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铁杆和杆身--摘自白菜她哥的帖子_胡诌一把_新浪博客
当时在论坛上发帖问想换铁杆,有何建议! 我一直用TITELEIST 735,前段时间被别人建议换了杆身,由以前的R300变成了N.S.PRO850,一直感觉不爽
我的水平大概就是95杆吧,我能不能用695MB,很喜欢它的外型,
或者想量身订做一套,但是否量身订做真有效果 ?

白菜她哥Re:想换铁杆,有何建议! 打个比方:你就是一辆车的发动机,是多少排量、几缸的自己最清楚。杆身就是传动系统、车架、底盘和悬挂。想像法拉利的发动机装在老夏利上,或夏利的发动机装在悍马上,二者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而杆头不过是车的品牌和形状。在现在市面上的各品牌的杆头科技,尤其是铁杆杆头,已没有什么难度和秘密了。即便是每个品牌广告中的鼓吹和标榜,也大多只是实验室中的理论数据,实际中的人是感觉不到的,最多也只是个心理而已。

在一次击球中,你的感觉绝大部分是由杆身决定,杆头只是给了你击球的回馈和结果。而回馈和结果又是由容忍度决定的。你击球的稳定性也就决定了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容忍度。

像695MB等刀背的杆头相对于凹背杆头,通常设计为杆头较小,杆面后移少,中心偏前、偏高,甜蜜点较小。目的是提高做球时的操作性,降低弹道提高控制性,增加“粘”(扎实)的回馈感觉。这些设计特点对于水平不高的人,仅仅能在中、短铁杆中受益,在长铁杆中则是受罪。

现在铁杆身流行趋势是一套杆身中的每支杆身有着不同的、匹配的转折点,来全面照顾长铁杆的杆头感觉、易起球性和短铁杆的扎实稳固及弹道的低飞控制性。像Rifle的Tour Flighted Rifle、Projext X和True Temper的Tour Concept。

九十几杆的球友,不必考虑做球的操控性,但打短铁杆时仍然希望低弹道的控制性,小甜点带来的扎实回馈感更像过年的饺子般的美味。因此选择刀背的铁杆也没有什么不可,更何况还有放在球包里的酷,担别指望长铁杆(这个水平段长铁通常也是摆设)!还有一个办法,订上面提到的杆身,尤其是Rifle Projext X,它的设计理念是要让3、6、9号铁杆有不同的距离、相同的起飞角。我打过两年多,是很明显,但没那么夸张。

通常的量身定做主要指这几部分:球杆的Lie Angle(底角),这是必需的;杆身长度,不仅涉及你的身高,还要结合手到地面的高度和站姿的习惯,但通常相差不多;杆身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你的挥杆节奏和球方向的稳定偏差,而九十几杆的球友甚至是所有的业余球手所欠缺的正是挥杆节奏和方向的稳定!至于握柄的大小和干头的形状xx是主观的。量身定做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静态的可以自己去www.pinggolf.com 中的Web-Fit里测一下,动态的打打再说吧。

其实现在市场上的杆和球,其科技含量、设计制作工艺和性能水平远远远远远远远远地高于我们球友的球技水平。不必过多地考虑“我能不能”,只要一个“我喜欢”!
我一直不明白,在整个高尔夫球具的工艺科技,甚至设计理念已全面发展、飞越的今天,True Temper的Dynamic Gold铁杆杆身还在统治着市场上量产的铁杆(东亚地区除外,这里是日本杆身的天下),它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啊!

我从2000年打球,{dy}套铁杆就是Dynamic Gold S-300杆身。当时刚学,就是用力打,那时浑身是力,却用手!

一年后,感觉长铁杆的杆身跟不上自己手的速度,尤其是2、3号铁杆架梯开球时,全力挥出去,杆头还来不及回正,右推右曲;迁就它再挥,杆头又超过手,左拉左曲。很难维持一起通过的节奏。于是就换了Dynamic Gold X-100的杆身,没有弹性,却也保证了手到杆头到。这样打了三年多,自己的很多好成绩都是那是打出来的。那时还是用手!

2004年底换成Rifle的Projext X 6.75(7.0的2号铁杆身装在3号铁杆头上,3号铁杆身装在4号铁杆头上。。。),打了两年多,中、长铁杆真的是爽,真的是爽!但短铁总是空空的感觉,抓不住球。而且那段时间球技也不再进步了,就渐渐地失去了激情,就失去了专注,上次跟老小子的贴时就讲过。。。对了,那时还在用手!

球打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差,就开始换杆身(迁怒于杆,又是下一杆不好的借口)。打过Mareix炫橙色的120克碳素铁杆身(前几年K.J.Choi用的),S2硬度的。又换了True Temper的Dynamic Gold Lite X-100的。一直还是用手!

今年初又想把球捡回来,换回了Dynamic Gold S-400。用到现在。自己知道,还是在用手!

