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专业一定要对口吗?(转载) - 推荐作品- 晓晨主页

  找工作专业一定要对口吗?请看下面对话:

 职场心语
◆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为自己做职业定位。
◆开启自己职业生涯之路时要围绕本人的职 业性格特征,找到最为合适自己职业气质的工作。

嘉宾介绍
傅旭亮:上海职业介绍卢湾分中心职业指导师,擅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职业心理、 职业环境的指导。

荣瑾妍:上海职业介绍卢湾分中心职业指导员,擅长初涉职场的青年求职者求职过程中的职业选择、岗位分析、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找工作,专业一定要对口吗?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大家好,欢迎进入我们这期的“空中职场加油站”特别节目,首先,我 想问一下傅旭亮,关于这个主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专业对口。
傅旭亮(以下简称“傅”):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很高兴能在这样一 个下午来到这里和电波前的你探讨关于就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叫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对将来各位的职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各位在就业之前都会有各 种憧憬,比如将来自己要朝什么样的专业发展,踏入什么样的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岗位,这时你们就走上了专业的职业生涯之路。专业对口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呢?首 先,专业背景会给大家带来扎实的职业基础。比如对于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在专业对口单位的工作实习,专业相关岗位的锻炼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你们专业上的职 业能力。
主:按我们平时的理解,我们在大学所学的那些专业课程可以说是专业对口的基础,而在实习和见习的时候,我们会找到一些和我们专业匹配的岗 位,这个应该说也为我们今后的求职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准备,那么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优势呢?
傅:在专业行业中,能够积累很多相关的人脉关系,比方说 你在学校的专业类课程的教授导师,专业行业的同学,还有同校的校友学长,他们都可以在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能根据你本身规划的期望发 展,使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走得更顺畅,让你的职业规划之路有迹可循。
主:这就是职业规划方面的考虑。
傅:如果是对本专业相当喜欢的求职者, 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后工作中必备的专业理论以外,还会主动参与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这样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就为自己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多的 基础,这也是他们积极发展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主:应该说这就是我们专业人士对于有专业背景的人对待专业对口的理解,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大家苦恼的原因往往是专业不对口。那么荣瑾妍,你觉得我 们应该怎样来理解专业不对口?
荣瑾妍(以下简称“荣”):主持人下午好,各位听众下午好。我觉得造成专业不对口的原因非常多。一是劳动力市场供需 不平衡;二是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自己读的专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往往是因为那是当时的热门专业,或者父母和朋友规劝他读这个专业。这就说明他 们读这个专业不是出于自愿的心态。如果对这个专业缺乏深刻的了解,再加上读了这个热门专业以后,他们对企业和将来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想法,就会对自己目前的 专业前景缺乏信心,所以说不清晰的职场规划也是导致专业不对口的原因之一。
主:还有些朋友会觉得自己很无奈,因为他们发现所学的专业回到市场上后 很难找到或根本找不到自己期待的那种工作,所以无奈之下也只能先从事那种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其实生活中的变数很多,人的兴趣也在不断变化中。当你个人兴趣 发生变化,你就会不是那么喜欢原来这个专业了。那么就你们掌握的对于一些往年应届毕业生他们做的调查情况来看,专业对口或者不对口应该是怎样来理解的?
荣: 我们先前曾经对某高校的07年应届毕业生做过一个就业情况的调查,题目是:“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否对口”。做“肯定”回答的近 22%;选择最多的是“有关系但非本专业对口”,占37%;其次就是“不对口,却是我的兴趣和爱好”,占23%;xx同专业无关的占15%,回答“其他 类”的占3%。
主:这个数据表明什么呢?
荣:应该说,应届生这样的一个求职群体对于是否专业对口已经有所取舍,多数人一般会倾向于选择与 专业相关的岗位,但并不xx拘泥于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已经意识到学校只是对于某项专业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只要拥有了相应的学习能力,在任何行 业发展型工作岗位上,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我知道你们在日常工作中会接待一些前去寻求帮助的青年,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
荣:其实我们在接待中碰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曾经接待 过一个xx高校生物工程本科毕业的男生,他找工作出发点是以本专业为主,因为他觉得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但是行业门槛也非常高,面试屡屡受挫后他就希望 能够让我们指导他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在和他沟通后,发现他的表达能力很强,性格非常外向,并让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让他重新为自己做了合理定位。他发 挥了自己擅长英语、性格外向、喜欢沟通的特点,成功应聘了一家外贸公司客户服务岗位。我们在几个月之后跟踪他的就业情况,了解到他已经是客户部门的经理 了。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觉得社会是个大舞台,只要你能够适应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个人特点选择职业,就一定能表现得非常好。
主: 但是在你的接待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也有很多反映就业不对口,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对口,这是否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不把自己的专业放在xx选择了?
傅: 确实这一现象现在比较普遍,我们日常会接待到这样的求职者,发现由于他们受到就业环境的影响,其专业是否对口只能置于次一级的考虑因素。我们在对其进行就 业指导时会使用三因素圈理论,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和指导将来的职业规划。
主:三因素圈理论是怎么理解的呢?
傅:三因素圈是指同求职者个人 找工作或发展自身事业有关系的三种因素,{dy}个因素是环境圈,是指人所处的环境,包括地理和经济环境,地理环境比如现在我们是生活在上海市内的中心城区还 是郊县城区,经济环境上上海是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而求职者个人所处的是中心城区会大力发展金融贸易业、商品零售业、现代服务业还是餐饮等等行业;郊区 的行业以制造性行业、农业、社区商业或其他类型的服务性行业居多,这些主流行业就能够提供求职者优质的岗位。
主:贴切点说也就是所处的就业环境如 何。
傅:这些主要发展行业和地理位置的因素结合起来,就决定了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能提供给你什么样的岗位,这是{dy}个因素叫环境因素;第二个因素是 能力因素,求职者在求职活动前先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切实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这能力是指综合的职业能力,其中很大部分是求职者本人的专业能力,你的专 业所学和特长是什么?还包括你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职业素养等。
主: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的优势在哪里,这是第二个因素。
傅:第 三个因素是指你个人的兴趣和理想,即你喜欢做些什么。这个圈代表你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观,这三个因素圈相互交叉融合构成了现在个人的就业和发展。我们把 能力和环境两个因素圈相交,其中的结合部分才是求职者力所能及的,自己能够胜任并在社会上找得到的工作岗位。
主:那你刚刚所说的这三圈也就是三个 方面中,有没有哪个对于求职者来说特别重要呢?
傅:我们认为这三个因素中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它决定了个人发展的基础,包括自然条件基础和社会经 济基础,只有个人有能力去适应这样一个环境,你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发挥,专业特长和兴趣理想才能够得到实现。

