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重如山——来自永兴县倾心打造“阳光民政”的报道_芷江写作网站怀化演出 ...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民政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事关民生、民权、民利,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

深谙这一道理的永兴县委、县政府从全县民政工作“靠前指挥”入手,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在倾心打造“阳光民政”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成功路子。

7月,我们慕名来到这里,看到的是敬老院里老人们欢乐的笑脸,听到的是群众满意的称赞。

□邓 明 白培生 邝丞才 马少华

摸清家底 “阳光民政”零障碍

头顶“中国银都”、“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全省经济xx县”等众多光环的永兴县,在世人眼里,是一座山清水秀、流金淌银的湘南隅城。“贫困”、“艰苦”等字眼,似乎在这里毫无滋长的土壤。

然而,事实却远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4年前,新任县委书记陈方敏踏上这片热土后,向来务实心细的他,{dy}件事情就是带领新一届班子成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走访。在调研走访中,一个个问题接连浮出水面:

一方面,冶炼行业和煤炭开采作为永兴县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县财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勃勃生机,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是,还有不少农村群众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而且粗放的煤炭开采方式导致农屋开裂、农田下陷,高污染的冶炼行业逐渐影响着城乡居民的居住和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以前众人眼中的“金饭碗”、“肥差事”的国有企业却出现全面亏损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全县共有80多家国企倒闭或未xx改制,国企下岗失业职工生活困难。有些职工居住的房屋狭小黑暗,因为舍不得用电,大白天走在过道里都得xx电筒……

种种事实表明:在众多光环笼罩下的永兴,同样存在城乡、地域、群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繁华兴盛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困惑。

困难群众的艰辛生活深深刺痛了永兴决策者们的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将民政工作“阳光化”、“精细化”的决心。走访结束后,他们立即召开会议,当场决定将当年省里奖励永兴荣获“全省经济强县”的20万元奖金,全部发给困难群众。

在随后召开的常委会上,县委书记陈方敏明确表态:民生工作高于天,大于地,重如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障碍,都必须抓好抓实。也就是从那{yt}开始,“民本”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位县级领导的意识深处。家底清了,观念新了,民政工作开始有了“质”的跨越。

为使全县民政工作脚踏实地,不走过场,县委、县政府等五大家主要领导一次次带着问题深入农村,问计于民。通过多番摸排显示,全县仍有城乡低保对象17837户、35773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193人,且基数较大,分布不均。

与此同时,半年多时间的摸底排查,使得一个以民政工作为突破口,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基本要求的“阳光民政”工作思路和盘托出。

领导率先垂范,干部紧跟齐上。在县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县五大家领导班子都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联系民政工作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书记、县长为{dy}责任人,分管的县级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为具体责任人。“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阳光民政”工作机制在永兴“定格”。

有了完善的民政工作机制,民政工作实现了“零障碍”目标。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民政工作汇报,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将民政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县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经常抓,不断线。县里挑选了一批会谋事、善干事的干部配齐配强民政系统领导班子和队伍,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决定》,在经费、编制、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这过程中,省、市民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永兴民政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市民政部门多次来到永兴县开展调研,指导民政改革创新,鼓励推介永兴,将许多民政工作重要会议安排在永兴召开。2007年年初,省民政厅厅长余长明亲自带队深入永兴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围绕三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服务活动,深入走访了该县9个乡镇20多个村上百户村民,其扎实的工作作风为该县实施“阳光民政”做出了{zh0}表率。

