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2010-06-06 09:44:41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jd1}值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备注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50(力争600

13(力争15)

可比价格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00

20

 

财政总收入

亿元

50

12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00

15

五年累计

地方外贸

进出口总值

亿美元

25

16

 

万元GDP能耗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海洋经济总产出

1000亿元,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0%以上

临港工业总产值

亿元

800

26

 

港口吞吐量

亿吨

2.0

17

 

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1700

11

 

旅游经济收入

亿元

120

15

 

 

 

 

社会发展总体水平

确保全省前5位,力争向前移位

新增城乡就业

6.5万人(渔农村4万人,城镇2.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5%以下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5000

10

 

渔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12100

11

 

基尼系数

控制在0.35以内

城市化水平

达到65%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1‰以下

科技对经济贡献率

提高到50%以上

每千人拥有医生、

医院床位数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3

拥有医院床位数3.5

生态建设

舟山市(含定海、普陀二区)基本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建成{gjj}生态旅游示范区;

岱山县、嵊泗县基本达到全国生态县建设标准


三、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全面组织实施以港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拓宽视野,切实把握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杭州湾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的巨大效应,深度发挥我市区位和深水岸线的战略优势,坚持陆岛有别、错位发展,陆岛互动、优势互补,进一步强化“3×3”产业发展思路,突出重点,主攻临港产业,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明显提高,实现由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型,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集聚比较优势,建设先进的临港工业基地
  1、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
  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化工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集聚的战略机遇,加强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和基础配套,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石化、船舶、大宗物资加工为重点的临港大工业项目,促进临港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舟山工业核心增长极和特色竞争力。船舶工业。狠抓大项目引进建设和投产运营,完善布局,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和发展重大船舶工业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组建船舶工业技术研发机构,拓展船舶配件产业,办好船用商品交易市场和船舶交易市场。加大对船舶工业的扶持力度,抢占发展先机,尽快形成大项目支撑的船舶工业发展格局和船舶产业集群。到十一五末,年造船能力达到500万载重吨以上,造船产量达到350万载重吨以上,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修船坞容量350万载重吨,产值100亿元;船舶配件产值20亿元;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成为全省{zd0}、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临港石化。以临港大型石化项目为主攻方向,抓好项目选址规划布局,做深做好项目前期,重点解决要素配置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争取大型石化项目落户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按集约发展的原则,支持一批中型石化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争取十一五期间石化产业零的突破。中长期,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规划产业高度集聚的石化产业岛,建设深水岸线为依托的岛屿型石化产业基地。能源工业。发挥能源物资储运优势,引进发展大型电力项目,重点争取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和舟山发电厂扩建工程,加快推进220KV大陆联网工程。同时,利用海岛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积极发展风力发电项目,鼓励发展潮汐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项目,建设有特色的海上能源基地。大宗物资加工业。重点布局粮油、煤炭、木材等项目,发展大进大出的大宗货物加工配送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和煤炭配送中心等项目。到十一五末,形成辐射长三角的粮油产业集群和煤炭配送产业。
提要:  临港工业发展重点

船舶工业

——支持和发展重大船舶工业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组建船舶工业技术研发机构,拓展船舶配件产业,办好船用商品交易市场和船舶交易市场。

——2010年,年造船能力达到500万载重吨以上,造船产量达到350万载重吨以上,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修船坞容量350万载重吨,产值100亿元;船舶配件产值20亿元;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成为全省{zd0}、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临港石化

——主攻临港大型石化项目。按集约发展的原则,支持一批中型石化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中长期,研究规划产业高度集聚的石化产业岛,建设深水岸线为依托的岛屿型石化产业基地。

能源工业

——重点争取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和舟山发电厂扩建工程,加快推进220KV大陆联网工程。

——积极发展风力发电项目,鼓励发展潮汐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项目,建设有特色的海上能源基地。

大宗物资加工业

——发展大进大出的大宗货物加工配送产业,重点推进建设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和煤炭配送中心等项目。到十一五末,形成辐射长三角的粮油产业集群和煤炭配送产业。

2、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以技术、品牌、资本为主要抓手,整合优化传统产业的行业组织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水产品加工业。按照建设全国{yl}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基地的目标,重点建设原料供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三大体系,突出舟山水产品加工行业技术精、质量优的特色。通过水产品保税库建设,大力发展进料加工,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实现水产品加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重组舟山水产品加工业竞争优势,形成以精深加工为导向、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培育若干具备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团化企业,实现若干精深加工技术的突破和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建立若干{gjj}水产品加工技术标准,打造若干省级以上水产品xxxx,具备全国{lx1}的产业竞争力。举办海水产品加工国际博览会。到十一五末,水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机械与纺织业。重点扶持船舶配件、纺织机械、塑料机械、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支持与国内xxxx的联姻结盟,进一步提升我市机械及纺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重视支持块状工业、民营经济、渔农村家庭工业发展,营造工业发展的广泛基础。
  3、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坚持从舟山实际出发,通过人才、技术、项目引进,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层次。重点支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要结合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开发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力争十一五期间一批新产品进入市场化生产。海洋精细化工重点要结合海水淡化发展,积极开展海水化学元素综合利用,力争产业化。光机电一体化要结合船舶、机械工业发展,研发制造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及仪器仪表,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独立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项目。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运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为长远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我市新的成长性产业打好基础

