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道理有没有人告诉你_求职简历_罗罗网-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我们罗不到的

致? ?谢 ???????? 本书中的素材, 全部来自于我在新东方所教授的“面试口语”班的学员朋友们。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 我亲眼见证甚至亲身参与了他们的“求职工程”。 有的学员, 过五关斩六将, 挤进了竞争激烈的世界500强公司, 比如说,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宝洁公司、 联合利华, IT与通讯行业的英特尔、 IBM,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汇丰银行等等。 也有的学员, 幸运地加入了同样竞争激烈的国内各企事业单位, 比如说, 。。。、 华为等公司, 以及海关、 税务、 法院等热门的公务员岗位。 当然, 更多的学员加入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型和小型公司, 开始了他们可能波澜不惊但也很可能异彩纷呈的职业生涯。 回首处, 他们带着三分迷茫和七分希望来到新东方的课堂, 将自己对前途、对择业、 对面试的种种疑惑向老师倾诉, 就是这种种疑惑, 构成了本书的主线, 使本书得以不施脂粉却前所未有的真实动人。 再回首, 他们带着三分惴惴和七分自信经历了外企、 国企、 私企、 公务员等等大大小小的面试, 并且在{dy}时间把带着热度甚至有些许火药味的面试经过分享给我们。就是这新鲜的{dy}手材料, 构成了本书最亮丽的风景, 使得本书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也使本书得以在未出版之前就受到学员的xx。 感谢所有参与此书的学员朋友们, 没有他们的真心参与, 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特别要感谢的, 是这些朋友们: 郁欣、 杨艳、 魏绮婷、 陈晓萍、 钟蔚文、 李俊周…… 杨萃先 于新东方学校 ????????????????序一(1) ???????? 三年前,我在新东方学校开始执教“面试英语”一课。在新东方的课堂上, 在各大高校的讲座现场,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他们中大多数是对求职毫无经验白纸一张的应届毕业生,但也有已经工作了几年正思量着骑驴找马的老毕业生。在他们的眼中, 迷茫与希望并存,焦虑与期待齐飞。为什么投递出去的简历杳无音信?网申失败后可否进行“霸王面”?“挂面”之后还可以申请吗?……他们充满了焦灼与疑惑, 个个都有“两肚子”的问题要问。这些问题, 或化为课堂上高高举起的手, 或化为课堂下一封封email, 如急风骤雨般向我席卷而来。 有些问题, 重大到事关人生设计: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会计, 可是我一见到数字就肚痛!我想转行可是又没有其他的技能, 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 这个专业大而不精, 我想继续读研究生, 可是很多人告诉我这个专业读了研更不好找工作, 是这样吗? Tracy老师, 我学的是人事, 在一家小公司做了两年人事助理, 不瞒您说, 我闲得都快长毛了!我想辞职, 找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人家都说做外贸业务员很有挑战性, 可是我英语又不好, 我想辞职到新东方学一年英语, 您说我的想法对吗? …… 有些问题, 宏观到无法回答: 外企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何才能加入宝洁公司? 进大公司好还是进小公司好? …… 更多的问题, 是无数的细节, 可能微不足道, 也可能决定某次求职的成败: 简历上要提供照片吗? 您在课堂上讲简历一定要根据所申请的公司和职位来度身定制, 可是我在招聘会上发简历是天女散花, 宁可错投三千绝不漏掉一个, 我不可能现场修改简历呀?! 我去台资厂面试, 好几次都被问到是否有男朋友, 我是说有好呢, 还是说没有好呢?如果说有, 他是否觉得我可能很快会有结婚生孩子的麻烦?如果说没有, 他是否觉得我这么老大不小的还没有男朋友一定有性格缺陷甚至生理缺陷?或者, 我应该说隐私问题无可奉告? 面试官上来就问我是不是独生子女, 我说是, 然后他就胡乱问了几个问题就打发我走了, 面试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失败了。我想知道, 我的面试失败和是否是独生子女有关系?难道独生子女也成了找工作的障碍?! …… 我在写作此“序”的时候, 虽然事过境迁, 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学员提问时的焦灼。