Dynamic Gold的杆身,球友们慎用。它是最稳定的杆身,但它的特别不是重量、不是硬度,而是有着市场上量产铁杆杆身中{zg}的转折点和{zd1}的容忍性。在用CPM测量杆身的硬度时,S-300的硬度只是R1,X-100只是R2、R3之间,也就是说S-300的硬度与Rifle 5.0、X-100的硬度与Rifle 5.5的硬度相仿,但打起来天壤之别,{zg}的转折点是罪魁祸首!还有一点,如果你具备了使用Dynamic Gold的能力,也就是说你有非常准确触球的能力,并且下杆中你仍然能够非常清晰地感觉到杆头,那你一定要用X-100的,它的硬度提供了较好的灵敏度。挥杆速度不是问题,速度的结果只是距离的区别。现在Tom Kyte和Fred Couples还在用X-400的杆身,他们要的只是一贯的感觉和稳定、准确。
{dy}套铁杆是当时Titleist的{zx1}款DCI 981(不锈钢铸造)配Dynamic God S-300,香港的朋友开的店,买了一整套,真的一整套,从1号铁到L杆共十三支。买来就打,全部是原厂的规格。

一年后换成了Titleist的DCI 990B(不锈钢铸造)配Dynamic Gold X-100,那时已经知道要把Lie Angle调直2度。3号到P,Vocky Design的54度和60度同样配X-100杆身。全部是订的。

后来又换成Titleist的690 Combo Set(3-6是690CB,7-P是690MB),软铁锻造。与之前那套990B一样的杆身、一样的规格。我的好多好成绩都是这套打出来的。

2004年底换成了PING的i-3+铁杆(不锈钢铸造),也是Combo Set(3-6是i-3+ ,7-P是i-3+ Blade),银色点,Rifle的Project X 6.75,加长四分之一吋。订做的还刻了名字,PING Wrx出品。这套陪了我两年多。

后来又换了Cleveland的CG2配Matrix 的MFS-115橙色碳素杆身,K.J.Choi当时用的杆身。加长了半吋,底角高直3度。

之后是Titleist的695 Combo Set(3-6是695CB,7-P是695MB),软铁锻造。当时还没上市就订了,两个多月才到香港。配Dynamic Gold Lite(110克),加长半吋,底角高直3度。

现在是PING的S 59铁杆,不锈钢铸造。配Dynamic Gold S-400,加长四分之一吋,银色点。

除了{dy}套铁杆是D2,我后来的全部是D3.5的挥杆重量。

如果你的挥杆速度够快,我觉得不锈钢铸造的和软铁锻造的对于球的Back Spin没有什么区别,但击球刹那的回馈确实不同。铸造的会多一些高频的震动,感觉会空一些、散一些;锻造的震动最小,感觉粘,但没打正时的扭力也要大很多。个人感觉{zh0}是长铁杆用铸造的,短铁杆用锻造的,但没见过这样配的,不现实!

我一直推荐用最稳固的杆身配最容易打的杆头。杆身稳定地执行你的挥杆,杆头使球飞起来并{zd0}限度地容忍你。可日本人就是奇怪,他们用最容易打的杆身配上刀背杆头,极大地满足人的虚荣心,就像Honma的大部分铁杆。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情况:绝大多数市场上卖的量产的球杆的规格都不实!9.5度的一号木经常是11度左右;S硬度的杆身也会软很多。。。球友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一套铁杆断了一只换同样的杆身后,却发现重、硬了许多。厂商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客人觉得自己的球杆太好打啦!

短杆象推杆一样,太个性化,实在是没有什么敢讲!

短杆我一直换得比较少。之前一直是Titleist的,后来搭配PING的i-3+时用过PING MB Wedge,再后来用Cleveland TA588 GunMetal配CG2和695 Combo Set。现在是PING的i-Wedge来配S 59。

除了TA588 GunMetal是51度、57度和64度搭配,其它都是54度和60度来配P杆。杆身除了MB Wedge用的是Rifle Spiner 6.5外,其余的都是Dynamic Gold Wedge Flex。

之所以换得比较少,就是因为每次换完都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磨合。我的感觉,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如果按换球具后重新适应的时间来排序:推杆,一号木,球道木,铁杆,最长的是挖起杆!因为它涉及的是设定时的形状(决定了瞄准)、各种挥杆幅度带来的距离、各种距离时的方向、弹道的高低、旋转的多少、杆面打开的变化,还有触球的感觉和通过时的反应等等等等。

通常一只挖起杆,除了杆身,主要有这几个指标要考虑:形状(和瞄准有关)、表面处理方式(和视觉、触球感觉有关)、杆面槽线(和旋转有关,但现在已基本上是{zy}化了)、反弹角(和通过时的反应甚至距离有关)。看这几个指标就知道有多主观、多个人化。

单说反弹角。我觉得这是给自己挑选一直挖起杆时要{zy}先考虑、决定的一个指标。你击球时球位的前后、挥杆的轨迹、长草的性状、地面的软硬、沙坑的深浅和沙的种类、潮湿程度都直接决定了你应该选什么样的反弹角。

不过无知才是快乐!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并真的相信了时,手里的挖起杆才有了困扰和问题。她不好往往只是因为你不再喜欢她了!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通常挖起杆的杆身硬度会略低于一套里的铁杆杆身硬度,来使得小幅度的挥杆仍有一致的杆身节奏;另外起杆的底角通常比搭配的铁杆底角略为扁平,来保证较小幅度挥杆时(击球时手腕打直的较少)与铁杆仍然有一致的方向,而且扁平的底角有利于打开杆面。

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我喜欢”。喜欢她,明知是她错了都不怪她,还会调整自己去迁就它、适应它,心里还甜蜜蜜!这求的是多乐啊!

----------------------------------------------------------------
我是白菜的哥哥。如果拗口,叫我菜兄,或跟饺子一样------她哥! 2007-10-13 18:18:27

没有事先征得白菜她哥的同意转载他的文章,抱歉,如果不妥请告知我将其删去!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选择铁杆和杆身--摘自白菜她哥的帖子_胡诌一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