(二)突出港口和旅游,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从舟山实际出发,以建设国际国内贸易物流平台、先进制造业物流支持平台和海洋旅游服务平台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
  1、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
  把港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深水港口优势,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专业泊位和通用泊位规划建设,不断完善集疏运体系和信息支撑体系,打造全国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长三角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市域临港工业物流支撑基地。到十一五末,形成以深水港口为特色的港口物流中心。加快港口物流设施建设。高起点规划、引进、建设一批港口物流项目,配套建设完善的港航基础设施,形成港口物流业的主体运作平台。完善港口物流支撑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以集疏运和信息网络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建设。加快连岛工程、环岛快速通道、疏港道路、水水及水陆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加大深水航道整治力度和锚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海运和空运航线,构筑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管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构筑开放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业与国内外市场的同步运作与即时沟通。加强口岸建设和港口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开放领域,重点是大通关建设和后勤补给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培育扶持现代物流业。重点扶持海运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海运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调整优化运力结构,大力发展特种运输、水水中转、江海联运、二程航运等,十一五末海运运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大力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发展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吸引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xx航运和船务公司进驻舟山,推动舟山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融入国际物流体系,加快与先进水平接轨。
  2、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
  把海洋旅游业作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型支柱产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营造特色,打造精品,充分发挥普陀山龙头作用,建设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国际性亚热带群岛型海洋旅游基地。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整合以xx旅游区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实施特色加品牌的旅游开发战略,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巩固佛教文化旅游优势,重点打造礼佛养生、滨海休闲、海鲜美食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沙雕、邮轮、游艇、海钓、海景房产、休闲渔业、港桥旅游、特色小岛开发等长时段、多消费旅游产业。十一五期间引进建设一批项目,开发关联旅游产品,形成特色集聚效应和品牌推介效应。加快旅游产业扩散。大力促进旅游业与临港产业、渔农业、大桥建设等的融合互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体验为主题的产业旅游,重点开发渔家乐、大港游、大桥游等产品。结合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整合推出若干条覆盖全市的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利用
提要:  服务业发展重点

港口物流业

——加快港口物流设施建设,完善港口物流支撑体系,培育扶持现代物流业。

——打造全国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长三角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市域临港工业物流支撑基地。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亿吨,海运运力达到300万载重吨。

海洋旅游业

——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旅游产业扩散,加强旅游配套建设,加大对外推介合作。

——集中力量办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品牌形象。

——建设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国际性亚热带群岛型海洋旅游基地。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700万人次。

海岛饮食业

——打响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美食品牌,面向全国,进一步办好海鲜美食节,发展舟山海鲜连锁餐饮,引导海鲜餐饮业走出去。

——积极争取舟山海鲜原产地认证,提升舟山海鲜的市场价值。

好品牌景区吸纳的客源,扩大游客在市域内的逗留消费空间和时间。加强旅游配套建设。迎接大桥经济到来的旅游机遇,提升和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功能,建设一批适应人流、车流增加的配套项目,包括高星级酒店、停车场、交通换乘节点、休闲购物娱乐设施等,提高旅游服务业的综合效益。加大对外推介合作。全力以赴办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利用这一极其难得的机遇,借力造势,进一步提升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在国内外的品牌形象。加强和京、沪、杭、宁等重点中心城市的旅游合作,吸纳奥运会、世博会、休博会分流客源。进一步办好三大节庆活动,提升水平,扩大影响,提高效益。
    3
、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业
   
充分发挥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突出舟山特色,拓展各类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突出发展海岛饮食业。紧紧围绕和依托舟山海鲜这一独特优势和响亮品牌,深度开发海鲜美食,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海岛饮食业。加强海鲜原产地包装宣传,突出舟山海鲜的优良品质,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舟山海鲜予以原产地标志认可,实质性提升舟山海鲜的市场价值。深入挖掘地域饮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以海鲜美食为特色和卖点的海岛饮食品牌,进一步办好海鲜美食节等饮食文化推介活动,以食引客,打响中国海鲜、吃在舟山美誉。引导支持海岛饮食业走出去,通过海鲜美食文化推介、海鲜美食连锁餐饮、海鲜美食食品配送等途径,把富有舟山特色的海岛饮食业逐步推向全国,走向世界。完善提升商贸流通业。建设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现代流通为手段的商品流通体系,大力培育水产品市场、船用商品市场等为重点的特色市场和要素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利用港口优势加快发展口岸贸易,到十一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亿元。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壮大本地金融机构实力,加快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总量和信贷规模,正确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流向。规范发展保险业、证券业,开展征信管理工作,加强信用系统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会计、法律、信息、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业,支持发展行会、商会、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不断拓展中介服务领域,规范运作,提高质量。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建设规范有序的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体系,鼓励开发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面向多数消费者的住房产品,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结合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海景房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业。重点发展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和谐社会建设。
   