至此,着力打造“阳光民政”、“阳光民生”的大民政格局,在永兴掀起层层波浪。

多管齐下 细水长流惠百姓

民政工作包括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四大块、共108项工作。俗话说“上管英雄好汉,下管流浪讨饭,中管夫妻聚散,拯救生灵涂炭,巩固基层政权”,是民政工作的真实写照。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思路明晰、措施有力,县领导主动过问、靠前指挥。县委书记陈方敏经常调研指导民政工作,总是{dy}时间赶到抗灾救灾一线,对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村委会换届选举等民本民生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抓。原县长谢光辉和分管民政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邝良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民政工作;县委副书记、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副县长谢春,刚上任不久就积极向上争取民政专项资金,为民政工作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而作为民政工作的主管单位,永兴县民政局更是责无旁贷,把千头万绪的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一是抓城乡低保筑防线。过去,永兴县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人把享受城乡低保当作福利待遇,认为“不吃白不吃”,不符合条件却挖空心思往里钻;一些单位和部门为稳定职工情绪,采取“一刀切”做法,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失业下岗职工及上访老户都纳入低保范围……低保对象“只进不出”致使全县低保资金入不敷出,群众意见很大。

社会救助尤其是城乡低保是确保社会稳定的{zh1}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对此,永兴县委、县政府围绕公平原则,创造性开展“阳光救助”工作。

该县从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入手,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县委书记陈方敏3年前就多次在各大会议上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在清理中绝不能打招呼、写条子。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特别是近亲属吃低保的公职人员,除通报批评外,已领取的低保金要坚决扣除。

县民政局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的原则,制订了15项排除性条款,对非固定收入人员制订9项{zd1}收入概算标准,通过重新申报审批,改变申报模式和平台,实行公开政策和申报程序,推行乡村评议(审)制、乡镇{bfb}入户调查制和县局抽查制、三榜公示制、举报奖励制,有效遏制了“人情保”、“关系保”等不良现象,使“阳光低保”深入民心。

在此基础上,今年,按照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该县又再次全力开展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县政府出台了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突出清查重点”、“突出三榜公示”、“突出民主评议(审)”、“突出{bfb}入户调查”、“突出举报奖励”、“突出责任追究”等“六个突出”,成为巩固原有清整成果、开拓新的战果的“杀手锏”。

这些强有力措施的实施,使得4000多名不符合条件的“李鬼”从城乡低保对象“花名册”上彻底消失,节省低保金600多万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提标扩面,重点保证符合低保条件的xx退役人员优先纳入低保,将3100多名贫困群众纳入低保,1000多名xx退役人员加入到春节慰问对象里。

同时,城市{zd1}生活保障线由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zd1}保障线由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200元,城乡低保对象人平补差水平均提高了20多元。推行“阳光低保”的做法,受到人民群众和省市民政部门高度评价和推介。

二是抓基层民主强管理。每次换届选举,县民政局都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把好“财务审计”、“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村民代表推选”等“七大关”,使选举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做到真实有效。

2008年,在第7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县342个村依法依规选出了结构更合理、更优化的新一届村委班子,成为最近几届选举工作中群众上访率{zd1}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捐资助学已在永兴蔚然成风。4年前,县委书记陈方敏带头结对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每学期资助1000元,8个学期从未间断。在他的带动下,50名县处级干部每人都结对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已有超过2000名科级干部加入这一队伍,获得资助的学生超过3000人。

众志成城 抗灾救灾得民心

兵无常势,灾无常态。肆虐永兴县的种种自然灾害,在永兴人心底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痛心记忆。如2006年7月15日,百年不遇的洪魔在“碧利斯”台风的驱使下,狂暴地扑向永兴,霎时,山洪暴发,路桥损毁,永兴顷刻变得满目苍痍。洪魔不仅造成了47人死亡、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的惨痛后果,还在永兴大地上埋下了众多地质灾害隐患。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将63万永兴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xx,认真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不断完善防灾工作长效机制。

把功夫下在防御上,把工作做在灾害前。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套科学应急预案,对每一个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煤矿和地势低洼、江河流域等易受灾出险区域均实行“无缝对接”。

县里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添置了冲锋舟、橡皮艇、高音喇叭、铜锣、口哨等预警和救生设备设施,预警设施发放到村组,每年以村组为单位进行防灾减灾紧急转移演练。只要灾害来临,该县便立刻通过电视台公告、手机短信、干部下乡入村发放宣传资料等办法,提前告知全县人民可能面临的灾害,提醒群众提前做好人员和财产转移准备,落实好防大洪灾的各项准备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zd1}程度。

