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_桃源仙子_新浪博客

从第三十一站漆河镇乘车缓慢向西开去,便进入了黄甲铺乡,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5公里,省道“漆伍”公里贯穿全境,该乡东接漆河镇,西抵理公港镇,南交太平桥乡,北连九溪乡。境内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丘陵起伏,遍布山峪和小盆地,土壤肥沃,盛产稻谷、苎麻、柑桔等。

 全乡总面积6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000多亩,全乡有小苏溪、舒家坪、乾元寺、灵岩、三元桥、青棚垭、街头坪、长寿、河家坪、杨家庄、竹园坪、汪家山、铁甲、莫家坪、黄甲铺15个村,1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16000多人,非农业人口213人。全乡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塘1583口,中型河坝1座,电排机埠26处,干渠120公里,总蓄引提水量1610万立方米。全乡97%的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亿多元,①农业总产值9688万元,全乡基本形成了优质苎麻、优质水稻、优质水果三大主导产业。现全乡有优质苎麻18000多亩,年产苎麻2800吨,产值可达2300万元,优质水稻27700多亩。2006年生产粮食12000多吨,优质水果总面积3900多亩,2002年水果总产6000吨,产值达800万元。②乡镇企业:全乡共有企业250多个,从业人员达4400多人,2006年实现企业产值3858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082万元。有规模、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有二个,一是华雄建筑有限公司,达到三级建筑公司标准,二是京龙机械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发电,冶炼、铸造为一体的综合企业,拥有从业人员288人,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2006年实现产值2200万元,是该乡机械加工产业的一个“龙头”企业。

  二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交通:全乡现有公路8条,共65公里,实现了组组和户户通公路,通讯:全乡投资200万元,开通了2600门程控电话,建设了4座移动、联通通讯塔。有线电视:以集镇墟场为中心,建起了有线电视网,现有500多户上了有线电视;电力:有装机600千瓦小型发电站一座,已和小水电并网,集镇和周边四个村已实现了农网改造,基本可保证电力供应。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乡有合格中学、中心小学、片小学各一所,教职员工90多人,在校中小学生1200人,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基本可保证上学和教学正常运行,黄甲铺乡有乡级卫生院一个,有医务人员22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16人,高级职称的3人,随着医药条件的改善,可保证就医。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城镇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加强安全生产,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之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红旗单位”、“财政工作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平安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黄甲铺乡人民政府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莫家坪村,地处黄甲铺乡东大门,周边与漆河镇的铁佛寺村,太平桥的跑马岭村,本乡小苏溪村、舒家坪村、黄甲村交界,分布在漆伍公路边一坪两   的三角之地。

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321户,1046人,劳动力有638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有359人,外出务工的279人,村支部党员31人。现有耕地面积1820亩,其中水田面积1590亩,基本农田1275亩,小(二)型水库一座,骨干塘4座,大小山塘58处。50千瓦电灌机埠一处。山林面积2900亩,其中用材林面积2100亩。适龄儿童入学率为{bfb}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三元村地处黄甲铺乡西方,现有人口1052人,党员37人,耕地面积2020亩。现有村干部 3人,村下辖10个组。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舒家坪村,总面积约2000亩,水田面积为1769亩,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苎麻,现有大型收割机2台,耕整机1台。现有硬化公路3公里,共有水渠20公里,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bfb}。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黄甲村现有1121人,耕地1533亩,其中水田1311亩。现有村干部 3人,全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杨庄村,总面积为1250亩,主要农作物为中稻、玉米和苎麻,现有大型耕整机1台,小型4台,大型收割机1台。黄杨公路经过我村境内,共有2.2公里,村内水渠约有3000米,堰塘约25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bfb},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十多人。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河家坪村地处黄甲铺乡西北方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5户,总人口742人,现有水田面积共1067亩,旱地面积187亩,山林面积2450亩。

全村农业发展以水稻种植为主,还部分种植有旱粮和苎麻等作物。水稻种植每年保持在9000公斤以上,粮食作物总产量保持在100万斤左右;苎麻种植保持在300亩左右,产量6万斤左右。近年来,我村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农业迅速发展。现全村有大型耕整机1台,小型耕整机10台,还发展有各类小型机械若干台,很好地促进了我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6年,一鞭炮生产厂在我村四组进行私人投资,现有工人50多人,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发展,现组级公路总长18公里左右,并计划在今后的几年内进行进一步整修。水利设施较为完善,全村有6个组实现了旱涝保收,其他组也对骨干塘、渠道进行了整修,提高了堰塘的保水能力,保证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社会事业、文化建设方面,我村对符合条件的9名五保对象和17名低保对象都给与了生活保障,符合条件的转业军人也都享受了优抚政策。我村适龄儿童都已入学,没有辍学情况,近年来,我村共有大中专毕业生二十多人。卫生事业情况良好,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9%。计划筹建一个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群众对科学文化技术的需求,指导我村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长寿村,地处黄甲铺乡南方,总人口1398人,党员42人,是黄甲铺乡的大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苎麻。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为{bfb}.

