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寻找苏宁第二,却放松了对“苏宁{dy}”的研究。
A,中国仍然处在历史上城市化最快的时期,所有的新房都需要家电设备;
B,中国正处在老百姓生活改善最快的时期,家电大规模更新换代即将开始;
C,在城市,房地产新政将推动家电消费,目前大概有6500万套投资房产,都在投资客手中,是空置房屋。地产调整后,开发商的利润可能受影响,但投资房将被逼出来,拿到市场上卖给"刚性需求"。因此,不久的将来,因为有6500万套空置房屋,我们将看到6500万台彩电,6500万台冰箱,6500万台洗衣机,6500万台热水器,至少1.3亿台空调,6500万台微波炉,6500万台去油烟机,6500万台各式小家电.....将从苏宁电器商场一台一台地搬出,哈哈,那是一种什么景况?
D,在农村,家电下乡正如火如荼,被xx的农村消费将释放巨大的能量。
2,
A,一翼,收购日本LAOX株式会社,以此为契机向欧、美、日广大市场发展;B,一翼,收购香港镭射电器,以此为根据地,向东南亚市场、南亚、西亚、南美、非洲市场伸展;
C,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家电制造的大国和强国,一万多家供应商已经成长起来,如果单打独斗地走出去,则毫无形象可言。最近,本人还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gjldr}一直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那么谁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发动机?谁将代替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思考良久,我发现农业不会,制造业也不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引擎很可能来自商业!002024苏宁电器很可能成为推动中国GDP的关键力量.理由如下:一,来料加工和生产贴牌产品,利润低得惊人;二,自创品牌,但不掌握销售渠道,由国外公司代理的产品,同样受制于人;三,国家要求加工生产企业转型,自创品牌,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自营出口,这个对于非消费类产品还差不多,因为他们的客户比较集中,可以针对性营销;但对于消费类产品,几乎不可能.以家电类为例:不说大企业,就说海尔,格力之类,又有几个能在国外实现自有渠道销售?四,只有苏宁才能完成这个转型的使命.而且苏宁已经开始在做.试想一下,中国有那么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已经可以堪称世界{yl},但他们都无法"体面地"走出国门.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国外没有自己的渠道!那么多国家,一个一个地去建立自己的渠道,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如果苏宁(002024)建立一个航母,把数百家生产企业,上万种的产品,拉到"航母"上,一起开到国外去.一路,先香港,然后东南亚,南亚,西亚,澳大利亚....一路,先日本,然后欧美,南美...这样,不仅仅让中国的产品直接地,体面地与全世界的消费者见面,而且还实现了利润的{zd0}化.中国经济的转型就能实现。张近东毫不掩饰他国际化的梦想,随着国内市场{dy}品牌的确立,随着香港和日本两个桥头堡的形成,其国际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快。
3,
A,多元化是张近东的理想:“我们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但不做百思买。”
B,多元化的步伐一直在不断进行。张近东在接受采访时说:“苏宁从空调(一个产品)起家,现在我们的产品线在不断提升,收购日本LAOX后,我们已经在引进日本的3C、动漫、影音、乐器等,以丰富苏宁国内门店的产品结构。只要我们的销售平台和网络铺好了,信息化建设、物流基地的建立等基础打好了,产品线的丰富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
你是否认为苏宁就是一个家电零售企业?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苏宁不仅仅把一只腿放到了国外,还把手伸向了家电之外更广阔的市场?在保持大家电份额的同时,苏宁产品线在电脑及周边产品、音像图书、视频设备、手机、软件、游戏、厨房用具、照明产品甚至手表、珠宝、电动车、乐器、建材、家饰等方面有着极为广阔的扩充空间,而远期的未来则很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百货产品,真正地向沃尔玛靠拢,当然这也许是在家电及相关产品发展到{jz}后的选择。
C,多元化的强健基础正在形成。可以说,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高效的物流基地是苏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苏宁的护城河。按照规划,2015年前,苏宁在全国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将达60个,能够支撑350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到那时候,你想不让苏宁全面多元化都是不可能的了……
D,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沃尔玛。温家宝总理在考察苏宁电器时指出:“我曾经说过,苏宁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我今天再讲,苏宁要超过沃尔玛。”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沃尔玛.这个问题甚至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总理忧国忧民,他希望中国有自己的沃尔玛,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希望培育一批有规模、有能力的民族品牌。真心希望总理的期望早日实现,因为这不仅是苏宁之福,还是中华民族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