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精华:我的游戏初夜_大众软件_新浪博客

(发表于2010年《大众软件》6月上)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期号
策划 本刊编辑部

 

通常我们所谓的“游戏性”,其实也就是游戏的乐趣,它很有点像爱情——固然名车豪宅财产排场确实能够打动我们,但是一个人一生关于爱情最甜蜜的回忆,也未必都与这些浮华有关。它有可能就是很简单的、很普通的甚至有点落魄的情境下的、那一点点彼此心意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游戏未尝不是如此。新的游戏大作,其表现手法和情节设计,都已经要和电影媲美了——想想我们去年玩过的《蝙蝠侠——阿卡纳姆疯人院》那令人难忘的开场,想想更早些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中那些经典的桥段,再想想游戏机上的《尼尔——xx形态》(Nier Gestalt)以及《暴雨》(Heavy Rain)……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我们对于游戏最最美好的回忆,可能并非来自于这些游戏。刚提到的这些游戏会成为我们当中一部分人心中的丰碑,但是对于游戏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未必都与它们有关。当然,我们最初玩游戏时还没有“现代战争”,还没有“暴雨”,但事实上,很多陪伴我们度过人生头一个通宵的游戏,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并时时回味。
下面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些游戏以及与它们有关的一点点反思。


从最俗的游戏看游戏性
小豆
现在回忆一下,自己人生中头一个伴我度过通宵的游戏,它非常俗气,就是你经常听起过的《三国志2——霸王的大陆》。我迷到什么程度呢,迷到躺床上都在想着它,实在想玩得厉害,半夜里等父母睡了,起来把游戏机偷偷接在电视上,打开静音状态,默默玩上两个小时过瘾。那时没玩过战略类的游戏。另外,也因为这游戏卡是自己花钱买的,那时没钱,每张游戏卡所需要的钱,都是不易得来的,一年也未必能攒出来。所以,那时入手的游戏,基本都通关了。从我很年轻时就已经懂得,世上没有难玩的游戏,只有你不想玩下去的游戏。以下我将简称此游戏为《霸王的大陆》。
当初游戏刚入手的时候,游戏的包装盒非常精美,但是却不是通常人们购买的那一种黄卡(其实两种都是盗版卡),所以它的说明书虽然煞有其事地印制得很精致,但是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即对游戏日文片假名操作选项的解释却没有。没办法,买到卡的当天,我电话给我{zh0}的哥们,让他把他家里那本攻略里介绍的条目,一个个介绍给我,而我在电话这头作笔录。当时我没玩过太多策略游戏,{wy}玩过的一款是款二战题材的作品《沙漠之狐》,但作为一个年轻的游戏迷,对游戏类型的接受度是很快的。在我的记忆里,当我初步熟悉了游戏的操作后,对这款游戏就已经抱有好感了。感谢那些当时不停宣传这款游戏的人们,因为他们,我{dy}次的策略游戏的经验变得很美好而不是反胃。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在不到一周内,就开始上瘾,出现了上述熬夜通宵玩游戏的情况。当时家里人是限制我玩游戏的,原因无它,我临近高考而且成绩不佳。
对于这款烂熟的游戏,我想我就不描述它具体的特点了,熟悉它的人未免太多。但我还是站在今天来谈一谈它所具有的某种启发性的意义。
如今,我的游戏龄已经有20多年,对我而言,好游戏就是好游戏,并不在于其容量大小、画面优劣。这点我相信玩过几年游戏的朋友都非常能理解。我现在就在玩《质量效应2》和《战地——叛逆连队2》,但仍然同时在玩NAMCO的《霸王的大陆》——我的初夜游戏。从年代上说,它与上述游戏时间相隔近20年。而它的容量是512k,容量差别将近10000倍。画面的差别简直更不用提。惊人吧?我被《质量效应2》那电影般的视角和让人拍案叫绝的人物性格设计所震撼,而《战地——叛逆连队2》也非常优秀,只不过它依然不是我喜欢的游戏类型。但《霸王的大陆》依然可以在我临睡前给我带来一点小小的欢乐。最近新三国电视剧开播,使我又产生了玩这个游戏的兴趣。
《霸王的大陆》的游戏性在于,一旦你有耐心在半个小时中熟悉它的架构和游戏方式,那么游戏的设计将推着你向前走。一回合又一回合。少得可怜的命令点数和急需增长的几个要素——武将的智力培养、xx的满员征兵、城市和乡村的建设、防旱防涝的迫切性——这些一下子就集中在玩家的面前,要你来取舍。灾害随时会来,敌人{jd1}有可能在你玩的半个小时内对你发动一次进攻,你的武将如没经过智力培养,又因为你疏忽了征兵,可能在战斗里就会吃了大亏。而接下来如果你没有进行城市建设,那么钱粮收入就会减少。这一切再配上可以升级的武将那喜怒惊三种不同表情的惟妙惟肖的肖像,虽然游戏难度并不高,但对于一个刚接手此类游戏的玩家来说,这种代入感是多么强烈,简直可想而知。
