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乐论“渔药的安全使用与我国对虾产业的发展”(2)_渔药原料、水质 ...
 三、安全使用渔药对对虾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是对虾养殖大国,也是对虾出口大国。2002年,欧盟限制进口我国对虾产品,我国当年对虾产品出口量仍达到了133万吨;2003年出口金额达88亿美元;2005年达10·9亿美兀;2006年对虾产品出口量达270万吨,出口金额高达134亿美元[34]。目前我国因为国民消费能力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因素,国内对虾消费市场尚不成熟;对虾出口在我国对虾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对虾产品药残问题导致我国对虾出口屡屡受阻,给我国对虾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思及几年前的对虾出口药残事件,想必大家只能用“乍暖犹寒”来形容,2002年的痛至今仍然难以忘怀。但是如果不彻底解决对虾的药残隐患,类似事件必然还会发生。要彻底解决对虾药残问题,任重道远,针对目前对虾xx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渔药安全使用,促进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大力开展对虾病害、对虾xx方面研究
  (1)
大力开展对虾疾病病原学,尤其要针对危害大的疑难病病原、病因以及流行规律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对虾暴发性疾病病原快速诊断技术,尤其是几种危害大的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对虾病毒性疾病防控过程中,对病毒携带对虾的控制极为重要,研发出特异性强,假阳性、假阴性率低的白斑病毒、桃拉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从而可以防止带毒苗种进入生产领域,也可以对确诊后的患病个体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对于提高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效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大力开展对虾xx药理与毒理方面的研究
  
针对对虾药效和药代方面存在的空白,加大对虾xx药效评价系统的研究,加大常用对虾xx在对虾体内代谢、残留规律的研究,加大对虾自身xx代谢酶、对虾xx与受体间关系的研究。
  
通过渔药在对虾体内代谢、残留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渔药使用后的休药期及其它药动学参数,而了解xx代谢酶相关参数对于保证xx安全有效的使用,临床合理用药,避免xx不良反应和个体化给xx案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另一方面,需加大渔药对对虾免疫抑制、生态毒性等方面毒理学研究。目前诸如微生态制剂之类的对虾xx尚无相关标准,造成微生态制剂质量良莠不齐,很多连是否具有毒性都不清楚,急需药理和毒性相关研究数据,来制订相关标准,完善其管理,防止药害、毒害甚至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3)
加强新型对虾xx的研究
  
加强新型对虾xx的研究,因从两个部分进行,一是加强对虾禁用xx替代xx的研究,如在对虾苗种繁育过程中遇到链壶菌、离壶菌和海壶菌病时,从前往往使用孔雀石绿进行防治,在孔雀石绿被禁用后,一直未能找到较好的替代xx,使得许多育苗场仍然铤而走险使用禁药,造成孔雀石绿等禁药屡禁不止。二是针对对虾的免疫特质加强新型绿色渔药的研制,对虾属于甲壳动物,缺乏特异性免疫系统,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面对病毒性流行病,无法像鱼类等脊椎动物那样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来达到抗病的目的。所以对虾xx因着眼于如何提高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目前主要有三类提高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xx。
  
{dy}类是“对虾疫苗”。“对虾疫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将抗原或者抗原基因导入对虾体内,前者直接诱导对虾体内非特异性免疫血细胞、多种相关酶类的数量和活性增加,后者通过在对虾体内产生抗原,后诱导对虾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来达到抗病,提高免疫保护率的目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对虾弧菌疫苗,陶宝华等(2000)通过注射副溶血弧菌灭活疫苗可使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和60[36];曹建香等(2004)应用溶藻弧菌疫苗饲喂南美白对虾,以10×109疫苗细胞/g饲料浓度投饲时,南美白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高达667%。国内目前只有魏克强等(20052006)、许梓荣(2005)对虾类白斑综合征病毒疫苗进行了研究,免疫对象为克氏原螯虾。但据报道,美国现己研制出桃拉综合征病毒疫苗。
  
