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2010-07-03 14:16:04 阅读36 评论0 字号:

《仪器分析》课程电子教案
(Preface)

一、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

传统上给分析化学下的定义是: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科学。用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它又是一门信息科学,因为它能为其它学科提供有用的化学信息。它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宇宙探测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可以给分析化学下另一个定义: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获取信息的方法很多,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类。

1.化学分析(经典分析方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进行分析。如“滴定”和“重量”分析法。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

        2.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3、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jd1}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分离及干扰的掩蔽等);同时仪器分析方法大多都是相对的分析方法,要用标准溶液来校对,而标准溶液大多需要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标定等。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分析方法也逐步实现仪器化和自动化以及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

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仪器分析方法所包括的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有数十种之多。每一种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不同,所测量的物理量不同,操作过程及应用情况也不同。但某些方法具有共性(测量的信号相同等),仪器分析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常用主要三类):

    1、光学分析法:是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吸收、发射、散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测量信号都是电磁辐射(See:Table1)

        2、电化学分析:基于物质的电学或电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测量的物理量是电信号(See:Table1)

        3、色谱分析方法:是基于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分配比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远动时,由于各组分k差异,当他们随流动相流动时,流动速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而达到分离(如之色谱和薄层色谱)(See:Table1)

     4、其他一起分析方法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等。

 

Table1.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仪器分析 - 液相色谱柱法 -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ms蛋白质组学三、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优点是:

a. 灵敏度高:比化学分析法高得多。如AASDL可达10 -9  (火焰式)和10 -12(非火焰式),AESDL可达10 -9ISEDL可达10 -8GC DL可达10 -8~10 -12,极谱法的DL可达10 -8~10 -11等。可见仪器分析法的灵敏度是很高的,其DL一般都再ppm级、ppb级,甚至可达pptppf级。因此,对于含量很低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特别适用于微量及痕量成分的分析,这对于超纯物质的分析、环境监测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电子工业中用的半导体材料单晶硅,要求Si%>99.999999%,而在剩余的0.000001%的杂质中要求要检测出二十余种杂质元素的含量。这样高的要求,化学分析法根本无法解决,只能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又如,高纯氧化钇(Y2O3)74种杂质元素的的总含量<10-4g/g,但用火化源质谱法可一一报告出结果。

b. 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简便而快速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 (如电阻﹑电导 电位 电容﹑电流等),故易于连接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化。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 快速的特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速度一般是很快的,加之上个世纪80十年代以来,自动记录,数字显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是分析速度大大加快,往往试样经预处理后,数十秒到几分钟即可得到分析结果。如,冶金部门用的光电直读光谱仪,在1~2 min.,可同时测出钢样中20~30种元素的含量。

c. 选择性好,适应与复杂物质的分析一般来说,比化学分析法的选择性好得多。如,化学分析中的EDTA配位滴定,阳离子定性分析等,选择性很差。

d. 取样量少,可用于无损分析:X射线荧光法,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法等,可在不损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这对考古,文物分析,生命科学有重要意义。

e. 用途广、能适应各种分析要求除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外,还可以用于结构分析,价态分析、 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还可以测定有关的物理化学常数。

2、局限性是:

a.相对误差较大,准确度不高,一般不适合常量和高含量组分的分析相对误差一般x%,有的甚至更差,如发射光谱分的相对误差为5%~20%。但其{jd1}误差很小,对于微量成分(低含量组分)的分析,xx可满足要求。(注:分析方法选择)。不过,也有些分析方法准确度是很高。如电解和库仑分析法(相对误差可小至0.02%)。

b.仪器分析方法大多都是相对的分析方法,一般要用标准溶液来对照,而标准溶液需要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标定等

c.仪器设备复杂,价格昂贵

3、发展趋势: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高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新的任务,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多﹑更复杂的信息。包括从常量分析到超微量分析;从整体成分分析到微区分析、表面、区域分析;从成分分析到结构分析、状态分析;从静态分析到快速化学反应的跟踪等。对近代分析化学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仪器分析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因此,仪器分析已成为近代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a.计算机化将计算机技术与分析仪器结合,实现分仪器的自动化,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工作者的指令控制下,计算机不仅能处理分析结果,而且还可以优化的操作条件、控制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包括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计算等,直至动态 CRT 显示和最终曲线报表。现在由于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平行发展,分析仪器将更为智能化、高效﹑多用途。因此,计算机技术对仪器分析的发展影响极大,已成为现代分析仪器一个不可分割的部件。

b.多机联用把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联合起来使用,称之。试样的复杂性﹑测量难度﹑要求信息量及响应速度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组成连用分析技术,可以取长补短,起到方法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对复杂混合物的分辨能力,同时还可获得两种手段各自单独使用时所不具备的某些功能,因而连用分析技术以成为当前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方向之一。例如,将分离方法(GCHPLC)与鉴定方法(MSIR)结合起来。

c. 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各种新技术的引入﹑应用等,使仪器分析不断开拓新领域﹑创立新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光声光谱等。

仪器分析方法种类很多,按照教学大纲,本科阶段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分析方法。(Chapter1~10.



引文来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仪器分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