相反,光荣的《三国志》系列,我虽然也很着迷,却从来找不到这样的节奏感。你早种点地,晚种点地,差不了多少——因为光荣三国更追求拟真,所以多种一个月地,效果也没多明显。征兵也是一样。防灾也是一样。赶上灾害,对你的伤害也没多大。无关疼痒。我并不是说光荣游戏的成就不能与NAMCO这款小小的几乎没有难度可言的游戏相比,我只是说,在游戏性的角度而言,《霸王的大陆》是一个标本——正如同FC时代的《重装机兵》《吞食天地》以及后来的Gameboy上的《口袋妖怪》等游戏一样,尽管类型不同,但它们都是游戏性杰出的标本之作。谈到《口袋妖怪》,又使我联想到这个游戏里的武将之培养。
《霸王的大陆》进入战争层面后,那游戏的乐趣更不用说了。“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岳飞传》中的这句千古名言xx可以运用到这款游戏中来。行军、对阵和单挑三个层次,层次分明,亮点频频。
怎么形容这款游戏带给人的感觉呢?就好象你玩过无数遍Windows的《纸牌》和《扫雷》游戏之后,突然有{yt}你玩到了《祖玛》。你会发现你有种停不下来,想继续玩下去的欲望。或者换个比方。比方你{dy}次玩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对那种“你这一刻作出怎样的选择,下一刻就能展现不同的结果”的感觉,使你会坠入其中,难以自拔。“再下一个指令就存盘吧!”这样的自言自语,我相信很多玩《霸王的大陆》的玩家们都不陌生。
可能很多玩家会说,我到现在还玩这个游戏,是因为我很守旧。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在我的青少年时期通关了无数的游戏,但那些我曾经非常珍爱的游戏,现在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去重复玩它。
而另一方面,我不能不有些“荣幸”地说,《霸王的大陆》并非千古绝唱,它在之后的年代中仍有两款续作。一款是1998年NAMCO于PS主机上推出的《南梦宫精选集1》中的一个游戏——《霸王的大陆》的复刻版。另一款是2005年NAMCO在PSP掌机上推出的《中原的霸者——三国将星传》。我提到这两作,并不是想表明这款游戏真的非常棒。而是因为,这两款游戏,在《霸王的大陆》的拥趸中,普遍反映没有原作好玩。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就更使人将“游戏性”这一话题拿出来仔细思考了。
1998年所谓《南梦宫精选集1》——象这一类旧作复刻类的作品,它的用户定位是怀旧人群,公司是不会安排{dj0}制作人来制作的。它通常是新人练手的作品。《霸王的大陆》复刻版的制作人加上美工在一起也不到5个人。虽然重制版的人物和城市均显著增加,但反而破坏了游戏原来下棋似的排兵布阵的乐趣,人太多,没什么危险可言;城太多、战争成了漫长的折磨。而且若干细节的缩水,尤其是内政画面和人物表情的缩水,使游戏本来的乐趣又丧失了很多。{wy}值得一提的是片头动画里王粲的《七哀诗》朗诵,非常有中国风味。而2005年的《三国将星传》是基于《霸王的大陆》前一代作品推出的演化版本,虽然在内政层面有了更多的可玩点,可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它的战争部分的制作毫无激情,简直味同嚼蜡。通过这两部后续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新一xx发人,对于这款作品的精髓所在,其实已经没有足够的感受了。
目前这两款作品讨论的人非常少,而早在8位机时代的《霸王的大陆》,现在依然有很多玩家在继续研究它的改版和头像制作。各种针对之开发的小软件也层出不穷。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款游戏的生命力。
想想看,我最近一次通宵游戏的是什么时候?那已是远在2007年的事了。当时我在玩《潜行者——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尽管它的后续资料片都非常令人失望,但这部作品依然使我不能入眠。一款带有RPG成分的FPS的游戏性在哪儿呢?对我来说,这款游戏吸引我的点非常简单,那就是它的射击感觉和它的环境感觉。我非常看重这两点,不过同样是FPS游戏,《半条命》以及《使命的召唤》的游戏乐趣点则又有所不同,它们的单人任务强调剧情的代入感。
我当时对这款游戏欲罢不能——我之所以对此印象如此之深刻,因为当时还有{yt},我的妻子就要生产了。再之后的3年时间里,我没有条件通宵游戏了。也有例外,那就是一度沉迷于《求生之路》(Left 4 Dead)。那段时间,我在STEAM平台上鏖战不休,一转眼就到了凌晨3、4点钟。但我必须睡觉了。
我现在眨眨眼,仍觉得《霸王的大陆》至今都是款好游戏。