他们的焦灼, 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 无数的媒体都在哀叹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 他们的焦灼, 来自家庭, 含辛茹苦、 两鬓生霜的父母早就期待着子女能够有个繁华似锦或者至少不愁衣食的前程; 他们的焦灼, 来自学校, 学校为保就业率, 不停地在他们的耳边旁敲侧击“就业不是择业, 该签就签吧,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 他们的焦灼, 更多地来自自己, 十六年的中国式教育, 没有教会他们实用的求职文化, 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谈而不是慌乱不已…… 面对这种焦灼, 我无法不动容, 我无法不竭尽全力地去回答学员的提问, 每回答一个问题, 都可能抹平一个年轻人在职业奋斗生涯中的一段崎岖, 助他更早地找到自己的ideal job。然而, 仅仅以课堂和讲座的有限时间, 远远不够回答学员们潮水般涌来的提问, 我的邮箱被彻底塞满, 我的MSN不得不经常伪装成“离开”或者“脱机”!而那些没有被回答的提问, 却永远在拷问着我作为新东方教师常常自诩的社会责任感, 令我午夜思之, 心中惴惴! 就这样, 有了这本书。我对这本书寄以厚望, 希望她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弥补中国大学教育仍然不够强大的职业辅导这一环节, 向所有的学员传道、 授业、 xx! ????????????????序一(2) ???????? 杨萃先 (Tracy Yang)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angcuixian 2007年5月16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于“某园” ????????????????序二 ???????? 本来想写长长的序。 执笔良久, 千言万语, 竟只凝成短短一句话: 领悟了这本书, 你的未来, 会比我们四位作者更精彩。 颜培程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anpeicheng 2007年5月30日星期三 ????????????????序三:Tracy、我和这本书 ???????? ——刘佩? ?原新东方学员、 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 常听教高中英语的母亲感叹,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爱跑到新东方去听课, 甚至拿新东方老师作为标尺衡量自己中学的老师。 听后不禁莞尔, 回头想想我们这一代做学生的, 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与新东方打交道的经历。立志出国的自不必说; 急着要突击四六级的, 也愿意来这儿感受感受剑拔弩张、 吾辈自当头悬梁锥刺股的热闹劲儿; 还有爱听明星老师即兴高歌、 讲幽默段子的…… 我也不能免俗, 两年前我正经历着找工作的焦灼,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走进了新开的“面试英语”课堂, 没想到从此有幸认识了邻家姐姐般的Tracy老师(杨萃先), 更没想到两年前一次随意的交谈, 让这本书从愿望变成了现实。 两年前的那次面试口语培训, 是我人生中接受的{dy}次正规的求职培训, 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次。其实许多中国学生和我一样, 书从本科念到硕士、 博士, 校内、 校外实践经历也不少, 可临到找工作时才真正知道求职的基本程序, 不同的单位对不同职位的要求, 更遑论求职过程中的种种技巧。求职是每一个社会人必须要经过的关卡, 在北美和许多欧洲国家, 大学生从刚入学就开始接受求职技巧的训练。而作为国内的一名大学教师, 最让我遗憾的是, 求职教育在国内大学课堂里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失的情况, 我亲眼看到许多人终日勤奋忙碌却最终与理想职业无缘。作为曾经的求职者, 个中的酸、 甜和与理想失之交臂后的那种苦甚至绝望, 我和Tracy感同身受。作为老师, 我们更觉得有责任来弥补这种缺失。 Tracy的面试口语课是令人难忘的, 她善于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她的课紧张、 刺激又妙趣横生。她有着北方女孩特有的热情, 出口成章却不矫情。最难忘在试讲前, 我向她求助, 她硬是把我那满是深涩难懂术语的专业课讲稿改头换面, 把新东方特有的幽默、 深入浅出和极强的课堂操控能力融了进去, 让我的试讲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赢得了我现在的教职。 Tracy经常自嘲为“经验派但绝非偶像派”的女老师, 但更多的学员却认为Tracy是一个有才华却不自傲、 处处为人着想的实在人。这样的性格也让她赢得了学员们的喜爱, 也让更多的人愿意与她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成功案例, 回报于她, 而这些奠定了本书厚实的案例基础。 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两年, 有如“十月怀胎, 一朝分娩”, 成书的艰辛与喜悦, 外人很难体会。本书付梓之时, 主笔Tracy的第二个宝宝也刚刚出生, 可谓喜上加喜。