(三)大力发展渔农村经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围绕渔农民就业增收这一核心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思路谋划渔农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1、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按照建成全国{yl}现代化渔业基地的目标,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舟山中心渔港、沈家门渔港等为依托,建设全国{zd0}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提高渔港综合经济效益;以国内捕捞和远洋船队二支船队为支撑,建设全国{zd0}的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基地;以水产品交易市场和水产品加工xxxx为平台,建设全国{zd0}的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以优质高效生态为主攻目标,建设全国{yl}的特色海水养殖基地;以渔家乐为主打品牌,建设全国{yl}的海岛型休闲渔业基地;以建设新渔村为抓手,建设全国{yl}的渔区城镇示范基地;以近海资源养护为重点,建设全国{yl}的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基本形成全市现代渔业发展格局。

提要:  建设全国{yl}现代化渔业基地目标

四个{zd0}

全国{zd0}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

全国{zd0}的海洋捕捞基地

全国{zd0}的远洋渔业基地

全国{zd0}的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四个{yl}

全国{yl}的特色海水养殖基地

全国{yl}的海岛型休闲渔业基地

全国{yl}的渔区城镇示范基地

全国{yl}的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基地

2、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从海岛实际出发,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引导和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发展水果、花卉、绿色蔬菜种植和特色高效畜牧产品养殖,培育和引进一批优良种养业品种,大力发展有舟山特色的名特优产品,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结合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和清水河道整治,建设沿路沿河林果经济带

3、加快渔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进渔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促进一产和二产、三产的联动发展,积极发展渔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壮大xxxx,提高渔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带动城乡产业结构整合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四、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重点区块开发
  加强空间整合和区域功能定位,是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具有战略和战术双重意义的调控发展手段,有利于优化空间布局,集约资源配置,改善要素供给,推进协调发展。从我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现有城市和产业布局、面临机遇和发展趋势出发,我市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的方向是:构筑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一个发展主体、南北两翼展开的开放式大空间布局框架。

(一)总体框架

1、发展主体
  由连岛工程连接的金塘岛舟山本岛朱家尖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区域。本区域陆域面积约732平方公里,在全市占{jd1}优势,是全市城市化水平{zg}、产业实力最强、发展条件{zy}的区域。规划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区域,在区域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发挥强劲的集聚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南北两翼的加快发展。

2、南北两翼
  由岱山和嵊泗诸岛构成北翼,陆域面积约323平方公里,作为南接本岛、北通上海的舟山北部发展翼。由定海南部诸岛及普陀六横、桃花、虾峙等岛屿构成南翼,陆域面积约306平方公里,作为北接本岛、西通宁波的舟山南部发展翼。
按照一个发展主体、南北两翼展开的空间整合框架,规划建设以连岛工程为重点的跨岛基础设施,提供空间整合布局的强劲支持,构筑一体两翼间畅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形成市域集约布局、与大陆接轨互动、面向太平洋西岸国际产业转移和贸易物流通道的开放式空间发展格局。

(二)重点产业布局

1、临港工业
  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配套集中、管理集成的原则和一体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十一五期间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着重开发一批重点临港工业区块,建设一批大型产业项目,培育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撑点和主力增长源。
本岛北部工业区块。位于本岛北部马岙、白泉、北蝉一带,十一五期间规划开发面积16平方公里。依托现有及围垦形成的深水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重点发展临港石化、船舶配件、机械电气等产业。今后五年基本形成船舶配件产业集群,力争大型石化项目开工建设,十一五末区域工业年产值达到160亿元。
  本岛西部工业区块。位于本岛西部双桥、岑港一带,十一五期间规划开发面积8.2平方公里。依托老塘山港区和本岛西北部丰富的岸线资源和连岛工程大桥登陆点的有利区位,着眼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北粮南调、粮油进口海运价格优势,重点发展粮油加工配送、临港化工等产业,主攻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建设,形成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临港大型粮油物流、加工、贸易基地和环杭州湾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到2010年,粮油吞吐量达到1200万吨,粮油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海洋化工产值达到80亿元左右。同时,合理规划布局,积极发展木材等大宗物资加工产业。
  金塘区块。包括金塘岛及周边的大鹏山、鱼龙山、横档山等岛屿。全面实施港、桥、岛一体化战略,全力推进深水岸线开发,重点发展大型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港,西太平洋地区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之一,环杭州湾产业带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金塘港区国际集装箱中转基地,建成67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3万吨级通用泊位,形成年吞吐270TEU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大浦口、木岙临港工业区和山潭塑机螺杆工业区建设,发展集装箱拆解、船舶、塑机等特色临港工业。
  六横区块。包括六横岛及周边的佛渡、元山等岛屿。依托深水岸线和陆域腹地较为宽阔的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六横宁波连岛大桥,改善基础设施,主攻船舶修造、大型电厂和煤炭配送,发展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以临港重化工和港口物流为特色的临港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以中远船舶项目、鑫亚船舶修造基地等为核心的船舶工业城,形成坞容量近200万载重吨的大型船坞带,建成全国知名的船舶工业岛;建设煤炭配送基地、矿砂中转基地,力争配套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海上能源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支撑重大临港工业发展。
  衢山区块。包括衢山岛及周边的小衢山、黄泽山、鼠浪湖等岛屿。依托蛇移门港、衢黄港等港口资源优势,发展矿砂、原油等大宗物资储运、中转、集散综合物流基地,成为海进江重要门户。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大型船舶修造基地、大吨位散货泊位或通用泊位,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后勤保障基地。

