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名单及事迹(下)

    

    (二)印刷专业候选人(16人)


  109.万捷(当选)
  万捷(1962— )  北京人,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984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1993年创办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多年来,万捷致力于现代印刷模式的探索,独创了将传统印刷业与现代IT技术及文化艺术结合的雅昌模式;他率领雅昌,在时间紧、难度高、工艺复杂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书》,《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报告书》,还成功印制了世界{zd0}的书之一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编年史巨著《曼联》,并连续荣获国际印刷大奖近200项,以《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书集》、《西夏文物》、《中国文化遗产-贵州省》、《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单》四度摘取六项印刷界“奥斯卡奖”班尼金奖,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前瞻性的成长样板,被15万在校MBA学生评为2004年度“最受MBA尊敬的xx创新企业家”,还荣获中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被评为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10.万启盈(当选)
  万启盈(1920— )  河北丰润人,原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1933年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职业班学习。抗战初期赴延安,入中央印刷厂工作,抗战胜利后任厂长。1949年春起,先后任北平军管会和南京军管会新闻出版处副处长,负责两地印刷业的接管工作。随后赴上海,先后担任华东出版委员会厂务部主任、新华印刷厂华东区管理处经理兼上海新华印刷厂厂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在此期间,他于1952年主持创办了上海印刷学校并兼任校长。在受冲击下放到上海印刷研究所工作期间,他摸索{dy}代照相排字机的排版工艺,开拓了照排书刊胶印印书的新路子。他参加了手选字式铸排机的设计、自动铸排机的研制和第二代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照排机的设计工作。80年代,他被推举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1985年后,致力于编写专业书籍和整理印刷史料,是《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印刷学科的主编、《中国出版词典》编委、《印刷科技实用手册》副主编、《中国印刷近代史》副主编。199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
  111.王选
  王选(1937—2006)  江苏无锡人,曾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留校任教。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中国{dy}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王选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获首届毕昇奖,2001年获国家{zg}科学技术奖。他是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12.叶华明 (当选)
  叶华明(1934— )  广东惠阳人。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1983年任深圳市科委主任兼深圳市先科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被誉为中国“光盘{dy}人”,中国{dy}家激光视唱公司先科激光电视有限总公司和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的筹建者。1988年引进了我国{dy}条光盘生产线,开创了中国激光视听事业的先河。领导公司创下了“中国{dy}张CD激光唱盘”、“中国{dy}张LD激光唱盘”、“中国{dy}张大容量数字光盘,CD-ROM”、“中国{dy}张CD-R光盘”、“中国{dy}代VCD视盘和VCD放送机”、“中国{dy}台DVD放送样机和{dy}张DVD盘片”,使我国成为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的第四个完整生产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的国家,为我国影碟机硬件发展奠定了基础。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曾任深圳市{dy}届、第二届政协副主席。
  113.任玉成 (当选)
  任玉成(1946— )  河北吴桥人,原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任北京京华印刷总厂副厂长、厂长期间,他率先走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企业利税年递增20%,进入全国同行业500家大企业行列,获全国“六五”期间科技进步奖,本人荣获“森泽信夫印刷奖”二等奖及“首都劳动奖章”。他在任印刷集团总经理期间,组织编写印刷行业IS9000标准手册,为北京地区印刷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供了条件。他组织制定了《北京印刷主要经济指标》,主持了北京市印刷工价的三次修订。他坚持印刷协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编辑了《北京印刷信息》,开设了印刷网站,长年组织印刷新技术研讨和跨省市信息交流。为发展北京印刷业,他提出打破厂际界限,重点发展书刊、包装、安全印务三大板块,重点把印刷包装做实、做大做强。2005年荣获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现为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
  114.刘森民 (当选)
  刘森民(1931— )  陕西绥德人。中国唱片总公司原总经理。1957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1985年调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建立了全国{dy}条自动化立体声盒带生产线喝激光唱片流水线。引进了世界{zxj}的数码录音和电脑控制的设备,在国内{dy}家获得国际杜比标准及商标使用权,在广州、上海新建了两座业务大楼,几年间,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建立贸易往来的港台企业达到40多家,欧美企业有50多家,从1987年到1991年,每年为国家创外汇30余万元。同时,在其担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期间,公司固定资产扩大了6026万元,创利15000万元,人均创利18000元,上缴各种税款11000万元,1992年被国际唱片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中国大陆参加该协会的{dy}位会员。1989年,刘森民主持开设“金唱片奖”,制定评选规则和实施方案。他领导创意并撰稿编辑的作品主要有《中国音乐大全》、《中国戏曲大全》、《中国曲艺大全》等。他的代表作品有《彝族舞曲》、《故乡随想曲》、《龙女听琴》、《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重上井冈山》等。
