、动物性抓住,消化掉。

 

耶稣在这个故事中给了我们第四个选择:伸出左脸。   

 

这其实不是一个选择,耶稣给出了我们一个新的方向,一个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方向。因为那不是动物可以做到的,而是人才能做出的选择,只有在这种选择里面,人性的光辉才被显露出来。

你可以去套用这个模式,找个人扇你一耳光,然后伸出去另一边脸继续让他打。这个试验将是无效的,这个决定必须被做出而不是被学习与模仿。

 

如果没有宗教的教义,我们实在无法自己想到什么是更高级,更xx的人,但是宗教启发了我们。我一直觉得宗教在塑造一个xx的人类,但是我从前并不清楚宗教为什么这样做。我现在明白了,宗教其实是在塑造人,而我们这些自称为人的人——其实是高级动物。

 

这样看来,宗教是一场造人运动,而我们只是一群机械化的动物。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以本能活动与生活。而本能都是动物性的,是根深蒂固的。修行者可以决定我吃素,决定我不杀生,决定我不骂人,决定我不自私,决定我有平等心,决定我可以伸出左脸,并且这种决定是自然地,不痛苦并且真心的。

他们无畏但无争斗心,谦卑但无怯懦心,高贵但无分别心,简朴但无自卑心,他们能做任何事但无贪婪心,无为而无不可为。这是修行者的境界,佛心的根基,也是耶稣教我们伸出左脸的真意。

 

很多人看到xx的这个故事的时候,很自然的把这个问题归结在道德领域。但道德是为了规范动物性的,耶稣的行为并非在道德领域。他并不被道德局限,他讲出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人是应该怎样回应伤害与恐惧的。

在非道德领域中,或者超道德领域中,成人才是有可能的。

 

九盏水中煎赤子  一轮火内养黄婆

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奇怪吗?这是道家吕纯阳的两句偈语,颇具修行美感。道家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座丹炉,修行就是在丹炉内结晶内丹,调和气血的过程。当你开始修行遵行戒律与法门,丹炉才能产生它的意义,它在一般人的体内处于沉睡状态。

人类为什么痛苦,城市中的人为什么需要心理xx或者心灵回归?你有听说过耶稣受难后有半分咒骂、压抑、屈辱、愤怒、攻击和任何的自伤或者想伤害别人的情绪吗?耶稣有能力宽恕任何伤害过他的人和物,也有能力爱任何伤害过他的人和物,这就是人的力量和展现。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不会有心理疾病和无法承载的内在痛苦的,当然,也有一些佛教徒有心理问题,那是因为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一个成道者。他还在路上。他压抑了自己,为了做到戒律的要求,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他压抑自己的本能来做到一些违心的事情,而受伤。他做不到不加任何控制地让情绪和冲击流过身体而不受其影响。甚至于这位佛教徒并没有理解自己修佛的原因、方向、目的,和自己即将遇到的巨大挑战。

 

现代人xx和心理疾病发生几率如此之高,跟过多的压抑本能与行为,而无法做到不受其伤害而导致。我们在压抑与控制自己的时候受了太重的内伤。有时候是因为与别人比较,不公平感,被排挤,自卑,孤独,低落,无能,而产生心理疾病。

耶稣在伸出左脸的时候,他教导人们不要呆若木鸡(压抑情绪)也不要跑掉(恐惧感)也不要还击(冲动地以牙还牙,加重仇恨与情绪,激发对方的报复行为),更不是要让我们主动被伤害,而是教导人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力。

因为只有这一种,是不受情绪与本能掌控的人才能做出的反应。耶稣非常清楚一般情况下的人只有三种选择,而第四种选择是动物性做不到的。

 

佛教徒怎么能又不压抑自己而又能守住戒律?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去修行是为了讨个清静,为了避免xx,为了怕哪天被人送进疯人院,为了做了一辈子恶的心得到宽恕,为了准备死亡等等等等,我在寺庙的讲经堂遇到的九成都是垂暮的老人。基本上这些准备遁入空门的人的内在都是支离破碎,痛苦不堪,甚至是麻木的。很少有看到没发生什么事情而心平气和的人去修行的,除了有以宗教立国的国家除外,但那已不是宗教,而是习俗了。

