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150年的历史也正是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会徽伴着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出现主题而诞生,至2010年,BIE集锦的世博会为27届,产生会徽26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title=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 style="CURSOR: pointer" alt=历届世博会标志设计赏析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http://www.52logo.net/attachments/2009/12/1_200912291338491FE72.jpg">
会徽、英文为“logo”,中文也称标志、会标、徽标,是体现世博会形象与特征的公共符号。它产生伊始就成为世博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博会的文化载体与形象内核,也是理念的高度精练与浓缩2。
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在主题中,“进步与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水(海洋)”、“人(人性)”等关键词被提及较多,可见人一直在思考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并寻求自身发展。
有了主题,创造切合这些主题的图形与色彩成了设计师的追求。在会徽图形中,地球平面图形出现的频率{zg},有8次之多3,而以圆形代表全球概念的创意更加惊人,19枚会徽外形都是圆形;另外人的图形出现3次4,海洋的图形出现3次5,这些造型与世博会的主题密切对应。
地球平面图形、简称地图,是何时被开发的?早在15世纪大航海时代,人类通过伟大的探险,对地图就有了精准的描绘;拜耶(Bayer)设计的美国 20世纪50-60年代平面设计里程碑式的作品《世界地理地图》,又为世界细化了地图的形象6,地图在世博会会徽上的高频使用反映了人对神秘太空的探求和对自身生存空间的关注。
1933年正值人类告别“蒸汽时代”,进入“太空时代”,芝加哥世博会会徽设计体现了这一梦想,旋转的地球划出充满速度与力量的弧形轨迹,向宇宙发散开去,据记载7:“玛丽"普兹(Marie Poetz)正在寻找一个芝加哥世博会独特的代表物,且应是一个容易被复制的图案……”,会徽阐述了 “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这个地图无疑极具原创性。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会徽是一个肩负地图的人,造型比较写实,当时欧洲即将爆发二战,会徽显示出不同民族的参展国对和平的共同期望。
1939-1940年的纽约世博会,会徽设计者直接使用了当时的地标建筑剪影——三角尖塔与地球造型组合,这座建筑是科技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着追求现代性与功能性的特征,用建筑剪影作为图形在当时颇具新意。
18年后的布鲁塞尔世博会会徽,洛克(Roeck)设计了略有变形的五星代表五大洲,地图、数字“58”和处于视中心的布鲁塞尔市政大厅剪影呈三角鼎立,会徽的特色在于地图"数字"建筑有机组合,他说“……地球也该拥有一席之地,因为这是世界性的盛会。”而展览中布鲁塞尔主题馆的外形似乎也与标志有着密切联系。
1960年西雅图世博会预言人类将在21世纪向火星迈进,进而征服整个外太空。会徽图形是一个被称为“太空之针”的阳性象征物,内置地球平面图形与 “21世纪”的字样,设计具有超现实风格。
1964年纽约世博会会徽仍是一个地图,上面分布着世界各国的位置,象征{zx1}通讯与运输技术的曲线环绕着四周,说明科技促进着各国间的交流,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在展会中心,这个用不锈钢制成高42.6米的会徽造型示意着从9600公里的高度看到的地球大小。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会徽用树叉代表人的双手,8对等大小的双手均匀分布,围绕成一个整圆,代表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1970 年大阪世博会展示了宇航员带回的“月亮上的石头”,福田繁雄设计的会徽如同一个盛开的樱花,五个缺角的圆代表地球上的五大洲,加上中间的小圆象征世界人民共聚日本,非常切合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主题,这枚会徽的造型也被制成主题场馆。
陆地资源的匮乏导致人类将目光投向海洋,“太空时代”从此让位给“海洋时代”,在这一阶段,会徽出现较多的图形是波浪形。
|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