 

我的游戏本垒打
辰烽
“初夜”这个词听起来就暧昧,似乎有点要跟电脑游戏谈情说爱的意思,有种说法把男女恋爱按关系进展的不同阶段由浅入深依次分成“一垒”“二垒”“三垒”等等,但划分标准似乎并不统一,咱们这里不妨把拉手亲脑门等小亲密称作“一垒”;把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等火辣xxx接触称作“二垒”或“三垒”;而既然是“初夜”,肯定是要一起共度良宵,可作为最关键的“本垒”……
如此说来,本人跟电脑游戏的缘分开始的还真是蛮早的——小学5年级的时候已经进入“一垒”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个传说中的东西,听说过没见过,只有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大学或研究所里当神物一样供着,深藏在一尘不染的机房里,被某些戴眼镜穿白大褂貌似急诊大夫的专业人士所独占,做着各种莫测高深的所谓研究工作,我某个同学的父亲恰好就是这么一个穿白大褂的,某年他父亲所在的研究所参加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计算机科技展览会,我和几个同学在展会的{zh1}{yt}终于混了进去,在他们展台的电脑上玩了一下午的游戏,还记得当时玩的两个小游戏是:跳鸟(jump bird)和打伞兵(Paratroopers)——游戏名字当然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那也是我等{dy}次知道世界上还有“彩色显示器”和“3D图像”这种好东西,直玩到展会清场,在大人们的几番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下,几个小鬼才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跟键盘和鼠标的{dy}次亲密接触,记得本人当时差点哭了鼻子,心想这一去真是天荒地老,以当时的客观条件,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玩到这么有趣的游戏了,真的颇有些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意思……
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跟电脑游戏的关系到达“二垒”的速度竟然比想象的要快得多,上初三的时候,家里托人从国外带回一台286电脑!可以想象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以说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虽然这是一台地道的“兼容机”,虽然1M内存/40M硬盘/单色显示器的“豪华”配置在今天看来实在难以想象,但这毕竟是使用当年才火热出炉的Intel286芯片的电脑啊,与那时候正风靡神州大地的中华学习机相比,以我幼小的心灵看来,已差不多相当于大奔和夏利的差距了!家里需要电脑的理由照例十分冠冕堂皇——为了大人的工作和孩子的学习,话虽这么说,但事实证明,游戏对于和我一样的半大小子的诱惑是根本无法阻挡的,当然,虽说是自家的电脑,但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大人的“严防死守”,中学时代我的每一次电脑游戏体验都很像秘密约会,热烈而短暂。我很快就玩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电脑游戏,从挖金子到到吃豆,从小蜜蜂到三国志,其中光荣的《三国志I》是那时我最喜欢的电脑游戏,毕竟这是当时能在我家电脑上运行的极少见的以中国为背景的游戏(虽然还游戏仍然是英文的),而且还是本人喜爱的三国题材,可惜得到这款游戏的时候已经是高三下半学期,高考在即,家人狠下心棒打鸳鸯,暂时对我封杀了电脑,仿佛有情人不能相聚,只能默默想念……
但是,黑暗总会过去,占领“本垒”的闪亮的日子总算是来到了。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地狱般的高考终于熬过去了,家人解除了我和电脑之间的禁令,换句话说,终于可以和心仪已久的《三国志I》长相厮守了!极度的兴奋让我几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游戏状态,除了上厕所几乎没有一刻离开电脑键盘,不眠不休的29个小时飞一样的过去了,我终于在游戏里完成了横扫六和一统天下的大业!电视机没有关,里面还在彻夜转播奥运会,中国“五朵金花”正在遥远的巴塞罗那泳池中斩金夺银,听见雄壮的国歌一遍遍想起,我突然豪情满怀,不由得仰天长啸声振屋瓦,真个是一嘘皆惊…………
自那以后,快乐的大学生活轻轻滑过, 《三国志》《大航海时代》《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仙剑奇侠传》……无数经典的游戏伴随我渡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工作以后,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多,玩游戏的时间却越来越少,通宵游戏的经历更是渐渐已成往事。回首过去漫长的电脑游戏岁月,最美好的初体验仍然只有那一次,因为那不仅仅只是在电脑前渡过的29个小时,而是代表着只属于我自己的一段混杂着希望与痛苦、挫折与甜蜜、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



