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羌寨浴火重生记:旅游立村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

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一、二社民居在大地震中被震毁。灾后重建,资金、规划、选址等问题困扰着建设进程,9个月来,当地政府和群众联手攻坚,现在,一个突破了以前“夹皮沟”式的、极具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村落,已矗立在龙门山深处。

吉娜羌寨浴火重生记:旅游立村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

春天,车过绵阳、安县,沿九黄线溯清漪江而行,当层层叠叠的羌族建筑群扑面而来时,记者发现,在地震中成为一片废墟的北川县擂鼓镇猫儿石村吉娜羌寨,如今已大变样:灰白色的石贴面,别致的白石和吊脚楼……

去年6月,记者到此地时,大雨如注,满目疮痍,公路边搭满了临时帐篷。9个月后,这里已变成羌风浓郁的现代村庄。鞭炮声中,王孝虎乔迁酒宴开席,整整18桌,丰谷酒、16个菜,村民、亲戚还有游客推杯交盏,笑语盈盈。

吉娜,羌族最美丽的女神,吉娜羌寨意为美丽的女神居住的地方。村民李家蓉说,废墟堆上建起了全新的生活,“吉娜羌寨就是我们羌族的香格里拉。”

弃“夹皮沟”统规统建

远望吉娜羌寨,“羌”字彩旗迎风飘扬;走进吉娜羌寨,两层三层羌楼错落有致;近观羌楼,外墙淡雅素洁,屋顶白石兀立;室内,楼上楼下宽敞明亮。“有69户村民住进了这样的新家。”王孝虎说。

“以前老百姓修房都沿公路边,有块平地就修,随意性强,典型的‘夹皮沟’。”北川县副县长王玉梁说。

地震中,“夹皮沟”猫儿石村一、二社大部分房屋损毁。灾后重建,村民期待的目光投向政府。

“不仅要保证安全,还要建得更好。我们想把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突出村落和民居规划设计,把新家建设成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现代村庄,发展旅游业。”王玉梁告诉记者。

去年6月28日,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召开,猫儿石村绝大部分村民支持统规统建的设想。随后,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进村设计。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户村民找到工作人员,不同意统规统建,理由是:欠账没还完,再搞建设,还不要10来万块钱?

社、村、镇、县领导上门反复做工作,最终,69户村民同意统规统建。资金这样解决:政府发放住房补助平均每户2万元,县财政贴息,每家xx5万元。通过政府协调,村民以房产证做抵押,低息xx又补足缺口资金。就这样,村民顺利建成新房。

统规统建还节省了建房成本。“零买砖每匹5角多,统购,4角多就拿下。”一匹砖省一角,以一户3万到5万匹用砖量计算,可节约资金3000到5000元,其他大宗建材钢材、水泥采购也是如此。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

去年,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到了村里,每个村民仔细传阅,提出意见。

北川规划建设局公用事业股副股长罗广岳把村民的几十条意见归纳成以下几点:修房子的地方要安全——这是对地震破坏的深刻认识;不能所有的房屋都是二层,要搞一层、二层或三层——这是对自我经济能力的认识;房屋朝向要尊重羌族风俗,采光、透风好,村里要有篝火广场、羌碉、转山塔,村口要有“石敢当”——这是对保留地方特色、民族风俗的诉求。“总的要求就是要摈弃‘火柴盒’模式,体现山水和园林特色,突出地域和民族风格。”

老百姓的要求,连同改水改厕改厨改圈等新农村建设措施,一起写入新村规划。整个羌寨设计依山就势、层层叠叠,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广场周边和步行街南侧住户,增加了三层户型,增强广场的围合感和景观的层次。为不额外增加村民经济负担,三层楼的总建筑面积控制在地基面积的两倍以内,建筑总价不超过两层的造价。

二社地形相对平整,就在这个地段建设步行商业街,形成较为连续的街道空间,大部分住户进行联排建设。一社地形错落,则利用现有分台,保留原有挡墙,一方面减少工程量和造价,另一方面增加村寨的历史感。

羌族人崇尚白色,许多房屋也是白石砌墙,但这种不规则白石墙没有经得起地震的“考验”。如何保持传统,又突出安全、现代化?规划将房屋地基深入地下2-3米,地面设计成钢筋内撑,外面配以石墙。传统不丢失,抗震强度可达8级。

此外,路灯照明、污水处理、便捷通道、绿化美化、挡墙河堤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划。配套、完善,是吉娜羌寨规划的关键词。

“事前有人担心农民散居惯了,集中居住不容易接受,但事实证明,反映了民意的规划是受欢迎的。”工作人员说。

政府主导村民主体

房屋选址问题,是重建过程中{zd}的“拦路虎”——牵扯到每家每户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平衡?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管理民主”的方式在猫儿石村开始了探索。

“能不能借鉴城里的小区治理模式,在一、二社村民中选出一个业主委员会,在政府指导下处理具体问题?”在城市打工的村民建议。

很快,11人的“重建业主委员会”被推选出来,王成武以{zg}票当选主任。“自己的事情当然要跑快点。”这种“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模式产生出惊人的办事效率。

