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人: lj513400 点击率: 26

产品资料
对氨基偶氮苯盐酸盐
性质:钢青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溶于盐酸及乙醇、乙醚、氯仿、苯。与稀氢氧化铵共热,析出棕色的对氨基偶氮苯结晶。

制备方法:由苯胺、亚硝酸钠在盐酸介质中进行重氮化反应,得苯胺重氮盐,再与另一分子苯胺加成,生成重氮氨基苯,然后在少量苯胺盐酸盐存在下,在50-55℃下,进行分子重排,用盐酸酸化,得对氨基偶氮苯盐酸盐的结晶,结过滤、干燥得成品。(参见01650)产品规格:蓝紫色针状结晶,干品含量90%以上,水分含量≤35%。

用途: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造酸性大红GR、分散黄RGFL、分散黄3R WV、分散橙GG等。
废水资料
酸性高盐  红黑色PH值1-2  COD  20000—30000  色度上万 苯胺含量1500-2500水量20-40吨每天
处理工艺流程  调节池-铁碳还原池- 中和池-活性炭吸附池-压滤-UASB-生化处理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原水经过铁碳后,出水不稳定。一次为12000,一次为8000
2、        因为加活性炭是直接加入沉淀池中,压滤后出现的白水返回原水颜色的问题。苯胺与铁离子哪个为主要变色原因?
3、        考虑工艺流程要改变下,铁碳改为FENTON怎么样?
4、        高盐废水,物化后水量处理后进生化的可能性?
现在头大啊,出水一直变色 很郁闷!请教各位前辈指点下!用过铁碳的也希望不要惜言,大家共同交流下!
                    
关于铁碳微电解的一些看法   摘抄于水业专家网 黄振宇
一、什么叫铁碳池?
铁碳池就是一个池子。是将废铁屑与惰性碳(如石墨、焦炭、活性炭、煤等) 颗粒按一定的质量比或者体积比作为填料装入池中对废水尤其是化工废水进行预处理的方法。
一般工业废水中含有抑制好氧生物生长的有毒物质,属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通常BOD5∶CODCr在0.05到0.15这个范围。所以必须对这类废水进行预处理。在实际工程上来说,目前铁碳法已成功应用于含铬、氟、砷、油及合成洗涤剂的工业废水的处理。而通过铁碳池可以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达到0.3以上,可有效减少废水中有毒物质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为进一步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什么叫铁碳微电解?
当将铁屑和碳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时,由于铁和碳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废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其中电位低的铁成为阳极,电位高的碳成为阴极,在酸性充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Fe): Fe- 2e→ Fe2+,
阴极(C) : 2H++2e→ 2[H]→H2,
从反应中看出,产生的了初生态的Fe2+和原子H,它们具有高化学活性, 能改变废水中许多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 使有机物发生断链、开环等作用。若有曝气,即充氧和防止铁屑板结。还会发生下面的反应: 
O2+ 4H+ +4e→2H2O;
O2+ 2H2O+ 4e→4OH-;
2Fe2+ +O2+4H+→2H2O+ Fe3+。
反应中生成的OH-是出水pH值升高的原因,而由Fe2+氧化生成的Fe3+逐渐水解生成聚合度大的Fe(OH)3 胶体絮凝剂, 可以有效地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 从而增强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三、铁碳微电解的影响因素({zj0}工艺条件)
   看了十几篇文献,大家做了pH值、停留时间、铁碳比、曝气时间、进水COD浓度、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下面把文献中的结论总结一下,再分析一下明水的数据情况。
1.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pH值对铁碳处理有很大影响,进水的pH值越低,CODCr 去除率越高。结论是进水pH值一般为2到4之间。原因低pH能提高氧的电极电位, 加大微电解的电位差, 促进电极反应。但pH过低会导致铁的消耗量大, 产生的铁泥也多,增加了处理费用。
问题:如果我们处理的工业废水不是酸性水怎么办?为碱性水或者偏碱性。是不是需要对进水进行酸化。其后出水还需要加碱(如果出水pH不高的话),运行费用合算不合算。这是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2、HRT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论是停留时间从30min到120min,CODCr 去除率逐步升高,其后再延长停留时间对出水效果影响不大。明水的铁碳池体积为50个立方,进水流量目前为4t/h,停留时间为12.5小时,所以在HRT方面可以达到{zy}化效果。
3. 铁碳比: 铁碳按1∶1 的体积比或者质量比为2:1装入反应器。
问题:怎么防止铁屑结块和表面钝化?
有人采用铁屑高频结孔技术,或者加入适当的辅料,如X50聚乙烯多面空心球。还有的说在铁屑中外加碳粒, 这样既可加剧电化学反应, 提高处理效果, 还能维持填料层一定的空隙率, 保持良好的水力条件,防止铁屑结块。
4.温度:在10℃的时候处理效果不好。温度提高, 电解速度加快,但只要达到常温就可以到达预期的处理效果。
5. 进水COD浓度:对铁碳池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6.曝气时间:,曝气量的增加会提高CODCr的去除率,增加了水中的溶解O2。当曝气量达到3 L/ min 后,CODCr去除率的提高就缓慢多了。
问题:以明水为实例,怎么控制曝气量?他那只有阀门,没有流量计。
明水的铁碳进水pH平均值为3.02,通过铁碳池后出水可以达到4.52,提升了1.5。进水的COD平均为5162.33mg/L,出水为4061.67mg/L,COD的去除率为21.3%。