 

麻场,地处黄甲铺乡中心位置,有居民小组3个,总人口292人,党员10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苎麻,特别是苎麻种植业,技术水平较高,种植规模较大。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bfb}。

 

 

黄甲铺乡街头村,总面积23700亩,水田面积11840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苎麻,现苎麻面积有400亩左右。农业机械现有大型收割机2台,耕整机1太,小型收割机8台,运输车辆3辆,微型车辆3辆。现有规模为18门的砖场1个。公路硬化为2.4公里,水渠硬化为1970米,新农合参合率为85%,适龄儿童入学率为{bfb},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十多名。

 

小苏溪村现有人口1160人,耕地1874亩,现有村干部3人。村下辖12个组

 

青棚村,地处黄甲铺乡西方,总人口750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党员34人。水田面积1070亩,旱地面积76亩。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和苎麻为主。现全村共有大型收割机3台,耕田机6台。水渠硬化有400-500米左右,现有骨干塘一座,面积月30-40亩。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bfb}。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bfb}。

 

汪家山村地处黄甲铺乡东南方,现有人口528人,党员26人。耕地534亩,现有村干部3人。村下辖5个组。

 

灵岩村地处黄甲铺乡西北方向,现有人口1121人,党员37人。耕地1664亩,现有村干部3人。村下辖11个组。

 

竹园村,总面积为1640亩,水田面积1450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苎麻,现有苎麻种植面积约为400亩。农业机械有大型收割机1台,耕田机3台,小型耕田机6台。公路硬化为1.7公里,现有水渠1000米,骨干塘130亩左右,新农合参合1100人,参合率9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bfb},现有大中专毕业生十多个。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

乾元村,地处黄甲铺乡北方。全村共有村民小组12个,总人口1050人。总耕地面积1857亩,其中水田面积1582亩。年种植早稻200亩,中稻1000亩,苎麻500亩,其他作物200亩,年种植油菜600亩。现村里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骨干塘一座,两座山林共20亩,村部共有房屋5间。

 

