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7 15:49:43 阅读1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2006年9月1日,我在电子邮箱里收到这样一封信:
“同等重要”的范煜梅老师:
您好,我在一个民乐论坛上看到了一篇说您那里开设免费学琴的帖子。之后在您的主页上看了看,也看到了这个消息。所以我很想再确定一下。
我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在校研究生,机械专业,呵呵,不知道算不算在您通知里的在校大学生的范围内。我喜爱音乐,尤其喜爱古典和民族音乐。自己会吹奏竹萧,不过技术很一般。我对古琴也是有很浓的兴趣的,不过总觉高不可攀。看到您那里的消息,让我很激动。
如果我符合条件的话,我会坚持完成我的古琴学业。盼望您的回复。祝您身体健康,万事顺安。
此致
礼
刘栋
2006.9.1
看完以后,我回复道:
刘栋:
您好!
很高兴受到您的来信。您所说的消息是真的,但早已报名完毕。您在网站上看到的“台北北京琴友以琴会友”的消息里的两位琴生就是这个免费班的学员,他们强烈要求先上课,我就给他们上小课。
这个班九月九日开课,按照古琴的学习周期为一年。如果他们都能坚持学完的话,明年此时才会在开免费班。所以有可能您明年才会来上课。
欢迎您光临我们网站: 内容有古琴、书法、国画、茶道、太极、哲学、养生频道。
我们不定期会有相关内容的活动,欢迎您光临。尤其是您会xx,琴箫合奏是古琴演奏的一种方式,您和我们其他琴友可以先合奏一下,您看如何?
琴安。
范煜梅
刘栋又马上发信:
范老师:
您好,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收到您的回复了,很激动。但是得知琴班已经报满,又有些遗憾和失望。不过还是非常感谢您的热心。我会经常到您的主页上浏览的。
我现在研三,明年六月就毕业了,准备工作。呵呵,还不知道自己会在那个城市工作。所以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等明年参加您的琴班。还是很想能在这一年中学习古琴,所以不知道您那里的那个班是否有旁听座,又或者有其他时间的学习班。如果有其他学习机会,而收费不高的话,我想我可以参加。因为还是学生,所以我的时间还是相对宽松的。
我虽然会吹萧,但乃自学而就,水平粗浅,怕前辈内行见笑。若有机会能结识您那里的朋友,愿意请教。
祝 顺安
后学 刘栋
既然是这样,我就只好收他来教师学琴,并将西安斫琴师——牙科大夫李延民捐赠给我们教室的琴器免费借给他练习,以助其学琴。
07年夏,同等重要古琴教室{dy}期免费古琴班学习结束,如期举行结业雅集,大家挥别。临行时马新国问我:“老师,我们怎么报答您?”我的回答是:“你们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免费举行十场古琴讲座我们之间的来往就算结清。”
四年过去了,这份约定早已有履约者——刘栋于08年在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内部刊物《菱动》第四期上已发表这篇《古琴浅说》:
“琴棋书画,君子四雅”,其中琴居其首,这里所指的琴就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琴。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相传古代的尧帝也是个开弓狩猎的高手,在打猎休息的间隙,常持弓弹弦而歌,后来受此启发乃创造了{dy}张古琴。传说虽不足信,但古琴确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琴说
古琴虽古而有之,在可见文字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春秋以前,但古琴的形制也几经变化。我们现在所能见的琴绝大多数都是唐朝以后逐渐定型的。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宽六寸,后二寸;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
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武王各加了一根弦,分别称文弦、武弦。从此七弦定型,这也是七弦琴名称的由来,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另外琴面是弧形,代表着天,琴底为平,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
就形制而言,古琴又有很多的造型。现在最常见的有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表演就是使用唐朝斫琴高手所斫的一张师旷式古琴-太古遗音;而仲尼式相传乃是孔子自己设计的样式,形制中规中居,伏羲式则在彰显混沌初开的大气。
琴曲、琴派、琴人
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
隋唐的名琴家赵耶利曾有言:“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鲜明的点出了不同琴派之间的特点。而到了现代则有“虞山”、“广陵”、“浦城”、“蜀山”、“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xx琴派。每一派都有其鲜明突出的特点和代表的曲目。不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琴人与古琴爱好者大多不拘泥于一门一派而是兼取其所长,为己所用。
琴曲是古琴文化的核心,也是不同于其他乐器音乐的特色。总的来说,古琴有按、散、泛三种音,共二百五十多个音,音域很宽广。但是它又不是以{jd1}音高为基准来定音的。此外配合左手吟、猱,绰、注、撞、进复等技法,可以演化出非常复杂的乐音和旋律、变化出来。而古琴的琴谱也使用特有一种记谱方法—减字谱,这种记谱的方法区别于五线谱等现代记谱法,可以记录琴曲的弹奏方法等细节,但是不会有节奏快慢的xx表示,这虽是一种缺失,但也正是如此,琴人在弹奏一首琴曲时,往往可以根据题解和自己对琴曲理解,配合自己当时当地的心境来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出来,钟子期所创《高山》《流水》等既是佐证。因此,弹奏古琴往往是“不求乐人,但求乐己”,“不求悦耳,但求悦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文人将古琴作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相传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经常能在电视和广播中听到悦耳的古琴曲,只是还有很多人不甚了解。比如《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秋水》、《高山》、《流水》、《普安咒》等。
我的琴缘
初识古琴是小时候看的一部国产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优美的画风配合质朴悦耳的琴声,让我对古琴难以忘怀。上大学时,业余时间很喜欢xxx,因为想和其他洞箫爱好者交流经验所以常上网寻找相关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箫雅集》的网页上看到有老师免费教授古琴的消息。很快我就和蜀派琴人范煜梅老师取得联系,范老师性情高雅,师从蜀派xx琴家曾成伟老师。于是我便在范老师的启蒙下开始学琴。
我认为古琴不同于其他乐器,需要深厚扎实的乐理知识做支持,事实上对于古琴,琴学修养的要求要远高于对琴技的要求。不过基本功依然是很重要的,从最初的散音托、擘、抹、挑、勾、剔、打、摘,到轮、拨刺、撮、滚拂等,再到配合左手的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需要不断地练习纠正不足和“坏习惯”,如何将琴音弹得急而不躁、缓而不漫,健而有力,虚而不羸,这是很难的一个过程。至今我都不能说自己已经练好了。在将基本指法练好之后,老师才肯授以琴曲,不过刚开始也只是些短小的曲目《秋风辞》、《湘妃怨》、《关山月》等,一来用它来巩固基础指法,二来这些小曲也可用来在长曲前“开指”活动。
初期学下来,算是有些成绩了,用一起学琴的同学的话自嘲说:我们现在也算得上是琴人了。即是琴人就少不了雅集了,{dy}次雅集在其他古琴爱好者面前才知道“琴道漫漫,吾等不过刚迈出{dy}步”。雅集交流切磋,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由浅及深,老师终于要传授较长的琴曲《平沙落雁》、《忆故人》等,无奈轻松悠闲的校园生活结束了;夹带着工作中的忙碌和生活方式由学校向社会模式的调整,琴音不闻,丝弦不扶久矣,单心中总还空置一块土地,为筑造自己的琴道留着。中秋后,咬碎数次钢牙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张伏羲式古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重拾心情,在工作与生活忙碌的间隙重新开始踏足自己的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