这本书同时也是新东方老师与所有学员共同的智慧结晶, 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用实实在在的过来人语, 陪伴你熬过那段黎明前焦灼而痛苦的时光。 刘??佩 2007年5月18日于大学城 ????????????????目??录 ???????? {dy}章? ???择业之道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 2 第二节? ???行业之选 9 第三节? ???职业之选 12 第四节? ???职业发展道路之选 14 第五节? ???职场新人扫盲: 360行, 我该做哪一行? 18 第六节? ???职场新人扫盲: 大大小小的公司, 我该进哪一家? 27 第七节? ???谨防四大择业误区 31 第八节? ???前辈职场“胜经” 41 第二章? ???求职准备 {dy}节? ???大一到大三, 做好五件大事 45 第二节? ???大四, 做好五件小事 60 第三节? ???职场新人, 谨防五大误区 64 第四节? ???名企需要8个为人之“道”和 8个做事之“理”??71 第三章? ???简历 {dy}节? ???HR如何筛选简历 74 第二节? ???制作简历的3个步骤 78 第三节? ???成功简历必须遵守的10个原则 82 第四节? ???成功简历示范 96 第五节? ???失败简历点评 110 第六节? ???如何更有效地递交简历 118 第四章? ?求职信 {dy}节? ???求职信Dos 和Don’ts 126 第二节? ???成功求职信示范 126 第三节? ???失败求职信点评 135 第五章? ?网申 {dy}节? ???HR喜欢的5种网申开放性问题答法 139 第二节? ???名企网申开放性问题点评与示范 146 第六章? ?面试 {dy}节? ???面试官的“好”与“恶”??160 第二节? ???面试之前的准备 174 第三节? ???中文自我介绍 179 第四节? ???英文自我介绍 189 第五节? ???候选人互相介绍 196 第六节? ???面试最常见的40个中文问题? ?????198 第七节? ???外企面试最常见的36个英文问题 230 第八节? ???如何根据简历预测自己的面试问题 262 第九节? ???以“多层 Key Words陈述法”回答开放性问题 272 第十节? ???以“What-S.T.A.R.-Key Words陈述法” 283 回答“行为事件访谈型面试”问题 283 第十一节? ???如何应对面试时的英文测试 298 第十二节? ???如何应对“角色扮演” 305 第十三节? ???如何应对挑刺型问题 310 第十四节? ???如何应对非常规性问题 313 第十五节? ???小组讨论 317 第十六节? ???见风使舵: 根据提问判断面试官的个性和好恶 348 第十七节? ???面试实况与专家点评 352 第十八节? ???也来谈谈“细节决定成败” 368 第七章? ???感谢信与申诉信 {dy}节? ???感谢信: 核心并不是感谢 373 第二节? ???申诉信: 核心并不是申诉 374 第三节? ???电话跟进: 应聘小公司的制胜法宝 380 第八章? ???求职之道 {dy}节? ???适合你的, 才属于你 383 第二节? ???把事情做“绝”??386 第三节? ???把触角伸出校园 397 第四节? ???少几个目标, 多几页材料 400 第五节 精彩答案, 源自“感悟” 401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1) ???????? 以“择”开头的词语往往字字千钧: 择校、 择业、 择偶, 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人们沉甸甸的希望, 每一个词语都让人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 因为, 选择决定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 择校决定着一个孩子是否能学有所成, 择业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 择偶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美满。而学有所成、 事业成功、 生活美满, 恰恰是芸芸众生所追求的三大人生目标。 相比而言, 人们对择偶与择业尤为重视, 俗话“女怕嫁错郎, 男怕入错行”就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态。 所以, 如果你想走出一条xx的职业发展之路, 就必须三思而后行, 慎重择业。 既然择业如此重要, 那么, 择业到底“择”什么? 择业, 绝非仅仅是选择某个具体的职业, 而是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选择: (1) 行业 (2) 职业 (3) 公司 (4) 薪资 具体一点说, 到底应该如何择业呢? 这个问题, 见仁见智。笔者从过去三年多以来, 一直从事求职咨询与面试辅导工作, 接触了大量“新手择业”与“老手跳槽”的案例, 从而对择业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感慨与体会, 在此与读者诸君一一分享。 古语有云: “以铜为镜正衣冠, 以人为镜正得失。”