提要:  临港工业重点区块

2、港口物流
   
建设定海、老塘山、金塘、马岙、沈家门、六横、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洋山十一大港区。

以金塘港区、洋山港区、六横港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长三角及更广阔腹地服务的集装箱物流基地;以岙山作业区、册子作业区、外钓作业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等腹地服务的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以马迹山作业区、衢山港区、六横凉潭作业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服务的矿砂中转配送基地;以六横双塘作业区和衢山港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华东沿海电厂服务的煤炭加工配送基地;以马岙港区为重点,建设为东北亚化工品中转服务的化工品中转基地;以老塘山港区为重点,建设为长三角地区粮食工贸服务的粮食中转加工基地。

提要:  港口物流六大基地

集装箱物流基地

以金塘港区、洋山港区、六横港区为主要依托。

能源中转储运基地

以岙山作业区、册子作业区、外钓作业区为主要依托。

矿砂中转配送基地

以马迹山作业区、衢山港区、六横凉潭作业区为主要依托。

煤炭加工配送基地

以六横双塘作业区和衢山港区为主要依托。

化工品中转基地

以马岙港区为重点。

粮食中转加工基地

以老塘山港区为重点。 

3、海洋旅游
  建设xx旅游区:
  海天佛国——普陀山旅游区,以普陀山为中心,建成集礼佛朝圣、游览观光、修身养性为一体的国际佛教圣地;碧海金沙——朱家尖旅游区,以朱家尖为中心,建成集国际沙雕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海上竞技、游艇海钓、商务会展、高尔夫运动于一体的国际性海滨休闲度假基地;渔港海鲜——沈家门旅游区,以沈家门渔港为中心,建成世界{dy}大渔港和中国海鲜城;桃花xx——桃花岛旅游区,以桃花岛为中心,建成以金庸武侠文化为特色,融游览观光、渔家风情、海上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岛影视拍摄基地和配套的海岛度假旅游区;列岛风光——嵊泗旅游区,以泗礁海滨休闲区为中心,建成集休闲度假、海上竞技、渔家风情、游艇海钓、海鲜美食、海景房产为一体的国际性海岛休闲旅游区;蓬莱仙岛——   岱山旅游区,建成全国海洋文化博物馆基地和长三角城市群居民海上度假基地;古城要塞——定海旅游区,以定海城区为中心,建成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以近代xx战争定海保卫战和军事博物馆为主体,集军事观赏性、实战体验性、科普学习性、休闲娱乐性,融古城文化、生态度假、商务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群岛之都——新城旅游区,建成以健康、美丽为主题的长峙岛国际旅游城和集商务会展、海洋博览于一体的新城旅游区;东极之光——东极旅游区,充分挖掘里斯本丸号军舰沉船事件的历史内涵,策划包装东极之光品牌;整合东部海域海钓资源,建造国际{yl}海钓基地;东方大港——港桥旅游区,整合舟山港、桥、景旅游资源,开辟港桥旅游专线,建成洋山国际海员俱乐部、豪华邮轮停泊基地和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港桥综合旅游区。

提要:  xx旅游区

海天佛国——普陀山旅游区

碧海金沙——朱家尖旅游区

渔港海鲜——沈家门旅游区

桃花xx——桃花岛旅游区

列岛风光——嵊泗旅游区

蓬莱仙岛——岱山旅游区

古城要塞——定海旅游区

群岛之都——新城旅游区

东极之光——东极旅游区

东方大港——港桥旅游区

 

五、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群岛型特色城市

突出群岛特色,围绕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目标,优化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完善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万人。

(一)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步伐
  按照中心城市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的原则,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相结合,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十一五末,临城新区、定海城区、普陀城区组成的中心城市基本形成,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衢山、洋山等中心镇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继续大力实施大岛建、小岛迁战略和积极推进城市化时期,集中精力建设以临城新区为主城区的中心城市,促进其形成规模、完善功能、集聚人气,培育舟山城市的主城区,远景人口40万以上。初步建成舟山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和现代化海岛生态新城框架,一批市级行政、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旅游服务设施竣工使用。定海城区要继续完善功能,努力保持其繁荣,配套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特别是公共停车场和防潮排涝工程建设,适当控制旧城开发强度,适度疏散城区人口。普陀城区重点加强东港地区的开发建设,疏散沈家门老城区的人口,建设完善雨污分流的排污设施、对外道路工程及公共停车场,配套完善鲁家峙岛各类设施。

