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 问候,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朋友家他们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拿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写上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派仆人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卡的起源。
贺卡用于联络感情,既方便又实用,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当时人们将其称作“片子”,到了清代称它为“贺年贴”,一般用红色卡纸制作。
辛亥革命后,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人们逐渐习惯在公历新年时互相赠贺卡。现在人们又习惯于亲朋生日赠送生日卡,母亲节、教师节时赠送纪念卡。
1843年,英国画家约翰·霍斯利为科尔爵士设计了{dy}张圣诞卡;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送给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张金片压制贺卡,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贺卡。
时至今日,贺卡仍以其独特魅力,感动着现代人。明信片也是一种简洁时尚的贺卡。贺卡无声,却令人怦然心动;话语虽短,却营造温暖的港湾,浓缩着深深的情谊。久违的情谊,给人激励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