在择业之前, 大家应该以过来人为镜, 衡量利弊得失, 从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首先要与大家分享的, 是本书的主笔杨萃先的职业发展故事。 回首十二年的职业生涯, 既有令自己“悔之晚矣”的错误选择, 也有令自己深感庆幸的正确选择。在本节中, 我对自己每一次的人生选择加以“马后炮”式的点评, 希望读者以我为镜, 借鉴我的经验, 吸取我的教训, 正确择业。 我的大学与职业经历如下: 1995年8月?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专业 1995年9月~ 1996年12月 ??????北京某燃气公司 技术翻译 1997年1月? ???????????????????纳贝斯克饼干厂? ?????生产总监助理 1997年2月~ 1998年9月? ?????耐克中国有限公司 销售助理(后升任销售代表) 1998年10 ~ 11月? ?????????柯达中国有限公司 大客户经理 1998年12月至今? ?????????新东方学校? ?????????英语教师; 面试咨询培训师 一、 关于大学规划的反思 我的大学生涯, 由于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而平淡无奇。和很多大学生一样, 我不喜欢也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国际政治, 对我而言{jd1}是一个“就业市场小+本人兴趣小”的“双小”专业!如果昔日重来, 如果我依然被分配到了这个“双小”专业, 我会怎么办? 十年回眸, 我的“马后炮”思维告诉我, 大学生涯应该这么度过: 1. 打造自己的“通才本领” 我参加并通过了三家不同的美国公司的面试, 发现越是知名的大公司越是在意求职者的“通才本领”, 而不是很介意你对该公司的业务是否非常熟悉, 是否已经具备了该公司所需要的“专才本领”。有一个比喻可以很恰当地说明知名公司的招聘哲学: 如果他们需要招聘一把“锤子”为他们工作, 他们往往并不在乎应聘者是否已经具备“锤子”的外观, 而是很xx应聘者是不是一块可能被打造成“xx锤子”的钢材。 根据我的经验, {yl}外企所需要的“通才本领”往往包括以下几点: (1) 英语口语水平 虽然我在大学毕业之前就通过了专业英语八级考试, 但是我在英语学习当中犯了两个方向上的错误, 其一, 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听力和阅读的训练上, 而在外企工作更需要的是口语表达; 其二, 我当时学习的素材和我的实际工作xx不接轨, 我记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晦涩难懂的西方名著, 而和我一起工作的外方经理, 更加希望我具备实用商务英语技能, 尤其是在办公室情境下的词汇和表达, 比如说Why always such short notice? (怎么总是{zh1}一刻才通知我们呢?)We should stick to our price.(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报价。)等等。当然, 如果我可以和外方老板谈论一下好莱坞大片、 NBA战况和国际大事, 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所以, 如果重回大学校园, 我会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实用口语”的练习上, 掌握这个进入外企最顺手的“敲门砖”。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2) ???????? (2) 计算机操作水平 虽然我在大学里学会了基本的Word和Excel操作, 但是这些简单的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 我记得自己曾经因为不会使用Excel表格中的函数而连续加班一个星期才把老板需要的一个表格制作完毕。尽管我的老板非常宽容, 但我还是在他的“温柔的指责”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并且立下了“一个月之内把Excel中的重要函数全部学会”的军令状!所以, 如果重回大学校园, 我会把Word, Excel, PowerPoint学精学透。 (3) 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 我在应聘柯达公司的时候险些失败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上。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被列为外企招聘的{dy}热门关键词, 因为笔试和小组讨论的环节着重考查的都是逻辑思维能力,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女性求职者的弱项。如果重回大学校园, 我会参加“辩论协会”, 因为辩论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提高自己思维的全面性和条理性。 2. 