主:其实事实上,不是每个学生所学的专业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也不是出于你自己的个人意愿,所以对于青年人来说在他所喜欢的专业上有所建树的情况更多 一点,这个情况荣瑾妍是不是有所感受。
荣:这谈到了在求职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兴趣往往比专业更关键的问题。我觉得如果你确实有专业方面的兴趣,你发 挥的优势可能更大一点,对你今后从事这个行业的整个职业规划来说更鲜明些。
主:你日常接待的过程中有没有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荣:我们在 日常接待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应届毕业生,他们会偏向于寻找一些类似于文员或计算机操作应用这类比较基础性的岗位,原因就在于这些岗位有一定的需求量,工作 内容也是目前年青人比较感兴趣的东西,相对来说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入职门槛也比较低,他们可能也更能胜任这样的岗位。
主:应该说兴趣和你选择职业 之间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你的兴趣更多些,你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多一些。但有时往往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工作到后来看也不是最合适的,是吗?
荣:对,如 果说只是因为当下比较热门或只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心,投身到这个行业中去,这其实是盲目的表现。从我们来看,兴趣只是一时的,如果只是把好奇心和对热门职业 的新鲜感误解为个人兴趣的话,这个工作热情是不能持久的,作为职业指导员来说,我们认为在选择工作之前你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其中包括你个人的优 势等多方面因素。

