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支书_甘肃林志国_新浪博客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记甘肃省靖远县东升乡红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平

 

记者   林志国

 

三十多年来,张志平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创业,依靠资源办煤矿、兴水利、修道路、抓教育,使红湾村的面貌也发生了xxxx的变化,创出了一条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为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志平1954年出生于靖远县,从1976年开始,历任靖远县东升乡红湾村社长、红湾村党支部书记,东升乡党委副书记、正科级调研员。1984年任靖远县红湾村煤矿矿长。曾当选为甘肃省白银市第五届、靖远县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和靖远县第十、第十三届党代表。先后荣获甘肃省白银市优秀共产党员、靖远县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安全工作先进工作奖、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红湾村先后荣获甘肃省“全省农村先进党支部”、“全省百强村”、白银市“先进党支部”、“文明村标兵”、“农村工作先进村”、“捐资助学先进单位”、靖远县“五好标兵村党支部”、“先进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示范村”等省、市、县荣誉称号30多次。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新农村报道》,《甘肃农民报》,《甘肃经济日报》分别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奖牌和荣誉代表着过去,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如何带领乡亲们走致富路全面实现小康才是我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这届党支部班子的奋斗目标。”张志平这样说道。

 

 0.17元到2000万元

靖远县东升乡红湾村地处莽莽群山的褶皱里,曾几何时,老天左右着这里的丰歉饥饱,雨养农业使老百姓显得那样的被动和无奈。

1980年张志平接任村支书时,村上的银行存折仅剩0.17元,外加3.2万元的xx。这样的家底,能xx群众圆梦小康吗?张志平辗转反侧,苦苦思索,红湾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怎能守着宝藏受贫?

惊天一爆开新天,红湾煤矿风风火火上马了。祖祖辈辈在黄土地里刨着吃的农民,能刨出黑金子吗?干中学,学中干,张志平如饥似渴地学习采矿方面的专业书籍,到一些知名矿山企业学习取经,外行很快变为内行;他又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靠管理求发展,依靠技术求进步,苦练内功求创新,企业效益一路飙升,走出了一条低起点起步,高速度发展的新路子。红湾煤矿也随着张志平和支持他的乡亲们辛勤耕耘,一跃成为靖远县{zd0}的乡镇煤炭企业。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面对金钱的诱惑,张志平固守心灵的一方净土,他深知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哪容得丝毫地染指与亵渎?他锲而不舍地把村办企业做大,无怨无悔把集体经济做强,20年栉风沐雨、惨淡经营;20年呕心沥血、苦心孤诣,红湾村煤矿由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发展成为拥有职工300多人,大中型设备41台件,检测仪器和自救设备80台件,固定资产2000万元,产值700多万元的乡镇企业;2001年至2005年共生产原煤31万吨,5年累计创社会总产值3100多万元,实现利税750万元,红湾煤矿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乡镇企业,晋升为省A级明星企业。

管理先行,安全为天。张志平认为,没有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基础,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企业就不会有稳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固然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但更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夯实基础,规范经营。为此,企业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强化劳动纪律,从严治矿,从一开始就把治矿方针定为“严、高、细”通过严肃的态度,严细的作风、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在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由领导亲自下井主抓纪律,在根源上杜绝各类事故的发展。其次是落实安全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张志平要求,矿领导每月下井次数不得少于8次,岗位练兵、安全竞赛和技术比武要经常举办。{zh1}就是连年加大科技投入,把改善矿井的技术装备水平作为提高生产和杜绝事故发生的首要任务。

 

70元到4000

干旱是制约红湾经济多年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以前红湾贫穷落后的根源。盼水盼了千百年的红湾人,终于盼到兴电工程上水,然而水从脚下流过,可望不可及。