提要:  城市化建设重点

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万人。

接轨大陆连岛工程通车,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交通换乘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实施大岛建、小岛迁战略,推进中心城市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完善群岛型城市格局。

(二)加大规划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规划,接轨大陆连岛工程通车,以临城新区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城市交通,着重规划建设贯通各城区的快速通道、城区主干道,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多式联运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迎接大桥通车后的人流、车流,密切内外交通联系。加快供排水管网、电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重抓好管网布局和路由资源集约利用。
  整治本岛南部滨海区域,对老塘山至半升洞海岸带及附近海域岛屿进行规划,逐段启动海岸带及相临小岛整治建设,构筑舟山作为海上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带和特色功能带,营造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海上城市形象。

(三)推行综合管治,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明晰市和县(区)城建城管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完善城建管理机制,推行综合管治,逐步建立市政、绿化、环卫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
六、以新社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

以建立、完善渔农村新社区为载体,以发展渔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渔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开展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

(一)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把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的战略举措和主要平台,进一步深化完善新社区建设工作。实施创业工程增收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平安社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体制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到2010年,力争全市182个新社区建设成为小康社区。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培养和充实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新社区干部,逐步在渔农村新社区实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城乡社区管理一体化。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城市、工业对渔农村、渔农业的反哺力度,加快推进政策性渔农业产业保险,完善渔农村新社区以奖代保制度,促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并轨。完善渔农村新社区功能,重点建设道路、供水、用电、通信、垃圾处理等社区民生基础设施,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联网互动,逐步实现城乡公交网络化、供水一体化、供电同网同价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渔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和道路亮化、硬化、绿化比重。强化新社区为民服务职能,重点通过发展服务门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业,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各类便利服务。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新渔农村。

(二)完善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
  加强渔农村公共信息体系建设,为渔农民提供政策宣传、农技推广、信息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服务。加强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面向渔农村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渔农村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大力开展渔农村社区文化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体育资源向渔农村有序流动。加强渔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向渔农民提供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

(三)加大渔农民培训转移力度,增加渔农民收入
  狠抓渔农民转产转业,通过暖人心、促发展等工作,基本完成双转任务,力争使全市渔农村具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实现较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对渔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大力发展渔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渔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结合大岛建、小岛迁战略的实施,有序推进生态移民、致富移民、教育移民、医疗移民等工程,提高渔农村生活质量。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渔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广泛开辟渔农民增收渠道。扩大特色渔农产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扶持家庭工业、个私经济,切实增加渔农民收入。

提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

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新渔农村。

加快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实施创业工程增收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平安社区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体制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到2010年,力争全市182个渔农村新社区建设成为小康社区。

加强渔农村公共信息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完成双转任务,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七、坚持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以提供良好教育、扩大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深化户籍改革、保障公共安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十一五期间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取得明显进展。

(一)优先发展科教事业
  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步伐,全面提高全体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市。围绕经济建设,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海洋科技开发和研究,以本地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市级拔尖人才为主体,加大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转型,重点建设一批省内或国内{yl}的特色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机制,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全社会科普工作。到2010年,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以上,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统筹城乡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提高,增强教育发展的经费支撑能力。   以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全省{lx1}为目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平等,到2010年,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5%,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接近{bfb},初中升高中段率达到95%以上,各县(区)全部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区)。以提高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为导向,优化职业教育结构,xx发展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11的比例,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基地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输送基地。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为目标,支持办好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各类高等成人教育,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突出抓好城乡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指标,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城乡统筹、充分就业的要求,扎实抓好就业工作。全方位创造就业岗位。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中,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各种各类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持续抓好渔农民双转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渔农民双转任务,其中渔民双转”18000人。新增城乡就业人数6.5万人,其中渔农村4万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不断增加财政用于就业培训的经费,继续实施政府买单培训制度,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使进入社会的新增劳动力全面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多层次开展就业服务。加强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中介就业机构,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支持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十一五期间,xx有就业能力家庭的零就业现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努力调节收入分配。逐步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管理,深化渔农村税费改革,增源节流,减轻负担,增加渔农民收入。十一五期间,居民收入力争保持二位数增长,到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解决有就业能力家庭无固定收入问题。

提要:  城乡就业主要目标

2010年,

——基本实现渔农民双转任务,渔民双转”18000人;