  115.朱谈林 (当选)
  朱谈林(1931— )  上海人,原北人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长。1980年底,被任命为北京人民机器厂厂长。1982年国家经委提出印刷技术改造的方针任务,他迅速对北人机器厂的生产作出调整,果断决定停止铅印机生产,集中全部力量投入胶印机生产。当时这一决定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当时北人生产的凸版单面印刷机刚刚获得国家银制奖章,而且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但正是朱谈林的这一决定,成为中国印刷设备发展历史上一次历史性转折,给印刷业摆脱“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他还非常注重产品质量,他决策北人生产的机器按照国际ISO标准设计和制造。1989年,他亲自组织了三次重大改进,使对开4色胶印机很快达到国际先进质量水平。在他的领导下,北京人民机器厂快速发展,1991年,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机械制造业第六位,在全国印刷机械制造业中头一家被列为“国家一级企业”,他本人也荣获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得全国印刷行业{zg}荣誉——毕昇奖。
  116.张秀民
  张秀民(1908—2006)  浙江省嵊县人,原任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组组长。厦门大学文学院国学系毕业后,进入国立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参与编写了《馆藏普通线装书目》,主编了《馆藏中国边疆书目》、《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立志写出一部中国人自己的中国印刷史。为此,翻阅了北平图书馆藏全部宋版书355种、《永乐大典》残本200余册,又涉猎了数千种地方志、诗文集、笔记、杂书,及日文、西文印刷版本书,写出相关笔记70本。1958年完成《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历经半个世纪,64万字的《中国印刷史》终于付梓。此书初校样在1987年10月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评为首届毕昇奖,正式出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科技图书优秀荣誉奖、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张秀民其他印刷史方面的著作尚有《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活字印刷史话》等。其先后被聘为全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印刷近代史》编委会顾问。1987年荣获首届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
  117.沈海祥
  沈海祥(1945— )  浙江宁波人,曾任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社长。197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参与创建了我国{dy}个照排中心。为推进激光照排系统,开发新型PS版,进行科研体制改革,在推广彩色桌面出版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对1979年引进激光照排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完善倾注了心血,该系统照排出我国{dy}本正式出版物。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七五”规划建立的北京激光照排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期间,参与引进系统的改造和创新工作,主持研制的“科印”电子出版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八五”规划建立的计算机字体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国际上{zd0}规模且符合国际标准的轮廓线计算机汉字字库开发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一等奖;任国家印刷技术装备“九五”规划开发新型PS版生产线的项目负责人期间,主持研制的首条工业化大型卷筒铝板连续式PS版生产线,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生产的PS版销售收入,从1996年至今近3亿元,创利近3000万元。在他带领下,中国印研所至今共获{gjj}和部级科技进步奖103项。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人均创利3万余元。
  118.陈堃銶
  陈堃銶(1936— )  女,上海市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故xx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院士的夫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1975年起承担了国产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华光系统和方正系统)大型软件的全部设计并负责实现。同时她还设计完善了排版软件统一的输出语言——北大页面描述语言BDPDL,它是远程传版新技术的基础。90年代中期起,她主要从事软件项目的新设课题和组织协调工作,以及博士、硕士生的培养。针对国际电子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并实现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的中文化及其实用系统,指导学生研制的“建立开发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的图书馆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陈堃銶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曾荣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毕昇奖、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119.周建潮