主: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张小姐的电话留言,她说她学的是新闻专业,当时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但是现在找工作时觉得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又想 改行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改,心里很矛盾,想请嘉宾给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请荣瑾妍来回答一下。
荣:张小姐的留言说到她学的是新闻专业,并且非常 喜欢这个专业,但是由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想改行。我们这里首先要让张小姐对自己作一个初步的评估,你的兴趣和优势在哪里。我觉得在对自己作一个职业 规划之前一定要有一个社会定位:我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我的个性优势或者说我在实习工作中,与人交往中的优势在哪里。以此来确定自己是适合一个开放性的 工作,还是适合较为严谨,偏于内向性的工作。张小姐的专业是新闻专业,属文科专业,那么我相信张小姐的写作能力是相当强的,这说明张小姐xx有能力胜任一 般行业中的文书,如果她想改行的话,可以,但要强调一点,希望张小姐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像这类的问题我在日常指导的过程中也碰到过很多,通常个人 在这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下会犹豫不决,一方面希望遵从自己原先的决定,朝新闻专业行档迈进,一方面由于实际情况所迫,希望改行,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个人做一下 权衡,如果说你坚持本专业的话,即使一开始不能到新闻行当的核心岗位上工作,也可以考虑先做边缘性岗位,再慢慢地向自己心目中的职位迈进,第二点,如果你 觉得这条路也非常难走,不是你所希望的,我觉得改行是可以的,但这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做一个简单的规划,例如张小姐可以做一些公司内的文书岗位和行政 岗位。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即终生学习的概念。当你准备转行之后,当你在一个大型公司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本着终生学习的态度,这样才不会在公 司中遭到淘汰。
主:这是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那么傅旭亮还有什么补充吗?
傅:看了张小姐的留言,我认为有一句话是她职业发展的基础,就是 她说自己喜欢这个专业,那么张小姐,你在攻读这个专业的时候,甚至在学习这个专业之前,是否已经有过同本专业有关的实践了呢,仅从留言上无法深入了解你具 体在新闻专业中的什么职位发展,如果是编辑、记者类的专业岗位,那么对于你所希望的岗位究竟了解多少?有没有尝试过去了解你所想往的岗位的工作内容。你说 感觉当前形势比较严峻,严峻在哪里?是因为你看到同专业的学长或毕业同学找工作时没有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还是因为只是听说?{zd0}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实际去 了解过你所向往的行业当前能够提供一份什么样的岗位给你。在你目标岗位设定好了以后,如果一时没能寻找到主流的新闻单位岗位,能不能从相关边际行业岗位中 开始,再不断地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和专业能力,而你并没有xx离开你的专业,现在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相关的行业单位,电视、广播、报刊、流动媒体,甚至IT 行业也有许多新闻类的网站版面。
主:对。
傅:这些网站中会需要新闻专业的从业人员,你有没有想过新闻也是通过一种传媒渠道让大众了解信息 的过程。现在社会有许多传媒的渠道,不要只局限于你平时看到的方式如报纸刊物等,你面对选择的天地将是很宽阔的。

主:针对张小姐的问题,两位指导老师已解答得非常详细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手机尾号为8863的朋友提出这样一个困惑,他和自己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疑 问,大学四年学的都是本专业的课程,找工作时一旦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会觉得很可惜很不甘心,这个时候应该如何排解呢?
荣:我觉得即使没有选择与本 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也不意味着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放弃,知识之间都是融会贯通的,不同行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存在的,如果你是一个学习了四年专业的 大学本科生,你的专业学习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你求职的一个优势。成功心理学认为,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 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学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点和{zg}点,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只是一个知识框架的构建,是对一个专业知识基础性的学习,距实际应用是有一定距离的, 各种专业都有一个五年左右的知识更新期,人们只有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适应岗位发展的要求而不被淘汰。我们在同用工单位交流的过程中 也发现,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上往往倾向于招聘那些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原因在于他们更相信这张学历证书代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愿望和能 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了科研等特种行业外,个人所学专业不一定是用工单位的{dy}评价因素,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个人也大可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的 框架,限制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主:就是说看重这个人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有多大,你们在接待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吗?
荣:有过一个 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男生,他对自己的专业很有信心,认为这个专业是如何高、新、尖,在和他沟通以后我们也发现他适合自 己的这个专业,他表示不愿放弃本专业,他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信念,其次我们也希望他能投身于与此行业相关的行业岗位,再向本专业迈进。