——新增城乡就业人数6.5万人,其中渔农村4万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

——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增加政府投入,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适当发挥市场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按照依法扩面征缴、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管理、健全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渔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并实施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结对帮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建成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低保家庭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困难家庭、弱势群体、残疾人群、老龄人群,分别采取助困、助弱、助残、助老、助学、助居、助医等措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四)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
  着眼于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繁荣特色文化,建设海洋文化名城。一是大力实施海洋文化名城六大工程。以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到2010年,县(区)级以上文明社区建成率达80%以上,市本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积极提炼一批具有海洋特色和海岛特质、具有传承和创新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为重点,实施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以挖掘创新历史传统文化为重点,进一步梳理舟山海洋文化历史脉络,挖掘深层内涵,实施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重点培育舟山渔民画、舟山锣鼓等具有海岛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依托舟山海洋文化特色,做活做强各类节庆会展,实施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工程,大力发展节庆会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海洋文化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观光型文化产业区块,到2010年建成3个重点文化产业区块。以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为重点,加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实施海洋文化传播工程,扩大海洋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按照文化设施完整、活动内容丰富、组织机构健全、服务对象基层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实施海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科技含量、文化服务能力等重要指标达到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要求。二是加快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临城新区海洋文化公园、新城博物馆、图书馆、舟山科技馆、岱山海洋文化特色博物馆系列工程、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海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全省{yl}的标志性海洋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平台,夯实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是加快发展海岛群众文化。以东海明珠海岛百花工程为抓手,建设面向全市各乡镇(街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到2010年,全市45%以上乡镇(街道)达到东海明珠工程标准,65%以上乡镇(街道)达到海岛百花工程标准。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市。以全民健身为基础工程,以竞技体育为工作重点,以体育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到2010年,全市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45%以上,50%以上县(区)、60%以上乡镇分别达到省级体育强县(区)、乡镇标准。建成新城体育中心、定海健身中心,并向社会开放。二是以省运会、全运会夺牌为目标,重点加大运动员培养和输送投入,逐步扩大竞技体育规模,努力建设以沙滩排球、沙滩足球为重点的滨海体育运动基地,提高全面参与竞争的综合实力。三是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海岛资源优势,培育以海钓、沙滩运动等为主的体育休闲旅游市场,促进体育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加快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建设卫生强市。一是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设一批公共医疗卫生设施,改变我市特别是渔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状况,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卫生强市六大工程。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调整布局,完善医疗设施和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继续办好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海岛巡回医疗队)和系列惠民医院。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年提高筹资水平,扩大群众受益面,十一五期末,人均筹资达150元以上。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渔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难、城乡群众就医成本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问题。三是健全公共卫生监督预防应急体系。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反应能力。四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使育龄群众普遍获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

提要:  科教文卫发展重点

加快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市

重点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研发应用体系,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

统筹城乡教育,建设教育强市

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基地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输送基地。

繁荣特色文化,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工程、海洋文化传播工程、海洋文化阵地工程等海洋文化名城六大工程

加快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建设卫生强市

实施卫生强市六大工程,建设一批覆盖城乡的医疗设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五)建设公共服务与安全体系
  推进平安舟山建设,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平安社区、平安海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消防。以城区、三大岛和重点产业区块为重点,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视完善乡镇消防工作,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气象。重点建设海洋气象预警中心,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保障的需求。安全生产。重点突出海上安全运输、安全作业,陆上安全交通和船舶、油品、化工等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严格规范操作程序,xx事故隐患,加强各类预案编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食品安全。重点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监管责任网,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生态监测。重点加强海洋生态和大气质量监测,防止赤潮、油污、废气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灾。完成全市106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120座一线水闸除险加固,建设50公里重点非标准海塘,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兴利除弊的综合效益,基本解除1200多座山塘的安全隐患。防患未然,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工作,提高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抗震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治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成全国科技强警标准化城市。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惠及群众的公共卫生体系、严密可靠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开放透明的公共信息体系、新型实惠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居住更宽敞、出行更便捷、就医更方便、购物更放心、治安更稳定、环境更优美、文化生活更丰富、民主参与公共事务渠道更畅通,建设繁荣富裕、舒适安定、健康文明的和谐社会。

八、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山海秀美的绿色家园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市建设为抓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秀美家园、可持续发展的海上花园城市。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争在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发展节能、节水、节地等资源节约型的海洋现代服务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努力从生产、服务的全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和再生利用,开发利用新型建材,强化产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集中处理和回收,支持垃圾发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倡导健康、适度、环保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反对xx浪费,鼓励节俭。政府机构要带头推行绿色消费,率先采购绿色产品,带头厉行节约,认真组织实施节电、节水、节油及节约办公用品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主要包括节能工程、节水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等,重点建设海水淡化、人工鱼礁、风力发电等列入省重点的循环经济项目。