  周建潮(1955— )  江苏铜山县人。现任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他1984年开始唱片发行工作,从事音像出版工作26年,从业务员做起,历经发行、编辑出版、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各个环节,直至中唱总公司总经理岗位.。他熟悉业务,精于管理,在音像出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坚持精编精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努力打造艺术精品,作为主策划之一的《红太阳》专辑创下了中国唱片销量的奇迹,参与策划的《20世纪华人歌坛明星百集》获得了国家音像制品奖;他把握市场脉搏,追求两个效益,取得突出的经营业绩,2001年销售收入达1.0375亿元,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优秀出版单位;他勇于创新,在改革中寻求突破与发展,2008年在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唱制定了重组方案,确定了以音乐为内容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音乐文化骨干企业的战略目标;他善于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在他的支持下,1987年上海公司开发成功销售管理软件,在全行业最早运用计算机进行销售管理。他曾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誉。
  120.武文祥 (当选)
  武文祥(1934— )  山西介休人,原任中国印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统计系毕业。1958年到1992年在中国印刷器材(物资)公司任科长、副经理,参与制定了部管印刷机械等的计划申请与分配管理办法,规划和发展印机、器材定点生产,初步形成了国产生产供应体系。在担任中国印刷公司领导期间,积极推动印刷技术进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几十次技术交流,建议并主持召开了全国{dy}次胶印印书经验交流会,提出平、精、骑联动线的技术发展方向,组织完成了中国印刷公司系统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技术改造,组织彩印厂与北大方正成功开发了DTPxx彩印印品工艺,主持开发了宣纸胶印国画复制技术。成功主持了五届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主持了世界{zd0}的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集资、工程建设、征集展品以及布展的全过程。199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
  121.范慕韩
  范慕韩(1917—1996)  山西省繁峙县人,原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组长。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随后在边区从事经济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国家计委担任领导职务。1982年受命组织国家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为印刷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组织起草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我国印刷技术装备“六五”、“七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照排、电分、胶印、装订联动为80年代我国印刷工业技术进步的目标。他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将当时还不成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80年代我国印刷技术进步的突破口,予以大力支持,使得国产激光照排系统迅速成型和大范围推广应用。在此期间,他还对人民机器厂等我国印机制造企业和上海凹凸彩印厂等印刷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对王选等为我国印刷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关心爱护;一再呼吁并积极推进印刷博物馆的建设,并被推举为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  
  122.郑德琛 (当选)
  郑德琛(1921—1992)  江苏溧水人,原任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5年公费赴美,在纽约、华盛顿等地印刷厂进修、实习。1946年回国后,在上海华夏图书出版公司印刷厂彩印部任工程师。1949年11月调入北京新华印刷厂,1952年研究铅版镀铁工艺获得成功。1960年任文化部文化学院印刷系副主任,负责该系的组建工作。1961年印刷系并入工艺美术学院后,担任系主任,为我国培养出{dy}代印刷行业的大学毕业生。1981年担任印刷学院副院长后,多次出国考察,编写文章介绍印刷及印刷教育状况。坚持修订教材,编写了《印刷概论》、《晒版工艺学》、《电镀原理》等5本讲义。他先后担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中国印刷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印刷》杂志主编。1989年荣获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
  123.柳溥庆
  柳溥庆(1900—1974)  江苏武进人,原任中共人民银行总工程师兼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1920年任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影印部副部长。1924年经xxx介绍赴法勤工俭学,先后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巴黎印刷学院。1927年奉调至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应聘在苏联《消息报》、《工人日报》印刷厂和莫斯科中央美术制版厂任技师。1932年发明“红墨水”修版法。1933年在上海与友人发起成立中国印刷学会,创办《中国印刷》杂志,建立华东美术照相制版印刷传习所。1935年发明汉字手动照相排字机。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秘密印制苏北解放区通用钞票,并在苏北筹建印钞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工程师兼印刷技术研究所所长。1953年在民主德国发明“凹版印钞多色接纹逆转擦版法”,提高了印钞质量。著作有《近代平版印刷术之理论与实践》、《照相凹版术》、《蛋白版的原理和方法》,译著有《欧美印刷名著摘要》等。
  124.夏天俊