进出水pH变化情况


              进出水COD变化情况

四、铁碳池对整个系统运行的作用
   从文献资料上看,工业废水通过铁碳池后,可以降低废水的酸度,减少中和剂的使用量;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在{zj0}工艺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60%左右,有人做的实验甚至到达90%以上;色度去除率大于90%。
五、铁碳池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前面提到的铁屑结块和表面钝化问题;
2.出水返色问题:由于铁屑被氧化成Fe2+离子,又生成Fe3+,它们的水解产物Fe(OH )2和Fe(OH ) 3是造成返色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末xx去除的Fe2+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这种“返色”现象。
3.产生铁泥:这个好处理,可以送往炼铁厂或者掺合制作建筑材料。
补充一个问题:
看了这些文献发现只有1篇提到了关于铁碳池串联,即多次微电解处理,他做的试验串联了7个。得到的结论是串联越多COD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是到300mg/L时,无法进一步降低COD浓度。但是没有提到出水的pH值的变化情况。


酸性染料及染色原理
来源  印染在线
一般能溶于水及酒精。通常能电离出一些无色的阳离子和有色的阴离子,如伊红、苦味酸等。酸性染料中阴离子为有色离子,它可以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部分牢固地结合。细胞质中某些物质常带正电荷,所以可与酸性染料中的有色阴离子牢固结合而被染上颜色。
、染色作用有时还随溶液中的pH 值而变动。因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 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在碱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 值大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高中生物学课本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色剂呢?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如硝基是一种发色基团,当苯环中的3个氢原子被3个硝基取代后就成为三硝基苯的黄色化合物。三硝基苯不是染料,仅有一个发色基团,它不溶解于水,也不能电离,既不酸也不碱,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类。如果三硝基苯分子中,用羟基再置换一个氢原子,就成为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它即是一种黄色染料,有电离作用,与强碱能形成盐,这里的羟基便是助色基团。由此可知,苦味酸的颜色是由发色基团(硝基)所致,而它的染色性能则是由助色基团(羟基)形成的,如用氨基代替硝基,就形成无色化合物,不是染料。由此可见,作为染料,必须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如伊红Y含有一个(-COOH)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时放出氢离子,本身带负电荷。配制成伊红Y染料时,与强碱NaOH作用生成盐(-COONa),此物质的Na+反而在溶液中呈碱性,所以不能认为酸性染料在溶液中就是酸性。所以,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
希望大家多多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