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术含量是我国农药出口的发展方向
曹雄飞 |职业:剂型开发、制剂加工|介绍:本博客部分文章源于本人整理的技术资料,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如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我公司加工制剂产品(微胶囊剂CS、水乳剂EW、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G、微乳剂ME等)!欢迎原料商推荐自己的产品与配方!农药企业、剂型研发人员、原料供应商、设备仪器请加QQ群:15307131(农药剂型技术\原料采购群)|本人的QQ:8409873,E-mail:alcohol-fly@sohu.com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www.unpfc.com|南通联农农药制剂研究开发有限公司ntlnchem.diytrade.com

    一、 前言    郑斐能 王仪(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市场信息》 
  我国农药出口历史长远。1960年代,我国敌百虫产量世界{dy},曾向前苏联大量出口漂亮的结晶原粉,当年的“老大哥”却只会生产纯度不高的原油。1970年代,我国乐果原粉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曾出口到很多国家。自1994年起,我国农药保持连年超纪录,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这点上,不仅在化工行业里鹤立鸡群,而且在各行各业里也是佼佼者。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全球战略与海外市场开拓。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的做大做强,同样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我国农药出口今后怎么搞?这就是讨论我国农药出口的发展方向,这就必须先要进行反思,在骄人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赚取外汇背后发现隐忧。
  前述敌百虫、乐果的例子,说明产品质量优势可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毋庸讳言,我国曾经部分农药出口产品,除了质量符合出口要求之外,主要倚赖“成本优势”,说白了就是卖便宜货。我们的“低成本”往往不是因为生产的技术路线如何合理,而是一靠劳动力价廉,二靠污染环境无需付出沉重代价,三靠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即我国某些原材料价格以及能源价格比国外偏低。那么,“出卖”了我国资源,“污染”了我国环境,“压低”了我国劳工生活与劳保待遇,如此换来的外汇,岂不是“赚得越多”越令人“羞愧”?
  有不少农药出口产品,因为未在进口国进行农药登记注册,也没有进口国认可的商标与品牌,尽管质量相当于甚至总体上超过某些国外大农药企业的同一产品,却只能“屈辱地”按“中性大包装”出口给国际中间商,“改头换面”算作该国外大农药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所谓“贴牌销售”。此举前提是外商和外企这样做比他们自己生产、销售的利润更高。我们的质量优势、成本优势只落得个给外方“打工”的下场,待他人在盛宴上吃饱喝足之后,分得可怜的一碗残羹剩饭!其中有的出口企业却还以“反正比内销赚得多”的理由“聊以自慰”。须知,“便宜”内销是帮助了国人,建设了祖国;“廉价”出口则是滋润了老外,“富强”了他国。这样的出口方式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自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上并非开遍鲜花,而依然是荆棘丛生!一些发达国家不但时常祭起“反倾销”、“反政府补贴”的制裁大棒,而且筑起表象上很“时髦优雅”的所谓“绿色壁垒”,来达到经济及政治目的,甚至在貌似“不违规”的运作下,公然设套来“算计”我们。从某种意义上看,国际“惯例”从来并不都是“扶弱济贫”,我们还须时时提防“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
  我国农药出口的发展方向只能是“自强不息”,只能是从各个方面大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 熟悉、掌握与运用国际贸易游戏规则
  全球国际贸易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已日趋成熟,积累了许多“规则”,集中体现在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之中。我们要到国际市场上试水与游泳,必须了解这些规定,按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办事。此外,各国或地区又往往对进口商品作种种保护自身利益的规定,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和强化。凡是涉及到其中的商品及有关的国家、地区,都须切实加以注意。既不能违反“国际法”,也不能违反他国的“国内法”,只能在“合法”的范围内行事,不论你认为这些法是否xx“合情合理”。为此,国家或农药行业协会应该组织及设立有关农药国际贸易的法律咨询机构,向企业提供有关法律的信息、动态、咨询与服务。企业自己也要“懂法”,或者聘请熟悉国际贸易有关法律问题的“顾问”。