  夏天俊(1928— )  山东益都人,原任《经济日报》印刷厂厂长。1980年调入《中国财贸报》(现《经济日报》)经理部任副经理,后任印刷厂厂长,主持报社的技术改造工作。他是现代新闻出版技术应用的探索者。1985年上半年,《经济日报》成为照排技术应用试验的平台,他主持了《经济日报》的试验工作,购买机器,建设机房,招收和培训操作员,组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当系统问题太多,欲停止试验时,是他的坚持使报社领导改变了主意。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华光计算机排版系统最终通过国家经委主持的验收。《经济日报》从1988年7月起全部采用照排技术,并因此在1991年获得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等奖。在采用照排技术的同时,他又用感光树脂版作为由铅印向胶印的过渡方法,解决了照排后凸印机已无法使用而国内又不能生产大型胶印机的难题。他还组织试验用计算机扫描新闻照片、刊头及广告的技术,合作开发了新闻资料检索系统、卫星传版系统……2007年荣获我国印刷界{zg}奖——毕昇奖的印刷技术成就奖。
 
    (三)发行专业候选人(26人)
  125.马世超
  马世超(1940— )  吉林桦甸市人,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桦甸市有限责任公司原执行董事兼经理。他工作在农村图书发行战线,是农村图书发行的一面旗帜。80年代他做通了全县17个乡镇供销社及矿山、林场文化站的工作,与新华书店合作,建成了遍地开花的新华书店“发行连销店”,在国内最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农村图书连销发行之路,成为国内农村图书发行的一种成功模式。为打破县级新华书店旧的经营模式,摆脱对教材发行的依赖,其带领桦甸新华书店人大胆转变观念,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县级新华书店打破地域的封闭、垄断,走出家乡山区走进全国大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改革、搞活、发展、壮大。他南拓北联,与全国其他地区县级书店共谋振兴大计,组建了“新华书店南北联合活动中心”的发行联合体,成为我国目前农村图书发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网络。他获得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26.王庆(当选)
  王庆(1954—2006)  山西万荣县人。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3月份进入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团结和带领新华发行集团全体员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立了“文轩”和“时代新华”两个连锁品牌,组建了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完善了专业化、一体化出版营销体系,大力拓展集团业务,积极发展多元化产业,纵向延伸了产业链,积极推动了企业上市,初步建起了现代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基本构架。在他的领导下,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成为全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探索者,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他先后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四川省文化经营管理“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2006年8月27日在返回成都途中在成南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127.王璟 (当选)
  王璟(1915—2008)  山东黄县人,原名王春景,新华书店总店原总经理。1938年入胶东公学社会科学习,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投身革命的出版发行事业。建国后担任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总经理,是东北的发行事业奠基人。1958年他到新华书店总店主持日常工作不久即着手抓全国新华书店的基本业务建设,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规章制度,使全国的图书发行工作有章可循。1963年制定了《新华书店邮购试行简章》,使大城市书店书刊邮购服务业务开展起来。同年,总店制定的《新华书店县店工作条例》,对推动基层书店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为恢复和整顿全国新华书店工作,他为筹备全国图书发行工作座谈会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全国新华书店进行全面整顿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在全国书店系统实行了“利润留成”制度,从而使书店系统进入了正常的良性经营阶段。
  128.王久安(当选)
  王久安(1929— )  浙江绍兴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发行处处长。他是我国出版业从萧条萎缩到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人。图书发行界的许多创新发端性工作是由他发起的,总结起来五个{dy}:开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先河,对突破当年的图书发行瓶颈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成立出版社发行联合体。图书出版界各种各样的联合体大大小小有几十个,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极大地作用;xx了图书批销中心这一创新性的图书销售模式;发起创办图书订货会。今天,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已成为全国规模{zd0}、效果{zh0}的图书订货会,成为中国出版界的三大盛会之一;协助创建大型图书批发市场。虽说他搞了一辈子的图书发行,他也编过书,在出版发行业界颇受欢迎的书——《全国千家出版发行单位名录》就出自王久安之手。2001年被授予中国出版界{zg}荣誉奖——中国韬奋出版奖。
  129.王世钧
  王世钧(1948— )  女,山东蓬莱人,云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1988年她担任云南省新华书店总经理后,选准改革突破口,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书店职工的积极性,书店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到1994年销售(含调拨)达到了2.66亿。为了找到一条搞活国有文化企业的路子,云南省新华书店在全国首推“工者有其股”的改革措施,全店设立职工持股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这一科学而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云南省新华书店“工者有其股”的产权关系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使企业充满了新的活力。1999年云南省新华书店改制为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云南省新华书店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引进外资创办文化企业,同时针对东南亚各国华人对中国图书的热爱,他们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2001年获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30.卢鸣谷
