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研究概述_阜阳生态园_百度空间
    为进一步搞好风景区的保护和发展,丰富和展现风景区的文化内涵,科学规划、深度开发、有效整合西山品牌,把西山打造成为集湖光山色、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宗教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名山, 2006年区委、区政府委托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对西山区风景区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经过深入调研,在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了《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研究》课题。
    1、西山旅游接待情况。西山是西山风景区的主体,旅游景区主要由西山森林公园和位于后山的 猫猫箐两部分组成。如果不计2003年昆明旅游业受全国性非典疫情影响而出现普遍下滑的情况,西山森林公园每年接待购买门票的游客在80万人次左右,2004年接待的游客人数排在石林、世博园、民族村之后,位居第4位,门票收入排在石林、世博园、民族村、九乡之后,位居第5位。此外,西山每年还有300多万人次的市民前来进行登山、休闲活动。这部分游客不购买森林公园景点的门票。猫猫箐农家乐2000年3月正式开始,经营农家乐的农户最多时达73户,现只剩59户。每年接待到西山进行登山、休闲活动的游客约9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
    3、风景区旅游接待总体情况。综上所述,每年西山风景区接待的游客总数约为400万人次,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西山进行登山康体休闲游。“十五”期间,西山旅游发展出现一个转变,就是昆明市民进行登山、康体、休闲活动的人数增长很快,已表现出观光游览与康体休闲两驾马车共同拉动西山旅游发展的状况。康体休闲是未来西山旅游发展的潜力所在,对此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对西山旅游重新进行定位。总的看来,西山风景区的旅游业是全市接待游客较多、门票收入较高的旅游景区,在全市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2、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西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总体上由昆明市滇池{gjj}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风景区核心区域即一级保护区8.9平方公里的范围由市园林绿化局管理,同时管理这一区域内的龙门、三清阁、玉兰园等景点,这一区域内的聂耳墓由市文化局管理,华亭寺、太华寺由市佛教协会管理,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及其他区域包括其中的景点由西山区政府管,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体制。由于多部门管理,景区管理和发展工作难以形成推进景区发展的合力。目前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景区旅游发展,参与全市旅游二级创业的需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开发理念,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景区,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创新管理为支撑,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拓展和深化景区内旅游产品的内涵。重点建设以观光游览、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调整景区布局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形成山水园林风景、历史文化旅游与康体休闲度假并重的旅游格局,全面提升风景区旅游的竞争力。
    ——三大战略。即多元发展战略、整体开发战略和生态旅游战略。多元发展战略即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康体、宗教朝拜、文化探寻、民俗活动等多元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带动餐饮、运输、商贸、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整体开发战略,即对整个西山风景区包括森林公园、猫猫箐、高海公路沿线、草海等进行整体开发。生态旅游战略,即发挥西山风景区的森林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中、远期(2011-2020年)为快速发展期。以“一核二带三环四大精品”为依托,构建旅游区域发展框架;以“一山一湖”为重点,提升文化品位,实现旅游收入、旅游区域、旅游方式的转变,达到“生态宜居、毓秀宜游”的城市化发展目标。旅游区域从核心区向“二带”扩散,旅游方式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康体休闲娱乐发展。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其中,核心区年游客量基本维持200万左右人次,以保证环境、资源、设施及安全等方面的承受力,主要提高旅游收入,年旅游收入提高到8500万元;着重增加“二带”的游客和旅游收入。
    线路为高峣——下华哨——马鞍山——聂耳墓——高峣,另加聂耳墓——龙门支线与龙门相连,全长19.9公里。环线贯穿西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即西山森林公园、后山猫猫箐民俗旅游带,主要为游客提供核心区观光旅游、登山康体休闲、后山猫猫箐民俗生态旅游。此环线将提高核心区的旅游承载力;同时,带动后山猫猫箐民俗旅游发展。环线北面可连通将来建成的主城北绕城线,与团结镇旅游景区连接,可推进西山风景区与团结镇的豹子箐、滑草场、桂皇阁、棋盘山、卧云山旅游联动发展。
    线路为高峣——下华哨——安宁太平——安宁化工厂——安宁册峨——黑荞母——西华——高峣,全长42.6公里。此环线贯穿湖滨绿色生态旅游带,促进高海公路绿色长廊片区和草海湿地片区的乡村生态旅游、观音山庙会、休闲度假、亲水旅游的开发。环线的南面通过高海高速公路到达海口,可推动西山风景区与白渔口休闲度假旅游、海口工业旅游联动发展。
    (1)山水风光。重点开发草海湿地和高海公路水岸形成的水体风光带,设计开发旅游线路。在环湖绿色长廊环线连接下,进一步对草海至白渔口的线路进行改造升级,以草海为起点,沿高海公路,以乘船观赏为主,沿湖观赏水陆景区景点,形成草海——高峣码头——大七十郎——观音山——白渔口的环湖绿色长廊景观游线路。