其实修行的机构最喜欢这种被世事百般折磨而几乎放弃任何希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比较不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不会容易放弃。四大皆空,这不仅仅是修行者的境界,更是入门的要求。其实去当和尚或者做尼姑的人,本是想逃避欲望,情感的羁绊和折磨而去修行的,结果在戒律森严的修行中如同把自己放在火里烤,冰里熬,反而更是痛苦难当。

 

修行是个超越动物性,超越本能而成为更优秀的人的过程。

他是对人的本性中的弱点和混乱的内在的一种挑战,一种炼化。葛吉夫说得很好,在修行前,我们的内在就像一堆混合过的金属粉末,修行就像把几种金属粉末放在一个坩锅中,然后用高温加热,如果在这些金属还没有融化和分层之前,坩锅就先融化或破损了,则整个转化过程就失败了。

在修行的时候,你的师父和同修会尽量使你的坩锅不被融化或者烧坏,或者在快坏的时候让你停下来。因为如果你的坩锅坏了,不但你的修行无法完成,甚至连以前的金属粉末也无所依附,这是件很危险的事。

修行是种高难度,高危险性,低成功率的事情,我实在不理解怎么会有人把当和尚作为人生的休息。如果你真的能在不压抑也不痛苦的情况下守住戒律,那说明你已经是个真正的修行者了。

成为人的人有能力选择和达成自己的决定,动物则不能。当我们有能力选择和达成戒律时,我们内在的能量已经达成了某种结晶。

没修行的人,他怎么选择都是错误的,都会有压力和痛苦。这种无助的状态会持续发生在任何人的一生当中,只有修行可以开始解除这种律则。

耶稣其实可以不伸出左脸,但耶稣知道那个人打他是他无从选择的行为,他是动物,如果那个人不是动物,他是不会打耶稣的。我们每天就像那个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样,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像孩子一样盲目的活着,像动物一样相互撕咬,我们承受着痛苦和压抑,我们也给别人带来痛苦和压抑。

 

我们要如何与我们的动物性大脑共存呢?

我们相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来说,不能算是一个物种。我不觉得会有60多亿数量,开着汽车,穿着皮夹克的物种在地球上,自称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动物。

人类在一个进化的临界点上,它的数量、能力、智力都基本到了这个点,就像一部500迈速度的汽车,只要安上翅膀,随时都能飞起来。

 

在修行的时候所面对的解除欲望的各种戒律里,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放弃欲望,而不能压抑欲望;放弃痛苦,而不能压抑痛苦,放弃愤怒,而不能压抑愤怒。因为压抑会引发更多的欲望、痛苦和愤怒。

我们现在不可能人人都成道,我们要如何与我们的动物性大脑共存呢?

比如说:有人问起,一个修行时间不久的佛教徒如果很想做爱,那么他要怎么办?(我们不去讨论那些并不怎么尊重佛教戒律的和尚)这种问题下面其实存在一个偏见。

一个真正精进的和尚必须严格遵守所有戒律,xx不能违背,为此要以无上愿力发誓。如果一旦出现类似与以上的冲动,就以意志力坚忍。

动物性的反扑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很多多年持戒的和尚,在一次不得不吃肉,或者不得不杀生的情况下,破了一次戒,可悲的是,他无法再持戒了。其实这个很想破戒但是坚忍的和尚和这个多年持戒但功亏一篑的和尚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没办法自主做出选择。

多年的修行只在干一件事情,背着泰山走独木桥。越是坚忍就越放不下,那座山就越来越重,{zh1}只能被压垮。这类人其实也是最多的,他们在佛法的最外围打转。

 

修行者的堤坝必须要能防住欲望的潮水的冲刷,如果真的是破戒了,再次修行就可以了,这种事情不可能一次就成功。修行是一种很高难度的事情。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就能达成什么成就。其实戒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得道了的话,佛祖心中留,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不过,不同的是,你不会迫于嘴馋去吃肉了。

未修行之前,我们是一个不能自主、自理的人,我们喜欢说无奈,我们做事情容易过头,我们身不由己。得道之后,我们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我们是不得不生活,还是在主动的生活?我们是在笼子里生活,还是自由的生活!

本文选自《心灵成长》第二十六期《行星所有者》下集

阅读完整版本请参阅《心灵成长》二十五期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行星所有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