与此同时,全县上下严格问责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对于出现工作失职渎职、未坚守岗位、未落实工作措施,造成群众不必要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单位、乡镇和党员干部,实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去年6月,暴雨再度侵袭永兴,二级应急响应的“警笛”在全县拉响。然而,县主要领导深入全县25个乡镇暗访时,却意外发现城郊乡办公楼大门紧闭,办公室“黑灯瞎火”,无人值班。县委、县政府当即决定免去该乡党委书记、乡长职务并予以通报批评。

这些完备健全的责任制和灾害预警措施,成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忠诚“哨兵”。特别是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和隐患排查技术服务队等突击队,在各种灾害中犹如“神兵天降”,用汗水和心血为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灾前未雨绸缪,灾时科学应对,已成为永兴县自2006年以后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dj2}秘笈”。

在2007年500年不遇的“8·20”特大洪灾中,永兴县普降暴雨,其中鲤鱼塘镇降雨量达866.8毫米,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之大、降雨时间之长、各地险情之多、抢险难度之大、受灾面之广,历史未见,全省罕见。由于灾前准备充分,县委、县政府从容面对,{dy}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dy}时间赶赴重灾区,{dy}时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dy}时间配送救灾物资。在这场生死大救援中,全县共转移安置群众10.2万人,运送价值400多万元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取得了不跨一堤、一坝、一库,无一人死伤,无一人挨饿受冻的辉煌胜利,县委书记陈方敏也因此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山洪防御和抗旱救灾功臣”。

2008年,历史罕见的“冰灾”发生前,县委、县政府科学预判,提前启动了抗冰救灾应急预案,县五大家领导率领全体干部职工,在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永兴段破冰保畅通、维序保稳定的同时,设立固定救助站10个、流动救助站3个,连续10多天对滞留司乘人员进行24小时救助,发放价值300多万元的救助物资,确保了不因冰灾冻死饿死一人。

扎实的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该县民政局局长廖翔鲲被省政府评为“抗冰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一等功。

今年“6·20”洪灾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智斗洪魔,又一次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xx了“无一人冻饿,无一人伤亡”的庄严诺言。

洪水无情吞寒舍,春风有意展宏图。自2006年以来,永兴县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成效突出。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对因洪灾、冰灾倒房和严重损毁房的9493户(共34891间)进行援建援修,并同时启动了千名干部促重建活动,实行灾后重建“xxx”,尽快尽早让受灾群众住进了新居。

狠抓项目 民政花开“正当时”

“阳光民政”重在实干,贵在常抓。

近年来,永兴县委、县政府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队伍管理,爱民之心如涓涓细流,情暖便江。

民生项目建设是民生工作的“硬指标”。县委、县政府将民生项目建设当作城市“名片”来抓,近年来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民生项目190多个,增加就业岗位2万个、人员工资达2亿多元,民政基础身强体健。

满城“梳妆”,社会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村村通水泥路变为现实,全县群众在全市率先看上了数字电视,9万余群众告别饮水困难,农网改造使13180户群众家里灯泡更亮。新建和改造的25所学校、25所乡镇卫生院,以及50余所合格学校、5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永兴县民生改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上的引水工程、沿江风光带和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助推县城面容日新月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倾心而动,社会保障建设成绩斐然。近4年来,投资800余万元,并按时保质完成的14所乡镇敬老院和6所村级“五保之家”,顺利通过了省、市考核验收,综合考核名列全市{dy},成为700余名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zj0}乐园,前年七甲乡敬老院因此被评为“全省优秀敬老院”。投资600多万元、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拥有床位100个的县爱心护理院似世外桃源:伴山而步,瓜果飘香;小桥流水,鱼翔见底;花草苗木,庭院锦秀;休闲凉亭,沁人心脾。此情此景曾得到了省民政厅厅长余长明和省、市众多部门的表扬。