  卢鸣谷(1917—1994)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冶金工业出版社原社长。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练习生,《大晚报》特约编辑。1939年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抗战报》主编,《东北日报》记者,东北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新华书店经理、上海市图书出版同业公会主席,《北京日报》副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dy}届常务理事,鞍山钢铁学院副院长,冶金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总所所长,冶金工业出版社社长。编有《红色的五月》、《世界各国的共产党》、《真理究竟在哪里》等书;负责组织编辑有《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选集》丛书。他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dy}、二届理事和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
  131.史育才
  史育才(1914—1998)  直隶(今河北)阜城人,新华书店总店原副经理。早在1939年就在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负责发行工作,在抗战的严酷环境下组织民办公助的“文化合作社”发行网,坚持图书发行工作。1978年在他的努力下,全国科学大会把印刷技术列为国家第76项重点科研项目,这对于印刷界来说是{swql}的。他还先后三次主次召开了全国印刷科研会议,对整个印刷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解决我国印刷专业书籍出版落后的问题,1978年他组建了印刷图书编辑室,编辑的图书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正式组建了印刷工业出版社。在任新华书店总店副经理期间,将期刊发行工作交邮电部承担,实现了报刊邮发合一的发行体制。作为国家出版局的党组成员,他兼管全国印刷科技工作,两次主持制定全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规划,并组建全国印刷工业科技信息网,协助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筹建中国印刷工作者协会,关心并支持出版了我国{dy}本《中国印刷年鉴》。
  132.任志鸿 (当选)
  任志鸿(1965— )  山东人。现任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注重业务模式创新,在全国xx了由民营代理、新华书店、直营渠道(“学习顾问”直接进校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组成的立体化文教图书服务网络;在渠道构建、渠道管理和物流配送、渠道信息化、渠道服务等方面屡屡创新,建立起了民营书业{dy}支规模直营队伍、{dy}家系统的构建民营代理分销渠道;2008年,顺应教辅销售规律,实施品类经营,他又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和调整,成立零售事业部和征订事业部,迎合了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之路的战略意图。他重视产品的研发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dy}位,成功打造了《优化设计》、《优化训练》、《学习高手》、《优秀教案》、《导学大课堂》、《智慧背囊》等一系列文教图书品牌。自1995年至今,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家子公司,5000余名合作教育专家的大型民营书业企业。他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会长,曾荣获中国民主建国会全国优秀会员称号、多次被评为“书业年度风云人物”。
  133.刘强 (当选)
  刘强(1958— ) 山东宁津人,回族。山东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1990年,他担任德州地区新华书店经理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发行体制改革,率先以地区新华书店为龙头,组合众多小企业,成立了全国市地级{dy}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图书、音像批发零售和科工贸于一体的出版发行集团总公司;创办了xxxx鲁北图书批销中心,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的新路子;他提出的“实现集约式经营、集团化发展;建立批销中心,实行大批发、小零售;科学管理,依法治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等经验和做法被新闻出版总署总结为“德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在执掌山东省新华书店后,大力实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多元发展、人才建设等五大战略,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了全省新华发行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08年销售额达到68.48亿,规模和综合实力长期稳居全国新华书店第2位。他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韬奋出版奖,被评为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134.张佩清 (当选)
  张佩清(1949— ) 女,江苏扬州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75年进入南京市新华书店,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地方书市——南京书市。零售店办书市,她成了{dy}个“吃螃蟹”的人。1992年在担任江苏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期间,她果断提出了“定位市场,强化功能,服务两头(出版社和销售店),扩大销售”的战略,积极转变省店机制,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导下,1999年组建了全国{dy}家省级发行集团——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带领江苏新华走上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她突破地域束缚,xx了跨省重组模式。2008年5月9日,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标志着xxxx通过跨地区战略重组组建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正式诞生。在探索改革的实践中,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业内报刊上发表了十余篇探索改革发展的文章,主要有《发行集团发展战略构想》、《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提高市场竞争率的实践与探索》等。她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出版工作者、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35.张叔言 (当选)
