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回去的病吃出来

好像是《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女士死了丈夫,想改嫁西门庆,指着床底下对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以前读到这一段,百思不得其解,李瓶儿收藏那么多沉香、白蜡、水银、胡椒做什么呢?沉香还可以理解,那是名贵香料,当时中国出产极少,主要从东南亚进口,很值钱的。要水银干嘛使?我只记得当年读中学,化学老师拿出过一小玻璃管水银,亮闪闪的,倒在地上,团成一团,用手一弹,分成很多粒,像小钢珠般滚来滚去,好玩得很,李瓶儿女士难道是化学老师,要拿这水银给学生们做试验?这么琢磨太不靠谱了,肯定不是这样子。还有胡椒,众所周知那是调味品,火锅店老板熬高汤最喜欢用它了,不过不能用太多,用多了上火,李瓶儿不开火锅店,平常家用,二两一小包,够炒半年菜,这女人一下子整八十斤,怎么吃得了?难不成她在做调味品批发生意?

翻的明人著作多了,才渐渐明白李瓶儿家中那些收藏品的真正用途,原来这些东西都是明朝人养生用的。也就是说,沉香用来养生,白蜡用来养生,水银用来养生,胡椒也用来养生。

胡椒在明朝倒主要不是调料,而是香料,虽然它在价格上比沉香和白蜡便宜,但在地位上xx可以跟沉香、白蜡平起平坐。这三种香料经常被一部分明朝人用不同的方式吃进肚子里去,以此实现他们健康、长寿、xx甚至羽化飞升的远大理想。

都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呢?

一是做成汤。有些明朝人喜欢用胡椒粉做汤,用沉香末做汤,用白蜡面做汤。当然,同时也加进其他成分,譬如大米、红枣、砂糖、蜂蜜、桂叶、甘草……跟少量的胡椒粉、沉香末、白蜡面一块儿煮汤,煮熟喝下去。

二是直接吃。直接吃沉香和白蜡的明朝人少一些,我在明人笔记里见过直接吃胡椒的主儿,说是某老头儿从《太平广记》里得到灵感,为了xxxx,买来大筐胡椒,每天早上口服,刚开始吃得少,一次口服十几粒儿,越往后吃得越多,直到一次口服一大碗为止。那部笔记说老头儿吃胡椒吃得百病不生,鹤发童颜,渐渐有了返老还童的迹象。

三是燃着了闻那香味儿。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消耗香料最多的朝代,明朝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香料的士大夫。那时候有钱的男人上街,有权的男人上朝,事先都熏香,家中常备一香炉,把沉香、丁香、龙脑、白蜡、胡椒、肉桂、龙涎等等香料燃着了,在上面架一熏笼,然后把要穿的衣服往熏笼上一搭,熏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穿出去,大袖子一甩,香味儿四溢。我曾经认为这只是明朝男人爱美的表现,后来发现不xx如此,因为他们熏香最主要不是让别人闻,而是让自家闻,他们对一种传说深信不疑:吸多了香料燃烧所产生的缭绕云雾,是可以益寿延年的。不信您翻翻张居正的传记,翻翻严嵩的传记,翻翻xx洁癖倪云林(这位是半个明朝人)的传记,就能知道这帮家伙对熏香和闻香是多么喜爱,他们的著作中对熏香养生的做法又是多么推崇。

前面说过,咱们中国本土出产的沉香很少。事实上不光沉香,出产的其他香料也很少,比如说胡椒吧,它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以南的几个岛国。由于运输成本高,进口的东西本来就贵,明朝养生家和爱美的明朝男士对胡椒的需求又很大(而且是越到后来需求越大),所以胡椒的价格就成倍往上翻。像洪武九年,广南胡椒一升不过需要宝钞(即纸币,明朝初年市场上强制流通纸币,白银和铜钱不多见)二贯,折合铜钱二十五文;到了万历后期,一升胡椒已经需要纹银六钱才能买到,折合铜钱四百二十文。这种涨幅远远超过了其他商品的涨价速度,比地价和房价涨得都快,如果我们运用时光机或者奇门遁甲神功,把明初到万历的时间缩短到一两年,那么我们就会欣喜的看到明朝胡椒居然走过跟今日绿豆一样的神奇道路,只是不知道当时有没有张悟本老师那样的奇人在做幕后推手。

现在再回到李瓶儿女士那里,我想您已经明白了胡椒为什么会成为藏品,以及为什么李瓶儿会一下子收藏了那么多胡椒了吧?一句话,因为它是紧俏货。

您可能会说,《金瓶梅》写的不是宋朝故事吗?李瓶儿是宋朝人啊!其实兰陵笑笑生只是把故事发生的时代放到宋朝罢了,整部小说里描写的社会民俗和风土人情全是明朝的。

哦,好像漏了一个:水银,李瓶儿的藏品当中还有两罐子水银。

在明朝,水银当然不是用来做试验或者加工温度计的,它跟胡椒一样也是养生品。具体怎么养生呢?炼丹,把水银和其他矿物搀一块儿炼丹,炼成丹吃下去,以此祛病,以此xx,以此益寿,以此延年。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上迄葛洪,下至雍正,用水银炼丹然后定期服食的猛人俯拾皆是。在明朝,嘉靖皇帝也好这一口,还有许许多多达官显贵以及有钱了又想有寿的土老财也好这一口。有需求就有价格,于是水银也成了紧俏货,于是李瓶儿收藏水银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咱们现代人都知道,水银是xx,一喝必死,即使炼成氧化汞,吃多了也必死,所以明朝人用水银养生{jd1}不足为训。胡椒则是好东西,不光调味,而且xx,依我个人经验,熬胡椒水喝,治胃疼有奇效。但是,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不管是谁吃多了胡椒,都免不了上火,像前面提到的那个拿胡椒当饭吃的明朝老头儿,我估计{zh1}非吃胡椒吃死不可。张悟本先生曾经号召大伙“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套用这句名言,我认为明朝人是在把吃回去的病吃出来——本来吃点儿胡椒能把病吃回去,但是你不限量使劲吃,结果又把病吃出来了。

翻翻历史,习惯于把吃回去的病吃出来的古人决不限于明朝,魏晋更明显。魏晋士大夫喜欢吃各种矿物合成的疯药,吃到浑身发热,甚至大冬天去裸奔,如此风俗众人皆知,毋庸赘述。但是魏晋士大夫还有一种风俗,估计大多数朋友不知道,那就是喝香油。香油就是芝麻油,中医用它驱虫,据说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又营养又治病,好东西。可是您不能喝啊,您敢喝一大口,保您拉肚子拉到两腿弹琵琶。魏晋士大夫却敢喝,每天早上空腹喝两合,坚持不懈。魏晋一合是二十毫升,两合即四十毫升,每天四十毫升芝麻油,用不着怎么坚持不懈,很快就能把人喝死。

以前我不明白魏晋士大夫为什么多短寿,现在知道了,除了酗酒、纵欲、吃疯药,还有喝香油的因素在里面。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把吃回去的病吃出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