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 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 应该是“双匹配”的, 也就是说, 这份职业既匹配你的兴趣, 也匹配你的能力。由于我在大学里没有进行“职业定位”, 所以在毕业后的几年之内, 我一直在摸索“双匹配”的职业。我做了翻译工作, 发现翻译工作只适合我“通晓中英双语”的能力, 但不适合我的兴趣, 因为翻译只是传声筒, 我不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言论, 而我恰好认为自己是相当有见解的人。我做了销售工作, 发现它相当适合我“与人沟通”的兴趣, 但是却不能使我发挥“通晓中英双语”的特长。摸索了三年之后, 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双匹配”的职业: 培训师, 因为它既适合我“通晓中英双语”的能力, 也适合我“与人沟通”的兴趣。 所以, 如果重回大学校园, 我会在大一到大三反复尝试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既然我的兴趣是与人沟通, 能力是具有创新思维并且中英文口才较好, 那么我会去从事这三个职位的兼职: 教师、 销售和市场推广。我会利用做家教的机会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 我会去参加保险公司和直销公司的培训, 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擅长并乐于推销产品; 我也会参加营销策划比赛, 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具有做市场推广工作的天分。 早早进行“职业定位”, 就会避免你在毕业之后频繁跳槽。更为重要的是, 它可以使你在大学期间就打造自己的“专才本领”。虽然我们在上文中强调了“通才本领”的重要性, 但是, 由于应届毕业生对一些大公司的好职位“群起而抢之”, 这些大公司变得越来越“挑剔”, 他们除了要挑选{zh0}的“钢材”, 还要看看这块“钢材”是否已经初步具备了“锤子”的外观。 二、 关于职位的反思 1. “翻译”职位 前文我们讲过, 口译员只是传声筒, 它往往并不适合那些乐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人。 我也尝试过做笔译, 而且翻译出版了《梅森探案集》中的《逃尸案》。为了翻译这本书, 我笔耕了三个月({jd1}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挣到了区区3650元钱, 而且从此患上了脊椎病。可怜的脊椎, 我至今还记得这笔害了它的血汗钱。 由于出版了一本翻译作品, 我迅速获得了翻译公司的信赖, 接到了更多的“翻译订单”, 但是, 我悲哀地发现, 自己根本不具备一名优秀翻译的才能。因为翻译公司所交来的稿件, 是各行各业五花八门的, 只有知识广博的人才有可能对各个领域都略知一二, 从而顺利地译出稿件。为了翻译诸如“深海捕捞大黄鱼”等科技文章, 我陷入“文字狱”, 痛苦万分。 所以, 如果你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我不建议你从事笔译工作。此外, 如果一个公司招聘口头翻译, 我也不建议你去应聘, 因为翻译只是公司的辅助人员, 而不可能成为核心业务人员。不从事核心业务, 发展空间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一个翻译职位有着良好的“关联资源”, 比如说, 让你天天和CEO在一起, 让你日日接触投资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 那么这将是一个{zh0}的“曲线救国”的职位。它能够帮助那些只有英语技能、 没有业务技能的人迅速转换角色, 成长为某个企业的核心业务人员, 再也不担当配角!原来和我同在北京新东方学校任职的一位男老师, 就在三年前去了福特汽车做中国区总经理的翻译兼助理。去年, 他被调任到市场部负责政府公关。如果没有“翻译”职位做跳板, 他不可能“空中飞人”跳到政府公关这个热门职位。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3) ???????? 2. “生产总监助理”职位 我在中美合资的纳贝斯克饼干公司只工作了一个月, 因为我无法回答下面的这个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做“生产总监助理”, 我的五年计划是什么? 我可能升任“生产组长”吗?不太可能, 毕竟我没有任何的技术背景。我要跨部门转成销售代表?整个一个曲线救国, 而且还未必救得成。试想一下, 如果我担任的是销售总监助理、 市场总监助理或人事总监助理, 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甩掉“助理”的帽子, 因为我不会遇到“饼干生产”这样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专业瓶颈。我xx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代表、 市场代表或者人事专员! 3. “销售助理”职位 做助理是个大学问!做好助理, 你很有可能会快速地脱掉助理这顶帽子, 变成销售代表或市场专员等等。