  张叔言(1949— )  湖南宁乡人。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总经理。1989年,他用300多万元建起了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大楼,开展多种经营,以文养书,以展拉近与出版社的距离,解决了外图生存问题,逐渐奠定了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在福建书业界的龙头地位。他审时度势,善于整合与利用国家、福建、厦门的对台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对台图书进出口业务,用有限的资源,打造了中国大陆对台图书{zd0}进出口额的企业,铸就了对台图书交流的金字招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对台业务和交流的一系列突破。他用了二十年,使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业界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全国乃至两岸三地出版发行界的知名品牌企业,固定资产由300多万人民币增加到现在的4.5亿人民币,净资产3.5亿人民币。他二十年如一日辛勤地劳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因此而获得第十届韬奋出版奖。
  136.李国庆
  李国庆(1964— )  北京人。北京科文当当网联合总裁,他从1987年至今涉身出版,引进400多部西方经营管理、医学健康、少儿等优秀作品,其中《全美工商管理教材》系列,《你我他》丛书影响甚大。从1995-1997在美国英国等大出版社游说,成功说服20余家(占美英出版70%)中文版直接授权大陆,而不经过台湾代理。1999年11月他与妻子俞渝共同创办当当网上书店,至2007年已成为一般书销售第三,直逼江苏省店,而xx书已成全国{dy},每年上千万读者光顾。十年来,当当网先后3次获得数家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如今已成长为拥有4000万注册用户、近百万种商品的中国{zd0}的网上书店。他个人先后被授予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他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137.汪轶千
  汪轶千(1930— )  江苏太仓人,新华书店总店原总经理。1953年由国家派往苏联莫斯科普列哈诺夫国民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图书贸易专业学习。1977年担任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参与了全店工作的领导。三十多年来他助推了新华书店的改革,对新中国图书发行事业颇有建树:介绍了许多国外书业情况和经营管理经验。1959年通过《图书发行》报陆续发表文章,系统介绍苏联书店的职工教育、计划工作、门市服务、邮购书店、外文书店、书亭、农村发行、宣传推广以及课本发行等经验;培养图书发行业务骨干。留学归来,先后在文化部图书发行干部学校和文化学院任教,为全国新华书店培养业务骨干,在他的撮合下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立了我国{dy}个图书发行专业;他还推动门市部开架售书;提倡大城市书店办专业门市部;推行存书分年核价办法。存书分年核价,改善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有力推动了图书发行改革。
  138.汪顺安
  汪顺安(1941— )  广东揭西人,原任深圳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总经理。他是我国图书发行创造“深圳速度”的带头人,他到深圳新华书店后,抓住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良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独具一格提出并实践了他的发展思路——以网点建设为龙头,积极开拓多种经营,以副养主促进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迎接市场挑战他打出了网点立店和人才旺店的两张“{wp}”。从1986年开始先后投资3.2亿元用于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和改善购书环境,使深圳读者的购书条件大大改善,较好地解决了深圳读者的“买书难”问题。为给书店带来突破性的发展,1996年初开发出了“图书营销信息管理BIMS系统”,并且在全店的图书门市部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把图书发行业改革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成功实现新华书店经营划时代的革命——计算机管理和连锁经营体制。作为特区图书发行事业的开拓者,1997年他荣获第五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39.肖志鸿 (当选)
  肖志鸿(1954— )  湖南长沙人。湖南天宇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准确把握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提出了“诚信,责任,分享,多赢。”的经营理念和“责任重于泰山,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将企业定位为"服务社会、服务教育",以教辅读物为突破口,打造以教辅读物为主营品种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2003年他大胆创新,独创了“教育科研部门?天宇公司?新华书店”的经营模式,使公司的发展步入一条高速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喜人成绩。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他不忘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多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在湖南怀化、衡阳、郴州、益阳及贵州省天柱等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以及灾区捐助教育基金数百万元,他每年都会积极参加他的家乡长沙县的“爱心助学”、“爱心助医”活动,捐助上百万。获得过中国出版政府奖、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奖项。
  140.邵公文 (当选)