 

《口袋妖怪》,想不到竟是它
爱哲学

一些上了年纪,或是能像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感受到各种压力的人,往往会格外重视睡眠,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睡眠质量”的标准,像在菜市场上盯着那杆拴着几根黄瓜的秤一样评估着自己的睡眠水准,时刻都要为缺斤短两而担忧……嗯,为了维护世界的平衡,世界上总要存在另一些和这一质量标准格格不入的家伙——比如说我,就有一套被称为“熬夜质量”的标准,把睡眠当成是尽可能摆出个舒服的姿势后主动陷入昏迷,视毫无规律的睡眠为生活的恩赐,对夜晚依赖到了只要有机会熬夜就{jd1}不会睡觉的程度——我曾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各种游戏的过程中,而这些时间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一个个不眠之夜中度过的……是的,我理所应当地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经常会像吸血鬼一样讨厌日光,但为了享受那些美妙的夜晚,这些总是值得的。当然,主动选择频繁熬夜也会失去一些难得的乐趣——比如说,我们大多都有过因为迫切希望一口气看完一本小说或打通一个游戏而熬夜的美妙经历,这些令人回味无穷的事就是一个习惯于在熬夜时看小说或打游戏的人无法体验到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游戏中度过的{dy}个夜晚——我关于童年的记忆甚至就是从那个夜晚开始的:表哥表姐偷偷地把红白机的电源和视频线插好,打开电视关掉声音,然后我们越来越投入于屏幕上的游戏内容,逐渐忘却了“被大人发现”的紧张和担忧……遗憾的是我忘了那时的游戏内容,可能是奔跑在南极的企鹅,也可能是驰骋于战场上的坦克……但是,记不清儿时吃的冰棍的名字并不意味着会忘掉它的味道,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室内闪烁的荧光屏上却展示着一个精彩纷呈的游戏世界——多少年过去了,对我而言,这种气氛的迷人色彩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淡化,反而变得愈加浓郁了。
{dy}次主动为了玩游戏而熬夜,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某天我用攒下来的零花钱偷偷买了一盘《口袋妖怪》卡带,当晚就躲在被窝里开着Game boy Light的背光彻夜奋战,先是因为看到鲤鱼王进化而激动得满床打滚,然后又因为盗版卡带耗电严重,没来得及存档而丢失了进度,又难受得满床打滚——我一直为自己没能找回{dy}次玩《口袋妖怪》时的那种心情而感到遗憾,那种彻底的角色代入感和全身心的投入,并不仅仅是因为特定年龄段的幼稚而产生的——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不得不赞叹任天堂对儿童心理的xx把握:《口袋妖怪》这个游戏把儿童(尤其是男孩)的种种心态拿捏得太到位了,游戏中没有任何深刻的大道理或是长辈式的说教,游戏的主线就是以童年特有的那股争强好胜的劲头为核心——在战斗中凭借实力战翻各个劲敌,然后得到至高的认可,整个过程又伴随着探索、冒险、收集和成长的经历……而在这些之外,一个孩子还会憧憬什么呢?《口袋妖怪》没搭建起什么冠冕堂皇的规模宏大的架空世界,但对当时那个游戏所针对的年龄层的孩子而言,一个一切都围绕着主角的大冒险所展开的世界就是一个真正充满魅力的世界——总之当时的我玩得心满意足,如果不是其他的零用钱都用来买电池了,恐怕还会把那时的无良盗版商做的这系列盗版卡带买全(而当时我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盗版呢……)。
但我并没有因此成为《口袋妖怪》系列的忠实玩家(我的意思不是“这游戏太幼稚了而我成熟了”),因为童年有一次就够了,而青春期值得投入的事情更多——朋友,你懂的。
后来,随着生活状态逐渐独立,熬夜变得越来越频繁——只要条件允许自己充分支配夜晚的时间,我绝不会选择睡觉,而这些不眠之夜基本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也许现代医学或是心理学能够从脑电波或感官功能强度等方面为此提供什么说明,但我毕竟不是那些方面的行家,我只能基于个人的感受来为自己熬夜游戏成瘾的状态做出辩护:夜晚不会被琐碎的事件划分成如同学生时期的课程表一般支离破碎的片段,在漫长的一整块时间中,注意力和精力可以集中并投入到那些白天碍于种种原因无法持续进行的事情中——一些节奏缓慢,却对游戏过程的连贯性要求较强的游戏尤其适合在熬夜时进行,尤其是以回合制战斗为主的战略游戏——如果我不习惯熬夜的话,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通关《铁血联盟2》,也很难痛痛快快地结束《英雄{wd}》系列和《国王的恩赐》系列的游戏过程。另一些热门的主视角射击游戏则与之相反——通关《现代战争2》或《战地——叛逆连队2》只需要从上午或下午抽出几小时即可完成,把这种游戏放到半夜进行则多少会有些不合时宜。




