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关心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人当中,承德万利通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应该算是相当突出的一个:每天他都要多方搜集关于会议讨论的新闻,逐字逐句认真研读。 之所以格外关心,是因为他几乎“赌”上全部身家投入的一项新事业,正是节能减排大语境下新能源产业的一员“新丁”。 {dy}个吃螃蟹的人 “上马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我酝酿了好长时间,作为国内{dy}家规模化生产钒电池的企业,{dy}个吃螃蟹的人,有可能失败,投资也可能血本无归,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实现钒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我们承德人的心愿。”张建勇说。 承德是我国北方{zd0}的钒钛资源基地,钒储量占我国总量的40%,已探明钒钛铁矿资源近百亿吨。然而大自然赋予承德的这笔宝贵财富,利用和开发还远远不够。2008年承德钒钛铁精粉产量超过2800万吨,由于提钒冶炼能力不足,只有40%左右的含钒铁精粉得到利用,每年约有一半以上钒钛磁铁矿降质降价作为普通磁铁矿使用。 不仅仅是这种粗放的利用方式,而且,含钒铁矿石一旦炼成钢铁,将因为永远不可回收而导致珍贵钒资源的“一次性消费”。这些钒资源流失和浪费的现象,还在随着精矿粉产量的增加而继续和放大。 而此时,世界各国对钒产品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2000年,日本住友电工率先完成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系统研究。2004年,美国在犹他州建设了{dy}座大型商业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尔兰等国家在大型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开发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钒电池是一种优秀绿色环保蓄电池。与传统蓄电池相比,它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均不产生有害物质,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实现钒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我们拥有北方{zd0}的钒资源基地,却拿不出像样的钒产品,仅仅依靠卖资源换取一时发展,把人参当萝卜卖,对不起后代子孙。”张建勇说。2005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暂停集团其它项目投入,把所有资金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开发。 此时,我国经济一片火热,万利通集团的主产品螺纹钢和无缝钢管及化工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公司一些人劝他从钒电池的科研基金里抽出一部分资金,上马当时高回报的铁矿厂,被张建勇一口否决。 许多人不解,为啥放着赚钱的事不做,偏偏去搞一个正在科研阶段的项目?但正是这份坚持,才使今天的全钒液流电池有了“出头之日”。 困难难不倒有决心的人 上马全钒液流电池,对万利通这样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困难重重。“我们除了对钒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有一定的研究外,液流电池对我公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钒电池项目经理张玉贤说。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万利通踏上了二次创业之旅。 没有科研人员,就高薪聘请,缺乏科学技术,他们就一方面依托科研院所自主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目的只有一个,把东西搞出来!”张建勇给钒电池项目部下了死命令。一时间,钒电池项目部成了全集团最光荣、也是最累的部门。 通过各种关系,项目部终于同全钒液流电池的发明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玛瑞亚教授取得联系,并与成功地应用钒电池在风电场示范运作的日本住友电工进行了有效沟通,钒电池产业化推广变得慢慢“靠谱”了。 从2005年起,万利通集团与国家“863计划”10万千瓦级全钒液流电池课题承担单位之一的清华大学密切接触,2008年与之签订了“联合建立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书”。从此拉开了企校合作的序幕,正式开始了钒电池产业化的深入研究。 为此,万利通集团需每年支付科研经费五六千万元,并且随着合作的深入,数字逐年提高。 所有关心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人当中,承德万利通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应该算是相当突出的一个:每天他都要多方搜集关于会议讨论的新闻,逐字逐句认真研读。 之所以格外关心,是因为他几乎“赌”上全部身家投入的一项新事业,正是节能减排大语境下新能源产业的一员“新丁”。 {dy}个吃螃蟹的人 “上马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我酝酿了好长时间,作为国内{dy}家规模化生产钒电池的企业,{dy}个吃螃蟹的人,有可能失败,投资也可能血本无归,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实现钒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我们承德人的心愿。”张建勇说。 承德是我国北方{zd0}的钒钛资源基地,钒储量占我国总量的40%,已探明钒钛铁矿资源近百亿吨。然而大自然赋予承德的这笔宝贵财富,利用和开发还远远不够。2008年承德钒钛铁精粉产量超过2800万吨,由于提钒冶炼能力不足,只有40%左右的含钒铁精粉得到利用,每年约有一半以上钒钛磁铁矿降质降价作为普通磁铁矿使用。 不仅仅是这种粗放的利用方式,而且,含钒铁矿石一旦炼成钢铁,将因为永远不可回收而导致珍贵钒资源的“一次性消费”。这些钒资源流失和浪费的现象,还在随着精矿粉产量的增加而继续和放大。 而此时,世界各国对钒产品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2000年,日本住友电工率先完成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系统研究。