(二)加强生态建设,营造海上绿色家园
  建设山海秀美的生态环境。全面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创建具有海洋生态和海岛特色的{gjj}生态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新建一批城乡生态工程。依法加强对水、土地、森林等各类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划定并保护建设一批生态小岛、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促进群岛特有的自然环境丰富性和生物多样性。抓好国土开发与整治,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加大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对各类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渔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争取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通过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市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和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演变。
  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把建设海岛特色、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我市生态市建设的主要特色和战略重点来抓。立足于我市岛屿众多、丘陵绵延,海域辽阔、气候宜人,景观丰富、风光旖旎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生态特色,充分利用山体、坡地、森林、海岸、港湾、沙滩、小岛、海洋等独特的环境生态资源和佛教文化、海洋文化等人文资源,加强规划建设,营造环境友好、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特色浓郁的人居环境,把舟山建设成为最适宜工作和生活的宜居城市。
  建设生态环境的四大工程。蓝天工程,重点控制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保持舟山大气质量全国{lx1}的水平。碧水工程,重点加强城乡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水体和海域环境治理,清水河道综合整治等,不断改善水域环境质量。洁静工程,重点抓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和噪声治理,创造洁静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绿色工程,重点抓好市区绿化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绿色农业生产工程等,建设绿色群岛、花园城市。

提要:  生态建设四大工程

蓝天工程

重点控制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保持舟山大气质量全国{lx1}的水平。

碧水工程

重点加强城乡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水体和海域环境治理,清水河道综合整治等,不断改善水域环境质量。

洁静工程

重点抓好城乡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和噪声治理,创造洁静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绿色工程

重点抓好市区绿化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绿色农业生产工程等,建设绿色群岛、花园城市。

 

九、支撑条件和战略保障

(一)提高要素供给能力
  以交通、水利、土地、能源四大基础网络为支撑,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度超前、全面接轨大陆的综合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实现陆岛互连,整体联动,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要素供给能力,进一步改变要素瓶颈制约,优化投资、发展、人居环境。
  交通。按照港、桥、岛、海、陆、空一体化原则,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环杭州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工程,超前规划,加快建设。以舟山本岛为中心,通过连岛工程、陆岛滚装运输线、环岛公路、海上航线、民航航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与大陆相衔接的交通集疏运网络,最终建立起覆盖各岛屿的综合、立体、多层次的陆岛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高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公路建设。对外交通,重点建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使舟山公路网络与大陆高速公路网相连接。加快建设六横宁波连岛工程、定海岱山连岛工程,提高主要大岛经济发展的交通保障能力。对内交通,重点考虑接续连岛工程建设,完善舟山本岛公路路网,抓紧实施为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提升舟山港综合竞争力的环岛沿海大通道,打通快速主干道和城市、农村道路的节点接口,建设覆盖全岛的交通路网,充分衔接和发挥连岛大桥的效应。提高主要经济大岛干线公路等级,对有条件的海岛建设岛屿连接桥,提高海岛公路的整体品味,强化和优化公路路网结构,提高陆岛码头接线公路等级,并纳入公路路网,增强综合运输能力。继续加快建设康庄公路、通村公路。水路交通。对外,重点加强深水港群规划与开发建设,大幅度提高吞吐接卸能力,延伸港口辐射的内地腹地,使舟山深水港口成为长三角综合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海洋运输枢纽。对内,改善各类岛屿出岛交通条件,完成住人岛屿码头建设,完成3000人以上岛屿一岛二码头建设,完成5000人以上岛屿车渡码头建设,打造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岛际交通。民航建设。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增加至上海、厦门等枢纽机场航班密集度。大力开发好舟山北经上海、南由厦门至全国各地机场及境外联程中转航班,全面提升舟山机场航班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度。在舟山香港旅游包机航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正式口岸开放工作。
  水利。围绕建设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和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有序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库及海塘

提要:  “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交通

——建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金塘大桥和西堠门大桥,实现与大陆陆路通车,加快推进六横宁波连岛工程、定海岱山连岛工程;

——完善舟山本岛公路路网,抓紧实施本岛北部沿海大通道;

——完成3000人以上岛屿一岛二码头建设,完成5000人以上岛屿车渡码头建设。

水利

——新建黄金湾水库、新狭门水库等8座水库及城北、临城2个水厂;

——建设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岱山引水工程、泗礁引水工程;

——加快建设本岛北部、六横、岱山、衢山、嵊泗等地的海水淡化工程;

土地

——重点建设本岛北部钓梁、六横小郭巨等区域促淤围垦工程,建成滩涂围垦面积10万亩。

能源

——加快推进舟山电厂扩建、煤电一体化项目,构建220KV主网架;