{dy}夜,我忘记了它的名字
蓝星

从小就是个乖孩子,而且生活在小城镇,我的“街机厅”体验基本等于0,偶尔有和同学一起玩玩FC红白机,次数也不多,所以我的游戏经历大概是从1996年初能比较方便地接触到电脑时开始的。
那时大学刚毕业,在京郊的一所学校里任教,也负责管理学校的机房,这就为我玩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不过那时候游戏不多,光驱和光盘还都是只闻其名的新鲜货色,普通的是一张小小的软盘上放着十几甚至更多的小游戏,或者是一款“大”游戏,被压缩拷贝在几张软盘中。
基本上,我还算比较有节制的人,虽然游戏龄至今已有15年以上,但熬通宵玩游戏的经历,却实在不多,而且大多集中在最开始接触游戏那段时间。那时候玩游戏的热情高,学习电脑知识的热情也高。想想呀,那个软盘游戏小合集里全是压缩文件,你就得学pkzip(pkunzip)和arj怎么用(这两个是压缩和解压缩软件,相当于现在的Winzip和WinRar)。把游戏装到电脑里还不算完,启动游戏系统就说什么内存不够,你就得搞清楚XMS和EMS的区别,得玩转各种DOS命令。为了玩游戏,你也必须认真学习电脑知识。我最初的电脑知识,除了大学里学的那点儿皮毛外,全是为玩游戏而临时抱佛脚来的。
基于这种“学以致用”的经验,我要奉劝一下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喜爱电脑游戏,是天性使然,xx不管和xx不让玩,两种方式皆不可取,{zh0}是制造一点“障碍”,让他们玩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这样就好。
好了,书归正传,说说{dy}次通宵玩游戏的经历,那款游戏是《大富翁2》。
吃过晚饭后,我和两个同事来到机房,这两个同事,我简称他们为H和W,W从朋友那里拿到了五张软盘,我们到机房的目的就是验货,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游戏没。
我们就一张一张软盘的装,一个一个游戏的试玩,觉得好玩的就玩一下,不好玩的直接跳过,装到第三张盘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晚上11点了,这时我们找到了《大富翁2》。之前纸质的“强手棋”我们都玩过,所以一上来就很有亲切感,不过这个可比“强手棋”好玩多了。我们三个在游戏里极尽互相陷害之能事,玩了大半盘后才发现被电脑钻了空子,一个个都变得财大气粗房产无数,接着是调转枪口一致对电脑,等把电脑压制的差不多了,就又开始闹内讧,转眼就过了半夜……现在想来那时的玩游戏水平可真低,要是现在玩,那还不是三下五除二就把电脑全搞掂。
那个时候我是当老师而不是干IT这一行的,熬夜的本事还没练成,晚上过了12点就开始打哈欠,抬头看时,发现H的情况也和我差不多,只有马上要破产的W还瞪大了眼睛盯着屏幕。H就说今天就到这吧,存了盘明天再玩,我当然是没什么意见,W不干了,大叫“不把你们整破产不睡觉”。这时除了我们三个,电脑还剩一个钱夫人没破产。于是硬着头皮接着玩,一边玩一边打瞌睡,刚开始W还会推推要睡着的我们说“该你按骰子了”,到后来干脆就替我们按了……
当时是夏天,后来我就躺在机房的地板上睡着了,地板挺硬的,躺着也不舒服,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睁眼一看,半夜四点多了,W还对着显示器鏖战呢,管他呢,接着睡。等再睁开眼睛,早上6点天已经亮了,W对着我大叫“我终于把你们都整倒闭了”,他说的“你们”是指电脑托管了的我和H,还有钱夫人。