从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需要出发,应改变西山风景区目前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的状态,划归一个部门管理。鉴于西山风景区位于西山区行政区内,市级行政中心即将迁往呈贡的实际情况,可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西山风景区划归西山区政府管理。由西山区政府设立昆明西山风景区管理局,作为西山区政府的派出机构,级别为副县级,在昆明市滇池{gjj}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下,行使对西山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的职能。将西山风景区划归西山区政府管理,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和发展。首先,西山风景区的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应该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西山风景区的范围涉及整个碧鸡镇,风景区的发展是有关辖区内3万人口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将西山风景区划归西山区政府管理,由西山区政府将风景区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通过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风景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当地居民能够有序地围绕风景区搞旅游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其次,西山区作为区一级政府其城市管理职能权限在扩大,管理风景区的综合能力在增强。由西山区政府直接管理西山风景区,可强化政府的管理力度,更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和利用。
    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在昆明市滇池{gjj}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内,严格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要求制定。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规划要对西山风景区的地貌、观光、文化、宗教、节庆、康体、农家乐等旅游资源进行重新评价;确定“睡美人”轮廓保护和一、二、三级保护区范围;明确西山风景区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和滇池保护区在旅游、康体休闲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功能结构及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并对功能布局进行有效的整合,提升层次品位;结合旅游观光和康体休闲,提出合理及有创意的交通组织和旅游线路布局;对滇池岸边的建设提出合理性要求;研究保护与开发、景区居民的出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最终形成科学、合理、保护开发方案和管理模式。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根据西山核心景区和高海公路沿线、猫猫箐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详细规划,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布局与规模,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将西山山麓的碧鸡村镇按照充分体现西山区民风民俗的要求进行改造。利用村镇依山傍水,地处西山、草海、观音山三地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村镇内的升庵祠、徐霞客纪念馆、普贤寺、茶马古驿道等旅游景点的条件,在镇上集中发展与旅游有关和配套的产业,吸引到西山、草海和观音山游客前来品尝风味餐饮、休闲、娱乐和购物,把到草海休闲、赶观音山庙会和到西山游览的活动进一步延长。加强对碧鸡镇内的升庵祠、徐霞客纪念馆、普贤寺、茶马古驿道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恢复茶马古驿道的历史风貌,围绕古道建设旅游商业街区,汇集云南风味餐饮、茶室、土特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对猫猫箐农家乐进行规划改造,提高接待质量,吸引各个层次的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品尝生态食品和休闲、娱乐。恢复建设西山原有的一些古建筑,如梁王避暑台等,丰富游览内容和景区的文化内涵。
统筹安排核心景区通行设施。一是统筹安排进入车辆。前山应保护好原有景观的完整性,突出森林公园特色,避免造成新的植被破坏。后山可开发面积较大,可在下华哨和小石林附近建设两个占地面积均为15亩,容纳300—400辆车的停车场。允许旅游车上到华亭寺、太华寺等旅游景点。二是坚持 “以人为本”,修建入山步道,在后山迂回公路扩建时,可在公路外林间沿公路建2米宽的整齐石块人行步道,实行人车分流,既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又有利于沿线景观的设置。完善山上通信、电力、供水、污水排放、垃圾收集等设施建设,方便游客需要,保持山上的清洁卫生。解决好猫猫箐的农电改造、供水和接通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满足农家乐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努力争取省上、市上的支持和安宁市的配合,力争“十二五”实施中环线和大环线的建设。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风景区旅游经营机制。由风景区管理局组建西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公司,在风景区国家所有、政府监管、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公司接受风景区管理局的委托,实施对风景区旅游的特许经营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核心景区的交通及外部的服务、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设施项目,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维护保养、绿化、环境卫生、保安等具有物业管理性质的服务项目;并通过对核心景区外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向社会进行融资,建立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的股权分配制度。
    加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环境质量。严格保护西山的山形地貌特征,不得在西山进行开山采土采石等活动,道路建设应尽量避免劈山。严格保护“睡美人”山体景观及轮廓线不被破坏。严格保护古树古木乃至整个风景区保护区范围内的森林植被。必须很好地保护、修缮庙宇、文物景点。重视景区内的环境卫生,防止无序开发、破坏性建设。严格控制与自然人文景观不相干的设施。同时,要科学论证,选择树种,让西山绿化富有自己的地域特色。
    要有组织地、广泛地运用先进的媒体手段,加大对西山风景区的宣传。在省、市、区的公众信息服务网、旅游网上开辟西山专栏。在昆明发行量较大的文化生活报刊上,加强对西山的宣传。编辑发行介绍西山、有关西山民间传说的图书。印制出版有关西山的自然风光、民间活动的音像材料。开发以西山和西山景点、民间传说为品牌的工艺品和旅游商品。在昆明交通干道、商业中心建立{yj}性的宣传广告,通过宣传促销,再创西山品牌,在游客中树立西山风景区特色旅游的新形象。


郑重声明:资讯 【西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研究概述_阜阳生态园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