第二类为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是指能够通过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增强其抗应激和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的一类物质。在对虾广泛应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免疫多糖类(如壳聚糖、肽聚糖、葡聚糖等)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谷胱甘肽)等。谭北平等在饵料中添加来源于啤酒酵母的p一葡聚糖饲喂凡纳滨对虾60&nbspd后,通过注射对虾白斑病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β-葡聚糖试验组,3个β一葡聚糖实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为75%.80[411
  已有研究表明,免疫增强剂必须以适宜的剂量在合适的时机施用才能有效增强对虾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长时期口服使用免疫增强剂,反而会降低免疫应答反应。此外免疫增强剂还存在机理不清,成本过高等问题,在生产应用之前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第三类为微生态制剂,对虾对不良水质应激性强,利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如:光合xx、芽孢杆菌、乳杆菌、酵母菌、蛭弧菌等)能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对虾有胁迫作用的环境因子,防止水体老化;另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在对虾养殖水体中形成优势菌群,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以及分泌胞外产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有的益生菌甚至能直接吞噬病原菌(如蛭弧菌)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但我国渔用微生态制剂研究多着眼于应用效果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我国渔用微生态制剂缺乏菌种保藏、菌种稳定性、制剂剂型方面研究,没有针对不同水质使用的微生态制剂,更没有对虾专用微生态制剂。此外,我国渔用微生态制剂所选菌株种类较少,还有许多微生物种类具有应用前景,如可以借用对虾疫苗的作用机理,利用弱毒病原株对对虾进行免疫;另外目前渔用微生态制剂尚未涉及xx类,xx中有大量益生菌,已有报道证明诸如木霉菌属xx能较好地防治植物xx疾病,xx比xx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营养物质竞争能力也相对较强,将更容易形成优势种,起到更好的作用。
  
  2.逐步完善渔药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对虾药残可溯源制。
  
我国是水产养殖{dy}大国,渔药无论在生产还是销售、使用方面,均与兽药存在较大差异,故完善渔药监管制度的{dy}步应是将渔药监管从兽药监管中独立出来,使渔药生产、销售、使用实现统一监管。
  
我国须加快执业渔医制度、渔药用药xx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农业部水产养殖用药新模式实施,养殖用药实行“三制”:水产养殖用药经营登记制、水产养殖用药xx制和水产养殖“三项记录”制(水产养殖“三项记录”指的是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产品标签)
  
制订对虾安全用药规范,建立对虾安全用药示范基地。我国对虾行业专项已开始逐步实施此项措施,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己编写《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手册》、《对虾养殖安全用药技术手册》及《对虾安全用药技术体系》等对虾安全用药规范材料,并在江浙沪粤等地建立多处对虾安全用药示范基地。通过对虾安全用药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主要对虾养殖区安全用药。

  
四、结语

  
我国是世界对虾养殖{dy}大国,但不是世界对虾出口{dy}大国。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出口频繁受阻,原因很多,因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引起xx残留往往成为出口受阻的导火索。对虾作为一种出口型产品,对虾xx的安全使用与对虾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安全用药势在必行。只有我国政府、产业相关企业、广大养殖人员互相协调,加强配合,才能确保我国对虾产品的质量安全,才能实现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上海海洋大学/杨先乐 教授
  【杨先乐教授小档案】
  男,湖南省桃源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水产动物免疫、鱼类药理学与渔药的检测与监控,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等。主讲水产动物免疫学、鱼类药理学、高级水产养殖学、动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与技术、水产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等博、硕士生课程。曾任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副院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主任,现任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主任。兼任中国水产学会鱼病研究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兽药典第三届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生动物、蚕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二届水生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病虫害灾害预测与防治第三届专家组专家。在草鱼出血病防治技术、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技术、中国大鲵子二代全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模式、渔用xx代谢动力学及其xx残留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20余项,国家、省市优秀科技论文奖11项,鉴定成果12项。发表著译作17部,在《Aquaculture》、《Comparative&nbspBiochemistry&nbspand&nbspPhysiology》、《高技术通讯》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制定国家与农业部标准10个。1992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郑重声明:资讯 【杨先乐论“渔药的安全使用与我国对虾产业的发展”(2)_渔药原料、水质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