以后的很长时间,我们都用这事儿嘲笑W,说他打了一宿,才把电脑搞破产,真是够笨的,W就说了实话,其实我和H睡了不久,他也睡了,只不过心里有惦记睡不实,睡一半儿起来接着玩就是。
这就是我{dy}次熬通宵玩游戏的经过,虽然算不上货真价实的熬了通宵,却也是印象非常深的{dy}次……“大富翁”这个系列及“大富翁”类的游戏,后来又出了很多,但没有一款能玩出当时的感觉了,我想,此类游戏的精髓就在于“热座”(简单讲就是多个玩家抢鼠标玩),在于玩家之间的互动,如果只在画面、音乐等方面下功夫,未免有些南辕北辙。
不久之后,H从亲戚那里弄了台笔记本,型号什么的都记不清了,只记得鼠标是轨迹球的那种,用手指头按在上面搓动,可惜这本子年头长了,轨迹球时零时不灵,用起来费牛劲,不过即使这样,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我们不需要在窝在机房里,趴被窝也能玩游戏了。
W的五张软盘已经检测到了{zh1}一张,我又从里面捡出了一款好游戏,可惜我已经记不得它的名字了,只记得游戏进入画面上是大大的爱因斯坦的头像。游戏本身是“推箱子”的类型,游戏每关给出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模型,高中化学里学到的,就像一堆火柴插在一起,然后散落开,玩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散落的零件按照一定的移动规则拼回原样。分子式从最简单的甲醛、乙醛,一直到后来叫不出名字复杂的,好多好多关,我晚上睡前开玩,一关一关打下去,通关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要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玩”通宵的游戏,可惜我忘记了它的名字(好像是德文的),现在也查不到任何关于这游戏的资料了,实在是一件憾事。




专题写到这里,想要说的是,通宵玩游戏,确实是一种“经历”,需要有,有了的人自然知道其中妙处,但不能多,更不能每天都这么熬着,游戏毕竟只是游戏而已。现如今,各类电脑游戏的数量之多,让人应接不暇,通宵玩游戏的岁月,对于每个玩家来说,却是不可复制的难忘记忆,只在记忆中,也许不会再有。现在我偶尔还会回忆起自己高中毕业后,召集同学到家里玩电脑的情形。我躺在床上睡着了,醒来看到他们中的两、三个还在电脑前鏖战。而玩的游戏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三国志》《战斧》《疯狂医院》和《大富翁2》。现在,这些同学,我都还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行业。有一位在IT外企任职,讲话时不时蹦个洋词的那种;还一位在保险公司做总经理助理;还有一位是武警消防系统的军官;还有个体育用品公司的管理人员。恐怕他们当中也只有笔者——那个当时熬不住睡着了的人,还有机会和时间,能有幸继续见证游戏的伟大发展,并有机会作出反思。
其实本期专题的主题并不是回忆。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7月7日精华:我的游戏初夜_大众软件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