2004年,美国在犹他州建设了{dy}座大型商业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尔兰等国家在大型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开发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却相对滞后。 钒电池是一种优秀绿色环保蓄电池。与传统蓄电池相比,它的制造、使用及废弃过程均不产生有害物质,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实现钒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我们拥有北方{zd0}的钒资源基地,却拿不出像样的钒产品,仅仅依靠卖资源换取一时发展,把人参当萝卜卖,对不起后代子孙。”张建勇说。2005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暂停集团其它项目投入,把所有资金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开发。 此时,我国经济一片火热,万利通集团的主产品螺纹钢和无缝钢管及化工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公司一些人劝他从钒电池的科研基金里抽出一部分资金,上马当时高回报的铁矿厂,被张建勇一口否决。 许多人不解,为啥放着赚钱的事不做,偏偏去搞一个正在科研阶段的项目?但正是这份坚持,才使今天的全钒液流电池有了“出头之日”。 困难难不倒有决心的人 上马全钒液流电池,对万利通这样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困难重重。“我们除了对钒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有一定的研究外,液流电池对我公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钒电池项目经理张玉贤说。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万利通踏上了二次创业之旅。 没有科研人员,就高薪聘请,缺乏科学技术,他们就一方面依托科研院所自主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国际先进技术合作。“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目的只有一个,把东西搞出来!”张建勇给钒电池项目部下了死命令。一时间,钒电池项目部成了全集团最光荣、也是最累的部门。 通过各种关系,项目部终于同全钒液流电池的发明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玛瑞亚教授取得联系,并与成功地应用钒电池在风电场示范运作的日本住友电工进行了有效沟通,钒电池产业化推广变得慢慢“靠谱”了。 从2005年起,万利通集团与国家“863计划”10万千瓦级全钒液流电池课题承担单位之一的清华大学密切接触,2008年与之签订了“联合建立液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书”。从此拉开了企校合作的序幕,正式开始了钒电池产业化的深入研究。 为此,万利通集团需每年支付科研经费五六千万元,并且随着合作的深入,数字逐年提高。 “借船出海”的同时,万利通自身也开始了钒电池的基础技术——— 钒电解液的研究。不到3年,他们建成了国内{zd0}、{zxj}的高纯钒电解液生产线,并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该生产线年产全钒电解液5000立方米,为世界{zd0}的钒电池电解液生产线。 项目经理张玉贤介绍说:之所以要先上现代化电解液生产线,是由于钒电池对电解液需求非常大。一方面,国内快速发展的钒电池一旦投放市场,电解液需求量必将猛增;另一方面,即便国内产业化速度跟不上,国外核心“电堆”技术会进入国内市场,但他们所用的钒电解液一定需要从国内配套。 有了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持,有了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钒电解液,全钒液流电池的基础工作基本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机会照亮抢先起跑的人 2009年3月16日,一个占地200亩、投资5.56亿元的“5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时,2.3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国家{zd0}的钒储能技术研发基地也正式落户万利通。 先进的前沿信息、良好的技术依托、雄厚的资源优势,为万利通的全钒液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关于新能源的利好消息频出,也鼓舞着万利通一往无前坚持这条道路的决心。新出台的国家新能源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和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相关产业。 以我国风电为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可达17400兆瓦,需要配套储能系统3840兆瓦,2020年风电装机可达120000兆瓦,需要配套储能系统24000兆瓦。这还不包括光伏发电、国家电网调峰装置所需的储能系统! 就我省来说,国家总投资100亿元在张北建设的{sg}风光储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中,就有7.5万千瓦的化学储能需求。立足张家口、承德建设双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优势,万利通集团将有可能提供{zd0}的储能设施,助推风电基地的建设。 今年5月26日,万利通集团参加了中国首届国际储能技术、产业化应用与投资大会。会上,全钒液流电池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家电网、风力发电的一些企业代表争相询问产品何时问世,甚至主动提出到企业参观。8月,中国电力科学院,内蒙古中国电力研究院在互联网公开采购招标0.5MW/1M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张建勇说:“我不愁钒电池将来的市场销路,我愁的是钒电池的研发和生产速度跟不上风电、光电的发展速度。” 关于市场春天的信息已开始释放。立足承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不断延伸的技术优势,万利通正在探寻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