——衢山风电项目建成投产。

  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和滩涂围垦。新建黄金湾水库、新狭门水库等8座水库及城北、临城2个水厂,重点建设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岱山引水工程、泗礁引水工程。新建本岛北部输水工程等水源工程。积极抓好长江古河道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加快建设本岛北部、六横、岱山、衢山、嵊泗等地的海水淡化工程,基本解决和改善全市饮用水困难问题。推进舟山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水资源科学调度和高效利用,提高居民饮用水质量,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bfb},农村达到80%
  土地。牢固树立保护耕地的思想观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集约用地的机制和体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重点规划建设本岛北部钓梁区域、六横小郭巨区域、金塘北部区域、岱山仇家门区域、洋山区域的促淤围垦。论证规划大鱼山东片、衢山岛北部、大长涂岛南部、朱家尖南部、虾峙岛等地滩涂浅海的促淤围垦工程。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滩涂围垦面积22.87万亩,建成滩涂围垦面积10万亩,有效缓解全市土地供需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同时,加强围垦区域的岸线整理,增加岸线储备。
  能源。重点规划建设能源储运基地,加快推进舟山电厂扩建、煤电一体化等项目,积极发展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其中舟山电厂扩建工程、衢山风电项目力争十一五建成投产,煤电一体化项目力争早日启动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能源储运基地基本形成,使舟山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海上能源基地。加快电网建设,构建220KV主网架。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提高三外水平。按照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的原则,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提高外经贸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外贸。优化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出口企业和品牌。外资。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外资质量。根据舟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导向,充分考虑要素支撑能力和环境容量,重点引进临港工业外资项目,加大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业、船舶修造、大型石化等领域的招商力度。外经。继续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努力促进纺织、塑料机械等优势产业到海外投资办厂、设点,以投资换资源换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以海外销售网络带动市内产品出口,形成外贸、外经良性互动;继续大力开发境外渔业合作项目;鼓励开展外籍船舶修理业务。
  加强招商引资。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动向。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载体建设,建立便利、快捷的招商服务体系。实施国内外招商,全方位引资战略,主攻大集团、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扩大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双赢原则,重点加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上海方向,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开港契机,打通舟山北部连接上海的通道,加快航修、供油、物资补给等产业对接。要积极利用上海产业、金融、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主动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互动整合,彰显特色,合理分工,加快发展。环杭州湾地区,重点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共同组建港口开发公司,加快金塘港区开发,推进六横大桥、引水工程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互连,临港产业互动。大力拓展市场。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组织实施原料、产品大进大出战略,不断提升舟山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巩固水产品出口和来料加工优势,大力扶持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抓好先进技术设备、战略性能源物资及与临港加工业配套的大宗原料进口。拓展国内外市场,建立舟山产品营销配送中心,打通舟山企业和产品通向国内外市场的商路,扩大舟山产品国内外市场覆盖率。
  扩大口岸开放。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重点争取舟山本岛北部岸段、六横岛、桃花岛、长白岛、长峙岛、虾峙岛、徐公岛等相关区域开放;争取扩大马峙锚地、岙山锚地开放范围,新增开放金塘岛东锚地、老塘山西锚地等锚地;在开通香港旅游包机航线基础上,积极争取开通至日本、韩国等国包机航线,争取普陀山机场成为开放口岸;依托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争取开放启用金塘岛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和中远船务二三期工程等项目,在金塘、六横港区设置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口岸涉外机构;进一步增加外籍船舶定点修造企业数量。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于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远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加紧培育和造就一支能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和能致富的渔农村生产经营能手队伍。十一五期间,全市人才队伍达到1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万人,技能型人才达到8万人,渔农村生产经营能手2万人。要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合理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加快全市企业人才队伍集聚。要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智力,营造招才引智有效载体,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要进一步改革人才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和选拔任用机制,全面建立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市场建设和行为规范,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

(四)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
  充分提高信息化在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建设数字舟山为目标,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信息化软环境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岱山嵊泗上海通信光缆项目,形成覆盖全市的共享型集约化信息管线网络。加强信息技术及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建设全市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和公共信息资源库。十一五期末,建立起较完善的企业研发、制造、供应等协同管理体系和电子商务运行服务保障体系,规模以上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设备自动化率达到30%以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抓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电子政府建设工作,实现市、县(区)和乡镇三级政府联网办公,建立三级联网xx服务系统,达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公布要求,逐步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

(五)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低成本、高效能、服务型的行政体系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
  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重点抓好投资体制改革的各项实施工作,强化对项目的管理,逐步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决策责任制、投资咨询制。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二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制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加财政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抓好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三是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卫生、教育、文化改革,医疗改革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教育改革要让老百姓念得起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渔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步伐。四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资本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市骨干企业改制上市,进行资本运作。推进土地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提高集约利用率。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加强整治、完善制度、创造环境、提高信用的原则,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中介信用和个人信用为重点,加快建立信用记录制度、信用警示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信用公示制度等信用制度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积极打造信用舟山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体系为目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透明化,高度重视问政于民,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实行政府有限管理,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运行稳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法治社会,完善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打造平安舟山。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加强公共预算支出管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肃财政纪律,确保公共财政稳固和平衡。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实施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依法行政,服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职权作出的各项决定,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作用,自觉接受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和政协工作之间的沟通,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智慧,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大力开展法治舟山工作,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完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凝聚促进舟山发展的合力。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统计、审计、档案、气象和史志等工作,凝聚合力,加快舟山发展。
  推进军民共建工作。从政治高度全面做好双拥工作,开创军民共建的新局面。大力支持国防和xx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一批军地结合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培育一支军地两用的技能实用人才,完善一套寓战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认真做好预备役工作,建设巩固海防。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