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做好助理有三大要素: (1) 120%做好本职工作。 打字又快又好又省纸, 沏茶不烫不凉刚刚好!毫不夸张地说, 你的工作表现直接决定了你转部门或者转职位的速度。 (2) 服务于每个人, 而不是仅仅服务于经理。要充分认识到做助理是公司最基层的服务人员, 即使你是总经理助理也不例外!心甘情愿地为所有人服务, 当每个人都说你能干而且具有服务意识的时候, 你的升职通知就在门外等着冲进来拥抱你呢。 (3) 偷偷学艺, 而不是明目张胆地学艺。学艺容易理解, 做销售助理就要多多学习销售代表是怎么工作的, 做人事助理就要琢磨工资福利专员是如何设计薪资制度的。而偷偷二字, 也是{jd1}必要的, 尤其是对于刚刚加入公司还没有树立起良好口碑的新助理。要知道, 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前就问东问西是最令人反感的新人行为, 充分暴露了你的“狼子野心”。 4. “销售”职位 很多人说销售工作不适合女性, 因为要出差、 陪客户吃吃喝喝、 压力太大、 要一辈子求人等等。但是, 我本人的体会却截然不同, 在耐克公司做销售几乎是我职业生涯当中最愉快的经历, 如果不是当年耐克的亚洲裁员风暴, 可能我至今还在从事销售工作。 做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员是很容易的。毫不客气地说, 在各大xxxx包括xx的外企里, 混日子的销售代表太多了!工作内容无非是查查库存、 打打电话、 催催款之类连初中毕业生也可以完成得很好的事情。当然, 想要靠这样的工作内容就脱颖而出得到提拔几乎是不可能的。 做一名优秀的销售员是非常困难的。你不能满足于完成公司交给你的例行公事的销售工作, 你要想办法帮助现有的客户实现业务增长、 拓展新的客户、 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的一位学员朋友, 在从事了销售工作八年之后, 被以30万保底100万封顶的年薪(按业绩支付)挖到一家河南的民营饺子公司做销售总经理。此前, 他在一家来自台湾的速冻食品公司担任华南区销售经理, 在短短一年之内把公司的产品成功打入了华南营业额{zd0}的前十家连锁超市。 5. “教师”职位 很多学员都对新东方教师的工作性质感到很好奇, 我借此机会和读者分享一下在新东方做教师的心得体会。 在新东方做教师,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多劳多得。在培训学校做老师, 有点类似小时工的工作性质, 只要你有足够的精力教更多课时, 你的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增加。所以这种工作{jd1}符合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多劳多得”,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给自己打工”的一种心理预期。 (2) 满足感强。新东方是{jd1}以业绩为导向的, 学生在每一期课程结束之前都会给授课教师评分。优秀的教师会得到极高的学员满意度, 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感。 (3) 不坐班。你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在办公室里熬时间, 只要上课的时候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即可。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4) ???????? (4) 拥有更多自由时间。由于大部分课程被安排在晚上和xx, 周一到周五的白天就全部是我们的假期了!当然, 备课的时间除外。而且, 在招生的相对淡季, 我们xx可以给自己放上半个月的悠长假期, 尽情享受闲暇的乐趣。 (5) 拥有更多的精神自由。只要你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授课, 你可以载歌载舞地授课, 也可以让学员满教室乱跑乱叫, 只要确保他们有所收获就行了! (6) 工作性质单纯。做老师没有繁杂的人际关系, 甚至于感觉自己几乎没有老板, 你最重要的老板就是学员, 只要学员认同你的教学, 你的工作就会很稳定。 但是,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 在新东方学校做老师, 也有它的缺点和局限性: (1) 必须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做后盾。只有保持旺盛的体力与精力, 我们才可以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授课, 在课堂下持续地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2) 压力比较大。学员对教师进行评分的制度对我们构成了有形的压力, 为了获得良好的学员评价,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zj0}教学状态。 (3) 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我们来说, 未来的职业发展选择并不多, 其一是一直做教师, 做知名教师, 教到自己门牙漏风不能再教为止; 其二是逐渐走向教学管理岗位, 在学校高速的扩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职位; 其三是走学术研究方向, 出版教学书籍等等。 总体来说, 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 我给新东方教师这个职业打90分! 6. “面试咨询培训师”职位 我很幸运, 因为我在三十而立之年找到了一份xx的真正适合自己的“双匹配职业”: 面试咨询培训师。首先, 它{jd1}符合我的个人兴趣, 因为它使我有机会和大量的学员朋友们沟通, 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故事分享给我, 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 我觉得自己比演员还要幸运, 因为演员最多能体会几个到几十个角色, 而我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成千上万个别样的人生。与此同时, 我把自己的择业观和面试经验分享给学员朋友们, 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也同样因为培训的过程和很多令人满意的培训结果而感到了巨大的精神满足。第二, 面试咨询培训师的职位xx地匹配了我的能力: 我从事过多个行业、 多个职位的职业发展曲线立刻从缺点变成了优点, 因为我可以在自己亲身体验过的领域给学员做出更加准确的职业定位、 更加有效的面试辅导!我通晓中英双语的优势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因为我可以自由地运用两种语言帮助学员通过中文和英文面试。 求职咨询与面试培训行业, 是一个极好的平台, 它使我有了“长袖擅舞”的机会, {zd0}限度地利用了自身资源。 三、 关于职业发展道路的反思: 不应该走曲线 职业发展犹如爬山, 大家都想尽快地登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而最快登临顶峰的办法, 除了坐缆车(如果有一个亿万富翁的老爸或者爷爷), 只有坚定地直线向上攀登。 我走过的职业发展道路是曲线的: 翻译——销售助理——销售代表——教师。曲线发展道路的缺点很明显, 它一定会延缓你到达顶峰的时间, 你的薪资和职位会在曲线中缓慢爬升而不是快速上扬。当然, 凡事有失必有得, 曲线发展道路也不无优点。由于你走了多条路, 你自然可以欣赏沿途不同的风光, 体味各种职业所带来的不同快感与痛感。总之, 直线让你更快地得到高位和金钱, 曲线让你更多地体会人生百态。走直线还是曲线, xx取决于你想得到什么。 假如时光倒流, 更加注重个人成就感的我会坚定地走以下任何一条直线: (1) 教师 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兼出版多部书籍的作者 ????????????????{dy}节? ???以过来人为镜(5) ???????? (2) 教师部门 主管 分校校长 集团高管 (3) 销售助理 销售代表 销售主管 部门经理 销售总监 也许你会说, “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工作并不适合我, 难道我还要一直向上爬吗?” 其实, 你所从事的工作, 往往就是最适合你的工作。回首我自己的职业之路, 我意识到了一点, 销售工作与教师工作, 在本质上是非常相似的工作, 都很适合我。我要做的, 不是左挑右选, 而是选择其中任何一个, 直线爬上去。 当然, 如果你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实在是120%提不起兴致, 你尽可以挥霍自己两三年的青春, 在刚毕业的两三年里, 逐渐认识自己并明晰自己的职业定位。但是, 假如你是已经工作了三五年的“大龄青年”, 你{zh0}的选择就是一直向上, 再向上; 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落到你的头上, 否则, 不要向左, 也不要向右! 四、 关于行业选择的反思: 不应该走平行线 我十年中所从事的行业分别是: 燃气——饼干——体育用品——摄影用品——英语教育。在我工作最初的短短三年之内, 我转换了四个行业, 而且是四个没有任何交叉点的平行的行业。从行业经验的累积上, 我xx没有达到个人增值的目的, 因为每一个行业都相隔十万八千里。如果我能早一些固定在一个行业, 那么我就会逐渐变成某个行业的“老手”, 而不是到处都当“新手”!很多新毕业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行业, 其实, 我们所熟悉的行业, 比如: 教育产业、 快速消费品行业和外贸业等等都是很有发展的。你需要的不是如何选择, 而是如何坚持下去。当你进入一个行业之后, 尽可能地在这个行业持续地发展下去, 你可以更换无数家本行业内的公司, 但是不要轻易地转换行业。

郑重声明:资讯 【这些道理有没有人告诉你_求职简历_罗罗网-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我们罗不到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