  邵公文(1913—1998)  江苏苏州人,中国国际书店(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总经理。1931年在邹韬奋主办的《上海生活周刊》工作,1937年赴延安参加筹建光华书店。1946年在大连筹设光华书店,建立光大印刷厂,出版了《资本论》、《鲁迅全集》等书。1948年在哈尔滨主持东北光华书店工作。1949年起历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协理、总经理,中国图书发行公司总经理。1953年调任中国国际书店(现为中国国际贸易总公司)总经理。1977年起任外文出版发行事业管理局负责人,后任该局顾问。他是国家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dy}届理事,第二届顾问。
  141.陈为江 (当选)
  陈为江(1934— )  浙江鄞县人。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1984进入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上任后不久就给财政部写报告,请求取消对中图的外汇限额,改为按需供给。为疏通渠道,加快图书资料传递周期,他立即着手组建国内外分支机构网络,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实现集团化管理。上任后第二年,就申请将中图公司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图就在美、英、德、日、俄建立了五个分公司,在国内建立了上海、西安、广州、深圳、大连五个分支机构,在44个主要城市建立了直接送货网络。与刚上任时相比,中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公司销售增长了7倍,利润增长9倍多,从1984年1700万元到1998年增至1.7亿元;在出版领域,1986年经批准成立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他主张整合国内分散办小型书展的资源,在我国举办大型国际图书博览会,经国务院批准从1986年起由中图公司主办每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BIBF的创办者。
  142.陈定方
  陈定方(1963— )  女,四川成都人。广东学而优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大学讲师、出版社编辑。1996年辞职创办学而优书店。在学而优,读者不仅能看到品种繁多的人文学术图书,还能参加文化沙龙、学术讨论、画展和学者聚会。在她的带领下,“学而优”的人文影响遍布岭南并覆盖港、澳、台,学而优书店成为了中国民营书业中颇具人文氛围、值得称颂的典范书店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陈定方创办的“学而优”,已经从最初单一的图书批发,发展成为拥有10家零售店、3家批发店的公司,形成了一个集批发与零售为一体的连锁型企业,是广州规模{zd0}的{zj1}影响力的民营文化学术书店。由于其对社会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陈定方女士获得中国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颁发的“首届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也被推选为2005年“中国书业年度风云人物”。
  143.陈锦涛 (当选)
  陈锦涛(1949— )  浙江温州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兼海天出版社社长。他是先进书业经营模式的倡导者,在其30年的从业经历中,多次提出崭新的书业经营理念,并带领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也是连锁经营核心技术的探索者,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在同行业内是较早实施连锁经营体制的,自1996年连锁经营实行到2004年,深圳发行集团的销售额年增长速度为23%,利润总额年增长速度为113%,净资产年增长速度为18%,五年再造了三个深圳市店。他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探索,先后在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城市商圈与图书零售业态变革》、《我们的目标—让传统书业走进网络时代》、《连锁经营五项核心技术初探》等文章,对图书发行事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为中国的图书发行事业贡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获得过第十届韬奋出版奖、是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劳动模范。
  144.周卫滨 (当选)
  周卫滨(1957— )  河南郑州人。河南省新华书店总经理。就任总经理以来,他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主题,实现了全省书店出版物发行总量和效益的全面突破,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5.14亿元,创造河南省新华书店历史新高。在新华书店系统首建读者俱乐部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新华书店第三种业务形态。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成读者俱乐部分部620个,有效会员总数近200万人。率先在全国启动“新农村书屋”建设工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省“新农村书屋”网点建设数量达到953个,受惠群众达到200多万人。他首次创建了门市标准化管理体系,启动星级门市、星级营业员“双星”创建活动。目前全省星级门市达到100多家,星级营业员达到近千名。组织带领省新华书店开展并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经营管理,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率先通过认证的书店之一。另外他还组建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公司,实现新华书店在出版物发行和影视制作两个行业的跨领域发展。2007年被评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劳动模范。
  145.周立伟 (当选)
  周立伟(1948— )  上海人,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5年他提出省级店改革,扩大服务功能,服务出版社、服务基层店,以计算机网络管理为中心,大刀阔斧地改革业务操作、储运发货和财务结算作业流程,变单纯追求利润率为追求市场占有率。他在第八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首先举起“社店联合征订”的旗帜,突破了省级店不能参加北京订货会的禁区,在联合中实现了出版社、省店、销货店优势互补。在总体推进浙江出版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使浙江省店迅速走出“一无产品,二无市场"的困境。他运用系统工程的“结构同构”原理设计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工程模型,即“九五”期间实施的“引渠、筑地、建网”工程,打造浙江省店和各个基层书店品种规模经营的能力,使省店和基层书店在品种规模经营能力显著增强。20世纪末,他提出新华书店应该走集约化后市场化的道路,经营目标向集约化、集团化靠拢,1999年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46.郑士德 (当选)