  我们在国际、国外这些“法”的面前,并非一定被动。这些“法”的合理之处在于既要保护“进口国”,也要保护“出口国”,促进相对公平的国际贸易以有利于双方。我国不少企业善于“研读”国内政策,尽量“打擦边球”争得{zd0}利益。对付国际、国外之“法”也应该如此,找出其中有利于我们“出口方”的条款,必要时也可以“打擦边球”,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企业聘用的律师在这方面能否“有所作为”,是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
  各国、各地区有关农药登记的资料要求不尽一致,但一般大同小异或在原则上趋同。我们也要熟悉某农药产品在准备向其出口的国家或地区对该产品登记资料的具体要求。如该项出口利润足够大,就要考虑开展为顺利出口所必须的在该国或地区进行该农药的登记注册工作。农药登记资料包括理化性质、原药全分析、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检测方法、毒理学资料、环境行为试验及环境毒性数据等等,提供者必须具有国际公认的资质。为此,应该通过国家行为在我国按国际水平建立起相应的、能得到国外普遍认可的xx实验室,否则只能仰仗国外,不但花费不菲,而且受制于人。这些实验室的运作,不仅是出口农药的后盾,也利于把好进口农药质量关,利于提高我国农药行业整体水平。
  三、 农药出口切忌单打独斗
  我国农药企业相当分散,鲜有一个出口看好的品种只由一家企业独自生产的情况,因此几家企业出口同一种产品,要切忌单打独斗,彼此无序竞争,甚至互相压价。那种所谓“我国什么商品大宗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就大幅上扬;我国什么商品大宗出口,国际市场价格就大幅下挫”的咄咄怪事,但愿至少在我国农药行业里不复再现。
  据悉,1990年代温州市有3家二嗪磷生产企业,产品全部出口。由于恶性竞争、降价求卖导致利润微薄。有识之士提出“三企业联合出口”的建议被采纳。从此,任何出口订单都是“公有”,三企业依据各家相对稳定的产能、产量,按事先商定的份额,按时拿出统一质量要求的产品。结果各企业出口数量都有增无减,每吨产品售价迅速回升到“与国际接轨”的合理水平。事实说明,“合”则“多赢”,“分”则俱伤。各个“指头”只有攥紧形成“拳头”,才能有力量!
  今年伊始,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组织,我国按产品划分的农药协作组开始成立并发展迅速,现已有吡虫啉、2,4-滴、阿维菌素、百草枯等大宗生产的农药产品协作组组建运作,年内将可能达到十个以上。协作组的成立除了对农药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意义重大之外,必将对提升我国农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一盘棋”的口号有“计划经济”之嫌,但国家各有关部委、各有关行业协会确实都应该成为我国农药企业正当出口行为的坚强靠山。
  四、 农药产品的质量
  农药产品的质量问题包括原药质量、制剂质量、包装质量等几个方面。当然,每个产品质量标准中又有多项技术指标,按该标准生产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须一一达到或超越。
  我国农药出口企业长久以来倍加重视原药质量,不少原药品种质量不逊于国外知名产品,这也是我国原药出口成绩斐然的一个基础。质量提高无止境,今后仍须再努力。但我国农药制剂质量、包装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这种情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国农药企业的内销产品几十年来不但不太重视制剂质量、包装质量,反而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成本以压低产品售价作为主要卖点,并不xx是技术上达不到,可说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这一方面造成我国农药制剂出口竞争力低下,另一方面也是在国内市场上同一农药制剂品种“低价”的国内产品竞争不过“高价”的进口货原因之一。只出口原药不出口制剂,就把剂型加工与包装的利润拱手让与他人,这不是精明之所为。为节省运输费用,最精明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剂型加工车间建到出口对象国内。制剂和包装的质量近年国内已大有起色,期待着更上一层楼,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其中,农药助剂的研制、剂型技术的改进、包装材质的更新等等努力都不可或缺。
  五、 农药标准、商标与品牌