重建房屋选址,他们想到的办法是抓阄。但随即有村民提出,万一寨后的抓到寨前的,不服咋办?就近原则!商量半小时后,办法出来了,“留出规划中的道路、广场等公用设施后,各人新家位置沿老宅基地左右或者前后平移。为规划的村道让道,王成武新家就在原位置上向左移了300米。“我没得怨言。”他说。

政府则派出规划、建设、水务等行政、技术专家常驻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督导、技术指导,随时随地保证建设质量。2008年底,69幢新居完成建设,村民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家。

游客:来得比想象中快

穿西装,打着鲜艳的红领带,系着围裙,村民吴成在灶台前忙碌着。

外面客厅里,两个成都游客等着吃饭,还有两桌是修羌碉的建筑工人。此前,吴成已在浙江温州当了10多年翻砂工,地震毁了刚建半年的房屋。吉娜羌寨的新家,是在今年1月落成的。

吴家在吉娜羌寨{sg}接待游客,开头是有些猝不及防的。正月初一下午,两口子正准备去绵阳,两个山东游客走进他家,询问可否吃饭、有无住所。

“游客来得太快了,我们也刚刚搬进来,根本没做好接待准备,什么东西都没有。”来的都是客,免费住下,至于吃,仅收了50元。

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上海、北京、成都,大假里每天都有外地游客来吴家住宿、吃饭。吴成拿惯了翻砂工具的手握起了锅铲。

同样感受“幸福来得太快”的还有李家蓉一家人。正月初三中午,两个绵阳年轻人游玩羌寨后到她家吃饭。李家蓉做了羌山腊肉和山菜汤。绵阳人直叫好,不由分说留下100元。

和市场的亲密接触触动了一家人的心思。儿子苏建军在天津当厨师已经5年,春节带着媳妇回家后不再走了,“我是厨师,她是服务员,刚好能开个羌家乐”。

出路:旅游成立村之本

最开始,村民有两个担心:一是新房是否像图纸上画的那样漂亮,二是旅游究竟有无出路。

通过规划实施和精心施工,当羌寨落成时,{dy}个担心xx了。但对世代与大山为伴的羌家人来说,旅游还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春节期间小试牛刀,使村民们对旅游有了新认识。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罗金邦介绍,羌寨里小小的手工绣羌帕,春节卖到了50元一张。而一幅可以挂在墙上的羌绣图,有游客出价3000元。这是村民未曾想到的营生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打头的8个字,也是吉娜羌寨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

在规划中,吉娜羌寨将被打造成一个旅游点。新县城到老县城、唐家山一带,已经规划成北川的旅游主线,吉娜羌寨恰好就在这条旅游线的中点上。

去北川老县城,吉娜羌寨是来去必经之地,半小时内可达,xx可以作为旅客看完老县城之后的休憩、餐饮之地,前景可期。

此外,这里距成都90分钟车程,距绵阳30分钟车程。作为距离大城市最近的羌寨,可望吸引大批xx休闲群体。

羌寨还将修建一座官寨和公用建筑,用于游客接待、羌文化展示、村社公共活动和会议接待的主要场所,也是接纳大宗旅游团体的场所。

发展:有待兼顾整体利益

旅游热让羌寨的村民感受到“备战”的紧迫性。

2月16日,党员、村民代表,还有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参加了吉娜羌寨旅游发展“坝坝会”,村民纷纷发表自己看法。第二天,意犹未尽的村民王孝茂和王成武还当着记者的面展开激烈辩论,焦点是要不要竞争。

“我就想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来发展旅游项目,摆个摊摊卖山腊肉、山菜、羌民族服装,{jd}是真品、精品、绝品。”王成武说,关键是服务的态度和质量,我不怕竞争。“大家都一窝蜂去开餐馆、开茶楼,为了抢生意,只有降价再降价,做不出来就降服务降品质,{zh}大家都搞不好。”王孝茂的侄女准备开个茶楼,他很是担忧。

争论背后,村民关心的实质,是如何保证长期发展的问题。

采访中,有村民拉着记者的手说,由于口岸原因,羌寨前部游客可能踏破门槛,处于僻静处的可能就门可罗雀。建议全寨统一开发,比如靠前的用来做餐饮、茶楼等旅游项目,而寨子深处幽静住所可用作住宿。

也有村民提出,这里是山区,土地资源非常宝贵,每人仅几分土地,对于被多占了土地的村民,是否该考虑旅游收益补偿。

归结下来,就是如何分配旅游资源和旅游收益,这也正是政府所关心的大事。去年12月,一家名为北川吉娜羌寨开发公司的旅游机构已经成立,负责羌寨的整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全体受益。“按照村民的意愿,自愿拿出的房屋和土地及其他资源,折合成股份,收益最终按股份分红。”公司目前正一户一户地调查村民意愿。“干得好的话,三五年,大家修房子的钱就赚得回来。”王成武抿了口酒,很有信心地说。

吉娜羌寨建设已近尾声,清明、“五一”假期也越来越近,村民们跃跃欲试。“我想换口大的燃气灶。”吴成说,火旺,菜炒得快!(记者 王代林)

郑重声明:资讯 【吉娜羌寨浴火重生记:旅游立村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