  郑士德(1928— )  黑龙江省宁安县人,新华书店总店原副总经理。1954年到新华书店总店工作,他是我国发行学教材的奠基者。为培训图书发行队伍,他编写培训教材《农村发行》,亲自起草了{dy}章,同编写组一起编写其他各章。该书出版后,在全国新华书店掀起了培训农村发行员的热潮,共发行5.6万册。从1979年起,他就着手进行图书发行史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花了10多年时间精心编撰了长达70万字的《中国图书发行史》。八十年代,为解决高校图书发行专业教材问题,他主编了《图书发行学概论》,这是我国{dy}本图书发行学专著。到1999年5月,已出版中专教材《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图书进销学基础知识》等16种;高等教材《图书发行管理学》、《图书进销学》等12种。1990年受署领导委托筹建了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倡议发协开展的评选全国优秀畅销书(即评优导销)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创举。他在图书发行学教材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荣获第六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47.姚佩文 (当选)
  姚佩文(1932— )  女,四川人。什邡市新华书店原经理。1973年6月,她调任什邡新华书店任经理,到任后亲自深入一线,了解书店的实际情况。为打开工作局面,她开始了整顿业务秩序,很快书店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什邡是个农业县,农村发行是县店工作的重点,为了使农村发行步入正轨,她找到县供销社主任,召开全县基层供销社主任会议,把农村图书发行列入供销社的工作重点,恢复了店社合作关系,农村发行网点很快建立起来。姚佩文认为,农村发行不能仅卖书,要多为农民想,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是她一贯坚持的宗旨。在担任书店经理期间,她十分注重市场调查,紧紧抓住进销两个环节,进、销、存呈良性循环,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姚佩文的带领下,什邡县店销售、利润逐年上升。从1979年起,她本人多次被评为全国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1987年荣获中国韬奋出版奖。
  148.涂华 (当选)
  涂华(1958— )  江西人,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1992年3月,创办全国省级新华书店{dy}家图书批销中心,为全国省级新华书店深化改革、由经营管理转变为经营服务型企业树立样板。2000年,率先在全省推行连锁经营,使图书品种迅速增加、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9月,主持建设全国{lx1}水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研究开发了国内{yl}水平的现代化连锁物流网络系统,成功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2005年至2007年,大力倡导实施精细化科学管理,在致力于业务发展的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能,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企业效益连年攀升。先后获得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颁发“中国书刊发行奖”,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7年4月被评为“全国新华书店劳动模范”。
  149.袁淑琴 (当选)
  袁淑琴(1951— )  女,辽宁阜新人。青岛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她1993年担任书店总经理后,积极带领全店员工投身市场经济大潮中去,参与竞争,努力培育新华书店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图书的发行网点,{zd0}限度地占领图书市场,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2004年全店完成图书销售8831万元,利税616.9万元,十一年间图书销售增长500.8%,利税315.6%。她善于在实际中总结出经验,“借船出海”就是袁淑琴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的一个经营策略,在全国率先倡导并得到市政府大力支持在全市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宾馆等窗口单位设立图书专柜。其锐意进取,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从1995年起,全店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集体协商合同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实现微机网络化。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创立了以“书海情深”为服务品牌的企业文化CIS识别系统,在体制改革上,2003年成功的进行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组建了青岛市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她荣获“中国书刊发行先进个人”称号、第九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150.鲁杰民 (当选)
  鲁杰民(1949— )  北京市人,北京市新华书店总经理、中国书店总经理。他是北京古旧书业的掌舵人,1999年调任中国书店总经理后,适时提出“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做大企业”的工作指导思想,并以具体的措施和创新精神,在管理、分配、经营策略以及管理体制上大胆尝试,取得了突出成效。到2000年,中国书店的销售达到1.9亿元,北京古旧书业建国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开创了北京古旧书业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了使中国书店的古旧书业更上一个台阶,他提出开办“中国书店文化遗产分店”的意见,2001年8月8日,我国{dy}家集展览、展示和销售、收购的文博式古旧书店——中国书店文化遗产书店正式对外营业,为社会各界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博物馆。鲁杰民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又在原有的古旧书传统经营的范畴之上,积极开拓新印古籍的发行和古旧书拍卖等经营领域。2003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郑重声明:资讯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名单及事迹(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