县委驻黄甲村农村工作队组织开展点村党员教育活动

4月10日,县委驻黄甲铺乡黄甲村农村工作队组织点村党员、村组干部近40人前往长沙、韶山等地开展“参观、学习、交流”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接受教育。
        在长沙烈士陵园,党员干部寄托哀思和缅怀先烈,参观了湖南人民英雄纪念陈列馆,认真阅读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介绍,使大家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大家通过参观xxx故居,游览韶山,深切感受到xxx主席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深为xxxxx、彻底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精神所感动。同时,大家还参观了两地的新农村建设,认真听取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
         本次活动让黄甲村党员干部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家一致表示将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积极开拓创新,将家乡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黄甲铺乡位于桃源县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乡,林地资源少,发展林业的条件并不优越,但是,近些年来,该乡林业站一班人不怨天尤人,积极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创新,积极创办绿色实体,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林业站自身发展良性循环的现代林业发展道路,使该乡展现出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满山翠绿、瓜果飘香的新农村美景,林业站也积蓄起了价值千万的绿色银行,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000年以来,黄甲铺乡林业站依托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和杨树百万亩工程,转变工作思路,创新造林机制,采取租凭、买断、联办等形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累计创办林业站绿色实体5000亩,目前,经济价值达600万元,预计到成林销售时价值至少不低于2000万元。同时,在林业站的示范带动下,全乡林农看到了植树造林的希望,植树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千家万户争项目、家家户户搞造林的好形势。
      文国太是黄甲铺乡林业站站长,中等个头,满脸透着坚毅与精明,几年前,在老文的心中有三块心病:{dy}块心病是乡里的林业底子薄,在县里林业没有位置。全乡总面积1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仅4.1万亩,森林蓄积量只有6万立方米,而且大部分以价格低廉的马尾松为主;第二块心病是乡里的林业工作开展难,拿不出工作成绩作交待。由于黄甲铺乡是典型的丘陵区乡镇,林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低,老百姓植树造林的积极不高,尽管林业站花了不少的精力搞宣传发动,但是植树造林工作还是难以推动;第三块心病是:林业站经济基础差,难以维持日常运转。长期以来,林业站的3名干部职工的经济来源,靠微薄的管理收入和30亩果木实体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文国太作为一站之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改变困境的良策。
      成功总是亲睐于有准备的人。2001年,国家开始在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林业站迅速深入村、组、户大力宣传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动员农户积极开展退还林,但是,由于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响应的群众廖廖。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林业发展机遇,林业站一班人苦苦寻求着xx难题之策。困难难不倒有心人,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借鸡生蛋、共同发展的路子:就是由林业站替农户退耕还林,农户负责提供退耕地,退耕造林的林木所有权归农户,林业站负责造林、培管,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由林业站享受。这样共赢的作法得到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许多农户的赞同,从2003年到2005年短短的3年间,就有上千个农户将2000余亩退耕地交给林业站造林,林业站把这2000余亩退耕地当作宝贝来经营,认真搞好造林设计,制定了大力发展速生杉树和市场紧俏的大叶樟和栾树等绿化大苗的规划。经过几年努力,110亩大叶樟、140亩马卦木、1750亩栾树已染绿了千家成户的山坡耕地。
      成功的实践为林业站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激发了他们大力营造绿色基地的豪情。2004年,林业站又开始谋划更大的动作。他们采取15年每亩总费用200元的价格,向农户租得荒山1100亩,与金光集团合作造林桤木750亩、马尾松350亩,造林获益后,按金光集团70%、林业站30%的比例分成。同年,林业站又采取租凭的方式获得1300亩路旁、沟渠、河堤等地段的经营权,与金光集团合作营造杨树。“现在长得快的杨树胸径已有电杆粗”,文站长骄傲地告诉我们。
    “我们林业部门要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帮助林农创收致富”,文站长对我们说。2006年,林业站看到一些农户的荒山立地条件非常好,但是苦于农户没有劳动力,山一直荒着,浪费了一笔林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林业站通过几年的造林实践,已经有了丰富的合作造林经验。于是,他们提出由林业站负责造林、培管,一切费用都由林业站承担,林农只出地,收益分成各取50%,这样的分成比例在桃源是首开先河。结果,林业站营造了300亩杉林,目前长势良好。
     “我们现在是负债经营,办法都想足了。但是,只要我们忍几年,一定会熬出头的”,文站长不无感慨地说。站在一片茁壮成长的马卦木林前,文站长向我们透露:“其实,在97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思考林业站的出路。那年,林业站七拼八揍了10万元,买断了200亩荒山的经营权,营造了马卦木林。现在,有人出几十万元想买我们的马卦木林,我们没有同意,我们要等到马卦木长大后卖个好价钱”。据我们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自林业站大力发展绿色实体以来,已先后投入60多万元用来租地、投苗、管理,这些钱都是向银行xx解决的。为了弥补后续管理资金的不足,林业站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就是鼓励农户在造林地里搞间作,以种代抚,既减轻了林业站的抚育费用,农户又增加了收获。为了提高农户间作的积极性,林业站又给农户间作每亩投肥50斤,间作验收合格的,再补助10元钱。
三分造,七分管,为了保证基地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将来有个好收成,文国太明白管护的重要性。从创办基地{dy}天起,每道程序按照科学的标准操作,对挖穴的规格、施肥的数量、苗木的质量都严格把关。特别是在抚育管理上,坚持按照造下一批林,留下一帮人,实行专人管理。几年过去了,所造的林长势喜人,其中{dy}期开发的栾树胸径已经达到了8公分,而且所有造林都已顺利通过了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得到了省市各级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更为可喜的是,全乡在林业站实体基地的带动下,改变了过去兴林兴趣淡薄的观念,几年来,这个乡的小苏、灵岩、乾元等村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1600余亩,而且众多农户与林业站主动联系,要求增加退耕还林计划,一股强烈的兴林热情正在黄甲铺乡升起起。文站长说林业站成功的经验就是“创办实体存绿卡,搞活机制促发展”。由于造林有功,2005年,站长文国太还获得了“常德市造林模范”称号。
      谈到今后的打算,文站长满怀豪情。黄甲铺乡虽然林地资源不多,不足全乡国土面积的一半,但是通过林业站近十年来的大力封山护林,四旁植树,严格采伐管理,现在黄甲铺乡已经是满目青山,森林覆盖率达到57%,全乡大树和风景树上千株。“今后,我们林业站的{dy}项工作,就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要继续执行我们乡执定的严格控制自留山皆伐规定,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好生态。”第二件工作,就是对全乡3000亩稀疏残林进行改造。这部分山地立地条件比较差,要因地制宜地栽种马尾松或柏树。第三件事,这也是林业站所重点规划的一个宏伟蓝图,就是对一部分立地条件优越稀疏残林和原种植的8000亩荨麻发展成万亩高产优质油茶,积极对接国家发展生物能源政策,为建设新农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走进桃源第三十二站——黄甲铺乡_桃源仙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