在当选村支部书记的{dy}次群众大会上,张志平就掷地有声地说:“头碰烂也要把水引到红湾村!”说干就干,村上先后投资287万元,兴建扬程 52米的小提灌工程,建成泵站两座,总干渠4.6公里,铺设水泥管道1.4公里,修建支渠57公里;村办水利未列入供水计划,张志平马不停蹄地跑市上、奔县上,多方协调争取,挤进供水盘子,终于把黄河水从兴电工程引上了荒山沟;张志平一鼓作气,村上出资平田整地,发展水地2300多亩,人均1亩多,旱地变水地,荒塬成绿洲。然而问题接踵而来,首先是小提灌输电线路及泵站设备维修资金,还有管护人员工资,村上为此每年拿出12万元,确保提灌工程的正常运行;其次是高扬程水利成本使每立方米水费高达0.31元,村上每年又拿出6万元,每立方米补贴0.11元,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与此同时,村上投资20万元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1000亩;现在,张志平又紧锣密鼓地实施120万元小流域治理工程,谱写又一曲改天换地的壮歌。

“仅2006年,在村浇灌工程上,我又投入27万元,买了两个大型水泵,为乡亲们的收入提供有利保障,做好‘后勤’工作。”雄厚的集体经济成为源头活水,张志平挹彼注兹。现在,红湾群众生活发生了xxxx的变化,人均纯收入由1982年的70元增加到现在的4000元,村民们仓里有粮,兜里有钱,全村农户都住上了新房,三轮车取代架子车,摩托车代替了自行车,小轿车、电脑、背投电视、摄像机等xx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情系桑梓回报社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张志平对兴学重教情有独钟,为了红湾的明天,村上先后投资60多万元,对全村5所小学进行改建、购置课桌凳、添置彩电和教具,并拿出了15万元用于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解决乡中学的冬季取暖及修建资金短缺的问题。2004年又投资160万元建成四层高标准的教学楼,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同时配备13台电脑;为了解决全乡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张志平慷慨资助20万元,书写了他人生历程中最壮丽的一页。

“为了群众事业,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张志平以大气魄挥洒大手笔来书写,自愧不如。”这是靖远县很多乡村领导对张志平的由衷赞扬。张志平的业绩不仅如此。每一个红湾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张书记所做出的伟业:投资380万元建设红湾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农业技术中心;投资50万元建起了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卫生所;投资6万元建起了地面卫星接收站;投资60多万元兴修了村社道路;投入10万元植树造林,美化村容村貌;投资24万元,将村里原本坑坑洼洼的村道进行平整和维修;2005年,他又动员各方力量投入260万元,建成集民俗、休闲、观赏、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为红湾村农民种植的500亩旱地地膜玉米每亩补助15元,为水浇地农民补助水费12万元,投资8万元衬砌渠道2000米,国家投资60万元将为红湾村硬化乡村道路5公里,为将路面加宽加厚,村上再投资70万元。

不仅如此,他还为邻近的其他村社修路、拉电。2008年,他投资4万元为东升村修路,东升村建设村委会,他又捐资4万元。东升村贺寨柯社、王家庙社、半川社地处偏僻,多年来无电用,靠煤油灯、蜡烛照明。他在获悉情况后,又投资16万元,解决了这三个社1000多人的用电问题。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些乡村公益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张志平从未向群众集资一分钱、从未给群众摊派一个义务工,也从未向国家申请过一笔xx。利国利民,善莫大焉。

人们叹服张志平兴企业、办实事的铁腕作为,其实张志平xx困难群众的公仆情怀更让人钦佩。村上设有15万元的扶贫周转金,会在群众最急、最难的时刻,及时化解心中的愁焦;谁家遭灾遇难,张志平都会春雨润物般的救助,二女户李照红、困难户魏谭峰蜗居窑洞,张志平给他们分别盖起了造价2.4万元的7间砖瓦房……。近年来,村上共投资1230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当环顾家家户户的砖瓦房和四层高的教学楼,以及行驶在平整的乡村大道上的各种车辆,这不正是张志平一心为民的最生动注脚吗!

采访临近结束,我们早已被这位创业者的先进事迹所感动,深深地陶醉在他成功与辉煌中。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张志平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农村宏伟蓝图,红湾村如日之升,前景灿烂。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_甘肃林志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