主:还有位手机尾号为6256的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观点中,这个专业到底代表了什么?除了专业,其他的一些综合因素,比如说你的学习能 力,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也是你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吗?
傅:是的,说到要取得职业发展的成功,如果仅从职业能力因素来看,主要取 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职业上的专业综合因素,另一方面就是一种人际交往因素,前面所谈到的个人的沟通能力也好,团队合作能力也好,都是人际交往的因素。一 个求职者拥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就好像一条在蛋壳之中还没有孵化出壳的蛟龙,你的专业能力积累的过程就是在蛋壳中孵化的过程,等积累到足够的力量你就能冲破壳 (环境)的束缚,这时才是你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但在此过程中必需要有一个适合发展和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你的岗位,是别人能够认识到你的 能力的舞台,在职场中就是聘用你的企业和单位。

主:可能还有一些朋友非常执着,想坚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对于这些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
荣:首先要恭喜他们,他们对自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 目标。我们的工作经验总结起来有三点:{dy}、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优势,其次要多关心自己所处的地域的情况,求职环境,哪些岗位的需求量是大的, {zh1}要在工作中保持永远学习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为自己做职业定位,结合自己周围的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永远学习 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使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那傅旭亮有什么建议吗?
傅:对于那些对本专业非常热爱的求职者,我 们会这样建议,由于你们缺乏实际工作的历练,可能没有能够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或进入向往的行业,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从与之相关的边际行业岗 位起步,从事过一定时间边缘性岗位后,就有了一定专业积累,才有机会再进行岗位的转换。前不久刚接待了这样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是财务专业的求职者,财务相 关岗位上可以选择出纳、审计、统计等初级岗位,而这些职业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财务专业知识,不同的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操作的具体工作方式。这位同学是中专会 计专业毕业的,一直想找对口的财务岗位却无果,他认为只有进了企业的财务部门,从基础的财务出纳开始一步一步发展才是自己的职业之路,但一直投递无门,许 多大企业都因为他没有工作经验或他的学历拒绝他。在接受我们的指导建议后,他应聘到了财税部门,从“窗口接待员”的岗位开始起步,工作内容虽然只是简单的 受理报税和信息录入,但却是在{dy}线直面企业的财税内容,他的边际性岗位的职业发展就开始了,现在他参加了财务专业的深入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一个 新的定位。
主:踏踏实实地找到目标,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应该说机会还是有的,我们还有一位听众王同学来电留言,他说自己学的是金融专业,现在来看 要专业对口门槛还是挺高的,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工作呢?
傅:王同学所学的是金融专业,同这个专业相关的企业有很多。王同学要确定的目标是进入什么样 的金融企业,现在的金融企业分不同的层次,xx的如投资类型的财团,各类国际和{gjj}的银行;中层的如证券公司,各类融资公司,甚至典当行业都属于金融相 关的企业,就看王同学想从何种金融行业开始了。除了自己金融专业的学习外,你对自己此专业的能力锻炼又有多少,从一份你应聘时的简历就能看得出来,你对自 身专业职业能力的训练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不足的话就要赶紧补课。
主:好的,那么在我们节目的{zh1},请两位指导老师再给我们提一些关于在找工作 时是不是要专业对口的建议好吗?
荣: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是每个求职者的理想,多想一下你的所学是你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吗?你的所学能适应当前经济 发展的需要吗?还要综合起来考虑到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找到适合你的工作。另外,还要提醒各位求职者的是,专业对口不等于职业对口。其实专业的限制远比你想 象中的要小得多,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如何认识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
傅:我想告诉各位求职者这样一句话:“专业对口很重要,性格能力对 口更重要”。开始寻找工作和开启自己职业生涯之路时都要围绕本人的职业性格特征,找到最为适合自己职业气质的工作,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在岗位上发挥 自己更大的潜能。对于那些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学以致用的求职者来说,更应该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面试时突出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 而对于想要跨专业的求职者而言,更应该多了解目标行业的需求,对比自身从而清楚自己的定位,找出差距,不盲目跟风,同时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才能在 新的领域中有所发展。{zh1},祝所有的求职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郑重声明:资讯 【找工作,专业一定要对口吗?(转载) - 推荐作品- 晓晨主页】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