  有道是“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标准,{yl}企业卖品牌”。产品质量重要,但不能xx而已。要不失时机地提出企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打出企业自己的商标与品牌。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在行业里处于{lx1}地位时,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升格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在国际市场上,各国之间不但要比产品质量,更要比产品质量标准。针对某一农药产品,我国的质量标准优于其他国家时,符合我国该质量标准的农药产品必然在国际市场上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力。实际上,世界各国相同产品的质量标准正是在互相参照中不断修订提高。反之,我国某农药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但该标准的技术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该产品有可能被挤出国际市场。此时,出口企业万不得已,只能按照某外国或某国外大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来生产某种出口产品,既被动费力,又将大幅度提高成本。因此,企业、行业、国家三个层次都要倍加重视标准化工作。
  我国农药企业及其产品的商标或品牌曾经不受重视甚至无视,经历了相对不稳定的时期,耽误了宝贵时日,这往往使得我国的农药出口在国外知名农药商标、品牌挤压下长期以来处于下风。甚至在国内市场上有时竟也是如此。期望我国的农药商标或品牌通过使用时间和出口空间的积累,通过质量、吨位、信誉的培育,有朝一日终会走上“知名老牌”之路。
  六、 农药使用技术的指导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种农业生态区,故我国农药使用的经验具有相当大的全球代表性,这很有利于把在我国使用成熟的农药品种推向国外应用。但正如我国仿制农药品种在国内的使用技术可以参考国外该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却不能xx照搬,而要按我国具体情况加以修订与改进一样,我国出口农药品种在国外的使用技术也须在我国国内经验的基础上作出调整。
  针对所出口的不同国家、地区,我们要研究其作物相、有害生物相、气候条件等,这些可能与我国不同;更要研究其有害生物天敌的情况、农事操作习惯、施药机械化程度、农药用户的科技素养等,这些可能与我国有很大不同。故要掌握所出口农药品种在进口国的适用作物、防治对象、施药适期、用药剂量、施xx法等等,准确写好多种文字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做好售前的示范推广和售后技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农药出口的“软实力”。
  七、 农药创制品种的出口
  我国农药品种的研制早已从基本是仿制提升到重点是创制,这是农药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而创制农药,就应该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对新化合物的生测筛选对象,不但要具有中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的代表性,而且要具有世界农业有害生物的代表性。我国创制农药品种在国内登记注册开始推广应用之际,就应该同时推向海外,充分利用我们对该化合物及其生产技术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处于保护期之内的珍贵时限,开拓国内外市场,赚取具有{zd0}技术附加值的利润,同时打好基础,争取赢得其尽可能长久的市场寿命。
  国外一些大农药企业的图书资料室里藏有全世界农业有害生物信息,且其中很多是该企业自己{dj2}编纂的内部资料;其新化合物的生测筛选对象考虑到要在全世界具有代表性,包括许多该企业所在国所没有的物种;其创制的农药品种有的在所在国内并无市场,投产伊始就全部用于出口;其拥有在全球合理布点的海外农药试验站,主要任务之一即宣传、推广与研究本企业产品在海外的使用技术。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八、 农药仿制品种的出口
  世界农药大吨位品种的大部分已过甚至早已过专利保护期。这些品种使用年限长,饱经岁月“磨练”,相应通过了药效、价格与副作用的种种考验,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生命力。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上农药总吨位中以老品种为主可能是个规律,是个常态。
  在农药研制、生产、使用、出口各方面,创制品种与仿制品种两者不可偏废。新仿制工作选择品种很关键,不一定瞄准其专利保护期快要届满的品种,我国多家单位仿制氟虫腈的努力无果而终是个教训。
  我国在农药仿制方面有几十年的经验与优势,甚至能对国外“老熟”品种的经典合成方法“开刀”,大加改进,从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我们在巩固我国仿制品种已有阵地的同时,要相机仿制我国尚无的国外大吨位的或前景看好的老品种,从而让仿制品种为我国农业不断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让它们为我国农药出口总吨位的可持续增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 结语
  我国农药出口事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我们必须xxx地提高我国农药出口行为的技术含量,在大力出口优质产品的同时,搞好售前宣传推广及售后技术服务,相机出口农药生产设备、农药生产技术,直至按“交钥匙工程”出口整装农药生产车间。笔者呼吁业内外共同努力,让我国成长为农药国际贸易的大国与强国。
郑重声明:资讯 【提高技术含量是我国农药出口的发展方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