全力以赴,农村安居工程捷报频传。全县在先后建成的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安置房2700套、教师新村安居房1705套、廉租房700套,共安置困难居民近3万人的基础上,2008年,港澳特区政府资金援助的“农村安居工程”对永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标准激发高动力,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永兴人高质高效完成了总投资800万元、400户的建房任务,确保了所有建房户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入住。国家审计署港澳援助资金专项审计组{dy}站到永兴审计,走访了102户安居工程建房对象,给予高度评价。

大水不坠愚公志,豪情长驻百姓心。柏林镇虹桥村五保老人李高朵喜迁新居时,在宽敞透亮的大门口张贴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赤手建平房,谢亲援谢友援首谢港澳援”,下联是“老龄迁新居,颂天好颂地好先颂政府好”,横批是“安居乐业”。李老汉牢牢抓住前来贺喜的县领导的手,哽咽道:“搭帮党和政府,我没想过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硬实力”突飞猛进,“软实力”常抓不懈。永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永兴县城乡居民{zd1}生活保障工作制度》、《关于城乡{zd1}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研究处理工作方案》、《永兴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群众监督、动态管理、档案管理、救助资金管理,以及年审排查、举报奖励等工作,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在民政队伍建设上,该县民政局有自身的良方,“规范”、“忘我”、“霸蛮”成为该县民政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他们用17项有关勤政廉政、来客接待、考勤学习等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办事公开制”等5项效能工作制,以及“三牌”、“三铁”(胸牌、岗位牌、温馨提示牌,铁箱子、铁纪律、铁作风)等“局规民约”来规范自身行为。“亲情化、一站式”和“二声一心”的规范化服务,已成为永兴民政人爱岗敬业、共同遵守的诺言。

“忘我”,是流淌在永兴民政工作者血液里的坚定信仰。灾难面前,他们舍身忘死,始终奋战在{dy}线。2007年“8·20”特大洪灾来临之际,县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安危和灾区的困难,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奔赴重灾乡村查灾情、送物资。8月21日晚上,该局干部职工从救灾一线返回时,局机关院内已是一片汪洋,办公楼、家属楼一楼全部被淹没,100多位家属被困洪水之中。县委书记陈方敏闻讯亲自调集县抗洪抢险应急分队实施救援转移,直到凌晨3时,院内家属才全部脱离危险。

提起“霸蛮”,永兴民政局有说不完的故事。多年来,局长廖翔鲲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村组逐户走访,详细了解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已成为该县一道靓丽风景。有些户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他们就顶风冒雨,搭摩托车、搭拖拉机甚至徒步翻山越岭,确保不漏一户,“蛮”劲十足。截至今年6月底,他们共走访重点优抚对象4000多人次,解难解困400多人次,及时发放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款750多万元。

务实深入的民政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湘阴渡镇马家村村民马国和动情地说:“民政干部就是为人实在,工作深入,经常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我们非常欢迎,民政部门要多设五、六个就好了!”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像这样的故事在永兴县不胜枚举。永兴县“阳光民政”的成功经验,在全市得到大力推广,并代表郴州市接受了全省低保工作“检阅”,赢得了省、市、县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脚踏实地的业绩,在永兴民政事业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先进县”、“全省烈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市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先进县”、“全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抗冰救灾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在永兴这块热土上吐露芬芳。

2008年9月10日,国家民政部办公厅主任、《中国民政》主编王然特意到永兴县调研,高度赞扬该县“民心工程”、“阳光民政”抓得好、抓得实,群众满意,成效显著,值得推广。

2009年11月,省民政厅巡视员刘金生带队,到该县进行创建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检查验收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元宵节前夕,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还专程派人到该县就五保户免费住院xx的成功经验专题进行了调研,并在全省进行推广。

永兴风光好,“民政花”正浓。

本版照片由永兴县民政局提供



郑重声明:资讯 【责重如山——来自永兴县倾心打造“阳光民政”的报道_芷江写作网站怀化演出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