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F6”之陕鼓动力

扼要点评:总股本与流通盘的畸形,决定其股性远较大盘股活跃

 

看点之一:经营模式
  根据行业协会数据,2008年陕鼓动力销售收入占风机行业17.6%,利润却占到行业的40.7%。与行业规模老大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相比,陕鼓动力的销售收入不到沈鼓的65%,利润确是其四倍。
  据悉,陕鼓盈利能力高是其运营模式先进。2003年开始转型,向系统集成商转变,实现了制造业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此经营模式核心在于,陕鼓动力按自己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根据需要将外购件和外协件转移给其他制造商生产,{zh1}自己实现系统集成。盈利能力不强的,都转包给其他人做了。

 

看点之二:工业气体

  陕鼓动力IPO募集资金投向三个项目中两个项目投向工业气体,分别是投资石家庄金石空分装置工业气体项目和陕西陕化空分装置工业气体项目。
  根据《2008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调查研究报告》的预测,2010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到2016年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为9%左右。目前中国专业化生产气体的企业占比只有36%。但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的逐渐深入,中国工业气体外包市场预计将逐渐扩大。外包占比有望到2015年提升至50%。 
  实际上,这只是陕鼓动力在产业链上的延伸。目前工业气体行业的国际巨头如林德集团等就是从陕鼓购买空分设备等核心部件的。两个项目选择晋煤、陕煤也是有考虑的。两家是能源集团,在原材料供应上没有问题。

 

看点之三:收购上鼓

  2009年6月,陕鼓动力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鼓风机厂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重组框架协议书》。根据该协议,陕鼓动力拟通过增资、受让等方式持有上鼓60%股权。
  计划经济时代,“五鼓”是有分工的、进入行业的侧重点不同:陕鼓重点在冶金行业,上鼓重点在电力行业,沈鼓则是在石化行业。现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五鼓”在市场上相互渗透,但在各自领域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整合显然有助于优势互补。
  此外,陕鼓收购上鼓有地域上的考虑。陕鼓以前在临潼,现在搬到西安。但对于xx人才而言,相比较西安,上海更具有吸引力。未来收购上鼓后,可以把xx的研发、服务平台放在上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F6”之陕鼓动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